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复杂气味构成的记忆迷宫:上海南货店忆旧

三阳、三阳盛、邵万生、万有全......上海人记忆中的南货店,不仅仅是商品和货币往来的所在,其与生活也密切相关,如同食品万花筒般存在,是由复杂气味构成的记忆迷宫,其间穿梭往来的生人熟客,更是一幕幕人间悲喜剧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南货店”一词颇具年代感,对时下的年轻人而言,似乎有点陌生。从字面理解,南货店是主营南货的商铺。有“南货”就有“北货”,南北货是指货品的产地——以长江为界的南方或北方,广泛指“全国各地”,其可入口的土特产。

据记载,“南货”之名始见《北史·魏收传》:“南、北初和……求南货于收。”《宋史·卷四十七·叛臣传·李全传》:“时互市始通,北人尤重南货,价增十倍。”清代戏曲作家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曰:“行货半入于南货,业南货者,多镇江人,京师称为南酒。所贩皆大江以南之产,又署其肆曰海味。”古人又曰:“东方为木,西方为金,金、木都我篮可装;南方为火、北方为水,我篮哪里能装得下?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东西”一词从此流传。

南货是泛称,指长江以南地区盛产的食品,也指北方没有的南方果品、甜点茶食、腊肉腌货、干果海味等。例如金华火腿、绍兴黄酒、南京板鸭、宁波海味、岭南干果等等都属于南货,然而不包括广东特产。南货排斥“生鲜”,囊括常温下久存不变质食品,旧时没有冷藏设备嘛!因此,采用晒风烘烤、腌腊糟醉等,减少其含水量以便保质。



腊肉腌货(图源:三阳南货店)


一店百品 包罗万象


一般的南货店都备有上百种货品,可谓食品“集大成”。


海鲜干货:开洋(虾仁干、虾米、海米、金钩)、鳗鱼鲞(海鳗风干的淡干品)、黄鱼鲞(黄鱼干、白鲞)、明府鲞(墨鱼干、乌贼鲞)、海蜒(粗桂、细桂)、淡菜(东海夫人)、紫菜(紫英,索菜、膜菜)、海带、鱼翅、鲍鱼、海参、干贝、鱼肚等;

果品干货:荔枝、桂圆、莲子、花生、山核桃、香榧子、柿饼、红枣、黑枣、核桃仁、杏干等;

菜蔬干货:香菇、木耳、金针、笋干、扁尖(焙熄)等;腌腊食品:火腿、咸肉、腊肉、熏肉、香肠、风鸡、板鸭等;

糟醉食品:泥螺、醉蟹、蟹糊、虾子糟鱼、糟鸡鸭鹅、糟蛋等。这些食物,无不体现了苏南、宁绍、闽粤等地饮食的风味特色。

南货店还卖各种调料、瓶装酒醋、糕点干面,以及洗涤石碱、包粽子的箬壳、祭拜的香烛等。



海鲜干货(图源:三阳盛南货店)

通常南货店大门上面都有黄底黑字招牌,也有采用金字招牌,显示资金雄厚和信誉良好。所谓“大名重宇宙,有美尽东南”,就是赞叹南货的丰富和珍奇,南货店买卖的货品包罗万象,日常必需老少皆宜,加上诚信经营,因此渐渐地成为老字号。甚至有说法:小店货多,要啥有啥。

例如,枣子品种就有天津小枣、河北小枣,山东乌枣(黑枣),经过加工成蜜饯的有蜜枣、金丝枣等;经过加工的鸭蛋有咸蛋(灰蛋、腌鸭蛋)、皮蛋(彩蛋、变蛋、松花蛋)、糟蛋等;原糖有冰糖、红糖、赤砂糖、白砂糖、黄砂糖、绵白糖等,经过加工有芝麻糖、花生糖、豆酥糖、藕丝糖等等。

昔日上海街头的南货店

不少南北货店都设有“自产自销”的作坊:糕饼作坊、蜜饯作坊、炒货作坊、蜡烛作坊、火腿作坊,凡是“五作”齐全的称大型店,“五作”不齐的称中型店,没有作坊的是小店。

南货店因为货品多多,即使小型的也得两开间门面,雇店员两三名;大门和主柜台朝南;东西侧还排列着柜台,一宽一窄,便于接待多名顾客。店家不时更换宽窄布局,算是整新店面。宽侧边的玻璃柜台盛放着各色糕点、糖果和各色南货。柜台面上一排玻璃瓶子,最常见的那种长方形身圆盖,甚至还有铁架子可以插瓶子;方瓶在台上放置,圆盖系密闭,瓶内装有销量大的各色蜜饯及零星糖果。

