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玫瑾: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兴趣班,不是青春期,而是10岁前……


对于孩子,

最让我操心的,不是期末要考多少分,要上什么兴趣班,又或者是参加家长会。

而是,两个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

我希望她们做个打不倒的小孩,

能拼尽全力,也能接受任何结果。

——凯叔

李玫瑾教授前段时间做了一个演讲:

「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其实,
一个孩子10岁前,
最重要的不是玩具
也不是成绩,
更不是学区房和兴趣班,
而是心理教育和性格培养。

1
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
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
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
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
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
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
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聪明,
它们能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
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
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
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18个名字,
告诉他们的老师说:
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
奇迹又发生了,
那18个被选出的学生
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聪明的家长应该把期待和爱传递给孩子,
而不是否定和打压。
「我相信你可以办得好!」
当你对孩子有所期待,
他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而来。

2
爸妈一句口头禅
孩子内伤30年

「猪脑子」「你太笨了」
「我都是为了你好」
「你再这样,我就……」


10岁前,
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价值感
依靠周围人的评价来建立的。
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如果老是对孩子吼「笨蛋」
时间长了,
孩子可能真的会钝化为所谓的「笨蛋」。


3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比成绩更重要。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门前嬉闹,
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
对他们说:
「感谢你们过来陪我,
我这儿热闹极了。」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继续吵闹。
老人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
「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
我们再也不为你玩了!」


老人把孩子们的
内部动机「为自己的快乐而玩」
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钱而玩」
而他掌握着钱的多少,
自然也操纵了孩子的行为。
同理,
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说:
「你这次能考100分,就奖励你100元」
「能考进前3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
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
会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
如书本、学习器具,
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
最好不要。



4
孩子希望大家对自己的喜欢
能「不断增加」
而不是「不断减少」

你有没有发现,
称瓜子、糖果的时候,
售货员先抓一小堆,再一点点添加,
比先抓一大把,再慢慢拿走,
你心理上要好接受得多?
这就是「增减效应」。
同理,说问题的时候,
我们不能「先褒后贬」
而是先说一些无伤尊严的毛病,
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5
父母之爱应该是无条件的,
对孩子的尊重也应该是无条件的

不要因为孩子听话才爱他,
不要因为他取得了某个成绩才欣赏他,
更不要因为他不遂我们的心就去打骂他。
要认真对待和孩子相处这回事,
不要对孩子的需求漫不经心,
不要让你的孩子置身于
精致的房间,
却成为精神上的「留守儿童」。



6
教育,经历,反省,总结;
教育,经历,反省,总结;
教育,经历,反省,总结。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当孩子犯错时,
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
甚至多次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
孩子就会从内疚不安——不耐烦——反感。
被「逼急」了,
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
所以,犯一次错,批评一次。
如果非要重复,需要换个角度,
换种说法,
而不是对同样的错误揪住不放。


7
你的童年,我不缺席。
一对好父母,胜过100个好老师。

教育孩子不是上课,
打个电话可以教育,
传递一个眼神也可以教育,
和孩子的相处更是好的教育契机,
教育的长短不由时间长短决定,
关键要看家长用不用心,
会不会教育。
说自己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家长,
就算有了时间也教育不好孩子。


8
底线教育、阳光教育,
男孩女孩都缺一不可。

「我们的教育好像什么都不缺,
但唯独没有性教育」。
教育不仅是书本,
还应该包含伦理,
是尊重、包容、平等和认同。
不仅仅是男女生理教育,
还应该包括两性亲密关系、
自我保护和两性平等的教育。
每个家长都应该:
不惊不慌笑对,
不畏不缩直面。



9
好的圈子很重要,
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

好的圈子能够让孩子
变得向上、自律、并且为目标不懈努力。
它能给孩子们开阔的视野,
它让每个孩子都能
各展其长,互激互励。


10
教育就是,
 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和永无休止的好奇心 

接近生活,接近自然 
让孩子学会自己玩。
比金钱更珍贵的是知识,
比知识更珍贵的是无休止的好奇心,
而比好奇心更珍贵的,
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脚下的土地。

11
你拥抱世界,我保护你。
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

《少年的你》中有一句话:
「高考完了,我们就成为大人了。
但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
如何变成大人。」
身为家长,
不要一味地追求成绩优秀,
更重要的是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和爱,
而不是逼迫和苛责。
无论是被欺负,
还是受挫折,
请一定要告诉孩子:
你还有我们,
有问题,一定要告诉父母。
别怕我一直在,你慢慢说我慢慢听。 


12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
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
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
永远不要照搬,更不要对比,
尊重个性,倾听声音,
鼓励他成为自己,
让每个孩子都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13
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
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阿甘正传》里说,
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
真正的教育,
是「自己教育自己」
听说过和体会到是两码事。

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尝试
去经历,去挫败,
然后爬起。

14
孩子不愿意听,但他喜欢模仿。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
决定孩子行为举止的不是家庭排行,
环境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
无论是耿直的老大,
还是聪明的老二,
你怎样,
你的孩子就会怎样。
你放不下手机,孩子也会沉迷,
你没有在学习,孩子也会放纵。

15
爸爸爱妈妈,
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徒有教育,是构不成教养的。
教育和修养,加到一起,
才是教养。
而教育植根于爱。
李玫瑾教授说:
孩子6岁前,
爸爸一定要当着孩子的面照顾妈妈。
不要把关注点都放在孩子身上。
家庭是彼此相互的关系,
而不是集中的关系。
最好的家教,是父母相爱。
最好的成长,是共同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某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在撒手不管中长大。

一个不快乐,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会在16岁突然变得自信;
一个沉迷手机不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在18岁时逆袭成学霸;
一个唯唯诺诺性格自卑的孩子,不会在20岁时拥有出色的表达能力;
一个冲动暴力不想后果的孩子,不会在30岁时变成一个有责任心的父亲。

孩子们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

10年后,你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房子和存款,而是像李玫瑾教授说的:

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心里阳光,跟谁都很开心,心中有别人比什么都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玫瑾:家长教育心切可以理解,但请别给孩子报这3类“兴趣班”
不想让娃输在起跑线?李玫瑾:3类兴趣班没必要报,费钱又费时间
李玫瑾:这“3种兴趣班”没必要给孩子报,几乎没啥作用还浪费钱
李玫瑾:千万不要报这三种兴趣班,这是在害了孩子
【父母必读】对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青春期,不是兴趣班,而是12岁前……
李玫瑾: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了, 这6件事家长务必做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