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伍炳彩老临床经验总结——湿病辨治(二)
userphoto

2019.10.09

关注

伍炳彩教授从湿论治内伤杂病的学术经验和临床研究

1. 辨汗  总以汗出不能畅达周身,不能透达下肢,常出现齐颈而还、齐腰而还、齐膝而还,这都是湿病的诊断耍点。检查汗出不透的方法,经验是要注意从脚往上摸。

2. 身热足寒是湿郁  病有身热足寒者,外感之风邪,郁于表分则身热,郁挟之湿,阻于里分则足寒也。

3. 口粘不爽是湿阻  粘人自觉口中粘腻不爽,甚如口中含浆糊。口粘而苦为湿热,口粘而淡为脾虚或寒湿,口粘而甜为脾湿。

4. 湿重于热者,病变中心偏重于脾;热重于湿者,病变重心偏重于胃。因胃为阳土主燥,脾为阴土主湿,故凡素体中阳偏旺者,湿邪易于化燥而为热重于湿,病偏于胃;素禀中阳不足者,则邪从湿化而为湿重于热,病多在脾。

5. 以咳嗽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

6. 以咽喉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

7.以头昏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

        夏月,头脑昏闷,心烦,口渴,溲赤,脉虚者,此暑气上冒,清气不升,法宜清暑益气,与生脉散加鲜荷叶边、菊花、佩兰叶之类。

8.以腹胀满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

9. 以胃气上逆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

        病在阳明胃多实证热证,病在太阴脾多虚证寒证;病在阳明胃易涉及血分,病在太明脾多在气分;脾主升胃主降,病在阳明胃多见嗳气、呃逆、呕吐等,病在太阴脾多见下利;上部出血多因阳明不降,而下部出血多因太阴不升;脾主运,胃主纳,不能食多与阳明胃有关,能食而消痩多与太阴脾有关;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湿偏重多与太阴脾有关,热偏重多与阳明胃有关。

10. 以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

11. 以肢体疼痛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

12.以心动过缓症状为主的相关疾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意学术思想撷英
浅谈中医对湿邪的认识
试析《金匮要略》对血分湿热的论述及与气分湿热之异同
《伤寒悬解》类病——湿病
说疾解病:湿与湿病
7类人最需在三伏天养生!中医详解三伏天如何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