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饮食/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userphoto

2010.12.24

关注
茶  我国饮茶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秦汉时代,但是,在秦汉时代还没有“茶”字。当时,“茶”被写作“槚(jiǎ)”或 “荼”,俗称“苦荼”。如汉初的《尔雅》有“茶,苦荼”的解释。王褒的《僮约》有“武都买荼,杨氏担荷”,“烹荼已具,已而盖藏” 的记载,直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茶”仍被写作“荼”。“茶” 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据清代学者顾炎武、周寿昌等人考证:当是唐代。如现在较易见到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茶”就不再写作“荼”或“槚”。茶有许多别称。唐陆羽《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茶最初是作为药材使用的。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茶不仅可以治病,而且清热解渴,清香宜人,是一种很好的饮料。因此,至少在三国时期,人们便开始太量种植、采制,逐渐养成了饮茶的习惯。如《三国志·韦曜传》说,吴国主孙皓每次宴饮,因韦曜不会喝酒,孙皓便允其以茶代酒。东晋谢安拜访陆纳,纳无所供办,唯设茶果招待。(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这说明当时饮茶已很普遍。
  魏晋南北朝时,饮茶在上流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嗜好,产生了《香茗赋》(晋代杜育作)这样的咏茶佳作。《搜神后记》:“有人因病能饮茗一斛二斗,有客劝饮过五升,遂吐一物,形如牛胰,置柈中以茗浇之,容一斛二斗。客云:‘此名茗瘕(jiǎ假)。’”虽为传说,亦见出当时之风气。唐代,饮茶之风更盛,出现了陆羽《茶经》,沦述了茶的功效,煎茶炙茶的方法,他还造茶具二十四件,皆用都统笼贮存,“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又有常伯熊,对《茶经》进行了润色补充,“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上述均出自《封氏闻见记》的记载。这部小说笔记还叙述了二则故事:其一“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其二“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着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歌(chuò绰)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即陆羽)能茶者,李公复请为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及此羞愧,复著《毁茶论》。伯熊饮茶过度,遂患风气,晚节亦不劝人多饮也。”可见唐代有人饮茶成痞。宋代,则名茶竞起,出现了蔡襄《茶录》这样的品茶专著;到了元明清诸朝,饮茶更成为全社会的习惯。就社会而言,当时以卖茶为业的茶楼、茶肆、茶坊、茶馆、茶社、茶室等等,遍布各地,如《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写西湖吴山的一条街:“这一条街,单是卖茶就有三十多处”。同书第二十四回写南京的繁华:“大街小巷,合共起来,……茶社有一千余处。不论你走到一个僻巷里面,总有一个地方悬着笼卖茶,插着时鲜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满了吃茶的人。”——这真是一个茶的世界。就家庭而言,茶不仅成了待客必备品,而且自家饮用也不可或缺。如元曲《玉壶春》中有这样的话:“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和柴米油盐并提的,是茶而不是酒,可见,当时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唐宋以来,烹茶的方法繁多,如点茶。蔡襄《茶录》:“凡欲点茶,先须愶盏令热,冷则茶不浮。”愶(xié脅),以火迫烧。《金瓶梅》第七十二回:潘金莲“在房内浓施朱粉,复整新妆,薰香澡牝,正盼西门庆进他房来,满面笑容,向前替他脱衣解带,连忙叫春梅点茶与他吃。”再如泡茶,即将干果蜜饯等和茶叶沏在一起。《古今小说》卷三:“吴山起身,入到里面与金奴母子叙了寒温,将寿童手中果子,身边取出一封银子,说道:‘这两包粗果,送与姐姐泡茶;银子三两,权助搬屋之费。’”唐宋时代,还出现比赛烹茶技术的游戏。宋蔡襄《茶录》:“建安斗试,以水痕先没者为负,耐久者为胜。”唐传奇《梅妃传》:后上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妃应声曰:“草木之戏,误胜陛下。……”皇帝斗茶,竟然败在妃子的手下。
  古时饮茶,常先将茶叶碾成细末,加上油膏、米粉之类,制成茶团或茶饼,饮用时再捣碎,放上葱、姜、橘皮、薄荷、枣和盐等调料煎煮。这种饮茶方法,直至明清时代,还偶或可见。《警世通言》第四卷写王安石辞相赴江宁外任,就有“因痰火病发,随身扶手,带得有清肺乾糕,及丸药茶饼等物”,需要时即 “将沸汤调茶”饮用的记载(此虽演绎宋代故事,反映的却是明代风习,故用作例证)。
  《金瓶梅》第七十一回,尚有以姜为原料煮制的茶水,“王经、玳安打发西门庆梳洗毕,何千户又早出来陪侍吃了姜茶,放桌儿请吃粥。”《金瓶梅》第四回:“盛着香茶木樨饼儿来,用舌尖递与妇人。”这种香茶,可祛口中恶臭使人爽神。
