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悬棺葬·丧葬/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userphoto

2010.12.18

关注
悬棺葬  悬棺葬是处置死者尸骨的一种特殊方式。古代葬法之  。主要分布于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种葬法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其一,在岩壁上凿孔,楔入木桩,将棺材放在木桩上面。其二,利用天然岩穴,将棺材半放穴内,半露于外。其三,利用两个岩石间的裂隙,在其间横架木梁,放置棺材,棺材全部外露。其四,凿岩为穴,插入棺木,一端露在穴外。
  悬棺之俗,最早可能源丁商周之际,据考占工作者科学地清理和调查,全国各地发现的悬棺时代从春秋起经东汉、两晋,一直到明清皆有之。据东吴沈莹写的《临海水土异物志》记载:三国孙亮太平年间,临海郡(今浙江台州、温州、丽水一带)的“安家”人,住在深山中,人死以后,用一四方形木函装殓,杀犬祭祀,同时饮酒歌舞,宗教仪式完毕,就把棺材“悬著高山岩石之间,不埋土中作冢墩也。”在东汉成书的《越绝书》里,曾经提到“木客”人。《太平御览》卷884引邓德明《南康记》曰:“木客”族人死后,即举行殡殓仪式,然后把棺材放在高峰树枝上,或放在石穴中。唐代张鷟的《朝野佥载》记述“五溪蛮”的父母死亡后,将尸体放在村外,三年后在临江的高岩上放置棺木。他们认为,“弥高者以为至孝”,放置的越高,越是尽了孝道。《叙州府志·外纪》所说叙州一些少数民族,对死者的棺材,“争挂高岩以趋吉”。宋代朱辅的《溪蛮丛笑》记述盘瓠(盘古)后嗣子孙“五溪蛮”,生活在长沙、黔中一带,人死后埋在土中,隔一段时间取出尸骨,装在小木函中,放在大树上或岩穴里。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记述土僚(仡佬)人死后,“则以棺木盛之,置于千仞巅岩之上,以先坠者为吉”。这里明确提到土僚的宗教意识,认为悬放的祖先棺木,愈高愈好,坠落愈快,愈能使后嗣子孙得到吉祥;相反,就是不吉利。《马可·波罗游记》里言“秃落蛮”(即“土僚”或“仡佬”)人死后,用小匣装部分尸骨,“携之至高山山腹大洞中悬之,俾人、兽不能侵犯。”明、清时代贵州的“花仡佬”穿花布衣,“红仡佬”穿红布衣服,人死后举行殡殓,并作“木主”,然后把棺材放在“千仞悬岩,或临大河,不施蔽盖”(檀萃《说蛮》)。明代田汝成的《炎徼纪闻》也有类似记载,并说“以木主若圭”,罗列在高岩棺材侧面。这些圭形神主,当系祖先崇拜的遗迹。
  关于“悬棺”之俗,在我国古代诗歌、小说中常有述及。明代朱维京在他的《游仙岩》诗中,描写了江西贵溪古代船棺的情景:“岩有千年骨,梯悬万仞船;夜闻仙乐动,缥渺五云边。”(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么重的一口口棺材,怎么跑到悬崖绝壁上的?古人的智慧难以想象
悬棺葬,悬棺到底是怎样“悬”上去的?
印尼恐怖悬棺里一具阴魂不散的尸骨
【奇闻】印尼恐怖悬棺里一具阴魂不散的尸骨
揭秘:古人如何将上百斤的棺木放置悬崖半空,当地人:9分钟搞定
又见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