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研究--

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

  编者按:浙江省第十届特级教师新鲜出炉了,他们是如何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的?每种个性化的成长经历中又有哪些共性的特点或者说一些普适的经验值得大家去研究和追随呢?教师节期间,本报特别遴选了四位来自山区、农村、海岛及特殊学校的新晋特级教师,但愿读者能从他们的成长轨迹中得到启发。

倪志强:海岛制造

□本报记者 池沙洲 文/摄

  倪志强是洞头县第一中学的物理教师,今年评上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成了目前该县唯一享有这项殊荣的人。一个土生土长的渔民之子,是怎么成长为新一代名师的?
 
  读书苗子,师范毕业回家乡
  理性而不失机敏的思维,淳朴而不失风趣的谈锋,倪志强的身上兼具渔家子的憨厚和理科生的逻辑。
  倪家祖辈都是渔民,父亲出海打鱼,母亲操持家务。志强排行老三,在兄弟姐妹五人中,从小就是一棵读书苗子,小学中学都是学习尖子。每个星期,他都搭乘小舢板到洞头本岛上学。小舢板承载着渔家的期望,倪志强考上了温州师专(今温州师范学院)。1984年,他以全系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别人都以为他会留在温州,没想到他又坐着小舢板回到了洞头。“那时年纪小,没什么想法,一心只想回家。”倪志强成了母校洞头一中的物理教师,一晃就过去了26年。这26年中,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介平民教师,守着那份海岛教育的理想。

  身染沉疴,痛失讲台入低谷
  师范毕业后的倪志强,住在学校的单身宿舍,一日三餐吃在学校,趁着年轻、热血、有干劲,百分百地投入到工作中,经常深夜还在挑灯备课。
  花下去的工夫没有白费,“头几年书教得挺好,学生都很喜欢我。”倪志强说,“可是没过几年就发生了变故……”由于长期操劳透支体力,倪志强患上了风湿热——一种结缔组织顽症,由咽喉发炎累及心脏,俗称为“舔过关节,狠咬心脏”。任是再好的身体素质也扛不住,瓣膜病变伴随心脏扩大,随后炎症又转移到眼睛,他的右眼差一点失明。“一连三年生了好几场大病”,住院、打针、吃药,来回折腾,药物激素让人变得很胖。最让他痛心的是,再也不能走上心爱的讲台了。学校给他安排了一个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在一线的教学圈子中,他渐渐被同行、学生,也被讲台遗忘了……
  倪志强走到了一生的谷底,那时已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光景,还有多少岁月可以被闲掷?他又是怎样绝地反击,从灰烬中重生的呢?

  厚积薄发,重执教鞭露头角
  倪志强身体稍稍康复之后,学校正好缺物理教师,他就请求兼职代岗。“以前的功底还在,备课备得很详细。学生听得明白,学得轻松。”倪志强又找回了前进的动力。评“中教一级”职称的时候,他的公开课获得罕见的高分,弄得评委们都很疑惑:这个小伙子是搞后勤的,课怎么上得这么好?学校终于让他重回讲台。
  倪志强就是这样一个勤奋、悟性又特别好的人,可他谦虚地说:“只是我当时运气好,正好思考对了,走的弯路少了些。”他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大量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问题驱动式’,只觉得这样讲课,学生学得挺顺溜。”
  现在除了弟弟还在外海捕鱼,他的爱人、大姐、姐夫、妹夫,还有几个堂兄弟都是教师,一个渔民家庭已经发展成教师世家,平时大家凑在一块儿就谈论教育问题。“别人打麻将玩牌,我都不会。”倪志强笑道。
  倪志强自费订阅了数种最权威的物理教学期刊,不想漏掉一点点有用的学科信息。“别人那里有好东西我都努力去学,不管对方是不是比我年纪轻。”然而,在这穷乡僻壤,最缺乏的就是名师资源。没有名师点拨,“很可能因为方向错了劳而无功。”倪志强感叹。

