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霸凌】德国人怎么防止校园暴力?将暴力行为抑制在3岁前!


Education

【爸妈营说】

本文是爸妈营【海外教育专题】的一篇好文


关注“爸妈营”,在主菜单回复“海外

可查看66篇【海外教育专题】好文


作者:悠悠妈,现居德国


我在德国生活三年多,在带娃上感到很省心的一点是,家长之间,不论是幼儿园的熟人朋友,还是游乐场上的陌生人,相处时都彬彬有礼。至今为止,悠悠在外面玩的时候,没有遇到过被别的孩子打的经历,更加没见过“孩子打了别人,对方家长动粗还手”这种尴尬场面。


还记得2015年12月份,悠悠一岁半刚入园的时候(三岁以下组),当时她在班上排老三,比别的孩子大了好几个月、甚至半岁,行动和力量上自然比别的孩子强,抢玩具一般都是她赢。


有一天,送她去幼儿园的时候,看到两个孩子脸上都有抓伤,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德国老师:“这不会是悠悠抓的吧?” 老师没说话,只是看着我点点头。我马上问:“你们怎么不告诉我啊?!” 谁知老师说:“这是正常的啊!你不用担心,小孩子都有这么一个阶段的,过段时间就好了。”


结果果真如此,只过了两个月,在我和老师共同的教育下,悠悠再也没有出现过打人抓人的行为。


当初那些被她抓过的孩子,后来长到一岁半后,也陆续出现了打人、咬人、推人的行为,有两个孩子情节还特别严重,悠悠的脸上手上也是经常带着小伤回家。



为此,今年2月,德国幼儿园专门组织了一次家长会,还请来了儿童心理学专家坐镇来给家长们科普。那天晚上的会议从6点半一直开到9点半,提问的多是打人孩子的家长,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孩子不打人?这些家长心里充满了愧疚,而儿童心理学专家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却是安慰家长:一两岁的宝宝在团体中出现打人行为是极正常的,这是一个阶段,宝宝不带恶意,我们大人也不要用恶意去揣测宝宝。


但是,这位德国儿童心理学专家同时也强调,出现打人行为大人是必须干预的,不能因为孩子小不懂事就放任自流。干预正确的话,打人行为的持续时间不会超过六个月。


现在,距离那次会议已经过去四个多月,悠悠班上最小的孩子也两岁半了。果然,应验了专家的话,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打人咬人推人的频率越来越少,甚至在大部分孩子身上已经基本消失。


德国人到底是怎么干预的呢?除了教孩子用语言表达拒绝以外,更重要的是从心理层面着手,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滋养友善,从根本上抑制暴力行为的发芽。德国儿童心理学专家在家长会上给出了四条具体建议,我认真做了记录——坚持这么做能让孩子拥有高情商,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当孩子做出伤害别人的行为时,

大人给出情感上的解释


曾有次,当悠悠把娃娃重重地摔在地上后,德国园长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把娃娃摔到地上,她会很疼的。”


同样地,当孩子打人时,我们也可以对孩子说:“你打了东东,他很疼,你把他惹哭了,哭得还很伤心呢。” 


当孩子强行抱另一个孩子时:“你是因为喜欢Lia妹妹,所以想抱她,妈妈理解你。不过在抱之前,你也要先问一问Lia的想法哦。你看,她现在不想被抱,她感到不舒服了,也做出了拒绝的表情,那我们不能强迫别人。”


劝孩子分享时也一样适用:“你把好朋友的玩具抢走了,她很伤心,她现在没有玩的了。你也不希望别人抢走你正在玩的玩具吧,你也会很伤心的,对不对?”


这样的解释可以帮助孩子关注他人的情绪,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别人的情绪造成的影响。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通常有更强烈的共情能力,更多利他行为。由于对别人的感受很敏感,在为人处世中懂得照顾别人的情绪,会让人觉得相处起来很舒服。(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


相反地,如果经常使用下面这些“强制策略”来管理孩子的问题行为,孩子则会对别人的不幸表现得很冷漠,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1)身体限制。如把孩子长时间关在小屋里作为体罚,行动上粗鲁对待孩子的身体(一把把孩子移开,却不做任何解释)。


2)打骂等体罚。


3)无理由的禁止某行为。只说NO,却不解释为什么,也不给出其它选择。


如此管教行为让大人看上去“倍有面子”,权威不可挑战。但其实会让孩子感到“妈妈不喜欢我”,而不是“妈妈不喜欢我的行为”。这两者可是有天壤之别,不仅错过了黄金教育时间,还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了消极的自我认知。更糟的是,孩子不知道家长究竟为什么生气,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依旧不知道怎么得体的表现。


当孩子对别人好的时候,

成人对利他行为进行描述、解释和鼓励


滋养友善,不一定要等到孩子做错事之后才进行。平时多留心孩子之间的友善行为,一逮着机会就把行为与情绪之间的积极联系描述出来。


比如:


1)当孩子对别人好:“你看,你牵着Lia妹妹的手一起慢慢走,Lia笑的多开心啊!你懂得照顾小妹妹,是个友善的大姐姐了。”


2)当别人对自己好:“丽丽看你没有玩具玩,去找了个玩具给你,她还知道你喜欢给娃娃喂奶,专门拿出奶瓶与你分享。她对你真好啊!开心吧?”


