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朱见深《岁朝佳兆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朱见深 岁朝佳兆图 纸本设色 59.97x35.5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鉴赏

谈起“岁朝图”的缘起,研究者多认为起源于宋代。有种传说认为,由于冬天不易看到珍奇花卉,因此,风雅的宋徽宗即命令画师在新春时图绘以供赏玩。然而,在《宣和画谱》、《图画见闻志》、《图绘宝鉴》等早期的宋元画史中,都没有关于“岁朝清供图”的记载。现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幅传为宋代赵昌所作的《岁朝图》,乃为“岁朝图”的最早可见者。
古代画家经常把钟馗作为绘画题材。钟馗的外貌虽然丑陋,但却给人一种天真质朴之感,所以描绘钟馗的艺术品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喜爱。画家和观赏者都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美好的愿望,把他作为扫除人间妖魔鬼怪的象征。由于这些画创作的时间又都是在年末岁首,所以往往用以祝愿来年吉祥如意,这被称为“节令画”,它以后也发展成为宫廷和民间“年画”中的流行题材之一。悬挂钟馗像是年节时一项重要的风俗活动,用以驱鬼辟邪,因而这幅《岁朝佳兆图》可以看作是一幅祈祥祝福的宫廷年画。
这幅《岁朝佳兆图》画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此前数年间,江浙、山东、江西、湖广、河南、四川等地连遭天灾。成化十六年(1480年),宿敌北方蒙古族瓦剌部亦思马因又南下骚扰大同,逼近京师。父皇被瓦剌部俘虏的经历,使得朱见深大为惊恐,急命保国公朱永及汪直、王越等率兵抵御。面对内陆灾情不断,边防威胁迭起,朱见深在岁首画了这幅画,以表达祈祝“如意年年百事宜”的愿望。
画幅右上方有明宪宗朱见深御题:“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 
《岁朝佳兆图》画法老练,衣纹的勾描顿挫有力,人物的造型生动夸张,显示了这位皇帝画家的娴熟技能。画幅右上方有明宪宗朱见深御题:“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图中钟馗正用犀利的目光盯着朝他飞来的蝙蝠,一手持如意,一手扶在小鬼的肩头,据说寓意“福在眼前”;小鬼双手捧着盛有柿子和柏枝的托盘,寓意“百事如意”。此图布局谋篇极见巧思,画中人物颇有动感,五官造型准确,眉目须发均以细笔勾描,面部以淡彩晕染出凹凸,眼目极其传神,线条简劲流畅,设色淡雅,笔墨精到,反映了作者的艺术渊源及其独特的艺术追求,是明宪宗朱见深传世人物画的佳作之一。(阴山工作室)




明 朱见深 岁朝佳兆图局部



明 朱见深 岁朝佳兆图局部



明 朱见深 岁朝佳兆图局部



明 朱见深 岁朝佳兆图局部


画家简介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长子,初名朱见浚。景泰三年(1452年)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于天顺八年(1464年)登基,年号成化。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在位末年,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9岁的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成化二十三年八月(1487年)驾崩,时年41岁,葬于十三陵茂陵。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江山国画也爱美人的皇帝之明宪宗朱见深 明 人物画《岁朝佳兆图》欣赏】
【每日一图】明 朱见深《岁朝佳兆图》
明 朱见深《岁朝佳兆图》鉴赏
故宫最有趣的一幅画:《一团和气图》
寓意美好的“一团和气图”来了
明代皇室绘画艺术|一块看看皇帝是怎么写字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