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界失序,如何应对?这个概念,值得你一学再学

“ 你熟悉心流的概念吗?你在做什么事情时,比较容易体验到心流?2020 年只过半,我们却目睹或经历了很多大事件,面对失序的外界,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开智阅读训练营的教练黄建笛,在下文,与你谈谈什么是心流,谈谈如何借助心流,抵御外界的混乱,获得内心和谐,寻找到的人生意义,一起来看~


作者丨黄建迪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电光火石」已获原作者授权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与朋友促膝长谈,游戏中流连忘返,或者是考试时奋笔疾书,工作得天昏地暗。同时,沉浸、专注于当下,不可自拔,心里有一股流动的感觉,牵引着自己的感受和意识,让你享受于活动本身,而时间和整个世界都似乎消失了。

在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看来,这是人类能有的一种最优心理体验,它叫做心流(Flow)。而心流常在,能让我们抵御外界的混乱,获得内心和谐,进而寻找到人生意义,幸福感也随之产生。

如何应对失序宇宙?

2020 上半年,我们见证了新历史:巨星坠机,火烧山林,疫情散播,似曾相似的历史,又一次冷冰地重申——人类啊,多一些对自然宇宙的敬畏吧,它根本不关心你们的喜怒哀乐。它总是更容易变得无序、混沌。

历史总有相似,在几十年前,人类经历了二战的混乱。《心流》作者契克森米哈赖,当时只有十岁左右,他亲身经历了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和创伤,体会了社会和人心的无序与痛苦,感到迷惘。

为了求解心中的谜团——人们如何才能真正地幸福?他持续地探寻人们内在幸福的源泉,从哲学、宗教和艺术出发,偶遇心理学,终得启发:外在的失序,个体难以控制。但如果人活着的时候,心理常有一种「漂浮着」、「有一股洪流推动着」的感觉。那么,个体的幸福也就会油然而生。

他将人们这种「漂浮着」、「有一股洪流推动」的感觉,称为心流(Flow),又叫「最优体验(Optimal Experience)

在他的眼里,他人、社会乃至整个宇宙,都有着自己的运行过程,而被动地随着外界给予的期望去活,人们往往会感到不满,幸福难寻。他号召人们不要被动地活,遵从社会和他人的意图。而是主动、自发地活着,在个人精神世界里,寻找最优体验,即心流。

我们快乐与否,端视内心是否和谐,而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契克森米哈赖

契克森米哈赖提到了「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用一种宏观视角,来看待人类的渺小、无力。那么,我们面对宇宙,我们该怎么办呢?宇宙无垠,星河流转。

或者,我们可以让内在的精神世界,变得井然有序。就像一个有规律地自转着,生机盎然的星球一样,潮汐起伏,奔流滚滚。

图片来源 Pixabay

心流,如自转星球一样有序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的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是从心理学学术层面,提出「心流」概念的。

他是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奠基人,学术引用数是 100886,h 指数是 53,在积极心理学、创造力、经验样本法和心流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

他与塞利格曼、彼得森等人一起发表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奠基论文,也研究了提出了影响创造力的 16 种因素,而他最出名的就是采用经验样本法(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对心流做研究,两篇论文《Flow: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和《Flow and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的引用数分别高达 34998 和 12927。

我所读的《心流》一书,则是心流概念的科普著作,契克森米哈赖用流畅文笔,对他的心流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最初,契克森米哈赖在研究创造力时,观察画家的艺术创作。画家在绘画时,那种全神贯注、身心合一的极致状态,吸引了他的好奇。经过二十多年持续研究,后来,他发现任何背景的人,在从事不同的活动时,都有着类似的心理体验,不管他是农夫、工人,还是写字楼里的上班族,或者是街头的滑板少年。

作为研究主观体验的心理学家,为了更精准地评估主观体验,他用了一个不同于问卷访谈的方法,叫做「经验样本法」。这种方法,让被试佩戴上一个电子呼叫器,在一周内,每天不定时地发出 8 次声响,每次都让被试记录下当时的行为和体验。对十万多被试一周的流水账记录分析。

