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港文化遗产之178 止马河
作者/馆主:迎风初开/E言男劲

          止马河:贵港仅存的红水河一级支流

        众所周知,贵港市辖三区有郁江水系、黔江水系(马来河及达开水库),但关注到贵港的红水河水系的估计是很少数,甚至笔者认识的一位“覃塘通”也说,现贵港境内不存在红水河水系,即使是存在的话,实际上也只是地下暗河,不算是地表径流。这番话让笔者感到极其震动!想不到在今天贵港行政区域最西北端一隅的红水河几处支流上游区域居然被漠视得如此田地。

        红水河是西江干流最长的一段,自南盘江与北盘江交汇处起始称红水河,直到柳江注入止,西江干流始由红水河改称黔江,红水河流域也是广西境内流经地市最多、民族支系最繁杂的区域。贵港最西北端的樟木乡是贵港目前唯一的红水河流域地带,有两支红水河支流发源于此,其中红水河一级支流——止马河发源自樟木乡北部的大旗村,往西北方向流,从元金村出境,进入来宾境内继续向北流,经来宾市五山乡、三五乡、城厢乡,最后在城厢乡江头村注入红水河干流,止马河全长近70公里,流域面积近600平方公里,止马河的河床较浅,河道弯曲,洪水常淹两岸农田。

        1959年,在来宾五山乡三土村建成一座中型水库——三利水库,是当年来宾县境内最大的水库,三利水库的库容来水基本上都是截引了来自止马河最上游的来水,包括樟木乡内的止马河发源地,包括了相当比例的地下河水系。因为贵港、来宾、武宣三地交界的这片区域,属于岩溶峰林发育的典型地区,地下水系与地表径流交错,在靠近来宾方向,大都与红水河相通。止马河上游发源地来水,包括了泉水、地下河、溶洞水、溶井以及地表水等多种形式。三利水库灌溉来宾市三五、五山、良江、蒙村、小平阳等5个乡,35个行政村的田地。1987年,因库底渗漏,三利水库曾两次干涸,库底显露,结果发现走向一致的大小不一的漏水溶洞有9个,这也佐证了这片石山峰丛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

        除了一级支流止马河外,樟木乡境内西部分别与来宾、宾阳两地接壤,樟木乡西边有三条红水河支流,最长的一支发源于李塘村,一支发源于良古村,另一支发源于沙水村,这三条红水河支流均自西往东流,都是红水河一级支流——清水河的支流,也就是说,这三支发源于樟木乡西段的这三条支流都是红水河的二级支流,从这个意义来讲,这三条红水河的二级支流似远未跟止马河上游相提并论,毕竟止马河属于红水河一级支流。

        由此可见,樟木乡境内的北部及西部虽属于边缘地带,但却都属于红水河流域,是目前整个贵港仅存的红水河流域范围,因此流经贵港市行政区域内的河道包括红水河、黔江、浔江、郁江四大水系。事实上,贵港西北端的壮族支系也被划为“红水河片区”,或者说属于“北壮方言”范畴(尽管地处红水河干流以南区域),这跟贵港北部的龙山盆地的传统壮族聚居区是不尽相同的。从“一方水土一方人”这个角度而言,覃塘壮区与港北壮区在自然地理、人文渊源上多少是有些“同不尽同”的味道。

        在1953年4月之前,贵港的最西北角远比如今的行政版图要往西、往北方向突出许多。当时樟木乡外围还有五山、青岭、大村三个圩市,整个明代、清代、民国三个时期,这三个圩市皆属贵县管辖,时逾五百年之久。明清两代贵西北的五山圩、青岭圩、大村圩均属“山西二里”,樟木圩为“山西一里”,与“山东里”(今东龙圩)、“山北里”(今山北圩)、“山南里”(今蒙公圩),统称“五山”。另外,“龙山上里”(今奇石圩)、“龙山中里”(今中里圩)、“龙山下里”(今龙山圩)则统称“北山三里”,“龙山”与“五山”合称“两山”,正是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的“右臂”。在一个甲子年以前,贵港拥有相当大面积的红水河水系,远比今天龟缩剩下樟木一隅的红水河流域面积要宽广许多!而“五山”这个响当当的历史地名也被来宾市五山镇所取代。

        五山、青岭、大村这三个乡镇是真正体现贵港作为桂中地区和桂东南地区双重地域角色的一个标志性地域,这块面积超过350平方公里的峰林石山区是贵港镶入桂中的一个角力点,也是贵港地处广西五大方言区混合边缘地带的重要组成区域,这个区域内的桂柳语片和桂南平话语片是目前贵港行政区域内已完全丧失的话种。1953年,上述三乡被整体割让给邻县来宾,除去解放初期时平暴匪乱的军事管治因素外(当年三乡匪乱甚嚣),距县域行政中心的距离也是重要的因素:最西北端三乡远离贵港的政治中心,偏远悬于贵西北一角,三地距贵县县城直线距离约有70公里,而距来宾县城则不到40公里!三乡划出贵县后,樟木乡遂成为了贵来两地的边界乡镇。