3)孩子沟通能力有限,经常发生误会。当孩子意图是好的,行为却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及时帮孩子解释TA自己的真实意图,可以化解误会。


如:悠悠幼儿园的Jacob在一岁多的时候,喜欢抓着别的小朋友的衣服不放,经常惹得别的小朋友大哭,老师就在一旁解释了:“Jacob抓着你衣服是想和你玩呢,他喜欢和你玩,不愿让你走掉。Jacob,我相信你一定是没有恶意的,可是你拉着别的小朋友的衣服不放令他们很不舒服,也很容易导致他们摔跤,你可以换个方式,试着走到小朋友面前一起玩哦。”


这样积极正面的描述、善意的解释可以促进孩子的情绪认知,对不友善的行为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成人作为榜样,示范友善的行为


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认为,大人的榜样行为是最普遍影响儿童利他行为的因素。很多研究都证明了他的这个观点,在其中一个研究中,研究者安排4、5年级的孩子和一个大人(作为榜样)一起打保龄球,赢的人每次可以得到2张糖果券。在实验组,孩子们看到大人每次都会把自己的两张奖券捐出一张,放到一个写有Trenton孤儿基金的瓶子里。


在另一个对照组,大人也看到了孤儿基金的瓶子,但没有捐出任何奖券。在示范阶段结束后,大人假装还有别的事情要提前离开,告诉孩子们玩完20局以后回教室。这20局的结果已经被提前设计好了,每个孩子都会赢4次。


结果非常明显,目睹了捐赠行为的孩子中有63%在大人在场的时候捐了自己的奖券,即使大人不在的时候(排除为了得到表扬而做的因素),也有47.5%的孩子这样做了。相反,对照组中,自始至终没有孩子捐款。


相信有人会问,做出慈善行为的大人并没有因此得到任何好处,孩子模仿大人的动机是什么呢?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会将大人的行为看成是与年长的、更有能力的人身份相匹配的更成熟的“大人”行为。因此,单纯模仿这些“更有能力的人”的行为就让孩子感觉很好,无需其他好处来激励。这也是为什么家长的行为无论好的坏的,孩子都会模仿——育儿先育己。

大人描述出自己的友善


光示范还不足以让孩子明白友善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如果能把自己的友善行为及背后动机用语言清晰的描述出来,对于孩子,尤其是男孩的社会情绪和友善行为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因为,相比女孩来说,男孩对别人的表情更不敏感。大人如果不说,他们更难体会大人为什么有这样的表情,这表情代表着什么情绪,以及这跟TA接下来的行为有什么联系。


在悠悠幼儿园里,如果一个孩子摔疼了哭了起来,孩子的哭声总能引起其他小朋友的注意,这时候老师就会趁机向围观的孩子们描述:“悠悠刚刚把头摔到了,她很疼很痛苦,所以她哭了(做同样表情),我现在用冰袋给她敷一敷,可以减少疼痛,这样很快她就不哭了。” 


我观察到,有孩子在看到别的孩子哭时,会做出感同身受的心疼表情,会主动去安慰抱抱,这时老师就会表扬TA是个友善的孩子,别的小朋友见了,也跟着过来安慰(人都是向善的,孩子更加如此)。



生活中,我们帮别人扶住电梯门,为朋友准备生日礼物,在小区玩的时候把水果玩具分享给别人,地铁口上楼梯的时候帮别人抬一抬重物,在飞机上帮别人放行李箱等等这些孩子经常目睹的小小友善行为及背后动机,都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日积月累,孩子就会认为这种友善是自然的,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总结


爱打其他小朋友是很多(不是每个)孩子在三岁前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大人干预得好的话会在几个月后慢慢消失。如果打小朋友的行为一直持续半年以上、乃至两三年,那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了,这可能是严重问题的信号——一直爱打人说明情商和社交能力发展不足,可能成为将来的潜在霸凌者。


然而,其实霸凌者本身也是受害者,通常都是家庭教育不合格的产物。请家长参考上面的四条,检查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


友善的培养始终离不开共情能力的发展。大家千万别小看了共情能力,它不仅可以促进儿童情绪认知、社会信息处理和人际沟通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对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孩子太过叛逆而担心?

如果你担心孩子太有攻击性?


那么,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攻击性并不是坏事,只是需要更好地引导。

如果可以把孩子的攻击性引导至竞技运动、或者艺术创作、或者是学习等用途,都可以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攻击性是什么?

并不是叫你去打人,或者用言语攻击人

而是指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很自在、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喜是悲,情绪都可以自然地流淌,不会被压抑,这样才不会让自己觉得郁闷委屈。

通俗说:就是不用憋屈


所以一味压抑孩子的攻击性,甚至像上文的爸爸那样“以暴制暴”,只会让孩子的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同时也可能让孩子不敢自然流露自己旺盛的精力和情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宝坏习惯全攻略
*打人、顶嘴、说谎…90%的孩子都有的4个问题,想改掉不难
孩子爱打人怎么办
宝宝之间的争斗,家长该如何面对?
到底什么样的父母会养出爱打人的孩子?
6岁以下的孩子为什么打人?症结都在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