他发现,不少人在描述自己最美妙的体验时,都不约而同的用着类似「一股洪流带着我」、「好像漂浮起来」的描述。因此,他给了这种体验起了一个名字「Flow」,中文一般译作「心流」,也有译为「福流」的。

此外,契克森米哈赖也提出了另一个词汇「精神负熵」,来形容心流体验。他从物理「熵」的概念,得到启发。

「熵」最初来源于热力学定律:能量转换过程中,总能量不变,在自发传递能量时,浓度和结构,从有序趋于无序。而这个无序度量,在物理学里,称之为「熵」。然后,物理学家薛定谔发现了一个反例,即生命奇迹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从无序中衍生出了有序生命,他称之为「负熵」。

总而言之,「熵」指物理世界的混乱程度,类似的,契克森米哈赖提出了「精神熵」(psychicentropy)的概念,指的是人的意识的混乱程度。

在契克米哈赖看来,人的意识也如自然一样,平时,它总是趋于弥散、失序。可怕的是,长期的意识混乱,会造成自我的解体。

比如,《心流》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高二学生,因为父母分居,闹离婚争吵,他长期在父爱和母爱的对立之中,被拉扯得内心混乱,几近崩溃,萌生轻生念头,从而吞食 70 片阿司匹林片,试图自杀。而「精神负熵」的反面,是人类意识的最优体验,他称之为心流。

如何获得心流?

如何才能进入心流体验呢?首要的,就是意识要足够专注。

在爆炸膨胀的信息时代,汹涌袭来的资讯,就像泛滥的洪水,让许多人疲于应付。意识通道的狭窄,更为凸显。

现代科学已经估计出了人脑处理信息的限速。受限于工作记忆,人脑大约能同时处理七组信息,从一组切换到另一组,至少需要 1/18 秒,再推算,可知人脑一秒钟能顶多处理 126 比特信息,一分钟 7560 比特,一小时高达 50 万比特。

人的一生,以七十年来算,每天清醒十六小时,总计会处理 1850 亿比特的信息,这是人一辈子累积能处理的信息。可在每时每刻,要听懂别人的话,我们就要处理 40 比特的信息。这时候,专注是必须的。如果三个人同时说话对你说话,你都会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说。这样,听对方说话时,还能注意到对方的表情或穿着,并揣测其动机。

因此,与常人的所想的不同,一旦人们专注起来,能够屏蔽外界的噪音,减少认知负荷,反而比分心时,还要轻松,而不是特别耗费心神。

关于专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就把雕塑家罗丹在创作时的专注描绘得淋漓尽致。茨威格拜访了罗丹的工作室,罗丹向茨威格展示了雕塑作品之后,马上注意到了雕塑中的不足,喃喃自语「肩上线条太粗……」,他拿起刀片,划过粘土,想给雕塑加上柔美光泽。

在创作时,他眼神有光,一边来回走动,一边喃喃自语,把他的意识都投射在了女身雕塑的线条上。用茨威格的文字来说,就是「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这就是典型的艺术心流,热忱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除了专注与当前事物以外,根据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模型,我们还要从感知技巧和感知挑战之间,找到平衡。

上图是契克森米哈赖在 1975 年最初提出的心流模型,它强调的是行动者的感知技能与行动的感知挑战,两者趋于平衡的状态,所谓知行合一。此外,心流活动应有明确目标,即时反馈,然后,行动者的自我和时间,都会暂时退下,只剩沉浸的、流动的意识。

常见的心流活动,多是艺术创作,比如,音乐和写作等等。或者是人际之间的活动,例如,体育和舞蹈等等。他们都是追求平衡的活动。

它包含个人独立的活动。

作家王小波也常用「反熵」的来形容他的写作活动,用来表示他的写作,逆反家人意愿,不读理工科,而是研习文学。此外,他不追求社会热门,比如畅销小说和爱情小诗,他倾注心力,写出更加有价值的严肃文学,而达到了内心的有序。

