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评书摘】社会性动物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1:人是社会性动物,亚里士多德可能不是第一个对这一论点的真实感到惊叹不已,而同时又对该论点的平庸和空洞感到迷惑不解的人 。
2:social influence:大众传播已使玛丽的自我意向定型了。在其自我意向中,妇女往往担社会鼓励他们担任的角色。大众传播很少把妇女描绘成生化专家,大学教授或商行总经理。
3:hindsight bias:我们都容易受后见之明偏见的影响。这种现象是指当人们知道某一既定事件的结果时,总是倾向于高估自己对该事件的预测能力。
4:受到轻微惩罚的人,才不喜欢那种被禁止的行为,而受到严厉惩罚的人却表现出对被禁止行为的喜好有点增加。
5:阿伦森第一定律:行为古怪的人并不一定都是疯子。
人们往往给过失者冠以诸如疯狂的,虐待狂的或其他什么名称来解释他们的令人不愉快的行为 ,从而把他们从“好”人中排除出去。这样一来就可以不必为其行为烦恼了,因为它和好人无关,这种想法的危险性在于,它容易使我们对产生不愉快行为的情境压力无动于衷,而且会导致我们用一种极其简单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
6:“模拟监狱实验”:对大多数被试验人来说,已经不能确定出他们在什么时候结束了自我而开始进入角色,已不能分清自我和所扮演的角色,其行为思想和情感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不到一周,关押监禁的经验就(暂时的)抹杀了一生的学习。人的价值观瓦解了,自我概念面临挑战,人类本性中病态的,最丑陋,最恶劣的方面显露出来了。
第二章 从众
1:模拟陪审团试验表明,在有“法律”或常规的团体中,从众者比不从众者更受欢迎。
2:groupthink:他们都从属于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小团体,与反对意见绝缘。当这种团体召集起来做出决定时,他们总是深为社会心理学家所称的集体思想所累。
3:质问和指责他人比理解这些错误决策背后的心理过程要容易得多。但是,只有通过对这些过程追根究底并尽力理解,我们才有希望改善人们的决策方式,从而减少将来灾难性决策的发生率。
4:阿希从众实验:当人们慎重观察一个 类似阿希试验的从众试验时,他们都预测被试要比实际上从众得多。更有趣的是,这些躲在一旁的观察者预测他们自己不会那么从众。也就是说,我们知道别人从众,但低估了自己可能从众的程度。
5:越是秘密,遵从的人就越少,当被试人进行单独判断时,驱使个体遵从别人判断的那种鸭梨对被试者的影响看来是很小的。
6:即使只有一个不合作的人不同意众人的意见,团体的压力也会显著减弱。而如果众人的意见一致,这众人的人数哪怕不多,也可以使一个人最大程度地从众。
7:集体主义的国家(如挪威,中国,日本)比在个人主义的色会(如美国和法国)人们更容易从众。不同性别的从众性在各个国家略有不同,但基本一致,女性比男性更从众。但必须注意到,如果研究者是男性,不同性别的从众差异最大。
8:一个团队如果具备以下几点,就更容易使人去遵从它 (1)由专家组成 (2)对个人来说,团体成员是很重要的人物 (3)它的成员在某些方面与个人类似
9:有研究标明,即使在很小的事情上,人们更倾向于穿制服的人,胜过穿普通衣服的人
10:当物理现实变得越来越模糊时,人们就越来越多的依赖“社会现实”。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提供他人在特定环境下的一般行为方式这类建设性信息,别人就可以促使我们采取从众行为。
11:不再使用从众这一简单术语,而把人们对社会影响的反应分为三类:依从,认同和内化
>依从:compliance 动机是为了获得奖赏或免受惩罚,行为持续时间与奖励和惩罚存在时间相等。
>认同:identification 认同与依从的区别在于,个体能逐渐相信自己所采取的观点和准则,虽然他对这些观点和准则的信仰还不够坚定。“完美的老查理大叔现象”
>内化:internalization 是社会影响最持久,最根深蒂固的反应。把某种信念内化的动机源于使自己正确而不犯错误的愿望,对这种信念的奖赏是内在的。一旦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它就可以独立于发源人而成为自己的准则,并将变得非常难以改变。
12:个体发现自己的依从行为及其后果令人满意,值得把它继续下去,那么即使最初引起依从行为的原因不存在,依从行为仍会持续下去。
