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谱概说:印谱起源发展、印谱的分类、印谱研究

印谱,顾名思义是汇集历代官私印章及印人所刻印章作品的一种专门载体。它是历来篆刻从实用到艺术形态的汇编,也是后人学习篆刻艺术必不可少的范本。明清以来,文人参与了印章创作,印学研究风气大盛,印谱作为印章的载体便为印人和爱好者们所宝爱,喜爱收集印谱的文人学子大有人在。然而由于篆刻一直以来在历史上被认为是雕虫小技,很少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乾隆年间编辑的《四库全书》中,也未收录印谱这一类书籍,而仅在《四库存目》中收入寥寥数部印谱的书目,这种忽视对印谱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

篆刻小站将就印谱的起源和发展、印谱的分类、印谱研究的价值三方面进行介绍,以使大家较全面的了解印谱的基本情况。


图一、《集古印谱》

一、印谱的起源和发展分期

印谱的起源,目前印学界公认的是成书约于北宋大观年间的杨克一《集古印格》。其后由宋至明初近三百年间,据典籍所载,先后有《宣和印谱》、赵孟頫《印史》、姜夔《集古印谱》、吴叡《吴孟思印谱》、杨遵《集古印谱》等十余种印谱问世。虽为数不多,却可谓是印谱史之初创时期。

图二、《集古印谱》

明隆庆六年(1572),顾从德以自藏古玺印,商借友朋亲好的部分古印,合计约一千八百方,钤印成书二十部,名之曰《集古印谱》(图一、图二)。三年后,又加以增删,翻刻枣梨板而成《集古印谱》(又名《印薮》(图三、图四))。从此以后到明末,便是印谱史上之勃兴期。时人称:“武陵顾氏集古印成谱,行之于世,印章之荒,自此破矣。”(《印章集说》,甘旸),又称“尔时家至户到手一编”(《金一甫印》谱序,赵宦光)。人们对印谱的爱好盛况空前,社会需求使印谱迅速繁荣,《集古印谱》问世后至明末七十四年间,各家辑录之印谱数量约有一百余种。

图三、顾氏《印薮》

自明末以降,篆刻艺术有极大的发展,文人辑录印谱之风愈加炽热,但凡有造诣的印人,几乎都会为自己制成一种印谱。各种分类,也逐渐明晰,可称是印谱发展的高峰期。

据估计,若以1949年为限,历代印谱或流传于世,或见之于谱录,较为可观者大约有五千来种。


图四、顾氏《印薮》

二、印谱的分类

关于印谱的分类,近代专门著录印谱的书籍如叶铭《传世印谱简目》、罗福颐《印谱考》、太田孝太郎《古铜印谱举隅》、大抵仅限于古铜玺印,于明清印人作品则尚付阙如。而李文锜《冷雪庵知见印谱目录》、庞士龙《云斋善本印谱目忆录》、王敦化《印谱知见传本书目》、冼玉清《广东印谱考》等收录了名家篆刻印谱,却未明确详尽的分类。后来韩天衡先生发表《九百年印谱史考略》一文,才对历代印谱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举例说明,之后陈振濂、孙向群等先生也分别在序跋、讲稿或论文中对印谱分类进行了讨论。

按照韩天衡先生的分类方法,根据版本的不同,主要分为翻摹木刻、原印钤盖、摹刻、制版印刷四种。

图五、《汉晋印章图谱》

翻摹木刻的印谱,早期印谱多为枣梨木翻刻,如顾氏《印薮》、明刻本王厚之《汉晋印章图谱》(图五)。这类印谱因为当时尚未开始用石印摹刻,而由大多不懂篆刻的刻工依据古印摹刻到枣梨木书版上,往往仅存其形,而且当时印泥的制作也尚未完善,故而其中的印作神气尽失,基本上难以作为篆刻艺术的借鉴模板,甚至误人不浅。

