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二因缘法(1)

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十二因缘法讲的是人们的忧悲愁苦的起源以及忧悲愁苦的止息。
 
我们先把十二因缘列出来,待会我们会仔细的把十二因缘都讲清楚: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这是观察苦集。苦的生起。
 
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爱灭,受爱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灭。这是观察苦灭。
 
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禅思,要知道的就是为什么人们有忧悲愁苦?这些忧悲愁苦是怎么发生的?然后就是这么追溯他的根源。然后他就发现了十二因缘。如果灭了十二因缘里的无明和渴爱,那么就会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所以12因缘是整个佛法的中心。根据经典相应部12.45经 及 35.113经. 佛陀说十二因缘是修行的初始,修行的基础。
 
见取
 
为什么会有忧悲愁苦?这是释迦牟尼佛要探索的问题。
在我们的生命中肯定会遭遇许许多多的起起落落。有开心得意的时候,但是不顺心的事也是免不了。爱人离开了(爱别离),讨厌的人偏偏不停的缠着你(怨蹭会),事业没有起色,感情没有着落(求不得),旁边的邻居怎么怎么一年比一年飞黄腾达(比较)。
在佛陀看来,我们的生命中的遭遇,不是真正让我们忧悲愁苦的原因。让我们忧悲愁苦的原因,很大的程度在于我们怎么看待我们生命中的遭遇,我们怎么诠释我们生命中的遭遇。我们对周遭以及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事物物有什么样的看法与想法。我们的这些想法是否脱离现实,而让我们有了不符合实际的欲求。
 
举个例子说,
有个三十来岁的青年来跟我说他很苦闷,迷茫。他觉得他现在的行业没什么前途,但是又不知道下一步的方向。没有看到什么机会,找不到突破点。作为一个男人,他觉得必须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这更是让他倍感压力。
 
我们痛苦的背后都有一个想法。
 
“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才好呢?”我问?“你希望怎样?”
“你希望明天就给你找到你事业的方向?后天就会碰到一个好的机遇?”
但是现实根本不是这样的啊?在我们的事业生涯,有时候不知道事业方向,陷入迷茫,是正常不过的事,睁开眼睛一看比比皆是。
 
“我希望现在就找到我的事业的方向”,这是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的想法。“抱持这个想法,你会感觉怎样?”我问。
 
“我感觉焦躁压力,回去会和家人吵架,和女朋友关系紧张”他说
“而这些对于你的事业找到新的方向完全没有助益,是吧?”“是的。”他说。
我跟他说,事业的新方向可能需要好些时间才找得到,机遇嘛,你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最好的做法是放掉这个想法,这个“我现在就要找到事业的新方向”这个想法。原因很简单,事实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一下子压力就减缓了,人际关系也改善了。
把内心无谓的负担与纠结放下。然后踏踏实实的提升自己,努力寻找商机,建立人脉。行动就会更有效率,行动会让你碰到好的机遇。至于“我希望现在就找到我的事业的方向”这件事,现在没有。现在没有的想法要放下。
 
抱有错误的想法,不符合现实实际的想法,佛经把这个叫做见取。见取会带来痛苦。
 
再一个例子。
 
一个女人离婚了,伤心痛苦欲绝。而痛苦的背后其实都有各种的想法。
比如说,背后的想法可能是
1. 我的未来不再有他,我的幸福完了。
2. 我是个不幸的女人。
3. 我不知道怎么跟周围朋友,亲戚说,太丢脸了。
等等等等
 
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想法:我的未来不再有他,我的幸福完了。——真的吗?这是真实的事实还是想法呢?
 
