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道简单的快餐 - 杭州教育城域网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道简单的快餐
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12)  发表日期:2007年5月10日
时下,我们语文课堂可谓是精彩纷呈:巧妙的预设,精彩的生成,颇有深度的合作探究,充满智慧的对话互动,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在课程改革中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然而透过这“红杏枝头”,我们把目光投向那语文大树的根,我们看到的是: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作业本上的“蚯蚓文字”,“千变万化”的错别字,干巴巴的失去灵性的作文……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在这热闹精彩的背后,语文教学忽视了自己的“本真”。
十五世纪英国文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本薄薄的仅有几万字的小册子中,“习惯”一词出现了不少于12次。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的重要地位。令人欣喜的是,苏教版教材的编委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创造性地在每册教材前面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环节,以粗体字揭示主题,再配之以色彩艳丽,形状各异的彩图,成为教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这道风景线竟成了课堂教学中一道简单的快餐,甚至是可有可无的点心。主要现象有三:
1.忽略不计式。领到新书后,教师布置学生自学。新课伊始,老师就直奔“主题”,开始了课文的教学。
2.走马观花式。这种现象类似于低年级的“看图说话”,在学生观察每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并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之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3.虎头蛇尾式。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浓墨重彩,深入浅出,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及如何去做,然而课一结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束之高阁”了。
在这样的“快餐教学”中,学生又能受益多少呢?在一次期末测试中,一所学校出了这样一道试题:本学期,我们养成了_____和______的良好学习习惯。许多学生竟然手足无措。(当然,从题目形式上看,答案可不一致。但是学生知道,在本册语文书前面,有这方面的内容,他们也明白出卷老师的“良苦用心”)以致于在第二学期,有老师为了防止这类试题,竟让学生背诵抄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然而,内容是背得出来的,可是习惯却背不出来。如此下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了,以至于出现本文开头所说的现象。
“学习习惯是指在长时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是极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动力定型。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是因为形成一种稳定的记忆之后产生的‘自动化’行为。”因此,只有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反复地强化,才能形成“思维和行为的动力定形”,才能“产生‘自动化”’的行为。下面,我就以第十二册语文教材为例,谈谈自己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所做的有效尝试。
一、细嚼慢咽,细品其滋味
第十二册语文教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共有两个主题:(_一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配有12幅彩图。(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配有7幅彩图。怎样才能充分利用这部分的教学资源,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
1.读题,初解含义
教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初步谈谈自己的理解。
2.看图,了解内容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画,了解图上画的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们会想什么。如第一幅插图,要让学生了解:这是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们在参观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从他们神态、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从这古代的天文仪器中读到了有关的天文知识,读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总结,升华内涵
在学生观察议论之后,老师再组织学生谈谈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解,然后总结如下: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堂上获得,从书本上获得,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在社会、大自然中获得。‘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应该读好社会、自然这两本无字的书,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本内容丰富的“书”。
4.交流,深化认识
让学生谈谈自己曾到过什么地方,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帮助,再让学生谈谈准备怎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鼓励学生养成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这四个教学流程,同学们在看、说、议中品出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道大餐的内在滋味。既激起了学生内在动因,又明确了自己的行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成了生动的图式,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的教学流程同上)
二、不断“反刍”,内化其行为
徐之诚老师说:“我们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安排在教材开篇的位置,只是为了表示这个板块在我们教材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和位置。它是独立的,但绝对不是孤立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体现在教材开篇的几幅彩图中,还体现在课本编写的方方面面,渗透在课本编选的课文中。在使用这套教材的时候,只有把这些相关的内容都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看到这个板块的完整的结构,我们的编排意图才能得到体现,我们的课程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在“反刍”中不断强化,使其成为内在的“自动化行为”。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说我们的课文是一部百科全书,一点也不为过。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人物传记,又有风景游记。既有诗歌散文,又有小说戏剧。它们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同时又是向学生渗透习惯教育的素材。
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我总结全文时说:“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真正欣赏到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才能置身于北国银装素裹的世界,傣家楼前的如水月光。”学生脸上就充满了期待。课后许多学生找来了地图册和相关书籍,从语言文字及画片中来丰富自己头脑中那美丽的画面。甚至还有学生和家里商议,什么时候去哪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几个字成了学生内心的一种“牵挂”。如《莫泊桑拜师》一课向学生渗透了如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向学生渗透了“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等等。
如果说,学期初告诉学生要养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的良好学习习惯,这还比较抽象,比较单薄,那么,在此之后,这些课文对此所作的延伸和渗透就会让人觉得形象饱满了。在这些课堂教学的滋润下,我们在开篇播下的“习惯的种子”,也必然会快乐地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三、架设舞台,“习惯”大比拼
演奏家之所以能够用乐器奏出优美的旋律,也未必想到了怎样运用指法;驾驶员在处理道路上的偶发事件时,头脑里不一定想到了该怎样刹车……他们所依靠的都是高度自动化的习惯反应。高度自动化的习惯反应是长期实践、多次相似重复运动的必然。显然,光有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作为教师,还应架设舞台,让其有施展身手的机会,并在与“对手”的“华山论剑”中促进自己良好习惯的养成。
1.现场比赛。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课本剧表演赛等等,让他们比一比,谁口才好,谁仪态美,谁的知识多。
2.阶段评比。如小报评比、作业评比、读书笔记评比等等,让他们比一比,谁有恒心、有毅力,谁的字写得美。
3.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如上街消灭错别字,郊外踏青等等,让他们比一比,谁更认真,更仔细,谁的收获多。
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内安排一面展板,就如中国乒乓球队的“冠军榜”,展示优胜者的照片,优胜者的作品,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经验。这样,学生在比一比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在赛一赛中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同时,也在不断强化着自己的习惯行为。
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容我们忽视。我们只有使习惯教育成为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个强有力的音符,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成为优美动听的旋律,我们的语文之树也才能根深叶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 ,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2018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019秋季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_各类工作小结_计划与小结_教师频道_树人教育网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