13:米尔格拉姆实验:
(1):愿意服从权威而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人多得出人意料。在实验室以外的世界里有与该研究极其相似的事情。(2):布里奇波特市专家所得的服从率仅为48%,没有耶鲁大学的名望,确实让服从作恶率有所减少。换成非专业人员,服从比例抖降为20%,这说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公认的权威才能支配人们高度服从,任何接替权威角色的人士都无法做到这点。(3):(电话发布命令)权威人士不在场是降低服从程度的另一因素(4):亲眼看到他人受到的伤害加大了继续向人施加痛苦的难度。相反,现代战争中使用的武器剔除了与可能的受害者近距离接触的可能性,因而使那些挥动死亡大棒的人更容易无视无辜者的痛苦。
14:许多人目击惨案减少了任何人去救助的可能性。他人在场抑制了人们采取行动。这种现象被称为旁观者效应。
15:地铁车厢里人们的帮助行为不受目击者数量的影响,why? (1)同在一个地铁车厢的乘客的确感到命运相连(2)他们处于一个直面受伤者且无法立即离开的情境当中。
16:当某人明显地处于痛苦中,而且旁观者知道自己的帮助可减轻他的痛苦时,他越显得痛苦,旁观者的反应越迅速。同一实验还表明:当旁观者认为自己的帮助无法减轻别人的痛苦时,痛苦程度与反应速度呈反比。why 通情。为了减少不愉快感,要么帮助,要么从心理上离开这一情境。
第三章 大众传播 宣传和劝导
1: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 体现媒体的力量
2:自杀事件报道刊登一周内,青少年自杀率急剧上升。
3:人们的教育程度越高,对电视广告的怀疑越大,而且怀疑者相信怀疑可使自己对广告诱惑产生免疫力,这一推论可能并不在横却,认为自己可以免受劝导并不等于真的免受劝导。
当我们面对完全相同的商品或非常相似的商品时,对商品的熟悉程度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商品的选择。
4:还记得小学算术课本上采用的例题吗?多数离体都与买卖,租赁,挣工资和计算利息有关,这些例题比直接赞扬资本主义制度所起的作用还大。因为它们系统地对这一制度加以任课并使其合法化。它们的言外之意是,这种制度是自然和正常的。
5:阐述的可能性模式(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它涉及人们在何种情形下会思考或阐述给定的基本信息。该理论认为劝导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中心途径(central route)和边缘途径(peripheral route)。中心途径依赖于那些以促使人们思考该问题的事实和数据为基础的确凿论据。而边缘途径非但不鼓励人们思考问题,反而提供刺激人们在非深思熟虑情形下接受某一论点的暗示。计算机广告主要使用中心途径。软饮料广告一般使用边缘途径。
6:增加宣传有效性的关键因素(1)宣传源 (2)宣传性质)(3)接收者特点
6.1  宣传者如何才能确立别人对他们的信任呢?方法之一是反自我利益而行之。
6.2  如果听众能绝对肯定某人无意影响他们,此人的可信性同样也会增加。
6.3  决定宣传效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的吸引力或令人喜爱的程度如何。一名美
女,仅仅因为漂亮,能在一个与其美貌毫不相干的问题上对观众的观点产生很大
影响。而且当她公开表示影响观众的愿望时,其影响力达到最大程度。--但这种
情况仅限于无关紧要的问题。
7 7.1 理性宣传vs感性宣传 结论vary 但有证据支持以感性为主的宣传效果更好
7.2  普遍数据vs个人数据 与大量统计数据相比人们更容易受清楚生动个人化事例影响
7.3  单面论证vs双面论证 不存在简单优劣,受众获得相关信息越多受单面宣传影响越
小,初始态度越不同,受双面论证影响越大。
7.4 第一个演讲vs第二个演讲  (1)如果两个宣传之间时间间隔极短,抑制作用(干扰
作用)最大;第一个宣传对第二个宣传的学习造成了极大干扰,首因效应发挥作用-
第一位讲演人将处于优势。(2)如果听众在听完第二个宣传后必须立即作出决
定,近因效应发挥作用。
8:与被说服性的关系最密切的个性变因是自尊。
