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研究一百年

  八十年代,李杜比较研究仍然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虽然这个时候的比较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李杜二人,但仍以李杜比较研究文章最多。这些文章大都从评价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入手,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譬如袁行霈的《李杜诗歌的风格与意象》、罗宗强的《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陈昌渠的《关于李杜研究中的两个问题——重读〈李白与杜甫〉》、张步云的《谈李杜优劣之争——兼谈对〈李白与杜甫〉的一点意见》、刘夜烽的《试谈〈李白与杜甫〉的评价问题》、陈介如的《〈李白与杜甫〉质疑与点滴》、张式铭的《关于李杜优劣论》等等。这个时期李杜比较研究成果专著主要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李杜论略》(罗宗强)、台湾凤凰城图书公司1980年出版的《李白与杜甫》(陈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简论李白与杜甫》(燕白)以及台北源流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中国三大诗人新论》(黄国彬)等。其中罗宗强的《李杜论略》在各本中,更具理论系统性和整合性。该书在回顾和总结历史上李杜优劣诸说后,从李杜二人的政治思想、生活理想、文学思想、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等几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了比较,认为李杜二人实乃并驾齐驱,不分轩轾。这个时候的李杜比较研究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不再给李杜二人排座次,贴标签,而是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来进行述评比较,而得出一个比较公允客观的结论。罗宗强的《李杜论略》就是这种研究趋势、研究特点的代表成果。与此同时,论及李杜二人友谊的文章开始多了起来,这个时候的观点多以为二人友谊深厚,其间虽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认为李杜友谊实乃一般的泛泛之交而已,但这并不是主流。八十年代的杜甫研究,大多是在为杜甫正名,并努力发现和阐释杜甫的光辉与伟大。到了末期,杜甫崇高的圣者形象已经被固化,令人仰视而难以企及。这个时候,有几篇文章尤值得我们留意,如王许林的《论杜甫与“干谒”》、林继中的《杜甫早期干谒游宴诗试析》、范文质的《论杜甫羁旅长安十载的生活与创作》、跃进的《〈箧中集〉与杜甫》等,这些文章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杜甫早期干谒权贵之事作了客观公允的讨论和分析,这种讨论对全面了解和认识杜甫是有帮助的,也是必要的。只有了解了杜甫的这段经历,我们才能更加深刻体会他的悲辛和屈辱,才能做到了解之同情。也惟其如此,杜甫的形象才能丰满起来,才能活起来。

  杜集文献的整理在这个时候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主要以郑庆笃、焦裕银等编著的《杜集书目提要》和周采泉的《杜集书录》为代表。与此同时,成都杜甫草堂陆续推出了《杜甫纪念馆藏杜集目录》一、二、三、四、五期,引起广泛关注。陈尚君的《杜诗早期流传考》对宋人所见唐至宋初的各种杜集、手稿、碑刻、选本均作了详细考察,影响很大。《杜集书目提要》和《杜集书录》在八十年代中期几乎是被同时推出,二书在编撰的理念和方法上也几乎完全相同,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巧合。郑庆笃等编撰的《杜集书目提要》由齐鲁书社于1986年出版,该书收录杜集书目近900余种,以时代先后为序,先介绍著者生平,次介绍著作内容、体例、特点,次介绍版本与流布。《提要》最后附有《杜甫研究报刊论文目录(1909-1984)》,颇便检索,非常实用。仅隔数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推出了周采泉先生的《杜集书录》,该书分“内编”“外编”两类,凡十六卷。“内编”以存书之书录解题为主,“外编”则以存目及参考资料为主。书目以著作时代为序,各书首列书名、下系卷数、著者小传,然后依次是“著录”“板本”“序跋”“编者按”四栏目。书后附录有四:“历代杜学作者姓氏选存”“近人杜学著作举要”“历代总集、诗话、笔记与杜诗有重要论述著作简介”“朝鲜、日本两国关于杜集著作知见书目”。该书末尾还附有书名索引和姓名索引两种。《书录》收录书目约1200余种,具有重要参考和使用价值,是当今治杜者们的必备之书。《提要》与《书录》二书的出版,代表了二十世纪末杜集书目文献整理的最高成就。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好几种与地域文化相关的研究成果,如许应华的《杜甫夔州研究》,李谊的《杜甫草堂诗注》,黄素娥的《杜甫入夔以后的七律》,郑元准的《杜甫长安诗之研究》,李济阻、王德全、刘秉臣注析的《杜甫陇右诗注析》等等。这些研究开始注意到地域文化、地方风物、民俗民情以及作家的心理感受等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与作用。这类研究中,尤受人们关注且创获颇多的是杜甫的成都诗和夔州诗。研究表明,杜甫的成都诗尤为清新明丽和闲适写意;夔州诗则是他艺术创作达到巅峰状态下的作品,尤其是七律,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神妙地步。杜甫文赋历来较少有人注意,八十年代初期始有学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四川学者刘开扬在《草堂》(今《杜甫研究学刊》上,连续撰文以专题的形式对杜甫的文赋作了集中的探讨和分析,引起了学界广泛注意。当然,这个时期仍然还有学者以“两个主义”和“三个性质”的标准来研究杜甫与杜诗,虽然这种研究已成昨日黄花,不再受到人们的追捧,但亦可见出建国三十年间杜甫研究的遗风与影响。

