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岛的真实生活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与陆地文化遗产类似的海岛文化遗产,同样面临着被破坏和消失的窘境,进而对人类文化记忆、文化传承造成无法弥补的裂痕。近年来,由于陆地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问题,国家提出开发利用海洋,岛屿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一体两面的开发效应产生:海洋污染、旅游开发破坏岛屿生态和民俗等问题,也逼近岛民的日常生活……

海洋是生命和文明的源头。在人类起源说里,先民从海洋登上陆地,沿着漫长的海岸线,以渔猎为生,再向内陆深入,开始农耕生活,又从陆地返回海洋,向更深处探索。不管是源自土地和资源的扩张需求,还是探索未知的好奇天性,人类的海洋开拓史已经持续了7000多年,甚至更久。

已经进化完全、适应了土地的人类,始终有陆地依赖。他们发明了交通工具,登上海中的一小块陆地——岛屿,重拾渔猎技能,又将陆地上带来的耕作技术和技能散播开去,形成了与陆地文明相关,又自成生态的独立系统。于是,捕鱼为主、种植为辅的岛民生活就这样出现了……

| 海的文化 |

从东海的舟山群岛到南海的南沙群岛,检阅我国的岛屿,它们形态不同,成因各异,从面积大小到离岸远近,千差万别。国家海洋局最新发布的海岛统计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岛屿岸线总长约 1.4万公里,共有海岛1.1万余个,浙江、福建、广东海岛数量位居前三,有居民海岛有450个。

海岛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大多相似:交通不便利,且不宜耕作。因此,它们形成了相似的渔猎生产,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相似的岛屿文化。正如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提出:“助成民族精神的产生的那种自然的联系,就是地理的基础……”欲了解我国的岛屿文化和岛民生活,要回到海洋文化本身。人类与海洋的互动,产生了海洋文化——包含民俗、考古、信仰和人文景观,岛屿文化是它的主要表现。

浙江省岱山县海洋资源蕴藏丰富,渔场水域宽阔,渔业资源丰富,为中国东海的一座“活鱼库”。 

早在旧石器时代,我国沿海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他们得“渔盐之利”,享“舟楫之便”,将对自然瑰丽而开放的想象,联系起先民的开拓历史,融合成无数关于海的神话传说。比如春秋末年到汉初的《山海经》,大致标注了三山五岳和大洋的位置。在我国先民的神话体系里,也有很多关于海的内容: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鲧禹治水……这些神话折射了先民对海洋的敬畏之情和改天换地的勇气。

在浙江省玉环县鸡山岛上,鱼鲞整齐地排列,自然风干。

从公元前3世纪至15世纪,中国古代的航海业和航海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历史上,最早的海洋开拓史始自秦统一中国。秦始皇派遣徐福,领着3000名童男童女远赴东瀛,在海上寻找蓬莱仙岛和长生药。此后,先民广播我国的东海和南海,汉文化代表着陆地文化东传。至今,就这一历史事件,在山东和浙江一带的岛民能够绘声绘色地说出各种版本的“传奇”,并有人戏称,他们的先民很可能真的见过徐福,或者干脆就是那3000名童男童女的后人。

到了汉唐和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发展和成熟,引发了新一轮的迁移潮。这一关乎丝绸、瓷器、香料和药材的贸易,经海路至东南亚然后到达东非,一路传播了语言文字、医术工艺、艺术宗教和生产耕作方式,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一带,进一步奠定了岛民的基础。郑和下西洋是其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一方面,迁移者在和原居岛民的通婚中生成新一代岛民;另一方面,将陆地上的汉文化痕迹更深地烙刻在岛屿生活的历史中。近代以来,因为各种战乱和世界资本主义一体化的形成,我国沿海地区的迁徙互动更加频繁。