奇幻小说作家乔治-马丁,也曾提到,他在书写《冰与火之歌》时,就完全沉浸在了小说里的维斯特洛世界里,也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我认为,这个他历时多年,亲身构造的虚拟世界,能让他的精神世界,达到最高的和谐有序。我在写文章时,也会被写出来的每个字,以及延伸的内涵,感到吸引,并沉浸于构筑文字这件事之中。写完之后,会升起一种自发的喜悦满足。

心流活动,也有集体活动。

就像一名受访者所说,「爬山激发一个人的全部能力,没人逼迫你,能否爬上巅峰都身心不构成压力。有志同道合的同伴陪在身边,他们与你一样,全心全意地投入,与别人建立这样的关系,本身就是最大的喜悦。」

又如,华裔企业家谢家华在《三双鞋》里提到的,他到了空旷仓库的地方,参与夜店狂欢,音乐的鼓点和旋律,穿透了在场人群,所有人失去了自我,与在场的狂欢者有着一致目标,互相传递精神能量,形成了更大的有序集体。在踢球时,当我的队友和对手,都处在同一水准,场面焦灼时,每一次触球、传递和射门,都仿佛沉浸在踢球本身,融入整个球队和球场之中。即便没有得分或者赢球,终场之后,也会升起一种自发的喜悦满足。

当然,工作也能体会心流之趣。

2300 年前,追求逍遥游的庄子,提出了「遇」,这与契克森米哈赖在论文里写的「意外的自然浮现(Emergent),异曲同工。「遇」带有「流动」、「浪游」的含义,不求外在回报,自然地全情投入。

《庄子内篇-养生主》的典故,庖丁解牛,讲的是丁氏在御厨里杀牛,他觉得「解牛」不是技巧,而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似乎对牛体有着某种直觉,牛肉一经他的解剖,就会自动分开似的,「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在现代,装配线上的工人、手术台上的外科医生和办公室里的职员,都能在工作中体会心流,在契克森米哈赖所研究的被试中,在每天 8 次的工作时间的反应中,有约 54% 的反应都是心流反应,而对应的看电视、招待朋友等事情,只有 18% 的反应,符合心流的标准。

显然,工作时,能让人更为锐意进取、富有活力,获得心流。如果工作时,能遵从内在动机,经受高挑战,施加强技能,那么,当产品经理交付出用户喜爱的软件,电影导演推出了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将会获得极大的内在满足。

尽管,不少人都对自己的工作,有着内心冲突,不管工作是否还算顺利、愉快,还是劳累、难受,他们都容易念叨着假期,憧憬着闲暇时间。

其实,在工作中善于品味,怡然自得,像玩一场「具身认知」复杂现实游戏一样。工作就不像有人说的「周一又到了,不想醒来」,甚至是「上班如上坟」,反而充满了未知的有趣。

如果,技巧和挑战,都不处于较高的平衡呢?

1997 年,契克森米哈赖迭代了他的心流模型,增加了不同技能与挑战的组合之下,对应的主观体验,用同心环区隔开来。其中,包括了心流之外的唤起、焦虑、担忧、冷漠、无聊,以及偏积极的放松、掌控等等。

比如,搬运东西或抄写文字,对大多数人而言,是容易感到无感或无聊的,因为所需的技能和挑战都偏低。而如果没有经过刻意练习,在知识储备和写作技巧上,水平不高,在从事高难度的挑战,比如撰写长篇小说,就容易产生担心和焦虑的心理体验。

此外,对于高手而言,写作技能已臻化境,如果只是撰写中上水准的文章,他们多半会感觉一切尽在掌握。对于简单文章,那就是很轻松。

总结而言,要进入心流体验,一种活动有 8 个要素需要具备:任务可行、目标明确、反馈即时、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一切尽在掌握。时间消失、自我隐去。结束之后,个体涌现出更强的自我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刻意追求幸福体验,则会适得其反。契克森米哈赖援引弗兰克的话「当快乐成为唯一焦点,神经官能症者只能眼睁睁的,让快乐从眼皮下溜走。」