9:在大部分情况下,阻止被试人签名的企图越强烈 ,被试人越有可能在请愿书上签名10:抵抗企图影响他们的宣传的方法:接种预防笑影 inoculation effect 运用两方面的, 辩驳性的宣传技巧通常不仅更加有效,而且如运用得当,还可增加对随后反宣传的抵抗力。必须意识到坚持信念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这些信念经受轻微的攻击。以较弱的攻击形式出现的对信念的预先攻击,之所以能够对后来的宣传产生抵抗力,是因为(1)它激发起了我们捍卫信念的动机(2)通过被迫检视自己捍卫信仰的理由,我们获得了捍卫信念的锻炼。这样,我们在抵抗更强烈的攻击时,准备就比较充分。
11:如果一个人想抵抗简单化的宣传,没有什么比全面调查更好的方式。最容易被洗脑的人就是那些相信口号式信仰并且他们的信仰从未被认真挑战过的人。
第四章 社会认知
1:人类是认知的吝啬鬼(cognitive misers) 竭力节省认知能量(1)通过忽视一部分信息以减少我们的认知负担 (2)过度使用其他信息以避免寻找更多信息(3)接受一个不尽完美的选择。
2: 决策设计方式,强调如不采取该决策会导致的损害。
3:中性和非相关信息容易减弱判断或印象:稀释效应(dilution effect)
4:结论一:大多数人似乎对刻板效应有些许认识,也似乎有能力加以控制。结论二:尽管拥有一定的认识,但假如存在导致错误判断的附加信息,刻板化认识还会影响我们的观点和判断。
5:假想的关联illusory correlation 无论环境如何,假想关联强化了我们最初刻板化认识及观念;这种认识将使我们发现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在以后会向我们提供证据,表明我们最初的刻板化认识是正确的。
6:当我们把世界一分为二时,大量证据标明将会产生至少两种后果,同类效应homogeneity effect 和组内偏爱 in-group favoritism。组内偏爱的倾向性能够形成种族歧视和民族歧视的基础。
7:记忆能够重建,对自传体回忆的修正不是随机的,我们具有强烈的倾向,用自我设计(self-schemas)的方式来组织我们个人的历史。
8:确认偏见(confirmation bias)-人们对最初的假设和观念具有寻求确认的倾向。
9: 对假设的确认偏见与后见之明偏见为人类认知趋于保守这一命题提供了支持。即我们尽可能保持已确立的事物--保持我们早已存在的知识,观念,态度和假设。
10:避免认知保守主义负面影响的方法,第一,警惕那些企图替你创建事物分类及定义的人。第二,尽量使用更多的方法来对人或事进行分类。第三,尽量从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人或重大事件,个体化有助于防止对某种刻板化印象或启发式方法的滥用。第四,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考虑一下你失误的可能性。
11:存在于社会解释中的三种可能的偏见(1)基本归因错误(2)行为-观察者偏(3)自我偏见
12:作为观察者,我们经常疏于发现每个个体都扮演着许多的社会角色。同一个人,一些社会角色会从某一频谱中抽出某种行为,而另一些社会角色会从另一频谱中抽出另一种行为。
13: 自我中心思想(egocentric thought)一个人容易认为自己更接近于事件的中心,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国家同理。而认为自己是其他国家行为的原因的想法导致了相信别国蓄意破坏的信念的加强--即,个人可以通过惩罚和惩罚的威胁来防止将来某件事件的发生。
14:自我偏见的价值:相信自己是一切良好事物的原因的人会更加努力,并在实现困难目标的过程中更加坚持不懈。
第五章 自我辩解
1:认知不协调(cognitive dissonance)是一种紧张状态。当一个人在心理上同时持有两种不一致的认知时,就会产生这种紧张状态。
2:同时持有两种互相矛盾的见解是一种荒谬的行为,人是这样一种动物,他们毕生都在努力使自己相信其存在不是荒谬的。这是行为辩解的主要动机。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基本假设,人类希望自己正确的动机弱于相信自己正确的动机
4:这一过程也许会解释政治和宗教等问题,坚持某种信念的人几乎永远不可能从我们的角度看问题,无论我们的论证多么有力,多么公正。
5:在作出决策之后,人们寻找那些可使自己放心的信息,以求获得”我的决策很英明“的安慰。
6:在作出决策之后,人们寻找那些可使自己放心的信息,以求我的决策很英明的安慰
