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壹美论坛 | 张敢:没有当代艺术,只有当代艺术家

2023年8月5日下午,由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壹美美术馆承办的“成器与物归——白明艺术之旅”隆重开幕,其展览学术研讨会也于当日10:00-12:00、13:30-15:00举办。展览期间,我们将对此次研讨会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线上推送的方式带领观众从专业策展人、批评家的角度欣赏艺术家白明的作品。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的发言成果。

研讨会现场

张敢:没有当代艺术,只有当代艺术家


张敢:2002年到清华,跟白明老师同事已经21年了,但是这么完整地看白明老师的展览是第一次。我在其他各种展览看到的白明的作品都是片段,有时候以陶瓷为主,有时候以绘画为主,面貌非常多样。其实刚才前面几位老师对白明的评价我都非常同意。在我看来,这次展览白明用他的艺术经历与作品阐释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当代艺术,只有当代艺术家。我在这里套用贡布里希在他著名的《艺术的故事》开篇说的一句话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贡布里希的这句看似不符合逻辑的话,一方面,道出了艺术发展史的真实面貌。如果回望艺术的历史,最初并没有一个先验的“艺术”概念,但却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在创作着很多美的物品,如从原始的洞窟壁画、实用的陶器、具有礼仪功能的雕塑,到宏伟的建筑,后人在这些物品中发现了某些具有共性的特质,于是将具有这类特质的物品通称为艺术。在西方,今天意义上的艺术的概念是文艺复兴以后才出现的,中文中的艺术概念出现的甚至更晚,得到20世纪初。但是,艺术家们却在“艺术”出现之前就在不断地创造着伟大的艺术品。另一方面,贡布里希的这句话也在提醒我们,事实上,艺术是很难定义的,是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创造不断丰富着艺术的概念,拓展着艺术的边界。比如今天大家经常谈及的当代艺术,也是如此,因此,我借用贡布里希的话说没有当代艺术,只有当代艺术家。

2023 “成器与物归——白明艺术之旅”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什么是当代艺术?我觉得同样没法给它下一个定义,当代是个变动的时间观念,不同时代都有其当代艺术。就像刚才贾方舟老师说的,当我们把这个定义拿出来的时候,实际上就排除了很多东西,比如我们认为有社会批判性是当代艺术,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当代艺术是多元的,它的功能也是多元的,我们不能说只有社会批判性的东西才叫当代艺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
观看“成器与物归——白明艺术之旅”展览现场

我们看当代艺术并不是想去开批斗会?非得批判什么或者回应什么,它也可能不回应什么,它就是对艺术本身的一种理解。所以我觉得白明这个展览,倒是提到了让我们回归到艺术本身这样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是艺术?有的时候我们忽略了对艺术本体的理解。因为我是教西方美术史,所以我就经常举贡布里希这个例子,其实他的那句话背后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被称为艺术家的那群人创造的东西,一定是具有某些共性的,也就是我要说的艺术的本体问题。贡布里希专门批评过在美术史研究中忽略艺术本体问题的状况,他说现在的美术史家一会儿关心性别问题,一会儿关心种族问题,一会儿关心环境问题,但就是不写艺术本身。其实这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好像在思考这个思考那个,但是艺术在这里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其实我觉得这也是我们需要回应的一个问题。就像刚才高名潞老师提到的,比如在面临很多重要的社会变革的时候,艺术实际上是非常无力的。翻翻战后的美国艺术史,我们会发现美国艺术里面几乎没有人去表现二战本身,但在影视和文学中却不乏经典,比如美国队长现在还在电影里打二战,但为什么绘画里没有人去表现二战呢?因为与电影这个媒介相比,从传播力度和对战争的残酷性的揭示上,绘画的表现力是非常有限的。这样的话我们与其用这种有限的方式去呈现一个自己力不从心的东西,为什么不回归到艺术本身?比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极少主义盛行的时候,当时西方的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出现了民权运动、以及剧烈的社会变革,如法国的1968年的学生运动等等,但是为什么在艺术中呈现的非常少?因为当时的很多艺术家认为用艺术来表现这些问题的时候,远没有直接投身社会运动之中更直接更有效,所以他们又回到了对艺术纯粹的形式语言的探索。


