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年人爱情图鉴:既害怕被抛弃,又恐惧太亲密

-文末有礼物哦-

曾在网上看到有一句这样说:

爱的心意,大家都是有的,只是爱的能力各有不同,不要因此而否定了爱的存在。

关系即是一切,没有人会不渴望它。

然而正如艾里希·弗洛姆所说:爱是一门艺术吗?回答是肯定的。因此,它需要知识和努力。

所以有些人,

不是不够爱,只是不懂;

不是无动于衷,而是无能为力

有一位男士,是自认为“不相信爱情”的类型,在咨询室里,他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他大一时和外校一个同乡的女孩相识,那女孩一见到他便来电了,是很美好的那种来电。

从此以后,女孩开始对他穷追不舍,非常密集地频频到他的学校找他。

他的感受却完全相反,他害怕女孩那种全然为爱的姿态,于是他总是逃避。

僵持了半年后,那女孩绝望了,她打电话向她哭诉说:我到底哪里不好?你为什么不接受我?……

男士心软了,答应了她的爱,但答应的那一刻,却有失魂落魄的感觉。

他们第一次拥抱,女友紧紧地抱住他时,他觉得好像有一个碗口粗的木桩一下子戳到他的心里,那种感觉非常难受。

然而后面的故事让人更诧异:确立了恋爱关系,这位男士对女友极其在乎,在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他说,自己总是惧怕她抛弃自己。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爱情?爱情不是甜蜜的吗,他的爱情似乎一开始就是痛苦。

武志红在《依赖与反依赖的双重奏》一文中写到,我们内心的创痛大致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被抛弃的创痛;

一类是被吞没的创痛。

假若一个孩子和父母——尤其是妈妈的关系,很疏离,甚至经常分离的话,就会产生被抛弃的创痛。

相反,假若父母和一个孩子的关系过于亲密,且父母有将孩子视为生命中的唯一的话,这个孩子就会有被吞没的创痛。

有被吞没的创伤,一个人在爱情中反而会特别留意自己是否有空间,他会随时为自己保留一片天地,有时是独处,有时是保守一些秘密,有时则是将注意力从爱情中转移到别处去,甚至是背叛。

对这位来访者,这两种创痛他都有:

他幼小的时候,妈妈忙于工作,根本没时间陪他,3岁前的记忆总是孤独,他总是一个人在家中,有时有奶奶在,奶奶人很好,但很冷漠,好像根本没有心。

因而,他有了严重的被抛弃的创伤。

接着,等他大一些后,妈妈对他非常依赖,他明显感觉到,对妈妈而言,似乎爸爸和其他所有亲人一点都不重要,他才是唯一,他才是妈妈的百分百。

但这让他有被淹没的感觉。

因为被抛弃,所以惧怕孤独,因为被吞没,所以惧怕亲密。

这双重的需要和这双重恐惧交织在一起,令他无法动弹,他既不能全然投入到关系,也不能保持一份独立而专心做事。

既不敢进入一段关系,又不能轻易失去一段关系。

所以他既是一个依赖者,也是一个反依赖者。

为什么会这样?

莎兰汉考克老师指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依赖者以及反依赖者的特质。

这些特质什么时候出现,取决于我们和什么类型的人在一起。

有的人小时候活在被爸妈抛弃的恐惧,有些人因为敞开自己受过伤,有的人被婚姻不幸的母亲牢牢抓在手中喘不过气。

但当我们没有察觉到这一切时,会认为自己“爱无能”。

这样的我们,在亲密关系里,就像隔着玻璃亲吻的刺猬,怕伤害别人,也怕自己受伤,所以隔绝了真实。

莎兰老师建议已经是成人的我们:

给自己一个空间,去检查自己的模式;

找到一个信任的人,去分享你的感受。

重新审视一下过去深铭于心的信念,去了解、接纳自己;

为了现在及以后的幸福,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信念:

我可以做自己,并且,只有做自己并接受自己,才有可能建立深层的有滋养有意义的关系。

即便是非常痛苦的记忆,我们也可以带着勇气谈论这些故事,然后和自己感觉到安心的人去诉说。

以这样的方式,我们疗愈,才真正地开始。

在我们的后台,有很多通过察觉到自己内心模式的用户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不恨他之后,我找回重建关系的信心。”

