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补中益气丸新用

补中益气丸,方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组成。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传统常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之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中益气丸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可抗菌、抗病毒等。

药物组成:炙黄芪200g,党参60g,炙甘草100g,白术(炒)60g,当归60g,升麻60g,柴胡60g,陈皮60g。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水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均日2-3次空腹服。口服液:每次10ml,日2-3次口服。  

用药禁忌:凡阴虚发热或水亏火旺所致的吐血、衄血,或真阳虚衰、阳虚欲脱,或格阳戴阳,或命火衰微,或温热泻痢,或脉证俱实的实热证等,均不宜用。 

补中益气丸新用

1、老年气虚感冒:取苏叶3克,捣碎后,用开水浸泡,以过滤汁为引送服补中益气丸,每日早、晚各一丸。

2、小儿厌食症:补中益气丸,2~3岁,每次1/4丸;3~5岁,每次1/3丸;5~7岁,每次1/2丸;7~12岁,每次2/3丸;每天2次,饭后温开水送服。3个月为一疗程。

3、白细胞减少症:补中益气丸,每次2丸口服,每日3次,15日为一疗程,可连续用药3~4个疗程,直至痊愈止。

4、胃黏膜脱垂:补中益气丸,每次1丸口服,每日早、晚各一次。另口服庆大霉素4万单位,每日3次,连续用药14天为一个疗程。

5、防治褥疮:连续服补中益气丸2~3个月,褥疮可明显缩小;配合局部护理可获痊愈。长期卧床有发生褥疮危险的老年人,服药后有预防作用。补中益气丸能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皮肤对细菌感染的防御能力,有利于褥疮恢复。

6、治脱肛   用补中益气丸口服液、每服1支每日2―3次。一般用药15―20天即得显著疗效。本品能增强肠道平滑肌张力。故对脱肛有良效。

7、治肠道易激综合征   用补中益气丸,每日2次每次1丸,15天为1个疗程。结果34例中治愈20例,有效8例。疮愈的病例经随访半年均未见复发。

8、治顽固性头痛   取中药蔓荆子、川芎、全蝎各6克、蒿本10克、白芷15克、细辛8克、水煎送服补中益气丸,每日2次每次1丸五天为1个疗程,故对治顽固性头痛有良效。

9、治眼睑下垂   对于眼睑下垂、上睑不能上举、眼难睁大、并疼痛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丸,每日2次、每次l丸,一般服药半月即见效。

需要注意的是:

1.本品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实证者。

2.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3.高血压患者慎服。

4.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或其制剂。

5.本品宜空腹或饭前服为佳,亦可在进食同时服。

南宋年间金元混战,兵连祸结,疾病流行。广大人民处于饥饿、寒冷、劳累、忧恐、流离失所之中,既病而死者,为数甚多。当时的名医李东垣认为,其患病多因饮食失节、劳役过度而伤害脾胃所致,因而提出著名的“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之学说,并由此创制了许多大名鼎鼎的方剂,有些一直沿用至今。补中益气汤(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者。

中医认为,脾胃位于中焦。故“补中”即言“补脾胃”。众所周知,西医的“脾”是一个参与免疫与造血的脏器,而中医“脾”的概念则可以认为是整个消化系统功能的代名词——“脾主运化”。

“脾”主管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并将其精微物质“升清”以化生气血,故曰“脾气宜升”。脾为气血的生化之源,故“补中”就能“益气”,气足则能摄血。反之,脾气虚则“清阳不升”,气血散失,“阴火”生焉。“脾”又统帅胃的“受纳”、小肠的“泌别清浊”和大肠的“传导”,故脾运健,六腑之气皆顺降。脾虚时,既可因运化、升降失常,清浊不分,发为腹胀、腹泻或便溏;又可上因胃气上逆,发为嗳气、呃逆或纳呆;下因大肠传导乏力,发为便秘。

脾虚,气血生化不足,故其舌色必淡、舌体胖嫩、舌苔薄少,脉象呈缓弱或虚大少力状态。

补中益气丸(汤)所治诸证:

* 脾虚而致的慢性腹泻、溏便。

特点  呈粥样便,或饭后常有欲便感,或饭后脘腹有坠胀感,疲乏思卧。

* 脾虚而致的大便迟滞。

特点  大便并不干硬或燥结,只是感到无力排便。患者常兼其他脾虚见证。

* 脾气虚,清阳不升而致的头痛。

特点  患者常有少气懒言,疲倦少力,或兼前述舌、脉及诸证。以此和其他原因的头痛相鉴别。

* 脾气虚,气不摄血而致的月经过多、周期提前或淋漓不净。

特点  此证和肝火、血热而导致的血液妄行的鉴别要点是:热证,舌质色必红,或深红、  

紫红;脾虚,舌质必淡。

* 气虚发热证。

特点  常为低热,可见于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不规则发热,或某些暑季原因不明的

功能性发热而有脾虚见证者。

......

读者于此,还可类推出一些证候。要点是:必须要有脾虚,中气下陷的证及舌脉。

“补中益气丸”证的配伍: 

*  纳呆、消化不好者,可配合香砂六君丸,或香砂养胃丸,或香砂枳术丸以理气醒胃,助

运化。

* 腹泻者,可或配合香砂六君丸加强其补气健脾之力,或配合参苓白术丸以除湿、行滞、

调气、和脾胃。

* 气不摄血者,或头痛、失眠者,可配合归脾丸类,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 气虚发热者,可配合小柴胡汤(丸),或柴胡注射液以升阳举陷,和解退热。

注意:

若服后出现胃脘满闷,或“上火”证候,说明你的辨证不对,患者不是“补中益气”证;或患者胃肠有湿浊积滞,得先治标——祛湿,待厚腻苔退净后,再行治本。

应用鉴别

功能类同药物鉴别 与六君子丸的鉴别:两药同属甘温补气剂,均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六君子丸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配伍半夏、茯苓等燥湿化痰药,适用于脾气虚兼湿证;而补中益气丸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草健脾益气为臣,陈皮理气,当归补血为佐,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为使,除补气健脾作用外,亦能升提下陷清阳。因此,补中益气丸更适宜于治疗中气不足所致诸病较重者,对脱肛、子宫脱垂等气虚下陷者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主治类同药物鉴别

泄泻 ①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两药均可用于治疗慢性泄泻。参苓白术散所治之泄泻,证为脾胃虚弱夹湿,湿邪较为严重,故其泄泻主要强调便溏明显,且有纳呆、腹胀、胸膈满闷等症状;而补中益气丸所治之泄泻,证为中气不足,水湿不化,下迫肠中,以中气不足为主,故其泄泻主要强调了持续时间较长,经久不愈,甚至脱肛,且全身中气不足之症状,如眩晕、低热、面色萎黄等比较明显。②与代温灸膏的鉴别:两药均为治疗内伤泄泻的常用方剂,代温灸膏为温灸之剂,可温经散寒,适用于阳气不足,虚寒内盛之证的泄泻。不似补中益气丸所治之泄泻,虽亦为脾气不健,但偏重于气陷,却未至阳虚的程度,故其泄泻特征为久泄,经久不愈,大便时溏时泄,甚则脱肛,以及有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等中气下陷,而未见阳虚证。

眩晕 与十全大补丸的鉴别:两药均可用于治疗眩晕。十全大补丸所治之病,证为气血两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临证伴面白无华,心悸少寐,四肢不温等气血不足之象;而补中益气丸所治之病,证属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临证伴见时时眩晕,饮食减少,神疲懒言,便溏下坠等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象。

气虚乏力 与刺五加片的鉴别:两药均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但补中益气丸重在补中气,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的气虚证,临证伴见食少纳呆等脾胃虚弱的症状;而刺五加片入脾肾经,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气虚证,临证伴见腰膝酸软等肾虚的症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干货 | 中医七大健脾法,有效治疗各类杂病(附详细医案)
补脾最好的中成药有哪些?
脾胃虚弱须辨证,分清脾气虚、脾虚气滞、脾气下陷、脾阳虚再选药
“久泻“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大全
归脾丸、补中益气丸同属补益剂,有什么区别?用哪个补脾效果更好呢?
针灸益气补中方22病证临床应用详解及医案举例(实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