白明 《参禅·形式与过程》局部 尺寸可变 15件  2023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这个意义上讲对艺术本体的思考我觉得至关重要。而白明的经历包括他的这些思考,其实就是专注到艺术本身,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他专注艺术本身的一个方式就是关注材料,从陶瓷出发,但是不限于陶瓷,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2023 “成器与物归——白明艺术之旅”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如果我们看一下西方艺术史,因为中国美术史上对材料的关注不是那么多,比如中国的绘画史,基本是绢和纸,当然过去也有壁画,但总体来讲我们会发现我们材料上的探索不是特别丰富。但是西方美术史我们也可以看得到,从湿壁画到蜡画法到坦培拉到油画,到后来的丙烯等等,尤其到当代艺术里面,大家对材料本身的关注,就导致了艺术面貌本身的丰富性。其实这跟艺术本体是相关的,所以有时候甚至可以说西方美术史是部材料史。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觉得在坦培拉(也被称为蛋彩画)盛行的时候,就绝不可能出现《蒙娜丽莎》那样的作品,因为材料不同,它的表现方式就会不同。在油画语言盛行的时候,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经过提香、鲁本斯,才会出现委拉斯贵支那样伟大的画家。材料既是艺术作品的载体,同时,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也让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因此,材料在艺术史中的地位是永恒的,无论什么时代,我们都不可能摆脱材料。所以白明的展览题目叫“物归”,这是对艺术本源的一次回归。
白明 《坯粉之书》 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23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其实,清华美院的陶瓷系,在白明老师当系主任以后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过去陶瓷系主要是偏重日用瓷设计,其实今天随着设计艺术的扩展,日用瓷设计可以归到产品设计下面。白明老师接管陶瓷系以后,将陶瓷系的方向转向了陶艺,也就是以陶瓷为媒介的艺术创作。这种转变也拓展了陶瓷材料本身的空间。

在做西方当代艺术研究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西方的艺术家越来越多地关注材料本身,比如极少主义,材料实际上是观念的载体。因此,与形式一样,物质材料本身也是艺术最本质的特征所在。

2023 “成器与物归——白明艺术之旅”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法国文学家波德莱尔在谈及现代性时说,艺术的一半是过渡的、短暂的和偶然的,但另一半却是永恒和不变的。什么是艺术中永恒和不变的呢?其实恰恰是艺术的形式以及承载它的物质特征。短暂、偶然和过渡的部分就是时代、风尚、情欲等与时代相关的东西。两者缺一不可。而短暂的这一部分其实就是与这个时代相关联的部分,但却以特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当代艺术里面用什么材料的都有,但最终都是以经得起推敲的形式语言来呈现的。比如,一位艺术家摆一堆垃圾放在那儿的时候,这堆垃圾仍然有形式感,这个才是艺术引起我们注意的东西。观念的东西,当然不是说希望艺术家都是没观念的,但他的观念一定是通过形式来呈现的。


