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散手的对抗训练(三)接手训练
在《太极散手的对抗训练》(二)中,我们谈了“丢手训练",接下来我们会陆续谈“接手训练”,“近身训练”,“贴身训练”和“地面训练”。
接手训练:
现代各类武术搏击,已经看不到“接手技术”了,难怪对“接手技术”的质疑。从现代拳手出拳的快速,大力和变化来考虑,很难想像,可以在激烈对抗中,把拳“接”住!?
但“接手技术”的确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武术搏击技术。中国古代史,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几千年来,国家间的战争和地方军阀的割据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即便区区百十年的太平盛世,民间江湖的武林世界依旧是血雨腥风。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武术搏击是职业军人和民间武装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华武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流传下来的武术拳种,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武术搏击精华。
是我们当代人,因为远离了冷兵器时代,而在武术传承上出现了问题。我们不能对祖先的搏击智慧妄下定论。
对“接手技术”的理解,不能望文生义。
实际上,“接手”不是“接拳”,而是“接劲”。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接手技术”,是指搏击开始时,二人肢体最早发生碰撞的瞬间,应该使用的技术。换句话说,“接手技术”,是祖先告诉我们:一场生死搏杀,在肢体刚刚开始接触时,所使用技术的重要性。
一个没有接受武术搏击训练的人,在遭遇攻击时,也会反抗,这个反抗是本能格挡。格挡是不完整的“接手技术”。即便敌方组合拳连续攻击,他也同样会连续格挡,只是格挡质量,因人而异。
武术的“接手技术”,是在人类本能格挡的基础上,通过“化劲”和“根劲”,衍生出“接劲”,并且用这个“接劲”,去破坏敌方的平衡。这个一瞬间完成的“接手技术”,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这个特殊的训练,是太极散手单操。
真实的武术搏击是一个照面的事,缠斗只发生在少数水平接近的对手之间,所以有足够对抗时间的搏击并不多见,这和我们当代人通过武侠影视和竞技体育所看到的不同。
说到这,想就武术搏击过程的观赏性谈谈个人看法。这个话题起因于早期香港传统武术擂台赛影像资料。很多人看了这个影像资料后,质疑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理由是和他们心目中的武术搏击不一样。
武术搏击训练,为生死搏杀,唯一目的是战胜对手。在这个“唯一”下,其训练过程,不会追求观赏性,那样只会白白丢掉性命。
只是到了冷兵器已经远离我们的时代,武术才出现了以强身健体和表演为目的的训练。这才有了观赏性的需求。但这种套路“武术”,已经失去了武术的本源,我们在传承武术搏击这个武术本源的时候,还有必要去探究,在近代才出现的武术的表演功能吗?
如果硬要把武术搏击和观赏性这两个不相关的问题牵连在一起:真实武术搏击的“漂亮”,只会发生在搏击能力相差悬殊的对手之间,即便如此,这个“漂亮”,也和武侠影视相差甚远。
通过香港早期传统武术擂台赛的影视资料,来质疑传统武术实战能力的人,他们没有分清电影,电影文学艺术,和真实武术搏击之间的区别。
武术,没有单纯的防守概念,武术的防守是为了进攻,进攻是为了尽快解除对手的抵抗能力,武术的概念里不存在一拳一脚的打斗表演。
接手不是防守,是为了进攻成功。太极散手的接手,强调化打合一:防守和攻击同时发生。
接手技术不是某个单操训练就可以上身的,是很多单操综合训练后才具备的能力。差不多所有的基础单操训练,都和接手技术有关。
1)定步接手技术:
这是所有接手技术中,最简单的。
有经验的老师,会通过定步接手技术,让学生明白接手的原理。有好的拳感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学生,定步接手技术上身很快。
2)上步近身接手技术:
这是最常用的接手技术,难度非常大。有经验的老师,首先通过“定步接手技术”的训练,让学生明白接手技术的原理后,再通过“上步近身接手技术”,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武术搏击对抗,在“定步”掌握的技术,在“活步”中是没有办法施展的。“定步技术”和“活步技术”之间,存在一道深深的“沟壑”,这个“沟壑”,需要用自身过硬的单操技术来“填平”。
