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什么意思?古人生活智慧,受益一生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这里讲的是世间的知识无穷无尽,人要获取有用的知识,但不能被知识湮没,尤其在当今社会,更要求我们会做减法。

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老俗语,是多少代人长期生活经验的结晶,如果我们知行合一,就能直接从中获益。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句俗语,叫做“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这句话悟到了,将对我们的一生都有很大益处。

“老不泄残精”,泄精的行为有哪些?

什么叫“老不泄残精”呢?

我们常说,看一个人的状态,有精、气、神三个方面,精是有形的,而气、神是相对无形的,传统道家养生,讲究的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将人的精气神看成和谐的整体。

为什么同样的年龄,有的老人已是老态龙钟、步履蹒跚,而有的老人则是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身体硬朗,步伐也显得轻盈,就是因为后者更善于存精,能做到“老不泄残精”。

所谓“泄精”,并不像一般人理解的,就是那点男女之事,因为精、气、神是相互影响的,当你操劳过度,该管的不该管的你都管,那就是在耗神,是在伤精。

很多老年人最大的问题,是不会享“清福”,也就是不习惯过清闲的日子,还认为自己是“操心的命”,

尤其是为子女操心,岂不知《增广贤文》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为儿女操了太多不必要的心,把自己身体搞坏了,不是反而给儿女增加负担吗?

所以说,老不泄残精,气爽神也清。

少不食壮火,何谓“壮火”,为何食不得?

下一句,少不食壮火。壮火就是大补之物。年轻人本身就精足气壮,无特殊原因,尽量避免食用人参、海参、鲍鱼之类的大补之物,因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吸收之后,要转化为精气。补得太过了,就会违反阴阳平衡的法则,导致身心失衡。

反映在情绪上,就是人比较多欲、暴躁,好惹是非,为什么古人常说“少年戒之在色,中年戒之在斗”,都是因为火气太旺、精力过剩造成的。过剩的精力,总得有渠道给它消耗掉,没有正常渠道,往往就走歪门邪道了。

有些人一到中年以后,体力、精神都不济,大多是年轻时欠的账。人是自然的产物,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结语

现实中有很多长寿的人,特别是在未受现代生活习性浸染的农村,百岁老人也很常见。他们未必有很多知识,甚至根本不知养生为何物,就靠着一些简单的生存之道,就活得很健康,很快乐。

相反,有些人成天忙着养生,这里听点,那里学点,最后都把自己搞糊涂了。

所谓“大道至简”,道理并不复杂,关键是知行合一。

比如这句“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知道了这样一个大原则,到了什么年龄阶段,就遵守相应的生活规则,自然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从而享受美好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年一不过,二不忍,三不记,四不放,五不等,六不省,七不求(句句精辟、值得收藏)
? 一不过,二不忍,三不记,四不放,五不等,六不省,七不求
玄空八卦象数之(玄空秘旨)新解《一》
独财八字值千金?
古人说“做人要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太精辟了!
俗话说:“房子望见坟墓,儿孙应寻活路”,何意?有何道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