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油和盐更可怕,美国已禁止食用!我们几乎天天在吃,怪不得三高、肥胖找上门


《 环球文摘 》每日经典,良师益友

综合/家庭文摘、健康与养生

大家都知道,吃多了油没半点好处,毁心毁血管,但竟然还有这样一种存在,吃一口就等于吃七口油。
如此可怕如此反人类的东西就是——反式脂肪酸,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听着比较陌生,但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吃,差别就是吃多吃少而已。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呼吁各国:全球范围内彻底停用食品中的人造反式脂肪,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统计数据显示,反式脂肪每年在全球导致50多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来源于天然食物,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
二是加工来源,主要是植物油的氢化、精炼过程,食物煎炒烹炸过程中油温过高且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人造反式脂肪在我们日常饮食中很常见,比如我们吃的零食、烘焙食品和油炸食品往往都含有人造反式脂肪。
这是因为,反式脂肪的保质期比其它天然脂肪的保质期要长。
因此,生产商经常使用人造反式脂肪。但是消费者却什么都不知道!
想必大家很想知道,到底怎么就吃了反式脂肪酸,它就藏身于蛋黄派、奶油蛋糕、曲奇、饼干、糕点、冰淇淋、珍珠奶茶、煎炸食物,甚至炒菜方式不当,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01 

反式脂肪酸害人不浅


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危害是日积月累的,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经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人造反式脂肪”。
1、损伤心血管

反式脂肪酸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科学研究发现,LDL正是引发血压升高、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元凶。
2、诱发糖尿病
过量摄入反式脂肪导致的肥胖,主要集中在“腹部”,内脏脂肪会增加很快,也就是说,这样的人特别容易“长肚子”!
众所周知,腹部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3、让人爆肥
研究人员经过计算发现,正常情况下,人们多吃油脂之后的确会引起发胖,但按同样的数量来说,反式脂肪酸促进肥胖的“力度”是脂肪总体平均效应的7倍,是饱和脂肪的3~4倍。
换句容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吃反式脂肪让人增肥的效果特别强,吃1口反式脂肪,就等于吃7口普通油脂,或者吃4口肥肉。
4、损害记忆力
美国心脏协会通过对1000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健康男性的调查发现,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的受试者,在单词记忆测试方面成绩最差。
即使在考虑年龄、教育水平和抑郁症等因素后,这一关联仍然存在。
5、影响生育
反式脂肪酸会减少男性荷尔蒙分泌,中断精子在身体内的生成。
胎儿通过胎盘、新生婴儿通过母乳均可以吸收反式脂肪酸,这会影响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
反式脂肪酸还会对青少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02 

如何躲开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有两大来源,一是天然食物,主要是反刍动物,如牛羊肉以及乳和乳制品;
二是加工来源,主要包括部分氢化的植物油、精炼的植物油、长时间的高油温烹饪。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
但实际上,一不小心就会超量,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现制现售奶茶,反式脂肪酸含量高达4.65克/100克。
一天喝一杯(约为150~200克),反式脂肪酸就大大超过了每天的摄入限制上限。
1、识别马甲
商家给反式脂肪酸穿了不少马甲,氢化大豆油、氢化油、起酥油、植物起酥油、精炼植物油、植物黄油、植物奶油、代可可脂、植脂末、奶精、麦淇淋等都是它,不要被名称迷惑了。
注意,配料表中出现“氢化”、“精炼”、“人造”、“植物”、“起酥”等字眼时要提高警惕。
下面原料在配料表上的排名越靠前,反式脂肪的含量也可能越高。
部分氢化植物油(包括部分氢化棕榈油、大豆油等)、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
起酥油、植物起酥油、高级酥油、液态酥油
酥脆型曲奇饼干、派类及酥类食品、薯片类膨化食品能不吃就不吃,反正营养专家是一辈子不愿意碰这些食品的。
2、标注0不等于没有
由于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特别是心血管健康臭名昭著的负面影响。
我国相关法规明确要求,如果食物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氢化或部分氢化油,还应该在营养成分表中标出反式脂肪酸含量。
可能不少细心的人要问了,很多饼干、蛋黄派之类的食品在配料表中都有植脂末、起酥油等这类看上去就不健康的配料,但在营养成分表中反式脂肪酸一栏为0。
其实,成分表中含量为0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含反式脂肪,《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就规定,如果每100g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不超过 0.3g,那就可以标注为0,并不代表着完全没有。
3、控制用油量
调查显示,中国人吃进去的反式脂肪大约有29%来自牛羊肉、奶制品,接近50%来自于植物油,其余来自其他加工食品。
虽然植物油的反式脂肪含量比黄油、奶油低不少,但是中国人吃奶油、黄油少,吃植物油多,所以植物油反而成了“主要矛盾”,因此控制反式脂肪的首要任务是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用量。
4、剩油不再用于高温烹饪
日常家庭烹调时,避免油温过高和反复煎炒烹炸。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
5、酱料自己做
沙拉酱、花生酱等酱料也是反式脂肪酸的大户,加工制作时往往加入氢化植物油,令酱料浓稠香滑。
实验显示,100克沙拉酱就含0.031~0.46克反式脂肪酸。
图省事的话,可以用酸奶代替沙拉酱制作果蔬沙拉,不但能避免反式脂肪酸,还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乳酸菌和钙质。
还可以自制油醋汁,一勺芝麻油或橄榄油,搭配半勺醋(白醋、红醋均可)。
或者依口味适当加些番茄沙司或柠檬汁调味,酸甜可口。至于花生酱,可用花生碎替代。

6、点心换成粗粮饼

反式脂肪酸在甜点中最泛滥。调查显示,市场上近九成的甜品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如曲奇饼、牛角包、蛋挞、奶油蛋糕等。
为了健康,大家可以自制麦饼等粗粮饼替代酥皮点心,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同时还能补充膳食纤维。
只要不添加植物奶油、人造黄油等,单纯使用植物油,多放些牛奶,味道更香浓。
7、炼乳替代咖啡伴侣
咖啡伴侣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配料中的奶精(植脂末)就是以氢化植物油为主要原料的物质。
因此,喝咖啡时最好别加咖啡伴侣,用牛奶或炼乳代替最好。
高血脂人群还可选用脱脂牛奶和淡炼乳。
值得提醒的是,市场上常见的“二合一”或“三合一”速溶咖啡一般是咖啡和咖啡伴侣的结合,含不少反式脂肪酸,不推荐购买。
吃一口反式脂肪酸等于吃七口油,毁心毁血管,血压血糖蹭蹭上升,还容易爆肥,心血管专家是绝对不会碰的,你也注意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动物油更可怕的植物油
一口反式脂肪酸等于七口油!别让“隐形杀手”害了你!
植物奶油少吃为佳
吃一口它等于吃七口油!伤心损脑,诱发糖尿病!你还敢多吃吗?
比油和盐更糟 我们却几乎天天吃“它”(组图)
【心血管健康常识】关于吃油的学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