        这块区域的割让使得贵港的地理方位以及语种势力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贵港从此丧失了向北、西北二个方向镶入西南官话区桂柳话片区的一个数百年来坚守的据点,这个行政区划上的变动背后蕴藏着人文地缘的重大转变:使得处于粤语、壮语、客家语、桂南平话(宾阳话)、西南官话(桂柳话)这五大语种混合交融相汇的贵港从此远离了红水河流域西南官话区桂柳话片的覆盖,并同时使得贵港西北及北部边界成为了西南官话区桂柳话片在桂中地区的最南边界,也成为了桂中与桂东南语言的最终分界线。


        这块区域的划出,也使得贵港从“北回归线穿过的城市”变成“北回归线以南的城市”,因为青岭圩不偏不倚刚好位于与北回归线上。同时,这块区域也曾是贵港最早通达火车的区域,1951年湘桂铁路通车,设有小平阳、古梦、黄坡三个火车站,1953年这块区域连同三个火车站点均划入来宾,两年后的1955年,黎湛铁路通车,贵港境内才又开通火车。有时笔者会想,如果这块区域没有被划出贵港,黎湛铁路的起点是不是黎塘镇或者还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从上述三个火车站点选其一为起点,经贵港城区跨过郁江干流,往南通往湛江海港的铁路就改称“贵湛铁路”了。

          当然了,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个时代的洪流在这块区域被划入来宾后又再一次上演。原属贵港的数百年之久的五山、青岭、大村三个乡划归来宾县后,最终在来宾行政区内各自有不同的行政沿革变迁。

       最落魄的是大村乡,在划入来宾后没多久便被并入青岭乡,并且由于与来宾县另一个叫大村的地名冲突而被改为和平村,由此大村乡算是彻底地被历史所遗忘。

       青岭乡的命运稍微好一点,其驻地多次迁移,最后一次迁移是在1964年将乡政府驻地迁至今址小平阳(仍旧称青岭乡),毕竟是在铁路线上交通方便得多。1984年,全国各地的公社均改为乡镇,青岭公社之名改成小平阳乡(因为来宾县已有平阳乡,后妈带来的只能称“小”),后乡改镇,即今天的小平阳镇,原青岭乡驻地青岭街沦为村屯,但地图上一般仍标注“青岭街”。因此,今天的小平阳镇行政区域范围,是包括了原属贵港的青岭乡、大村乡。

        时至今日,原贵属三乡中唯有五山乡划出后一直保持地名不变,乡镇建置不变,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也是“贵属三乡”中距离贵港母体距离最近的一处。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据说每年樟木圩“三月三”歌圩活动,来宾市小平阳镇、武宣及宾阳临近贵港的乡镇都会自发组队到樟木圩汇合演出,毕竟无论从行政沿革、民间通婚等各方面都有深厚的历史与经济交流传统,但唯五山乡经常缺席。有一种说法是,五山圩要与樟木圩“争夺”这片昔日“大五山盆地”的中心集市的位置,故不屑于参与樟木圩的活动。

       熟悉这段区域历史的人都知道,五山圩长期归属贵港,清代属“山西二里”,樟木圩则为“山西一里”,两地互为并列;到了民国时期,清代的里改为区,山西一里二里均改为樟木区辖,这时五山圩较樟木圩便略失平衡了,在抗战期间,部分讲广州话的粤省移民避难并最终定居于樟木圩,此事件由此深刻地改变了樟木这个原本纯壮语地区的语言、人文、经济状况。

       转折点出现在1953年4月22日,包括五山圩在内的樟木外围三圩市均整体脱贵入来,结果,原本一衣带水、鸡犬相闻、没有任何天然地理屏障分界以及同属壮族聚居区域便被一条人为的行政区边界线分割开来,从此,这片来宾市最南端的这块曾经的“贵属三乡”区域便离贵港母体渐行渐远,原本贵港西北端那片巨大的红水河流域面积便被世人所遗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西人文:贵港平龙水库对贵港的农业作用有多大?
吾赏析朋友之七律《游黑水河》,赋诗敬和之!
贵港文化遗产之九十四 龙山妹仔
北京延庆区----妫水河导游词
雅砻江畔
胶东历史区划:民国时期莱阳县的“墨泉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