浙江省舟山市渔民把东福山岛当成出海打鱼的休息站。

岛屿文化有开放的一面,因为无论近海捕鱼还是远洋捕捞,或者行程更远的远洋贸易,都要求岛民要有向五湖四海开拓的勇气和胸怀。但是,中国历来“重农抑商”,乡土意识浓厚,历代王朝长期关注陆地而忽略海洋。为了抗击倭寇,明朝采取严格的海禁政策;到了晚清,清政府更是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海禁自然也在其中。而在传统社会中,只有当人触犯了法律,受到严厉的惩戒,才会被流放,发配到海岛。所以,内陆居民移居海岛者,往往是出于各种生存所迫。在自然环境的限制下,海岛面积小、资源少、淡水不足,也会让岛民产生焦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海岛人文环境的封闭性,也因此产生了独具本国特色的岛屿文化,它们存留至今。

| 天人合一 |

围绕海洋,岛民生活同样离不开日常的衣食住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传统和习俗也属于海洋文化。

适逢节日或者即将出海远洋捕鱼,渔民都会举行大型祭祀活动。或歌或舞,或供奉偶像神灵,这些内容,大都源自农耕文化的传统,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体现。

所谓天人合一,是老子口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把人类和宇宙自然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他们本质相通,命运相连。所以需要一切人事所为都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一种和谐、安宁的状态。在岛民的生活常态里,出海前的祭祀行为,就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天地自然(尤其是大海)结为统一体,祈求平安丰收。

仅从出海祭祀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不少岛民生活的独特之处。首先是喝祭海神酒。每逢春汛、夏汛、秋汛和冬汛的第一天要喝,出海之前,渔民都会用酒、鱼和三牲供奉海神。大碗饮酒是渔家传统,求这一汛期出海丰收。一来以壮行色并以壮胆量,二来海上早晚温差大、湿气重,饮酒有助于驱寒。此为开洋酒。而喝谢洋酒,则是在一个渔汛结束后,大获丰收之时,渔家专程感谢海神护佑的仪式。在喝酒的种类上,粤闽一带的渔民爱喝白酒,舟山群岛的船家爱喝老酒,这些都与内陆一省一地的名酒特产相关。

被誉为“东方一绝”的“人龙舞”在东海岛海滩上的仪式。

盘点岛民那些畅饮的时刻:建新屋、造新船,要喝“木龙赴水酒”;逢年过节,要喝节庆酒;正月初六喝“新岁酒”;冬至日喝“扶阳酒”;从正月初三到正月初十,会一直请“岁饭”,饮“岁酒”……在饮食方面,渔民们有食用鱼羹(始自春秋战国)、鱼饭和鱼粥的习惯。到了除夕之夜,温度下降,还要做合时令的“鱼打冻”。

渔家服饰也是岛民文化特色的一种。我国的渔家服饰,最早始自舟山群岛,带有吴越古风,开左衽,一直延续到清朝、民国时期,乃至20世纪50年代前期。渔家在冬季多穿粗布大襟衫,开左衽,为夹衣,初春、秋末为单衣;就连棉袄也是左衽大襟式;夏季大多是对襟无领无袖衫。后来,随着生活的演变和海洋生产的需要,渔家不再赤脚露膝,而是穿上了用橡胶和塑制品制成长及腰间的连裤靴。

当然,最有岛民特色和海洋特色的,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海规和海忌。海规可以视为行业不成文的规定,包括“祭海”“记风”“祈风”“送船”“上网”“出海”到“祭龙王”。其中若有一项不符合“天人合一”,对鬼神不敬,或者是违背了自然规律、汛期规律和过往经验,就会招致人身和财产的损失。

而海忌则显示了岛民生活的不易。吃鱼是不能把鱼翻过来的,尤其不能提“翻”这个字,因为这可能预示着海上翻船。逢年过节煮饺子,不能说“下”饺子,因为这可能预示着沉船落海。即便落入海里淹死了,也不能提“海”字,而是说“落水了”。有意思的是,碰到鲨或鲸不能直呼其名,而是要称“老人家”。行船时,严禁吹口哨、说笑话,妇女不能上船头,渔夫也不能坐在船头把脚伸入水中,这样对海神龙王不敬。