图六、《十钟山房印举》

原印钤盖的印谱,即以古玺印原器物或印人印章原作钤盖而成的印谱。这类印谱由于大多采用精良的印泥钤盖而成,忠实地保存了印章的真实面目,因此是印人们学习借鉴的最佳模板。这类印谱例如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图六)、丁辅之《西泠八家印选》(图七)。


图七、《西泠八家印选》

摹刻印谱,是指由有一定艺术水平的印人、采用易于镌刻的石章之类的材料,摹刻古印或前辈经典印作而成的印谱,这些作品下真迹一等,既保存古印形神,又造就大批印人,有着其深远的意义。如《古今印则》(图八)、《鲁庵仿完白山人印存》(图九)等。


图八、《古今印则》


图九、《鲁庵仿完白山人印存》

制版印刷的印谱,这类印谱早期是通过将原印照相后,复制成铜版、锌板,然后也采用印泥钤拓成谱,如吴隐《赵撝叔印谱》(图十)、有正书局《赵次闲印存》(图十一)。后期又出现珂罗版、石印、胶印等方法。由于原钤印谱极难获得,制版印刷印谱越来越多,它们也对印学的传播和印人学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图十、《赵撝叔印谱》

图十一、《赵次闲印存》

根据印谱的品类,又可分为(一)集古印谱,即汇集古玺印为内容的印谱,如陈汉弟《伏庐藏印》(图十二)。(二)摹古印谱,印人摹刻古玺印的汇集,如前述《古今印则》。(三)摹印人印谱,印人模仿前辈印作汇集而成的印谱,如前述《鲁庵仿完白山人印存》。(四)自刻印谱,印人辑录自刻印作而成的印谱,如吴昌硕早年自辑的《削觚卢印存》。(五)汇集印材的印谱,这类印谱汇集不同品类的印材,如汪启淑《退斋印类》(图十三),分别有十类材料,很多闻所未闻,叹为观止。此外,汇集古铜印、玉印、封泥、匋印之类的专门印谱也可归于此类,如陈介祺《簠斋藏古玉印》(图十四)。(六)以时代断期的印谱,即辑录特定时代的专门印谱,如《西夏官印集存》(图十五)、《磊斋小鉥选存》(图十六)等。(七)文赋印谱,采集文赋隽永词句而镌刻成谱,最早的一部便是许容《谷园印谱》(图十七)。(八)汇各家印人印谱,即汇集多位名家作品的印谱,如著名的《丁丑劫余印存》(图十八)。(九)汇数家藏古印为谱,这种印谱便如陈介祺汇集吴云、吴式芬、李佐贤等七家古印而成的《十钟山房印举》。


图十二、《伏庐藏印》


图十三、《退斋印类》

图十四、《簠斋藏古玉印》

图十五、《西夏官印集存》

图十六、《磊斋小鉥选存》

图十七、《谷园印谱》

图十八、《丁丑劫余印存》

陈振濂先生的分类基本上和韩先生相同,但他针对文赋类印谱提出了“主题类”,以及针对大量伪造印谱的存在提出设立“伪谱类”,著名的伪谱有《文三桥先生印谱》(图十九)。

孙向群先生综合印学界和版本目录的研究成果,提出将印谱分为:集古类印谱、流派创作类、谱著合编类、伪谱类,也能比较准确的反应印谱的类别。


图十九、《文三桥先生印谱》

三、印谱研究的价值

印谱是印章钤盖之后的载体,但是它不仅仅承载和反应印章的印面,它还常常包含序跋、考释文字、版本等更多的信息,因此对印谱的研究,不仅要研究其上的印蜕,更要研究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