7:陷入爱河的人眼中的其他异性身体及性感的吸引力要差一些,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效果仅限于“可选择对象”,对于那些年长的异性或同性,恋爱中的人不会贬低他们的魅力。简言之,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威胁,没有冲突,没有贬低。
8:逐步升级会自行发展,永无完结。对某件事来说,一旦迈出第一步,就会逐渐升级。你需要为一种行为辩解,于是你的态度就有所改变,这种态度的变化又影响着你未来的决定和行为。
9:当一个人卷入某工作的一小部分时,继续干下去的可能性变会不断增加。这种从小处着手以使人们服从更大要求的过程被称为登门槛战术foot-in-the-door technique
10: 决定的不可挽回性。为了减少不协调,如果一个人不能再对决定有所作为,便会更加肯定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11:这里需要记住有趣而重要的一点是,上述两种采取不同行为的人,开始时的态度可能是相同的。他们的决定很可能只有毫厘只差--一个人差一点就没有作弊,但选择了作弊;另一个人差一点就去作弊,却最终没有作弊。一旦他们做出决定,作为决定的后果,他们对作弊的态度就会发生激烈的天壤之别。。这意味着对某一特定观点的最积极反对者并不是那些始终反对这种观点的人。最强烈反对这种行为的人,正式那些差点就被引诱制服而最后拒绝了诱惑的人。
12:后果越严重,责任越大,不协调越大,自我态度的改变越大。
13:该原理适用于教育,如果外在奖励不多,约翰尼就会自己添上做数学练习的内在理由,他甚至可能把它当作游戏。简言之,他更有可能在放学后或奖励被撤销后很久还继续背诵乘法表。过多的外在理由是会抑制有助于增加人们对工作的喜爱程度的诸多过程中的一个。
14:应用于儿童教育,用严厉的惩罚来组织以后的行为是无效的,但用轻微的惩罚来阻止某种行为,其效果可持续几星期之久。可应用于控制儿童攻击行为。
15:自愿体验不愉快经历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为达到某个目的或目标经受了困难和痛苦的体验,那么这个目的或目标就变得更有吸引力了,这个过程被称为付出的努力辩解justification of effort
16:预言的自我实现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它为残酷和歧视行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辩解
17:如果一个人认识到他不可避免地花些时间与另一个人交往,那么他就会强化对方的优点,或者至少削弱对方的缺点。最有可能身处危境的人,恰恰是那些拒绝思考即将到来的灾难的人或是那些低估灾难的严重性的人。
18: 贝姆的观点,许多不协调作用无非是人们根据对自己行为的感知得出的所能采取的态度的合理推论,称为自我感知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 该理论和不协调理论冲突
19:在高度不安状态下从事简单而清楚的任务,人们会表现的更好
第六章 人类的攻击性
1:甚至在最有暴力倾向的物种身上,攻击性也是一种选择性方案。是否能表现出来,取决于这个动物先前的社会经验和该动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
2: 一个人公开地攻击某人会改变他对那个人的感情,增加他对那个人的厌恶,因而会增加将来攻击他的可能性。blaming the victim
3: 高温可以导致攻击性的增加。
4:挫折感不是简单剥夺的结果,而是相对剥夺的结果(relative deprivation)
5: 希望的完全丧失也可使攻击行为减到最少。如暴政下的乌干达人。
6:匿名状态会产生非个体意识现象(deindividuation),自我意识减弱,对社会评价的关注降低,对不正常行为的自我约束减轻。
7:每次重量级拳击比赛结束后的第二个星期 ,谋杀率都会增加。而且,对比赛的报道越多,谋杀率增加就越高。
8: 一种比较缓和的攻击手段可用来纠正社会疾病而又不会造成不可调和的,无限循环的冲突。减少暴力的惟一方法是,不断减少能给人造成挫折而导致暴力攻击的不公平。
9: 虽然严厉惩罚经常能使人顺从,但它很少使人产生内化。为了建立长期的非攻击性的行为模式,重要的一点是,当人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要诱导他们内化一套能贬低攻击性的价值观。
第七章 偏见
1:一个怀有很深偏见的人对其持有刻板印象相反的信息具有免疫力。
2:刻板印象的威胁stereotype threat 出于内在恐惧而自验刻板印象