  上例还告诉我们,茶在成为饮料之后,其药用功能也并未被人们疏忘。同书第三卷写太医对王安石说,必须用瞿塘峡水煎阳羡茶方可治其痰火之疾,亦是一方。
  明清时代,茶的名色甚多。观其大概,有以产地命名的,如 “阳羡茶”、“六安茶”、“天都茶”等,有以形质命名的,如“月团茶”、“凤团茶”、“蒙顶茶”、“银针茶”、“梅片茶”、“毛尖茶”等,有以水质命名的,如“雨水茶”、“雪水茶”、“枫露茶”等。这里罗列的,都是散见于古代小说中如《李师师外传》等的一部分名茶。由于这些茶质高价高,名气甚大,社会上便出现了假冒其名的劣质茶。如《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坐定,家人捧上茶来。揭开来,似白水一般,香气芬馥,银针都浮在水面。吃过,又换了巡真天都,虽是隔年陈的,那香气尤烈。”“天都”,是黄山天都峰所产名茶的简称。所谓“真天都”,当然是对“假天都”而言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小仅有名茶和假名茶,而且还有假茶。所谓假茶,有种种情形。《镜花缘》第六十一回:“目下江、浙等处以柳叶作茶”。又说:“近来吴门有数百家以泡过茶叶晒干,妄加药料,诸般制造,竟与新茶无二。”以柳叶为茶,是一种无害行为;而以泡过茶叶妄加药料伪为新茶出售,则是一种害人行径。还有第三种,即以菊花、桑叶、金银花等当茶这是一种养身之道。同书中对假茶深恶痛绝的紫琼小姐就恪守此道。
  自饮或待客时以其他树叶代茶,这现象并不少见。上面已提到江、浙等处以柳叶为茶,下面再举一例:《儒林外史》第二回写山东汶上县薛家集的人们正月初八在观音庵商议闹龙灯的事,庵里的和尚“拿一把铅壶,撮了一把苦丁茶叶,倒满了水,在火上燎的滚热,送与众位吃”。所谓“苦丁茶叶”,实际是苦丁树叶子,其味苦涩难当,用它来代茶,而“众位饮者竟然全无异词,可见是大家已经习惯于以此聊慰茶思了。
  以柳叶或苦丁树叶代茶,这无疑是饮茶辈中的最低档次。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饮必名茶,且其器具、烹法都极为精奇的饮茶之辈。如《警世通言》第三卷写王安石以瞿塘水煎茶:“命童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铫(yáo)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候汤如蟹眼,急取起倾入。”《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写妓女向陈四老爷敬茶:“房中间放着一个大铜火盆,烧着通红的炭,顿着铜铫,煨着雨水,聘娘用纤手在锡瓶内撮出银针茶来,安放在宜兴壶里,冲了水,递与四老爷……”读着这样的文字,你可能要对其茶具、茶叶和排场叹为观止了。但是且慢,还有比这更甚的呢——《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贾母等人酒宴之后来到栊翠庵吃茶:“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盅,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蠲(juān)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当众人吃茶说笑时,妙玉又悄拉黛玉、宝钗和宝玉到耳房,“向炉上煽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juān)着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juān)着‘分瓜(原文为
)瓟斝(bān páo jiǎ)’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juān)着‘点犀乔皿(原文为
)(qiǎo),妙玉斟了一乔皿(原文为
)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拿来斟与宝玉。”宝玉要求换杯,妙玉“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二百二十节蟠虬整雕根的一个大盏出来”,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因而只给宝玉“斟了约有一杯”在盏内。这茶,其味“轻纯无比”,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说,这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装在瓮里,“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清?如何吃得!”这段文字,便是有名的“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其茶具之珍奇,茶叶之名贵,品味之讲究,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综上所述,当时的人是那样爱茶、嗜茶,几乎是天下皆然。当然,也有不愿“同流合污”的人在。如《镜花缘》第六十一回绿香亭茶园的主人紫琼小姐,就极力反对饮茶。她认为,茶这个东西,“多饮不如少饮,少饮不如不饮。”据称,是因饮茶会造成“元气暗损,精血渐消:或成痰饮,或成痞胀,或成痿痹,或成疝瘕 (jiiǎ);余如成洞泄,成呕逆,以及腹痛、黄瘦种种内伤,皆茶之害。”所以,她本人绝不饮茶,而只饮菊花、桑叶、槐角、金银花之类。(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茶文化 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茶之起源与历史典故
茶诗茶文
【名家专栏】姚国坤教授带你读懂
茶香四溢满红楼
茶文化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