  这个时期,有学者以随笔的形式来解读和研究杜甫,并形成了系列成果。邓绍基的《杜诗别解》就是这样的一部论杜笔记,该书凡20余万字,收录文章103篇,分为一、二两辑。文中考释不乏新意与创见,值得重视。

  2.九十年代的杜甫研究

  一些在八十年代才提出来的话题,在这个时候渐已升温,如“杜诗学”体系的建构等。八十年代曾炽热一时的如“诗圣”“诗史”“忠君”“集大成”等论题,到了九十年代,有的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有的则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内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学术观念的更新,学术研究环境较之八十年代,更加开放宽松。杜甫研究的范围更加宽泛,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亦更为多样。人们在这个时候能较少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前一些讳莫如深的话题在这个时候也可以拿出来公开辩论和商榷。这个时候,曾经的青年学者们开始逐渐成长为杜学研究领域里的骨干和中坚。与此同时,一大批年轻学者,尤其是那些正在就读的博士研究生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杜甫,这部分年轻的群体正是杜甫研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纷纷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自己初次的研杜心得和体会,其中不乏创见。这个时期见诸报刊杂志的杜甫研究相关论文1000多篇,出版专著近100种。研究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仅关于杜甫的思想,就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文学思想、美学思想、艺术思想、人性思想、政治思想、战争思想等等,论及诗歌体裁的就有七律、五律、排律,以及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和绝句等等,不一而足。

  这个时期学术活动开展更为频繁,学术氛围异常活跃,老、中、青三代学术梯队业已形成。四川省杜甫学会在1992年的2月和4月,分别在成都、河南两地隆重举办了纪念杜甫诞生1280周年大会和杜甫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均获得成功。与此同时,为纪念杜甫诞生1280周年,《杜甫研究学刊》在1992年以“专号”和“专栏”的形式,刊发纪念文章近80篇,其中汇聚了如王运熙、王利器、冯汉镛、金启华、廖仲安、屈守元、刘开扬、邝健行、张忠纲、张志烈、祁和晖、吴明贤、邓小军、莫砺锋、胡可先、刘明华、詹杭伦、徐希平、黄玉顺、蔡锦芳等几代学人的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多样,视角新颖,方法纯熟,可谓盛况。四川省杜甫学会和《杜甫研究学刊》还在1990年、1991年分别举办了“四川省杜甫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暨第六届年会”和“《杜甫研究学刊》创刊十周年作者座谈会”等活动。1994年成立的中国杜甫研究会,先后在河南巩县、甘肃天水、湖北襄樊等地连续召开了三届杜甫学术年会,汇集了海内外学者数百人,会议议题涉及杜甫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可谓是“命题集中,亮点突出”,集中展示了当时最新的杜甫研究成果。夔州杜甫研究会于1999年成立的同时,还创办了专门研究杜甫的《秋兴》杂志。九十年代,成都杜甫草堂举办“杜集版本展”“杜甫诗意画与书法展”等活动,并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学术团体进行学术交流,1992年恢复“人日游草堂”(源于杜甫与高适友谊)活动并成功申遗,同时还编撰了“杜甫草堂历史文化丛书”十一种等等。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相关杜甫纪念地,如四川的丹棱大雅堂(宋曾刻黄庭坚书杜甫两川、夔峡诗诗碑300余方)、梓州杜甫草堂、河南巩县杜甫故里、湖南耒阳杜甫墓祠等,在这个时候亦拟维修与重建。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杜甫文化、杜甫研究在此时已成为了一种气候,一股热潮。无论是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方面,还是在古典文学研究的学术领域,弘扬杜甫精神,研究杜甫文化都已经具有了当下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