你一旦相信了这个想法,你的头脑就会开始给你编故事,你一头栽下去,那么你就会活在头脑中的世界,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活在当下。在这头脑中的世界,头脑会带你去想象没有他的日子你会多么的孤单,遇到事情要处理时你是多么的无助。面对未知,你有些担心害怕。然后低沉的情绪夹杂着担心与害怕带动你的泪水,然后你开始觉察到你的泪水,泪水让你感觉自己的软弱,这更是让你更加伤心。 这一出戏,就会这么演下去。
只要你信了这个想法,“我的未来不再有他,我的幸福完了。”那些脑中的故事就那么的逼真。这就是见取。
而真实的情况是:你现在就活在当下,是活得好好的。而未来不可知。这个不可知不一定是糟糕的。即使是独自生活也不一定会潦倒。许多人,度过了低沉的一段时日,发现,其实日子反而是更好了。更何况你不知道是否会在某个情况下遇到另一个更好的人。
 
当我们有任何遭遇,或者际遇,首要的是要认清当下的事实,事实通常不如你想象中的美好,也不如你想象中的糟糕,即使更糟糕,你需要的是提振精神来处理。遇到遭遇,最有效的方法是处理事情而不是处理心情。处理后,就是接受现实,通常,你会发现现实没有你头脑中告诉你的恐怖。
 
只要你不紧紧捉住你脑中的想法。放掉它。其实后面的一大堆担心害怕凄苦伤心都没有了。
 
对错误的想法,不符合现实实际的想法紧捉住不放,在佛经中称为“见取”。
取upadana 是执取,紧捉不放的意思。
 
取在经文中有提到的除了“见取”,还有“欲取”,“我取”,“戒禁取”
对于错误的见解,不符合实际的见解紧捉不放是我们忧悲愁苦的第一个近因。
 
欲取
 
第二个让我们忧悲愁苦的近因是对欲求紧捉不放。
如果你的欲求的是轻易得到当然没有痛苦。但是如果得不到的时候又紧紧的捉住这个欲求不放,那么就当然非常痛苦了。
最明显的例子是爱人离开了、劈腿了、失恋了。你爱的越深,捉得越紧。你的痛苦就越大了。
任何东西,事业、金钱、孩子、人际关系 你越在意,越紧捉不放,当然得不到,或者得到又失去的时候就越痛苦。
工作赚钱是必然要的事情。赚大钱也很好。不好的是,赚钱,赚到迷失了自己,作出损人害人的事情。追逐财富到失去了内心的平安,忘失了生命中还有其他可贵的事,那就是欲取了。
 
我取
 
第三个让我们忧悲愁苦的近因是对自我的概念紧捉不放。叫“我取”。
在因缘法系列的视频我们有提到缘生法无我。我们生命当下的状态是许许多多的因缘,内在外在因缘的相互交涉影响下的发生。所以没有一个独立,自主,固有不变的我。这是事实的真相。
能够有这样的看法的人,对生命会比较宽容,也比较愿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
 
这样的人养孩子的话,不会强烈觉得孩子是我的,而是认为我和孩子只是有一个特别的因缘。所以不会严厉控管,强力要孩子凡事依自己的心意。而是会陪伴孩子,启发鼓励孩子,但是还是尊重孩子。给予孩子爱,但是孩子离开也不会那么失落。
这样的人赚钱的时候,不会只想到钱都是我的。而是我自己的努力加上许多人的帮忙,国家经济局势,与机遇运气。因此不会只懂得累积更多的钱财,而是懂得智慧的利用钱,利益社会,利益身边的人。自己也比较快乐
 
相反的我取重的人,凡事自我中心。
有强烈的成就感的追求,有强烈的比较心理。比成就,比财富,比房子,比车子,比高富帅,比白富美,比房子,比车子,比男朋友,女朋友。得失心也重。也常常被嫉妒,不安,恐慌等负面情绪缠绕。
和别人比较不可能每次都比赢,由于自尊强烈,也容易陷入自卑,忧郁。
 
