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辩论|体育课运动密度控制在75﹪以上,合理吗?您认为多少合理?


季浏团队观点:


在最近的某次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的季浏教授所提出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其包括三大要点:每节体育课必须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要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倡导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应该以活动和比赛为主。作者认为,该模式构建了具有国际视野、也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该课程模式特别强调三个关键要点:运动负荷、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


是强调每节体育课必须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倡导每节课的运动密度应该在75%以上;运动强度应在125-160次/分钟(心率),其中小学体育课的强度为125-140次/分钟,初中为135-150次/分钟,高中在140-160次/分钟


是强调每节课要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方法手段应该多样化、趣味性,且每节课应该有多种体能的练习,并注重体能的补偿性练习,但不赞成把体育课上成单纯的体质健康测试课或体育中考课。


是倡导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应该以活动和比赛为主,强调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真实运动情境中的问题,每节课这方面的时间应该保证在20分钟左右,不能像传统体育教学那样一节课只教一个单个技术,把一个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运动项目完全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先前传统观点:


运动密度(%)=[(学生实际运动时间/体育课总时间]×100%,根据宋逸2013年出版的《儿童青少年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一书,认为运动密度在30%-40%为合格


根据这一标准,段佳丽等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共抽取36所小学、36所初中、36所高中的720节体育课,按学生体育成绩等级抽取的5名健康学生(实际有效样本量3 598名)进行心率、运动时间等内容的现场监测,计算运动密度合格率。结果北京市学生体育课运动密度合格率为40.56%。(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第11期)


那么,新观点合理吗?


针对最新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中的观点,最近网上也有不少学者提供出不同的观点。汇总各位专家及网友的意见,如:


1、一下子将运动密度从30%-40%提高到75%以上,这样大的变动,合理吗?是不是太高了?这个高的密度到底是教学,还是训练?学生能够适应吗?学生的合格率能够达到多少?


2、这个模式是否导致体育教育功能的失去,而只强调运动负荷和体能。一节体育课要兼顾运动负荷,体能和技战术的学习,难度太多。这么多的目的是否会失去重点?


3、青少年的心率会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而最大心率也会随之降低。但新观点中的运动强度却是“小学体育课的强度为125-140次/分钟,初中为135-150次/分钟,高中在140-160次/分钟”,这样的递增要求是如何考虑的?


4、是“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健康体育教学模式”?哪个提法更科学?


5、一直强调负荷和体能,但这两者是能调动起学生动起来的那根弦吗?


6、小学体育课的重点应该是发展“基本动作技能”,进一步发展多种动作技能,没有发展这些动作技能,体育运动的复杂技能就失去发展的基础。5~10岁很关键,不能小看小学体育教学的难度。这个观点是否和新观点矛盾?


希望各位朋友畅所欲言,留言发表见解,请使用文明用语。


本文来自: 运动科学论坛

热门推荐

体育与健康名词解释 | 中学体育面试试讲视频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例评审标准 | 一名应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困惑|一个体育老师的儿子对他老爸的感慨(附教案),教案唯美的令人敬仰 |全国田径纪录


小编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标中,“教学方式”与“核心素养”的碰撞
季浏:《体育与健康(2022年版)》专家解读
运动与健康 | 体育运动如何促进健康?
对“课课练”进行思考
14年体育课,为何学不会一项运动技能?------来自一线体育老师的思考
体育群里的观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