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长加强课程领导力的主要途径

    摘要:随着学校课程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对于推进课程改革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主要途径是:理念引领,建立制度;深入课堂,关注过程;团队合作,整体提升等方法。实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确立有效的课程改革理念,着重于教师课程专业能力的培养,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确保学生学习品质和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课程领导力 主要途径

    在校长的诸多职责和能力要求中,对课程的领导力应该是校长的首要能力。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包括四个要素:1.对课程理念的准确理解;2.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3. 给予教师使用课程以有效的指导;4. 对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和科学评价。它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施的控制能力,是校长所有能力要求中的核心能力。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指向是引领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课程领导的关键是把握教学本质,指引教师的教学理念,建设共同学习的团队,并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师整体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升华。
    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其思想观念、角色行为、作用发挥对学校的课改无不产生巨大的影响,按照全面质量大师克劳士比的“质量就是满足需求”的理念,认为校长加强课程领导力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清醒地发现问题并引导好课改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校长对课程改革的领导,不但要体现在组织管理上,更要体现在观念的引领上。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校长要领导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准确理解当前课程理念、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目标和课程的内容。要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课改的稳步推进。
    课改要求教师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重新认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学生评价,整合新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方法不断创新。但当人们对“改革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的时候,往往容易因全力追求“创新”而忽视传统,甚至抛弃传统教学的精髓,于是当前确实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做法。面对这些情况,校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改革创新与继承传统的关系、培养创新能力与学习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关系、培养创新意识与培养良好学风的关系,防止教学过程中出现偏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渐普及,多媒体变成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公开课、示范课,好象不用多媒体手段就不是好课。于是多媒体往往被滥用,而传统的有效教学手段被无端放弃,影响教学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校长应当引导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研究,总结出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的基本原则:要有明确的目的,明白为什么用;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明白在什么时候用;要采用合理的方式,知道该怎么用,从而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发挥作用,为课改插上翅膀。
    为了实现观念的引领,校长应当加强自身的学习,正确理解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并在学校重新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是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保障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原有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弊端突出表现为:(1)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严重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利益驱动代替了事业追求。(2)以“章”为本,形式主义泛滥。学校管理中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把学生当作管教的对象,把领导变成了监工,把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失去了创新和个性化。(3)以“权”为本,权力至上。一方面排斥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另一方面,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教学管理等制度的重建势在必行,学校要结合实际,在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改革方案、阶段计划、推进措施的同时,在实践中提炼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依据各校的情况,建立起有活力的校本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二、加强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等“三型”课程的源头开发
    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总和,每个学科只是课程的一个部分,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的载体。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除了执行国家课程的要求之外,还必须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这是一个以学校为主体的重构国家课程的动态过程,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重点涉及到基础性的核心课程,拓展性的特色选修课程,活动性的实践课程、探究课程与创新课程。校长要充分发掘校内外资源,利用学校已经积累的经验和社区的文化资源,设计符合本校的拓展型课程,整体优化学校的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出现,使学校真正拥有开发课程资源的余地,使学校能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明确三点认识:1.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3. 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是由专家编教材,由教师教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一要以对国家教材的补充为出发点,要考虑是否弥补了国家教材的不足,弥补了什么,否则便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二要以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要论证是否确实需要一本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教材作为国家教材的补充。开发校本课程并不等同于编教材,而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更多地采用活动形态以及为开展活动而提供给教师一些参与性的课程方案。
    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具有足够的资源与能力,需要教师具有相当的研究水平与实验能力。因此,校长对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当持慎重态度,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本着有益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益于学生全面、个性化地发展,有益于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等原则。
    三、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领导
    校长角色的重要责任就是把教学管理作为日常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研究分析教学工作,全面掌握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校长要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实施新课程,就必须深入课堂一线听课,摸清课堂真实情况,抓住教学环节中的主要矛盾,分析教学动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在减负增效、提高课程实施有效性上下功夫。
    课程改革重点在课堂,关键在教师。要指导教师从常规教学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入手,切实改进教学工作。1.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要求,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实践体验、生活经验、学习兴趣以及认知规律,采用多样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注意合理选择讲述、讨论与独立学习等不同形式,同时要培养学生接受学习、合作学习和发现学习等不同方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2.要正确处理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营造师生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挑战性,把握好教师的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度,控制好学习要求的难度与思维的坡度。在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参与意识与注意力保持,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组合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应,有效利用课堂中学生的各种生成性资源,以弥补教学预设中的不足。3.要精选课堂训练及作业。训练与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落实教学的核心内容,以精选提高实效,控制训练及作业量,并采取分层作业等多样形式,减轻学生负担。教师要及时有效地批改作业,善于利用批改作业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既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又从中捕捉教学信息,进行教学诊断,补充矫正性练习,改善教学行为。4.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指导学生调整、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使评价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
    作为校长,一定要注意教学常规管理的系统性,实现教学基本环节的连贯和畅通。并不断总结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研究和分析主要问题与矛盾,规范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测试等常规环节,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四、加强对校本教研的领导
    原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提出: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之一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教师是根本。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课改成功的前提条件,而教师的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校长应该把工作着眼点放在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上。
    校长要善于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明晰学校核心价值,倡导上下平等的合作精神,营造学术氛围,注意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为教师创造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空间,共同探究课程问题,培养新课程领军人物,为每一位教师创设发展的机会、条件和空间,为教师参与课程领导提供民主、开放、协力、合作的氛围,建立伙伴式的团队文化,组建强有力的学校教研团队。
    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研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教研组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可以在其中获得丰富的信息和资源,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助,引发自己对教育教学的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获得更宽泛、更完整意义上的成长,这是校长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首先,校长要重视教研组长的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他必须是学校内本学科的一个“权威”,同时又要具备组织、策划教研活动的能力,能促进教研组集中精力聚焦课堂教学,针对实际问题开展教研活动,增强教研组的活力,使教研组内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得以持续发展,因此教研组长必须德才兼备,校长不仅要关注其专业的成长,还要重视维护教研组长的权威性。其次,校长要关注教研组制度建设,应该在校级层面制定出教研组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健全并完善各科教研制度,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实现研训一体化,形成以“研”促教的氛围,并严格遵照执行。再次,校长应该关注教研组教研文化建设,促进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最后,校长应该为教研组的活动时间、经费、制度执行情况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对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过程与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定期检查制度运行情况,不断提高校本教研工作质量。同时建立相关评价制度进行激励导向。
    校长对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本质的理解与把握,直接影响其课程领导力的具体体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过程就是校长的专业发展历程。陶行知先生曾说:“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要在专业发展之路上不断探索,加强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加强对学校课程的领导,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领导,加强对校本教研的领导,努力提高课程领导力,不断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师团队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升华,办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长任期内必做的三件事
王崧舟特级教师工作室--浙江教育资源网
现代教学丨区域教研组建设内涵发展新探索
校长提升课程领导力的着力点
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校本教研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标准得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