2023 “成器与物归——白明艺术之旅”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展览中,白明的作品可以说是“物性”的呈现,正如展览的标题——“物归”,物性是以丰富而具有美感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材料的无穷魅力。白明的艺术创作始于陶瓷,但很快他就在与陶土、釉料和温度的对话中找到了自己新的方向。陶土的可塑性与烧成后陶瓷的坚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明的陶瓷创作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延续传统陶瓷艺术,通过对器物形态的变化来探索现代性的表达,加上他在器物上所采用的抽象图案,让作品在传统中呈现出新的可能;另一部分是以陶土为材料进行的实验,如模仿卷轴、或者干脆表现陶土的柔韧的装置作品,此时,陶土本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展现。由于在陶瓷上绘制图案,这很自然地让白明转向了抽象绘画的创作。事实上,白明的抽象绘画在中国当代绘画界同样占有一席之地。而他对材料的兴致让白明再次在绘画创作中,同时尝试了油画、漆画和中国画,而这种尝试都是出于揭示艺术物性的目的。一件优秀的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一味地强调观念是不行的。所以,如果把当代艺术只理解成一种观念性的艺术,我认为是有问题的,有时候我们忽略了艺术本体的东西。但我觉得白明通过他这些不同材料的尝试和对形式语言的坚持,一直没有抛开艺术本体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可能就导致他可以不在乎别人是不是将他看作一位当代艺术家的底气所在!你怎么界定我都行,把我归到陶艺,还是归到画家,这并不重要,这些都不过是他表达观念、想法和情感的一种方式。这可能是艺术家最核心的部分。


白明 《墟·卷轴》局部 尺寸可变 249件 瓷 2022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2023 “成器与物归——白明艺术之旅”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通过这个展览他其实不仅提出了问题,同时也回答了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我想它是开放的,回答不是确定的,我觉得这个回答告诉我们当代艺术其实是有无限可能性的,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恰恰可以常像白明那样以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去尝试。他做陶瓷的时候当然是有一套造型以及上面的绘画,这个器物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形式。我记得当时一个老先生在讲怎么看陶瓷,他说你看两条边缘线,其实就决定了它这个形式是否美,其实这就是一个抽象的形态,然后在上面有彩绘,这个部分又丰富了陶瓷的表面,两者是相得益彰的。这个来自于传统,尽管形态变了,但是来自于传统。在绘画这个角度上,从他的陶瓷绘画里,贾方舟老师也讲了,从传统的比如画个骑马的小人、侍女,转向了抽象的图案,其实他已经在尝试这种新的语言的探索。漆艺也是中国传统的,但是漆画本身材料上可能我们受越南影响比较大。漆画我跟程向君老师聊过,他说他觉得漆画没前途,除非把这漆本身的这种魅力,这个材料本身的可能性挖掘到极致。如果你用它去模仿国画,或者说用它去模仿油画,那就没前途。我觉得他说的也挺深刻,因为他本身是漆画家,画得非常好,如果提出这样一个看法的东西,也不是随便说。这个其实也提醒我们,材料当然是重要的一个载体,但是如何让这个材料充分地表现内心世界我觉得才是最重要的。包括他在中国画和油画方面的探索,跟他的陶瓷是有关联的,我们可以看到油画里面的色彩跟它陶瓷上的色彩它是相关联的,两者既有这个语言上的差别、材料载体上的差别,但他有一种精神内核上的一致性。这可能就导致了他的作品虽然种类很多,但是他给我们呈现的内在的精神气质是连贯性的。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展览,它不光是个人作品的呈现,还是他关于艺术的思考以作品形式的一个呈现。


2023 “成器与物归——白明艺术之旅” 
壹美美术馆展览现场

其实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讲,特别需要好好去了解白明老师的经历,同时也看他的作品去重新思考艺术本体的问题。我也是20多年第一次看这么完整的一个展览,也确实给我很多启发。



高名潞:我体会张敢老师所讲,白明先生这个作品它似乎表面看起来是一个材料之旅,但是内在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本体的追求和思考。这个艺术本体实际上不一定非得有一个边界,是个确定性的东西,而是随着时代和很多的因素,特别是随着艺术家自身,不管是知识面还是他的体验,还是他对材料(的理解)等等,是一个综合性的一个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禄丁个展“元·孟禄丁”开幕
第三届“高山坠石:书写艺术探索展”上海举行
“光之再现:亚洲艺术展” | 布日固德
魔都8月看展指南
走进去 走出来 关于绘画创作的探索与思考 中央美术学院主题性美术创作系列研究展开幕
当艺术家要有九条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