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轮不到谈选择

文/网易公开课

选择比努力重要,所以那个高中都没毕业的同学赶上了风口,几年间拼出的家业比状元还多;

选择比努力重要,所以想着找个好人家就能过上理想生活的女同学,最早成了“人生赢家”;

“选择比努力重要,所以,对的选择最重要……”

多少被只说半句的毒鸡汤误导的年轻人,在找寻一个“对的选择”的路上不停探索,耗尽了耐心和拼劲,却往往没意识到,只求更好选择却耽误了努力,是何等的南辕北辙。

存在可能性

就存在焦虑

“选择恐惧症”好像是种流行病——当代青年“必备”的精神顽疾。

好不容易做出了选择,没过多久又开始打退堂鼓了——申请到心仪的offer,可刚去念书就开始后悔;新工作还没满一年,就开始喋喋不休地牢骚抱怨;曾经相爱的恋人走到分手,最先反思的不是自己做得好不好,而是开始怀疑选得对不对……

美国新闻网站Buzzfeed曾总结一组“有选择障碍的人”才能看得懂的图表。

“早知道现在生活这么差劲,当初要是选那个就好了!”

人们总是存在这样一种潜意识:一定要先有对的选择才行,入错行如同嫁错郎,都是万劫不复的终生谬误。

所以,一直徘徊在选择面前,却没有付出应有的努力,结果最后往往一事无成。

从哲学家的角度来看,这很可能是“布里丹毛驴症”。

14世纪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有天农民在送草料时,额外多放了一堆草料在旁边,这下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难以抉择、犹豫不定,最终活活饿死。

社会学家Renata Salecl认为,所谓的选择障碍,就是因为“选择”意味着在得到某些东西的同时失去另一些东西,这种想法让我们在做出选择时无比焦虑。

身处资讯爆炸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的错觉在脑海中不断加深,永远认为自己并未“准备好”确定一个选项,光是寻找“最好的选择”就耗尽了全身力气。

幸福是拥有选择的权利

但给自己选择越多幸福就越少

所谓迷茫,是人性贪婪的另一假面,也是时代的症结。

一期《圆桌派》里,《读库》主编张立宪说,有人两年换了四五次工作,到他这里来应聘,他就很好奇地想聊聊。

“抛开现实应聘,问他你最想做什么?结果发现,很多年轻人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太多人被成功学毒害,觉得自己是“打工仔的身子乔布斯的命”,终日沉沦在怀才不遇的郁闷中。

这是个人的选择权衡机制存在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共享”的心理疾病。

“我原来以为,这个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是一种平庸的生活,是一种很可怕的生活。现在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一眼望得到头的一种生活,是一种很有安全感、很奢侈的生活。你必须要么非常努力,要么非常聪明,你才能勉强过上一种平庸的生活”,蒋方舟说。

太多人刚开始努力就害怕没结果,所以一直不断怀疑努力的方向出了问题。

人们害怕做不好选择,一方面体现自我评估能力的欠缺,另一方面,也是能力撑不起野心的无奈。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2016这三年来,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持续走低。

六成以上90后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做不满1年,其中有38%的人不到半年就会另谋高就。

高频率地离职跳槽,一方面反映的是对工作、对自身评估判断力的不足,同时也是自身能力与工作的适配程度也相对较低。

在过去的年代,“只有破产的公司,没有破产的个人”,只要熬到了年头,生活所需就会适时到来。

但这样的游戏规则,现在已经行不通——不进步就是在倒退,完不成不断提高的指标,就约等于失去了被利用的价值。

为自我安慰的阶段式进展而满足,美其名曰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换个角度看来,就是在假装努力——“一边花着时间说服自己在拼命用功,另一边惦记着休闲满足和自己应得的补偿。在两边都没有经过思考、让自己升级,而只是两头拉扯,不停消耗元气。”

那些不坚持努力的人,已经连熬年头、等待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另一种心理机制是:总想投机取巧走捷径,似乎选对了就不用努力了。碰运气的赌徒心理,指望一个选择就能改变人生。

崇拜速度的时代里,社会高度赞美着投机者,却嘲笑埋头苦干的精神。“00后已经月入百万”、“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样一碗碗毒鸡汤灌下去,人人急躁焦虑。

美国精神病学家Zbigniew Lipowski曾在研究中指出,“我始终认为,这个日渐富裕和复杂化的社会,教唆了过量的‘有吸引力的选项’生成。

正是那些过量的有吸引力的选项,带来了冲突感、挫败感、以及无法满足的胃口和随之而来的焦虑。

令人渴望的备选项越多,冲突就越强烈——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正是在一个‘过度充足’的世界里,布里丹之驴的阴影才猎捕着我们。”

我们常常只看到成功时刻的光鲜,却不关心他们背后的努力、忽视了一个最浅显的真相:倘若他们做了选择之后没继续努力,无论起点多高最后都会化为泡影。

即使运气好选对了,也是前期的努力增加了这种可能性、是眼界的积累让人能够在好运来临时,审时度势把握机会。

事实上,选择的好坏是主观上的感受判断。

美国社会心理学教授、TED著名讲者Barry Schwartz在其著作《The Paradox of Choice: Why More is Less》中提出革命性观点: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他认为即使人们做出了相对正确的选择,也不一定会感到满足,因为适应效应、比较、机会成本等因素会降低我们的主观感受。

选择仅仅提供了可能,然而我们或许把它看得太重,过度放大选择的重要性,轻视了努力的意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有三大沉沦:好奇,闲聊,踌躇
看一个人如何做选择,可以考验TA人格成熟度,内在安全感
做什么事都要纠结老半天,我知道你在怕什么| M周刊
趣味概念:布里丹毛驴困境
如何克服你的“选择恐惧症”?
“你碌碌无为的样子真像个废物”2018-08-16 17:0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