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风后如何保养,防止再次中风呢?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脑部供血障碍导致的疾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极高。这类患者即使经过治疗痊愈,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有哪些误区需要患者和家属注意的呢?

误区1: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时间长就能自动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

出现这个误区的原因是没有把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区分开。简单地说,如果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人的状态,基本不需要康复治疗;而治疗后依然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比如脑卒中最常见的偏瘫,才需要康复治疗。

根据专家调查发现,脑卒中偏瘫的步行恢复率,在康复治疗组的病人比神经科治疗组病人的恢复效果更好,可见脑卒中的后遗症不能单靠药物,有条件的患者应该尽早在医院安排康复治疗,才有希望尽快恢复健康状态。

误区2:脑卒中患者偏瘫后只要被动地接受康复治疗就可以

早期的偏瘫患者由于意识尚未完全恢复,肢体无法自行移动,需要家属协助患肢进行适当运动,因此,早期的被动运动可以减少皮肤、肌肉和骨骼的废用性萎缩。

但是主动的运动才是促使患者更快恢复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因为主动运动可以活跃中枢神经系统,调动身体各器官的功能运作,尽早地开始主动康复训练,并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才可以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生理功能。

所以被动的训练是不能代替主动训练的,患者在疗程的中后期应该主动、积极地配合康复训练计划,完成各项康复训练,才有利于身体更快恢复。

误区3:脑卒中后下地走路越早,恢复就会越快

是否可以下地走路,是衡量康复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也是患者和家属最迫切的心愿。但是步行的训练并不是越早越好。

在临床中经常看见一些家属拖着或者架着患者行走,这样做是不正确的,同时也是十分危险的,这样会导致患者的膝关节和髋关节受到损伤,还容易导致异位骨化,一旦出现这些情况,纠正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因此,总体上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应该循序渐进,不能够急于求成。如果患者在未完成负重、平衡、下肢分离等动作时,不能提前进入步行训练,免得造成一系列并发症。只有当患肢可以单独支撑全身的重量,有较好的平衡能力,可以自行屈髋和屈膝时,才可以进入步行的训练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复医学】如何走出脑卒中康复误区
【新提醒】中风偏瘫康复的误区(二)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视频(一)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走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六大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