南货店三壁是柜橱抽屉,店堂里面瓶瓶罐罐,门口缸缸甏甏,非常之满满当当。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及社交礼仪等,都得与南货店打交道。市民逢年过节和祭祀活动,所需的祭品和食品都得从南货店购入,所以南货店还出售香烛香斗等。南货店在老百姓心目中有地位,周边百姓中有知名度,男女老少提及“某某南货店”无人不晓。至今记得,小辰光(时候)屋里厢附近,就有“老协兴”和“倪仁兴”两爿南货店,相隔一条小马路,但是生意都十分兴隆。


对于老上海来说,南货店往往跟暖融融的团圆气氛联系,多了几分怀念。卖南货的店铺,老一辈的一般都称南货铺,小一辈的则叫南货店。时代变迁,南货店“华丽转身”为食品店。不是吗?甚至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南货店,金字招牌中央标“食品”字样,“南货”字样却处于“注脚”地位哩!

记忆中有滋有味的地方


近代在上海做南货生意的,以宁绍、苏南、闽粤等富庶地区人士为主。1949年前后,上海具有规模的南货店(门面两开间以上,进深前店后作坊)最多时达87家。宁帮三阳、天福、邵万生,广帮立丰,闽帮鼎日有,苏帮三阳盛,金华帮万有全,绍帮叶大昌等,都是响当当的店招牌。

戴敦邦作品:南货店

开一爿南货店,不但货源广泛,货品选择随意,而且货物卖不掉久存不坏,不必太操心生意蚀本。南货店“稳赚不蚀”,是个好行当。因此,除闹市区有大型南货店之外,上海大街小巷也充满了南货店,毕竟“民以食为天”,每天少不了“吃”,隔三差五要光顾南货店,不怕没有生意。小辰光,误将“南货”为“难货”,认为采办、运输、加工这一些货品颇难。后来,上海有“南北货号”,长辈讲:“到南北货店,去买点东西”,这句短语很有趣,包含“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南货店是儿时记忆里温馨热闹、有滋有味的地方。物资匮乏的年代,南货店承载了太多日常惊喜与慰藉,更是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孩提时代,大人烧煮菜肴临时需要某样东西,会差小孩子去附近的南货店买。日积月累与店员混得面熟,有时离店时,还会给一粒小冰糖“尝甜头”哩!后来长大了,只要手里有零花钱,就会兴高采烈地跑到南货店,买一些自己喜欢的零食解馋。有时候美食甚至是次要的,到南货店里走一趟看一看,也是一种满足和喜悦。

南货店中出售的部分商品

宁波人对南货“情有独钟”。上世纪30年代,大量宁波人涌入上海滩谋生发展,客居他乡怀着浓浓的乡恋乡愁,而且多数属于社会主流,热衷光顾南货店,对宁波海味和宁式糕点也有着“眷恋”——乡味难舍。另外一个原因,宁波人开的南货店,基本上都用同乡人做店员,因此相互十分“讲得拢”——乡音亲情。

我的家族中,祖辈与父辈跟南货和南货店都有不解之缘。祖父是南货掮客,外祖父是南货店职员,父亲学生意就在南货店,后来我的岳父也是宁波庄市阜生南货店的阿大(经理)。

我祖父出生于1900年,祖籍宁波镇海贵驷桥,上世纪30年代跑单帮,到上海倒卖宁波土特产。1940年代始定居上海做起了南货跑街先生(即掮客、中介)。上世纪50年代,我能独立走路后就经常跟着祖父,到各爿南货店领市面,掌握市场情况,他“上家搬下家”地赚钞票。有时候,熟悉的店员也会给我一些好吃的(如碎糕点)尝尝味道。

曾名为“石(闸)路”的福建中路,历史悠久,修筑于清康熙年间的1672年,已有近350年历史,是条响当当的“老字号”马路。当年商家林立、书场戏院扎堆,其南端至郑家木桥(现延安东路),还是南货一条街哩!印象最深的是靠近广东路口,有一家鼎丰桂圆店,门口空地上置一个两人高的大桂圆模型“夺眼球”,以此招揽顾客,被誉为“桂圆大王”。此外,记得有句口头语:郑家木桥小瘪三。言下之意这里叫花子(乞丐)很多,为什么?繁华地带嘛!