醉心于活动本身,做事时拥有内在动机,目标自成,才会心流常在。举例而言,如果是老师为了教导孩子成才,才与孩子互动,那是结果导向。可如果老师是体会与孩童沟通的快乐,那更容易获得心流。

同样,为了证明自己对股市行情有着敏锐嗅觉,而投身股市,虽然与只想在股市捞金的人,也许金钱报酬上所差无几,但前者更能带来炒股中的心流体验。

除了沉浸起来,没日没夜的那种心流,心流也可以持续时间较短,变得轻盈、简洁,这叫做「微心流」。它容易帮助人从分心状态,收回扩散的注意力。

契克森米哈赖曾自己涂鸦过自画像,这就是一种心流,而咀嚼、有节奏的敲击桌子,或者是哼唱歌曲,也容易产生微心流。在日常感到无趣时,我就会哼哼歌曲,在几分钟时间里,用人声的旋律,带自己进入「微心流」的涓涓小溪里。

图片来源 Pixabay

追逐心流,也不能肆意任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心流本身的定义,并不包含对行为本身的社会评价。

比如,美国的越战老兵,他们会缅怀战争时的心流:在战壕前的火箭发射器,紧盯着对面的敌军,激战一触即发。

不良青少年的犯罪,也是如此。他们会在破坏公物、惹是生非和偷窃等事情上产生心流。小偷在偷车的时候,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全神贯注地专注于目标——把车偷走,也会忘记了时间流逝,失去了自我意识。他们有时候,并不单纯是为了钱财,而是享受某种「侠盗」的挑战。

还有各种手机游戏,虚拟世界的心流体验。也让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沉迷其中。在积极心理学书籍《三生有幸》中,提到「事情本身的意义,会影响人们心流活动后的满足感」。对于不好的心流,我们要坚决反对,时刻警惕。

过犹不及,心流太多,难以戒断,上瘾了也是坏事,就像纳博科夫小说《防守》里的棋王,因为棋局规则分明,与模糊现实不同,他出世地沉浸其中。甚至,他把现实世界看成棋局,觉得众人对他步步紧逼,想要将他的军。最终,他从旅馆窗口一跃而下。像一位外科医生的描述,「做手术就像吸食海洛因一样」。

如果,对心流不加节制,那就成为了心流的奴隶了。生活,也需要轻松自如的闲情。

遇见心流,星河有迹可循

外在世界,自然增熵,病毒的传染,带来失序。而社会问题也在凸显,经济下行,国际摩擦,全球动荡。对于个体而言,宏观的现实,我们常常无力改变。

不如,我们主动地活,屏蔽那些纷扰,重塑内在的意识秩序,遵循内在动机,培养一种自得其乐的性格,从运动、音乐、绘画、美食等感官之乐。

从阅读、记忆、想象、写作、求解,获得思维之乐。从热爱的事业中劳作和创业,获得工作之乐,从交谈、玩乐和婚恋中获得人际之乐里,寻找人生意义,获得精神世界的有序,再来面对这个「增熵」的世界。

宇宙无垠,星河流转。让内心意识更有秩序,或像涓涓细流,怡然自得,或像大江大河,气势磅礴。最终,个人的「精神星球」,井然有序,就像规律地自转着的星球,潮汐起伏,奔流滚滚,与更广大的真实宇宙,和谐共处。■

《心流》是开智「认知与改变·阅读训练营」第二季度共读书目,许多同学读后,深受启发。第三季度已经开启,我们将共同学习「动机」这一主题,学习如何让自己成为内在动机驱动的人,欢迎加入~

加入开智阅读训练营
一起学习动机心理学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沉浸体验
胜利者一无所获
年终目标未完成?用这个方法迅速提升你的执行力!
刻意练习与心流
心流:写作、编程和修炼武功的共同法门
幸福,我们可以创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