@六娃

在上一段关系中,我是非常典型的依赖者。

他很大男子主义,不允许我跟异性有一点点接触,我带着一种付出感接受了这种模式,并且越来越依赖他,企图控制他,在他身上找回报,希望我完全属于他,他完全属于我。

他偶尔不接电话我就会很慌,一两天不在我就惶惶度日,不懂得什么是健康的亲密关系。

这种实际上目的为控制的依赖,让他逐渐在这种控制的压力下觉得疲惫,他就开始寻求外遇。

最后这段关系结束的很不愉快,我也一直非常恨他。

在学习跟亲密关系相关的课程之后,我意识到:

童年的时候,父亲在陪伴和爱上缺席,只是以父权严格管教。

成年后,在选择伴侣时,我潜意识里在重复这种关系,找了一个其实跟他一类的男性作为依赖的对象。

再次回忆那段关系,我终于做到了察觉与反思:

不再觉得一切都是他的错,不再沉浸在恨中;

察觉到自己那部分的问题,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我有信心,去迎来新的、健康的亲密关系。

“一段关系里,唯有真实才能长久。”

@VIVA

我们会为了提升工作能力,赚钱能力,社交能力,不惜一掷千金看书学习听课,却少见为了爱的能力去花费时间精力学习。

爱己爱人这简单的四个字,是需要学习的,非常需要学习。

每一堂课都认真听,认真梳理好笔记,细细的反复听完第一堂课就泪流满面:

在爱而不得的痛苦,和重复体验着爱的伤害下,看到自己旧有的模式、儿时的伤痛,我便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自救。

“亲密关系”这两年并不少见,而网络上风生水起的所谓的爱情研习班,大多数教的还是怎么利用人性来设计套路,怎么让人对你有保护欲,怎么让人心生愧疚视你如珍宝……我不鄙夷,因为我也曾受益。

有成效吗?有。

可是最后败给了什么?败给了自己的不真实。

我不敢让真实的自己呈现在关系里,不接受本就不完美的自己。

莎兰汉考克老师说,真爱,是真实与真实的相遇。

背后的人性思维、认知信念、行为模式、关系模式的种种逻辑,直戳心门。

无法真实,更多是无法容忍自己的不完美,那种“被抛弃的恐惧”,那种一次次寻求对方爱我的回应,硬生生把彼此的心意相通变成了证明题。

情人节那天,我忍受不了寻求回应不得的折磨,终于主动结束了一年纠缠不清的感情。

当我狠心地对放在心尖视若珍宝的那个他不再做出任何回应时,我感受着当下的心痛,没有排斥,没有告诉自己别想了不值得,而是这个痛苦待在一起。

和自己的情绪相处,这也是莎兰老师的课程里提到的,处理自己的情绪很重要,对方不会替你处理好你的情绪,这是个太重要的能力。

我曾回想自己的亲密关系的幸福感,根植于我们都拥有表达自我的能力,表达爱的能力,表达需求的能力。

而走到尽头是他的不真实,让我无法信任,而我的不真实,是自己的防御机制,害怕伤害,不袒露、不暴露自己,我懂他所需也有能力给予,但没有一个真实的自己,这爱的模式就变成了讨好。

为了不失去他,而渐渐地丢了自己。

舍了这份爱不后悔,因为把自己弄丢了更心痛,所以爱的开始和结束都是自己。

一段关系里,唯有真实才能长久。

莎兰汉考克是国际知名亲密关系导师,从事亲密关系教学40多年。

她的学员中有拒绝恋爱的爱无能,有在指责型关系里中痛苦不堪的女性,也有性生活不和谐的夫妻。

武志红、孙瑞雪等大咖老师都曾参与她的工作坊,受益匪浅,武志红老师说:《为何爱会伤人》有十多篇的灵感,来源于她的工作坊学习。

对于如何获得亲密关系,她对大家说:


想要获得真正的亲密关系,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好的亲密关系,

我们要去学习如何获得它,

但我们不必完美甚至优秀,就能拥有亲密,

我们可以在亲密中接纳并发现真实的自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维不同、结果不同
你为什么找不到爱?逃避和迷茫是罪魁祸首
时隔20年,周迅黄磊“地下恋”曝光:不敢追爱的中年人,到底在怕什么?
【只有爱存在;恐惧是幻相】 今天,我知道,只有爱存在,恐惧是幻相。恐惧缺乏爱,正如黑暗缺乏光明。要消除恐惧的幻相,我只要带出爱,接着我就会察觉到恐惧已消失,真相已回来。只有爱存在;恐惧是幻相。
女人有意让你“撩”,会给你这些暗示,察觉到了就主动些
早就该察觉到,关系再好也不能挽着手吧,原来他们是夫妻已经结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