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转载)

-

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
    平平上了学之后,似乎突然变得不听话了,什么事都喜欢和大人对着干。父母说,做作业的时候不要听音乐,他偏要把录音机的声音放得很大;老师说:课间休息的时候不要在教室里打闹,他偏要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地玩游戏……
    面对这些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很头疼,他们是怎么了,为什么事事都不让老师和家长省心?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心理学家认为,逆反心理是个体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通俗地说,你希望他做的他却不愿意做,他喜欢做的却总是你反对的。逆反是孩子与长辈交往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和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可能会影响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发展,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
    逆反是出现在特殊年龄阶段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的产生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小学高年级开始就是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在心理上开始出现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希望有权利独立思考和处理自己的事情,对老师和家长还把他们当成小孩子看待非常反感。但是由于还不具备深刻成熟的思维能力,所以他们会把家长在生活上给予的关照和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把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当成对自身发展的束缚。孩子的逆反心理实质上是向成人社会发布的“独立宣言”,但是,由于心理发育并未完全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家长和老师的指导,而且缺乏对真正独立的个体认识和了解,所以才会出现对一切都予以反抗的逆反行为。
2、家长、老师期望过高、限制过多
    应该承认,在当今社会,孩子是非常辛苦的。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对他们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学习成绩优异、多才多艺,将来能成名成家、有所作为。但是,家长和老师在寄予这些期望和帮助他们做选择的时候,并没有征求孩子自己的意见,所以这些期望有时和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一致,和孩子的能力水平不相符。当孩子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成人社会的标准时,就干脆破罐破摔,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方法,以反抗的态度对待一切要求。据报载,一对夫妇要求自己的孩子弹钢琴,并对他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制定了严格的练习计划,每天除了上学和必须的休息之外,孩子所有的时间都是在钢琴前度过的。孩子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精神压力,终于有一天愤然用刀剁去了自己的手指,用这样令人惊愕的举动来反抗父母的要求。
    限制过多也是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师和家长有时是出于安全或者其他因素的考虑,为孩子制定了一些“行为注意事项”,使孩子生活在父母和老师制定的条条框框之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屈从的地位,这完全不符合孩子心理及生理发育特点,他们渴望获得行动的自由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有的孩子采用屡屡犯规的方法来对抗父母和老师也就不奇怪了。
(二)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对于逆反心理,无论是老师和家长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否认,逆反心理中蕴涵着孩子寻求成长的合理因素,但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不分青红皂白,凡是成年人提出的要求和建议统统反对。这种盲目的逆反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旦形成逆反人格,那就会使个体与社会格格不入,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走出逆反的误区,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成长的愿望。
1、尊重孩子
    学生阶段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阶段,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特殊的心理需求。尊重,意味着平等对待孩子的意见,给他们平等发言的机会,成人有成人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观点,由于身份不同、所处地位不同,这两种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并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其实,孩子的观点并不都是荒谬可笑的,其中也有合理的的部分。如果老师或者家长能够认真思考孩子的建议,吸收其中有价值的部分,那么孩子会主动把指导自己帮助自己的教鞭交出来。
    尊重孩子,还意味着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小学生确实已经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而且孩子终究要脱离对成人的依附、走向独立的生活。因此,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不仅有助于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还可以培养他们自立自主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当然,给予孩子的是一定限度的自主权,在关键问题上,教师和家长还是应该把好关,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自主需求,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过失。
2、调整期望值,减轻孩子压力
    教师和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制定的目标过高,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那就不明智了,因此,教师和家长不妨把目标分解,先为孩子设定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待他达到这一目标之后,再制定下一个目标,如此循环往复,既可以避免由于压力过大而产生的逆反心理,也可以促进孩子的不断进步,并逐步接近教师和家长的期望。
3、改变教育策略和方法
    有些教师和家长习惯于向孩子发号施令,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例如,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他们坚持认为“打”能让孩子听话,“打”能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在现代社会,面对心理和生理发展都具有许多新特点的小学生。,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并不解决实际问题,却有可能或者激发孩子更强烈的逆反心理,或者使他们形成表里不一的虚伪性格,这些结果都是教育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相反,如果我们转变教育策略,采用耐心说服的方法,效果则可能好得多。例如,有的家长不允许孩子长时间玩游戏机,但是不对孩子说明理由,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不让玩,偏要试试,结果使父母的良苦用心付之东流。其实,如果耐心向孩子说明理由,让他们明白长时间玩游戏,会造成视力下降,并可能引起其他生理病痛,那么孩子故意无尽无休的可能性就会下降。事实上,只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说明了道理,逆反的孩子也会欣然接受成人的指导。
    从内心来讲,孩子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指导,只要我们方法得当,“不听话”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越管越不听话,教你四招
孩子的逆反心理现象:磨蹭
青春期逆反心理该怎样解决?
青少年心理咨询: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根源
学生怎么“不听话”了——浅析学生的逆反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