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你没资格吃60块钱的菜”


熊孩子因为不懂事能把家长气个半死,但也有孩子“太懂事”,能把亲妈委屈哭了。



1


最近有网友分享自己和家人因一盘60元的青菜引发的争吵,吐槽自己的母亲。


她和爸妈暑期一起外出游玩,因为景区物价高,她和父亲打算点特色菜尝尝鲜,但母亲执意要点青菜和白米饭。



女儿认为自己暑假换了电脑手机,还要去参加夏令营,花销很大,放弃了73元的乌冬面,想着能省则省也没有太委屈自己,点了50的另外一个面”,劝说母亲60元的青菜“太不值”,希望母亲“点别的特色菜“。


但母亲说自己只想吃青菜,“不要大鱼大肉就想吃得舒服”。


劝说之后母亲还是很不满,女儿就说:“那随你点吧,我不管你了。”


没想到妈妈更不开心了,只点了一碗35元的雪菜肉丝面,委屈得红了眼睛:


“为什么青菜都不让我吃”。



虽然最后父亲还是给母亲点了青菜,但母亲坚决不肯再吃。


女儿在最后吐槽:有时候真的受不了她(文中母亲)的骄纵,如果我是男的以后才不会找这样的老婆。


很多网友指责这个人,觉得女儿不尊重母亲,自私地将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不懂体谅母亲,对母亲的管制太过。



也有人认同她的吐槽,说60元买一盘青菜确实性价比不高。



乍一看,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不值得讨论,但这背后不仅仅是60元青菜的问题。


一盘青菜,反映的是普遍存在的教育盲区。



2


女儿和母亲的矛盾中,没有人是绝对的错。


母亲一时想吃青菜,和平常比的确贵了些;女儿想省钱的出发点,也无可厚非。


但问题在于,女儿觉得母亲是“娇纵”,而父母对自己需求的顺从是应该的,在自己的夏令营、电脑上花了钱,全家就都要一起节衣缩食。


爸妈满足孩子的要求理所应当,他们就应该永远为“大局着想”——这样的“假懂事”,与自私无异。



越来越多父母认同“孩子要富养“的理念,即使是普通工薪阶层,也按照”富二代“的标准来。


但盲目“富养”的后果,往往是更让人心寒。对孩子过分的宠溺和无限制的满足,其实无形中害了孩子,也苦了自己。


医师崔玉涛总结过国内家庭教育的常见十大问题,其中大部分问题,恰恰是“穷家富养多败家子“的祸根所在。


从小时候因为害怕孩子委屈,他一哭就言听计从,孩子就会习惯将哭闹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


给孩子特殊待遇,什么好东西都紧着孩子吃,养成孩子任性,唯我独尊的性格;


家长大包大揽,一切都要给孩子最好的,不让他在同龄人面前“没面子”……


父母们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低,把孩子捧得太高,变成了“父母孝敬孩子”。



这样表面上的“富养”,很可能产生两种极端:


一种是孩子把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稍有不满意就大发脾气,父母成为孩子的附庸;


一种是父母对孩子予取予求,孩子稍有反抗就以自己的牺牲施压,孩子成为父母的傀儡。


戚薇在一档节目中分享了自己的例子:


有一次她的孩子喜欢她的裙子,说这条裙子很美我很喜欢,这是我的,不让戚薇穿出去,戚薇的回复是:这是妈妈的裙子,妈妈也喜欢这条裙子,也想要美。



虽然一条裙子而已,但不能让孩子养成“一切要按我的要求来”的认知。


富养孩子最怕的,就是让一个人成为物质上的富人,精神上的穷人。


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委屈自己,孩子也就自然不懂得体谅父母,很难换位思考。


就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一切的教育都是人格的教育。


真正的富养,是健康性格的养成,是丰盈精神世界的营造,而对于这一切,同理心是根本。



3


Papi酱在母亲节时发过一则视频,说父母的种种奇葩行径,让人“恼火”。



时间流逝,做儿女的总会发现,父母似乎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完美,他们也开始需要人迁就。


父母们也有任性、固执的一面,没有年轻时那么精明,他们不再是子女的避风港,反而需要子女来当他们的主心骨。


或许因为陡然的落差,或许因为沉重的生活压力,这些“任性“、”固执“和“不聪明“,渐渐成了父母和子女争吵的引子。



歌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人的一生好像一个轮回,从小孩长成大人,又从成人返老还童。老去的父母如同孩子一般,也渴望着疼爱,关心和理解。


在“60元青菜“的事件中,妈妈伤心的不是吃不到一口青菜,而是孩子的不尊重和不体谅。


太多争执发生时,应该关注的不是主观的对错,而是要多站在情感的角度。


心理学家Lindsay C. Gibson在《不成熟的父母》一书中建议子女这样和“不成熟“的父母相处:


1、超脱地观察


在沟通之前,先客观地分析情况,意识到父母也是普通人,也有优点和缺点。


2、成熟地沟通


在沟通前做好准备,设下明确的沟通目标和主题;在沟通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注重沟通结果,而不要过于情绪化。


3、走出过去的“角色自我”


在观察父母的同时也要观察自己,理解父母行为想法对自己的影响,也注意自己的情绪。


父母和孩子都是互相独立的个体,亲情不是牺牲的轮回,更不是禁锢亲子双方的枷锁。


没谁就该迁就谁,但千万别让披着“懂事”外衣的自私,伤了爸妈的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焕英式的妈妈,还是希望少一点吧
孩子, 如何接纳你不完美的父母(值得所有孩子和父母思考)
女人的心:人生哲理九十二篇(一)
父母子女格言精选荟萃
上海迪士尼打人后续:这才是对当事人最大的惩罚
古今中外之溺爱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