我取更细微的地方是把想法、反应、决定等等当做是“我的”,而让自己缺少了用更高的角度来审查,检视自己的想法、反应、决定等等。
 
“我取”是第三个让我们忧悲愁苦的近因。
 
戒禁取

 戒是条规、禁是禁忌。
戒禁取是指紧紧捉住条规与禁忌。
(戒禁取本来是指印度古代,甚至现在一些苦行的修行人,以为通过某些做法或者遵守某些条规,可以解脱他们的生命。比如说睡在针床,终生举手不放下来。在佛陀看来这是愚不可及的事。解决内心的痛苦和这些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人类的社会在发展中。不同的社会,发展出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传统,不同的规约。
有时候这些规约,由于时空转移,社会的变迁与文化水平提高,已经不适用了。
如果还是坚持,固守这些规约,禁忌。往往会产生悲剧。
规约与禁忌不是一定不好,但是没有考量当下真实情况,死包不放,也会给你带来痛苦。
 
例子 - 讲故事
还没想到恰当的故事。
 
有时候三者都一起有存在。
 
这4种取不是严格分开的。有时候是一起出现的。
 
比如说,希望自己,或者孩子一生顺顺利利,无灾无难到公卿。这个愿望可以理解但是这世界上没有。能力需要培养,有能力的人肯定需要经过许多挫折磨难。所以对这样的一个想法紧紧捉住是见取加欲取。你肯定失望,一定会痛苦。
或者你打坐的时候,思绪杂乱。你希望念头立刻停止,让你宁静清凉。念头的多与少是有因有缘,你以为念头是你的,你要他来他就来,要他停止他就停止,这个叫“我见”。紧紧捉住这个想法以及欲求,就是“我取”加“欲取”。这样的欲求不符合现实的真相,也是肯定会让你失望。禅修的时候,挫败感连连,然后身心疲惫。
 
取 - 结论
佛陀在十二因缘这里说,我们在这四方面“执取”,紧捉不放的话,让我们带来许多烦恼与痛苦。
是我们烦恼与痛苦最直接的原因。
 
 
有、生、老病死

当我们执取错误的见解,执取欲求,执取我见,执取条规禁忌的时候,我们往往很容易掉入患得患失、失落、不安、担心、焦虑、忧郁、愁苦、悲伤、害怕、恐慌、躁动、暴怒之中。我们就掉入了欲望冲突的世界。
 
在十二因缘这个叫做“有”(bhava)。
有是成为某种存在,或称为魔宗状态的意思。在经典中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三种有的说法。色有和无色有是禅定的世界,我们这里不谈。我们就谈和我们有关的世界,就是欲望冲突的世界,欲有。
 
我们可以确定,如果你在这四个方面紧紧的捉住不放,
对错误的见解,不符合现实实际的见解紧捉住不放
对欲贪紧捉住不放。
对强烈的自我中心紧捉住不放。
对规约、禁忌不仅审查的紧捉住不放。
 
对着四者紧紧捉住不放,你生命中肯定会有很多的忧悲愁苦。而且你的忧悲愁苦是不会断的,是会不停的重复的。这个是痛苦的轮回
 
那么如果你相信有来世的话,由于这个模式还是一样没有改变,那么忧悲恼苦还是会持续下去。
所以接下来是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那么面对这些忧悲恼苦,怎么办呢?
方法很简单,放下。放下欲取、见取、我取、戒禁取。
那么就会“取灭”,“取灭”故有灭,放下得彻底的话,未来世的生也会灭,既然没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也灭。
 
提醒一下,放下的是内心的执取,不是放下应该采取的行动。
十二因缘讲的是我们内心的如何给我们带来痛苦的过程与机制。
但是我们生活中有些问题与困境不是纯内心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与困境需要的是行动,而不是放下执取。
比如说考试快到了,需要的是努力念书。
或者失业了,需要的是用心找工作。观察与看透十二因缘能帮你的是如何在寻找工作的时候没有内心折磨,没有内耗而更加有效率寻找工作。
 
当然在现实中,有些东西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放下,有些勉强可以做到,有些放不下。那么咋办呢?
那么我们就得看为什么我们会取,取的因缘是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七苦
【不二】祥解十二因缘
苦的形状——缘起的研究
缘起法
「苦」是如何发生的?
一切向外的欲求都是痛苦的,煎熬着我们的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