虽然时代进步变化,很多旧俗慢慢在渔家淡化,但是,自然规律依然存在,命运无常也时有发生,所以这些海忌和海规,依然流传在大多数存有渔业的岛屿上。

福建霞浦滩涂,大海在太阳的照耀下反射出金色的光芒。

| 逼仄现实 |

今日,靠海吃海、讲究天人合一的渔家和岛民正面临着新一轮的生存窘境。

中国海岛保护区南北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不规则地分布在各区域的海岛上,北起辽宁锦州大笔架山,南至西南中沙群岛,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西至广西涠洲岛。

对无居民海岛的无序开发和随意占用出让,引发了炸岛炸礁、填海连岛、采石挖沙、乱围乱垦等活动,使得岛屿的地形地貌被改变,部分因此消失。截至2010年,福建的无居民海岛在短短20年内减少了100多个。而在450个有居民海岛上,旧有的生活秩序和自然规律也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撼动。

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入海口东南的嵊泗列岛,包括大洋山、小洋山、沈家湾岛、薄刀嘴岛等400多个大小岛屿,个别岛屿被爬山虎吞噬。

山东三平大岛和马儿岛的人们在2013年发现,本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恶化。因为滥捕、滥采珍稀生物资源的现象实在太普遍。而红树林和珊瑚礁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到本地人的收入水平和生存现状。

即便是在富裕的长三角地区、东海海域以内,刚刚入围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的舟山市,也依然要面对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生产条件与政府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等比内陆更落后的局面。由于大城市的优势资源吸聚能力,年轻的岛民纷纷离开故土,而留下来的老一辈也陆续被从小岛迁往大岛,进行行政区划上的村镇合并。

2015年,在中国台湾岛附近的小琉球岛,因为没钱将垃圾运出岛,近4个月的垃圾全堆在岛上,总计850吨,臭味四散,使得观光岛变成了垃圾岛。

自然生态的破坏只是其一,急速发展的城镇化和大幅度跃进的旅游开发,同样严重冲击了岛民的民俗文化。

在海南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从沿海蔓延至内陆城镇和乡村。城镇化和旅游开发带来了大规模拆迁,这些被拆迁的村庄绵延十几公里。祖宅、老屋、祠堂和古村的格局,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破坏,而这些物质实体承载的民风民俗,村民由亲缘地缘构建的关系,也被重新安置分配的行为冲击得近乎荡然无存。

海口市的荣堂村是曾由国土资源部挂牌保护的火山石古村落保护区,东方市的白查村是省内唯一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黎族村庄,如今皆已人去楼空。据不完全统计,海南至今被迫消失的村落已超2500个。

值得庆幸的是,人们并没有坐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在福建的湄洲岛,首个生态海岛高供电可靠性试验基地的落成,将大大提升湄洲岛防范台风的能力。

国际大环境也对海岛保护较为有利,自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海岛,纷纷通过立法、规划和管理加强海岛保护和建设,值得我国借鉴。

据了解,从2010年起,国家持续推进受损海岛生态整治修复工作。截至2015年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约36亿元,地方投入配套资金约26亿元,企业出资约3亿元,用于支持海岛生态整治修复项目169个。

国家海洋局也在2015年推出了“十大美丽海岛”的评选,促使沿海各省正视自己的海岛保护问题,努力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平衡,让独特的岛民生活延续下去。

而在舟山群岛,一个叫作“青年海岛考察计划”的民间组织,在当地进行了力所能及的保护:打捞海洋垃圾并进行分类;清洁沙滩并远赴海外考察;寻求在舟山推广太阳能加风能混合清洁能源的可能……

在这一计划中,真正有益于岛风民俗存留的是旨在挖掘海岛民间传统的“海岛口述历史”,他们正在对飞速消失中的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式的记录,并在青年中推广传统渔家技艺的学习。对岛民生活的未来而言,这很可能是比生态保护更宝贵的一种记录。

参考资料: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历史考量》

《海岛与中国海疆史的研究》

《浅谈渔民生活风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见:孤悬——岛屿生存叙事|天涯·新刊
【科普】海岛是怎样形成的?
蓬莱·长岛-穿越仙境的海岛旅行
广东各市海域面积都有多大
8个无人岛等你当“岛主”
中国唯一免费的城市,住房只要1元,面积全国最大,风景还不输马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