菜蔬干货(图源:三阳盛南货店)
明清时期,宁波帮商人贩货天下,到各地所从事的行业已延伸至各个领域,特别在渔盐、药材、南北货等行业中占据着绝对优势。上世纪50年代前,著名的上海大马路——南京东路,宁波人开的有规模的南货店号,自山西中路到浙江中路北侧依次为邵万生、天福和三阳,这三爿店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陆续开设,成为当时的“新业态”。

邵万生创始人是宁波三北一个邵姓渔民花600银元买来的养子,因而被叫作“邵六百头”。咸丰二年(1852),邵六百头来到上海,在虹口开了一家“邵万兴”的店卖自制的醉糟食品,很合江浙人口味;清同治九年(1870)迁往南京路,改名邵万生南货店。

早年的邵万生南货店

天福创始人也是宁波人,1927年迁址至南京东路。主要经营糕点、罐头、茶叶等高档南货,出售的杭州龙井茶、金华火腿等均派专人到产地选购。该店1958年歇业,糕点部并入三阳南货店,糟醉部并入邵万生南货店。原址曾变成了丝绸公司、上海家具店。

三阳创始人是宁波庄市坂里塘人,1863年在老城厢开出首店,1870年又迁址南京路。当时花园弄刚改名为南京路不久,该店铺先声夺人,占据了绝佳市口。

我外祖父出生于1897年,宁波镇海骆驼桥人。1954年我虚岁10岁,外祖父虚岁58岁时,我们第一次到上海。他是杭州著名南货店方裕和的资深职工,该店是同乡人开设。外祖父带着我到南京东路的这三爿南货店逐一走访,也许是老板有事情拜托,每家店里谈得都非常投缘。

外祖父领我走进南货店店堂,还进了“闲人莫入”的作坊间等,真让我大开眼界。店堂里除橱柜箱缸陈设商品外,引人注目的是当中高悬的蜡烛架。木架四周黑板金字,雕刻人物禽兽,装潢美观,架中普遍设有各种红烛,有在烛上堆龙凤的,有堆花卉的,有写金字的。在作坊,看到师傅制作糕点糖果蜜饯等,手法娴熟、勤勤恳恳。

三阳老板特别客气,中午时分还留饭哩!据外公讲,他和三阳老板同是镇海人,庄市与骆驼桥靠得近,因此格外亲近。我们返回时满载而归,携带了许多名特优的南货礼品。


果品干货(图源:三阳盛南货店)

到我父亲这一辈,和南货店亦是有缘。1921年他出生于镇海贵驷桥,虚岁16岁时到杭州方裕和南货店学生意,跟的就是我外祖父。他在店里人不多时,就将各种南货的品名和价格记得一清二楚,而且还能掌握货色的质地优劣,同时账算得快会打算盘,颇得我外公欢喜,于是将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他。

孩提时代,外祖父与我祖父和父亲的话题经常是“南货”和“南货店”,这是他们的共同语言,我会坐在一旁傻傻地听着,甚至有些“入迷”,一些故事至今不忘。如零拷酒,要提得快,这样量就相对少,而油则提得慢,让提子周边的多流淌一些。他们还展示各自的“拿手戏”:纸包的三角包、斧头包等,以及绳子扎玻璃瓶等。



三阳和三阳盛


上海人说起南货店,最出名的要数两个“三阳”——三阳南货店和三阳盛南货店。

先说说三阳盛南货店,它历史可追溯至1927,当时一位苏州人在石门一路113号开设了一家店铺,主营南北货,因其系木匠出身,潢尤为考究堂内还起了一座花楼,仅花档子就有201根。但由于资金周转不灵,不久便转手给了上海崇明籍的施启明等人,于1929年重新开张,并取名“三阳盛南货店”,意为三阳开泰、枝茂叶盛,主营南北干果、山海土产。

1945年,三阳盛南货店申请加入上海市南货业同业公会的申请书(上海市档案馆藏)

相比之下,三阳南货店的年代更为久远,作为宁帮店铺,至今已有158年的历史。清同治二年(1863年),宁波庄市坂里塘的一位唐姓老板,在上海老城厢老西门内肇嘉浜路(现复兴中路)开了一开间半门面南货店,主要经营宁绍地区和浙江一带的土特产品。取名 “三阳”,即采自“三阳从地起,五福自天来”通用的对联。

民国初年的三阳南货店

“三阳”由于经营得法,门庭若市,从此名声四扬,很快发展成有八位股东的大店铺。1870年,老店新开,在现南京路浙江中路东北角“搞大”,不仅出售山货、海味、糕点等,还根据宁波人“四季四食”的风俗,推出“春酥、夏糕、秋饼、冬糖”等当季特色食品。

1854年花园弄延筑至浙江路,俗称大马路,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才正式定名花园弄为南京路。著名的永安、先施、新新和大新“四大公司”,建造都在“三阳”之后,可以说“三阳”有“先见之明”,捷足先登抢占地利优势。

上世纪60年代,三阳南货店“羊牌乳儿糕”商标(上海市档案馆藏)