  我们今天的杜甫研究,应多关注杜诗的自然美和艺术美,这是冯至在《杜甫研究学刊》创刊号上提出的希望。而这个希望真正被践以行之的是在九十年代以后,这个时候关注杜诗艺术,论述杜诗风格和艺术手法,成为杜甫研究的中的主流。如文自成、范文质的《诗圣的写作艺术》、刘明华的《杜甫的修辞艺术》、朱梅韶的《杜甫七律诗句中的“虚词”运用之探究》、吴梅芬的《杜甫晚年七律作品语言风格之研究》、张经宏的《杜甫七律与李商隐七律之比较研究》、候孝琼的《少陵律法通论》等等。这些研究中,多为杜甫律诗创作专论。杜甫的律诗是唐人中写得最好的,尤其是到了居夔期间,其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若要讨论杜诗的艺术美,通过分析其夔州诗歌尤能说明之。叶嘉莹在《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中认为杜甫晚年的夔州诗已臻于化境,表现在格律内是腾挪跳跃,格律外则是横放杰出,并认为七律在所有诗体中最具艺术性。(13)侯孝琼的《少陵律法通论》系统的讨论了杜甫律诗的创作艺术手法,凡五篇。该书特别突出了杜甫在创作中的推陈出新,启示学人要师古而不泥古。这个时期专文讨论杜律文章很多,且多有创见,如苏为群的《论杜甫七律的艺术成就》、赵谦的《杜甫五律的艺术结构与审美功能》、孙琴安的《关于杜甫五律诗的评价》、易伟的《谈杜甫格律诗对仗特点》、林继中的《杜律:生命的形式》等等。文自成、范文质的《诗圣的写作艺术》和刘明华的《杜诗的修辞艺术》二书则集中的讨论了杜诗的创作艺术与方法技巧。《诗圣的写作艺术》对杜诗的艺术美作了很好的诠释与分析。在“诗美特征”部分对杜诗的色彩美、凝炼美、含蓄美、曲折美、整体美等五美特征作了讨论。分类讨论杜诗艺术美的文章不少,但是像该书如此集中、全面地进行研究,在杜甫研究中则并不多见。《杜诗的修辞艺术》从题名即可看出,该书主要是讨论杜诗创作中的各类修辞艺术手法。全书凡十章,作者运用接受美学和心理学等研究方法,对杜诗创作的对仗、借对、互文、用典、拟人、夸张、对比、句法、构词、叠字等艺术修辞手法作了论析,该书新见迭出,极富特色。这个时候报刊杂志上专文讨论杜诗艺术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有影响的亦不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晓亮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吴梯《读杜姑妄》考辨
安徽杜诗学文献
李白、杜甫对日本江户诗坛之影响 作者:由墨林
陈尚君:杜诗早期流传考
通篇对仗的七律——钟教授陪您读古诗词(58)
前出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