  珍惜机缘,黏紧名师上台阶
  “欲登冰峰顶,仙人来指路。”倪志强生命中的“仙人”终于出现了。2000年左右,倪志强率学校物理组到毗邻的玉环县,参加玉环中学的一次教研活动,恰逢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功勋教师、玉环县教科所所长郑青岳来该校讲学。通过这次难得的机缘,倪志强不仅学到了“探究式教学”的真传,更重要的是结识了这位物理教学界的前辈,实际上成了他的一名“编外弟子”,每当遇到难题,就以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向他求教,写的教案和论文请他过目,还被邀请担任郑青岳主编的物理选修教材的编委。
  大师坦诚的指引,让倪志强如沐春风,科研水平迅速提高。2006年,倪志强用新学到的理念,备了一堂《薄膜干涉》的课,获得了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机会太稀有,因此逮到的每一个机会,倪志强都会用足用好。就在这次大赛上,倪志强除了自己比赛,连续听了3天的课,没有拉掉一节,还跟身边的一位教师讨论,点评争论每一节课。那位教师叫“陶昌宏”,倪志强没放在心上,回来后一查才发现,这是一位全国知名的大人物,现任北京市物理教研室主任。从此,他又多了一位良师益友,虽然两人睽隔万里,联系却从未间断。
  姜水根、吴加澍、梁旭……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进入了倪志强的通讯录,倪志强也仿佛进入了一个高手组成的学术圈子。“成为名师,‘爱生’是前提,‘勤奋’、‘好学’是两大要素,而‘名师’的指点是催化剂。”倪志强总结道,“没有名师,并不是说你不会成功,只是成功会来得晚一些。”

  不骄不喜,誓将成功作起点
  2002年倪志强评上中学高级职称以后,事业发展可以用“加速度”来描述。“从此我进入了一个思考、教学、科研相结合的过程,把以前的积累慢慢写出来了,2005年开始发表文章。”他仅在国家级期刊发表的文章已达20篇。
  “一个成熟的想法不会一下子冒出来,”倪志强想告诉年轻教师,“平时想到哪怕一小点也是有用的,每一点想法都记录成文的话,有了更深的思考就可以升级成论文,让它不断生枝发芽。”倪志强说,他的文章写好以后,投给那些不认识的编辑,居然都在杂志上刊出了。这更让他有了自信:“文章受到人家的肯定,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
  2007年,他主持《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一年后被立项成为浙江省规划课题,2009年在全国物理年会上交流推广。他的课已上得炉火纯青,精彩之处信手拈来。有一次突然有人来听课,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他只用了一把弹簧秤,外加一个砝码,就开发了7种探究方式,从生活转化到学科,深入浅出,简单明了,让学生上得舒服,老师听得受教。
  “接下来,我应该还能再上一个台阶,‘特级’肯定不会是我的终点。”评上了“特级”倪志强很开心,并不是醉心于这个耀眼的光环,而是觉得今后自己学习的平台多了,可以拜见的名师多了,课自然会上得更好了。一个以“倪志强”命名的工作室正在筹备中,旨在于全县范围内培养优秀教师。