当年的上海已有“无宁不成市”之说,即在上海做生意的宁波人已有相当数量,侧耳便能听到宁波话,而非常想吃具有家乡风味的食品,三阳南货店便顺应这种需求,主要经营宁、绍地区和浙江一带的土特产。

三阳的生意兴隆,主要是商品保质保量,老板亲自到十六铺进货,仔细分拣,严格分档次,如桂圆按颗大小过筛分档,分秃圆、大三圆、四圆和五圆,按质论价,物有所值,受到顾客认可。同时,重视服务,送货上门,有钱人派员到店堂,店员笑脸相迎端茶倒水,倾刻照单一一配齐,小伙计提货到府上。

南货店前店后作坊现做现卖,自产自销。控制质量,吸引顾客,减少运输,降低成本,增加透明,创建品牌。宁式糕点选料考究,加工精细,造型别致,以酥为主,软脆兼有,甜中带咸,咸里透鲜,松酥多味。常年供应的品种包括喜庆类和时令类中的一部分,花色繁多,不胜枚举。


各色糕点(图源:三阳南货店)

按制作方式分,有燥糕类、潮糕类、糖货类、油炸类、蛋糕类、酥饼类、月饼类、油面类、混合类等多种。按经营品种分,有喜庆、时令、常年三大类。喜庆类如订婚定亲用的吉饼、油包,做生祝寿用的寿桃、蛋糕,婴儿满月周岁、小孩上学用的状元糕等。时令类,春季有松仁糕、橘仁糕、枣仁糕、茯苓糕等,夏季有薄荷糖、松子酥、玉和酥等,秋季有月饼、桂花饼、洋钿饼、薄脆饼、绿豆糕、椒桃片等,冬季有藕丝糖、豆酥糖、麻酥糖、牛皮糖、冻米糖、祭灶果等。

宁波人对苔条(苔菜)有特殊的嗜好,就苔菜为辅料的糕点,色香味更为独特,有苔生片、苔条巧果、苔条千层酥、苔条月饼、苔条油赞子(咸麻花)等二十余种,可与苏式、广式、潮式等名特糕点相媲美。尤其是传统的宁式苔条月饼,风味广受沪上宁波人的欢迎,中秋节前夕十分畅销。由于信誉度高、价格适中,有远道专程前往购买,也有走过路过捎带,经常出现顾客如云“潽进潽出”的景象。


苔条梗、苔菜月饼(图源:三阳南货店)

三阳还有一个特色,为过生日和红白喜事、婚丧嫁娶,做果品糕点和盆景。桂圆、红枣、莲心和糕点垒成漂亮的假山似花样,装上五色的霓虹灯,印证“福、禄、寿、喜”等吉祥词语,或口彩“龙凤呈祥”“富贵双全”“福星高照”“花好月圆”等。据载,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家中做寿,还订制了三阳的“霓虹灯盆景”应景,黄金荣、张啸林等沪上叱咤风云的宁波籍人物,都是三阳南货店的常客,社会名流、电影明星及港澳、海外人士也络绎不绝,时常光顾。

时代发展巨变,新事物新名字层出不穷,历经150年,“三阳”和“邵万生”两家南货店的老招牌依旧“赫赫有名”,与“第一食品”“泰康”并称为“南京路四大食品店”。曾经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名牌、中国改革开放中华老字号传承创新优秀企业、消费者喜欢的中国老字号品牌、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诸多荣誉。

醉黄泥螺、醉蟹钳

“百年招牌”历经沧桑,老字号作为动态的商业符号,在新时代将愈发焕发出其商业文明的生命力。生意兴隆时的“三阳南货”跨越百余年岁月后,依然是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

在世界瞩目的南京东路,鳞次栉比的名品商厦中,“三阳”150年未移址,依然牢牢地“鼎立”原址,难能可贵!一代又一代“三阳人”追求卓越、持续创新,提高竞争能力。时下的“三阳”今非昔比,已经是高楼的铺面,招牌焕然一新,店堂面积扩大,照明灯光亮堂堂,商品多达三千余种。

“三阳”还在外滩、大世界等地隆重开出分店,“三阳南货”仍然作为招牌,老字号和经典建筑的潜在价值得到最大限度显现。作坊换工厂,传统的手工制作换成全自动生产线。传统的宁式糕点与时尚文化相融合,不断研发出新品和新口味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杂志编辑:王良镭

新媒体编辑:小瀛洲、安熙坤

排版:安熙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上海老字号(十八)——三阳南货店
外祖父的手工草纸作坊
可供销售的非遗产品项目——三阳宁式糕点
舌尖里,停留在上海的味道!
舌尖热潮背后的上海味道 糟货越变越淡吸引年轻人
寻找上海年味 搜罗沪上淘年货的十大好去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