很多学生,是通过接手技术训练中,“定步”和“活步”的区别,才明白网络上海量的“定步”搏击教学视频的局限性。
“上步近身接手”,要求学生有非常强的箭步单操(下盘),搭手接劲(上盘),活步整劲(上中下盘),上下相随(上下盘协调),和知拍,合拍,破拍的能力。这些内容训练难度很大。
这些技术上的高要求,可以刺激学生,回过头来,对自己已经“掌握”的单操,找老师纠错,并重新习练相关单操的劲路和技术细节。
“上步近身接手”训练,是在激烈的活步对抗中,通过瞬间的接触,“接到”对方连续出拳的劲路。这个功夫不但难度大,并且不易理解,只有和懂“接手技术”的老师,真正打过对抗后才能体会到。
“接手技术”的“接劲”,目的是“破根”,破攻击方的“根劲”,让攻击方连续出拳的同时,自身重心已经不稳而无法继续攻击;而己方,会抓住对手调整瞬间,打“跟劲”“破根”击败对手。
太极散手的单操训练,在“练进去”之前,不但枯燥乏味,而且“拳病”缠身,因为单操是“校(jiao)形”和“校气”的筋骨训练,和人类日常习惯相反。“校形”即便“学会”,独自习练也非常容易出错,“校气”更容易出错。“校形”和“校气”组合在一起练,不出错不可能。合格太极拳老师的作用就在这里,太极拳“易学”难练,帮助学生纠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撤步接手技术
这是太极拳比较强调的一个打法,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是打吞法。和这个接手技术有关联的单操中,“少主脱褂”是最重要的。
顺便说一句,“少主脱褂”单操,它的“任务”很多,在太极拳中很重要的“含胸拔背”,“沉肩坠肘”,都要靠“少主脱褂”的训练来完成。“倒撵猴”不是“少主脱褂”,是少主脱褂练成后的结果。如果直接练“倒撵猴”,是练不成“沉肩坠肘”和“含胸拔背”的。太极拳的“十要”,不是训练方法,是功成后的结果。就像不经过“膝走外8揉足”的单操训练,永远也打不出“揽雀尾”的下盘一样。
单操可以真正开关节,健筋,健骨,这是太极拳训练的核心。谈到单操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懂得:
没有真正开肩(关节),就没有沉肩;没有开胯,就没有落胯;
没有开腰,就没有松要;我在《太极拳是朴素的筋骨训练》中,强调过这个问题。
太极拳能带给我们的好处太多,以至于稍微有些收获,就欣喜若狂。但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只收获了很少,很多该收获的没收获到,是一件可惜的事。
就像一部手机,我们花了很多钱买回来,却只用了很少的功能。手机的很多功能不用就不用了,用多了对眼睛有伤害,但是太极拳,你花了同样的时间在练,该得到的好处很多没有得到 ,实在可惜。更可惜的是,有人想多练一些,不但没有多得,反而丢了健康。
练太极拳一般练练也可以健身,但是加大了训练的“强度”,方法不正确,就一定会练出毛病。就像竞赛套路,参加竞技比赛的选手,有的甚至做了膝关节手术。对计划进一步开发太极拳功能的朋友,应该重视传承太极拳单操。
4)闪身接手技术:
闪身接手技术,也是太极拳比较强调的一个打法,是在撤步接手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闪肩步”来完成的。这个技术的使用,对身法上横劲的要求高。
传承武术“接手技术”的概念,大多数武术门派都有,这是传承武术重要的训练环节。
实战传承武术的“低产”特性,和“史无前例”年代对“唯技击论”的攻击,使得“接手技术”,基本上存留在文字和前辈们记忆中,能传承授课的老师,凤毛麟角。但传承武术的生命力是永恒的,它不会因为大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为经过先人几千年的历练和积累,真正传承的传统武术,已经发展成集技击,养生,中医,东方哲学为一体的文化遗产,它的传承魅力是永恒的。
(待续)
温哥华-国庚起太极散手 老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推手道:太极拳技击奥秘详解(二)
太極拳對練 教學
太极48散手,你会多少?#弘扬中华武术 #太极拳 #发扬传承精武精神 #陈氏太极拳
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与太极拳演化定型的三段论/赵泽仁 张云 龙勿用
太极推手道的搏击特点
孙式太极名家王武泉老师推手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