郭昶:如橡树一般成长

□本报记者 张 莺

  在奉化市莼湖镇这个远离县城的偏远滨海小镇,这两年有两个大事件为当地人尤其是家长们津津乐道。先是去年,从县城最好的实验小学调来了一位副校长到镇中心小学任校长,接着是今年,还是这所学校时隔二十几年后又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特级教师,两件事的主角是同一个人,他就是现任莼湖镇中心小学校长郭昶。
  “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是一样的,应该是‘慢’的艺术,成长不是比速度,而是按自己的个性特长有质量地持续地成长。”似乎是为了和自己的观点相印证,郭昶说话的语调也是慢悠悠的,他说最想与青年教师分享的一个理念是“如橡树一般成长”,橡树长得粗壮高大,树冠繁茂,材质坚硬,是因为有了充足的阳光、水分与时间的积淀,做教师的也应该和橡树一样,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从模仿到创造,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育个性。
  珍惜每一次任务
  “在有些人眼里任务是苦差事,尤其当你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角色时,我却认为再小的任务、再无足轻重的角色都是一次成长和锻炼的机会,人毕竟是被动的,我是在任务中“被成长”的。所以,再难再紧的任务我都接,做得不好有前辈会指点,做好了就是经验。”郭昶说,在他的成长历程中,1999年到2002年参加的宁波市拓展阅读教学实验是一次让他受益终生的任务。
  宁波市拓展阅读教学实验是宁波市小语会开展的一项教改实验,当时还只是教坛新秀的他任务是搜集有关资料,编写与浙教版教材相配套的课外拓展读物、执教拓展阅读的研究课等。很自然地他在自己的课堂中也实施开展了课外拓展阅读的指导,结果学生进步了,他自己也阅读了很多课外读物。结合课堂实践,这期间郭昶开始逐步走向富有个性的“链接式”阅读教学研究。他尝试一篇带多篇,引导学生开展课内外链接阅读,从阅读中获取营养,充实文化底蕴。2002年,郭昶以《滥竽充数》一课为教例进行探索。由于成语故事篇幅极短,拓展阅读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他从网上搜索了大量相关资料,在资料组合的数量与安排时机上寻找最优化。当年7月,他在一次全国性的课堂教学竞赛中执教《滥竽充数》一课,以精彩的课内古文拓展获得评委的一致赞赏,一举获得特等奖。在此后几年,他在链接材料和时机上进行了多向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风格的“链接式”阅读教学模式。2005年,他的研究课例《种子的力》入选浙江省“百课万人”创新课,并在温岭成功执教,展示了“链接——拓展”式阅读教学的魅力。根据研究他还撰写了50余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先后发表于各类教学研究刊物,其示范课《滥竽充数》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制作成教学光盘在全国发行,出版了近20万字的专著《小学语文链接式教学》。
  荣誉的光环下,更多更重的任务接踵而来。很快,郭昶作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和省教科院所聘省派名师、省“领雁工程”讲师团成员,先后赴天台、仙居、衢州、苍南等地送教作报告十余场。他还是奉化市跨校带徒活动的小学语文导师,几年中,先后结对了十余位徒弟。
  “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压力,却蕴藏着机会,完成一个任务就是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门。”郭昶举例说,就拿名师带徒活动来说吧,有些教师会觉得这是一项即费时又费力的额外任务,但在他眼里,这是助人者自助的一大美差,他带出了好几个“新秀”徒弟,而自己的很多典型课起先都是徒弟们的研讨课。
  抓住成长的关键期
  17岁从奉化师范毕业走上教师岗位,29岁那年,郭昶才评了一个宁波市教坛新秀的称号,且为三等奖,似乎有点大器晚成。但此后的10年时间是他的飞速发展期,他并没有止于新秀这个荣誉,而不是不断地探索、研究、反思和创新,终于在38岁这一年从众多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特级教师。
  “真正的个性化研究是从评上市级教坛新秀以后才开始的,因为成为新秀后,才可能具有一些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去积淀并完成个性的发展。”郭昶说。他告诉记者,很多教师没有抓住这个成长的关键期,于是就有可能从新秀滑向高原期,出现职业倦怠,教学止步不前。当年他因为只拿了三等奖无缘省教坛新秀的评选,似乎看不到什么发展前途,但他一直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结果到2005年,宁波评名教师的时候,他反而成为四个小学语文名师之一,原来和他一起参评市教坛新秀的教师,有的拿了一等、二等奖的却没有获此荣誉。“成长也像是一次长跑,也许这一圈落后了或者跑在前面了,一切都只是一个阶段,最后还要看耐力和持续的努力。我觉得我就是跑好了这关键的几圈,目前暂时处于领先位置。”郭昶说。
  2009年郭昶从实验小学来到偏远的农村小学任校长,对他来说这样的经历不是一次“下放”,而是另一次“起跑”。在其他教师看来,郭昶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研究,从课堂、学生到教材,他总是不断否定不断出新,正因为如此,在教育事业的长跑上,郭昶似乎从来不曾倦怠过。到了莼湖镇中心小学后,除了担任四年级一个班一周七节课的教学工作外,他着手开展了多项指向农村小学特色和问题的研究。针对农村学校学生读写能力弱、习惯差的特点,他带领学校启动了“经典引领式”作文教学实践研究,通过范文引领帮助学生写作。同时,结合地域特征开发了校本课程“海语教材”,引导学生在获得海洋常识的学习和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海洋题材文学作品的学习和读写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后进教师的羽化
绿树阴浓夏日长,儿童阅读正芬芳——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圆满结束
董耀红
生命,为教育而歌唱! |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掀起苏城外“教育追星潮”
“名师经典观摩课”所感
特级教师王丽八点三十二字概括作文教学现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