3:最后归因错误ultimate attribution error,在不明确的情境中,人们的归因往往与其信仰和偏见保持一致。
4:女孩贬低自己能力的倾向在传统由男性把持的领域中(如数学)更有普遍性。影响这一态度最深的是她们幼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她的父母的态度。
5:对女性怀有偏见的人并不全是男性,在妇女中间,对女性怀有偏见行为远比我们所知的要更普遍。(性别角色社会化)
6:提倡人们用双性化来减少性别角色的刻板化。鼓励男性和女性成为既能干又善于表达,既果断又柔顺,既具有男性特点又具有女性特点的人。随着我们学会接受他人超出角色范畴的行为,我们自己超出角色范畴的行为也会逐渐被人接受。最终,我们会更加自由地发挥自身作为人的潜力。
7: 包含性别刻板印象的广告片反映了女性作为第二性的文化烙印,也说明了经常播放这类广告片会限制女性对实现她们本应实现的目标的认识。
8:对一个人偏见程度的最好预测指标是他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和兴衰,一个社会地位低下或者日益衰落的人,比社会地位高或不断上升的人更容易产生偏见。
9:偏见的四个基本因素(1)经济和政治的竞争或冲突(2)转移攻击目标(3)人格需要(3)对现存的社会规范的遵从。
10:替罪羊scapegoating 希伯来人习俗,赎罪日牧师一边把手放在山羊头上,嘴里说着人们犯下的罪恶,这样就象征性地把人的邪恶与罪行转移到羊的身上。然后这只羊被放逐到野外,这个社区的罪恶就被洗清。
11: 挫折导致了一种特殊的攻击-对外集团的攻击
12: 在仇恨的一般倾向上存在个体差异,”专制人格“
13: 1954年最高法院取消在学校里的种族隔离决定做出时,社会普遍看法是,只有在认知改变之后才能取消隔离,我的分析表明,取得种族间最终融合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先改变行为。
第八章 喜欢爱与人际敏感性
1:在其他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只要评价者不是在对我们做出评价,通常一个否定的评价会使我们对评价者的钦佩有所增加。
2:让某人给你以帮助,是增加你的吸引力的更可靠的方法。前提是他付出的努力必须得到成功。
3: 犯错误效应pratfall effect 能力非凡可以使人富有吸引力,难免犯错误的证据使其吸引力又增加了一层。该效应最适用于男性
4:决定一对人是否互相喜爱并重复约会的关键因素是其外貌的吸引力。这种普遍的现象并不局限于初次约会。在求职方面,对于女人,吸引力并不影响她们的初始工资,但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起作用并持续。
5:即使是那些训练有素的法官,他们也有被影响的危险-但是当罪行很严重时,他们良好的判断力就会战胜这种不相关变因的潜在影响。
6:有外貌吸引力的人可能以为自己很好或很可爱,因为人们总是那样看待他们。翻过来说,相貌不好看的人可能认为自己不好或不可爱,因为人们总是那样对待他,甚至在儿童时期也这样。最终人们会与这种自我观念一致,即以与他人最初对待他们的方式一致的方式来行动。
7:因果关系同时在两方面起作用,在其他条件相等时,我们喜欢那些态度与我们相似的人,如果我们喜欢某人,我们假设他或她的态度与我们相似。
8:自尊心较低的男性更易被传统的妇女吸引,但是自尊心强的男性更易被非传统的妇女吸引,一个具有高自尊心的男人显然更有安全感并且更不容易感到威胁。
9:受到一个与我们观点不一致的人的喜爱更令人激动。
10:一个对我们的喜爱逐步增加的人,比一贯喜爱我们的人更令我们喜爱他。gain-lose effect
11: 朋友越亲密,相互尊重和奖励的历史越长,此人收回尊重所带来的破坏性越大。实际上,朋友有能力伤害自己所爱的人,但几乎无力提供重要的奖励。
12:在开诚布公,诚实坦率的关系中,人们能够分享彼此的真实感情和印象,甚至有些是否定的,因而没有这种停滞不前的现象。自我暴露和真诚对维持有活力关系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不可不知的32个心理学小知识
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美-(读书笔记)
人类如蚂蚁,好书推荐-《社会性动物》
4种最诡异的心理学现象——人们根本无法摆脱
对抗5种幸福的心理决策偏差
<<怪诞行为学>>摘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