概括而讲,印谱有很多研究价值,包括学习篆刻、考证史实、辩证字源、鉴别书画、补充文献所缺等等。


图二十、《二金蝶堂印谱》原钤

(一)学习篆刻

对于每个印人,印谱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学习的模板,通过收集、整理、临摹,将经典的作品作为创作的参考,是成功必经之路。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看到高质量的原钤印谱尤其珍贵。从印谱创始至今,经常出现因为原钤印谱不容易获得,而采用木刻、笔墨描摹、摹刻、锌板钤拓、现代印刷等手段而“复制”的印谱,这些印谱往往在复制的过程中会发生印面细节或者钤拓质感的改变,所以其参考价值比原钤印谱要低很多。如“以分为隶”原钤和锌板印蜕便有很明显的不同(图二十、图二十一)。


图二十一、《赵撝叔印存》锌板

(二)考证史实

印章,原本属于金石学中的一项,印谱的作用也类似于金石器物的谱录,学者可以凭着印章中的文字、形制、材质等信息,考证前代的官私制度。吴云在《两罍轩印考漫存》(图二十二、图二十三)自序中橥示印谱的作用:“……内官印二百余纽颇有为历代官制所未见者,可以补史志之阙,因汰去重复,采取各家考证,参以所见,作古官印考六卷,复肖摹印纽于前,而以原印印于后,逐印加以考释,……再收续得叶氏平安馆所臧唐宋以后各官印摹刻补入,盖官印关系历代朝职官制度,有裨史学。”

图二十二、《两罍轩印考漫存》内页

图二十三、《两罍轩印考漫存》自序

(三)辨证字源

印章就文字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当时的古文字实物,最能忠实地表现当时的一些文字现象。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先秦古玺中马字的不同写法,在此便不再赘述。相对于《汗简》、《说文解字》等文字典籍,印章实物提供了更鲜活的古文字研究的原材料。

图二十四、《瞻麓斋古印征》序

龚心钊在《瞻麓斋古印征》序(图二十四)中记录了一方斗检封(图二十五)印文:“斗检封……诸书疑为「变」字,今就所得明晰者审视之,知为「职」字无疑,区区之物于古无征,必数千年后始显,而一字之疑又必迟之又久而始释然,安得六经之存于经史者,一一证之以息聚讼之喙哉,则鉨印又其次焉者也。”

图二十五、《瞻麓斋古印征》斗检封

(四)鉴别书画

用书画图籍上的印章用来作鉴定的参考,自古已有之,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叙自古跋尾押署》中有:“前代御府,自晋宋至周隋,收聚图画皆未行印记,但备列当时鉴识艺人押署”;而窦臮的《述书赋‧卷下》,在「印验」项下列举各官私名印印章图式,说明当时的人在鉴定书画的时候,会将书画图籍上的用印作为鉴定真伪的指标之一,印章本身的征信功能仍就大于其艺术功能。

(五)补文献所缺

存世印谱中,以「流派印谱」数量最多,信息量也极丰富,研究者可以透过印谱中之序跋、印文、边款等,获得不少常规典籍中所缺的数据,例如可以知道一些人物的交往情况、生卒年月、字号情况等。通过研究印谱,能够了解更多典籍缺失或者错误之处,从而拨乱反正。

例如叶为铭所撰《广印人传补遗》,载有印人李兼,字山西,吴江人,善刻印,有《印宗》(图二十六)。《吴江书画印人辑录》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均援引此说,而从《印宗》印谱中,可以明确地读到,该印人真正的名字叫李兼山,字西昆。

图二十六、《印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印谱尽管是一个非常小的门类,但是它涉及到古籍版本、篆刻艺术和印学理论、文字和史实考据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以上仅是简要介绍印谱的基本情况,很多具体的问题尚未深入讨论,现有的很多印谱资料尚被埋藏在图书馆的库房中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缺少对古籍版本、篆刻书法和考据多方面兼通的研究人才。因此,对印谱的研究还有很多深入细致工作要做,我们期待能有机会对存世的公私印谱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从而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印谱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宣和集古印史》为明代来行学摹刻的集古印谱
九百年印谱史考略
印章 又名治印、篆刻
金石印鉴
30种印谱名称你见过几种?一起来测测你到底有多靠“谱”!
为五斗米折腰?真相揭露,明清印人到底混得怎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