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谈怎么吃最健康
序:春播健康,秋收幸福
二十养成好习惯,四十指标都正常,六十以前没有病,八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 松一百岁,快快乐乐一辈子!相信这六句话,大多数读者都很熟悉。这是我上个世纪末提出的“新世纪健康新观念”。不经意间,我们已走过了21世纪的头一个十 年。人们已不再用“新世纪”来描述今天所处的年代,但追求健康、保健养生仍然是人们热衷的目标。无数证实了“二十养成好习惯,四十指标都正常,六十以前没 有病”的朋友真正体验了健康所带来的好处,而“六十以前没有病,八十以前不衰老”给家人、社会、国家所带来的价值确实是无可衡量的。
今天的世界,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结果是人们的幸福度没有增加多少,相反,由紧张生活和膳食不合理所带来的各种慢性疾病却不断增多,发病人群也在不断年轻化。经历了600万年的进化,大自然把人类的健康决定权交给了人类自己。在健康的总分中,除了父母遗传基因的15分外,环境占了17分,医疗占了8分,而人们自 己的生活方式占了60分。在生活方式中,科学的膳食就占了13分,远远超过昂贵复杂的占8分的医疗,正应了古代中医的一句老话:“药疗不如食疗,治病不如防病。”
2001年8月,在维也纳召开的第17届国际营养学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3000余名营养学专家经过热烈讨论,最终达成了一个共同结论:“食物是最好的药物。”所以,吃是大事,把吃的问题解决好了,人就能少受很多罪。健康生活四句话: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句话里第一条是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四个字里最重要的就是“合理”两个字。
怎么样才是合理呢?两句话:不刻意,不随意。太随意好理解。比如早上匆忙起床,为了赶上班时间,把不该省的早餐省了;中午随便吃点快餐,肚子里填满垃圾食品;晚上胡吃海喝,脂肪超标,主食成了点缀。这种人钱赚得再多,最后不都是送给了医院和药店?      还有一种人,在饮食上又做得太刻意了,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们随时关注养生方法,一听说有什么新的说法、秘方,就立刻照着做,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了各种奇谈怪说的实验室。其实吃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吃是文化,吃是品位,吃是享受。君子之交淡如水,三三两两好友相聚,聊聊工作,聊聊友情,粗茶淡饭,远胜于山珍海味。劳碌奔波一天,下厨为亲人做几个小菜,夫妻儿女其乐融融,亲情是世界上最高级的营养素。长年在外奋斗,抽空看看父母,听听老人的唠叨,尝尝小时候最爱吃的饭菜,看着老人一脸的满足,人间至美,莫过于此。
2010年,我的课题是《春播健康,秋收幸福》,就是年轻时注意健康,多学养生保健知识,老来收获健康。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对于健康而言,养生保健知识不仅是力量,更是男人的保健品,女人的美容霜,孩子的聪明药,是强力的杀虫剂,长效的百忧解。
二十养成好习惯,四十指标都正常。管住嘴,迈开腿,八分饱,八杯水,八千步,子午睡,养心汤,一百岁。六十以前没有病将不再是难事。六十没有病,已经或正在带给中国社会无以估量的价值。六十没有病,应该或必须成为中国人追寻的生命目标。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 洪昭光
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习惯
今天的世界,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结果是人们的幸福度并没有增加多少。相反,由紧张生活和膳食不合理所带来的各种慢性疾病却不断增多,同时发病年龄还不断年轻化,生命和健康已成为当今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实,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经历了600万年的进化,大自然把人类的健康决定权交给了人类自己。在健康的总分中,除了父母遗传基因的15分外,环境占了17 分,医疗占了8分,而人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占了60分。在生活方式中,科学的膳食就占了13分,远远超过昂贵复杂的占8分的医疗,这正应了中医的一句老话: “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作用比医疗作用大得多,却基本不用花多少钱,还省时省力,而且只要牢牢记住一句话就够了,这就是:科学生活,合理膳食。这八个字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金玉。古人说,“民以食为天。”西方有谚语“吃得怎样,你就怎样”,意思是,吃得健康你就健康,吃得不健康,你就不健康。说到健康饮食,我的观点是,没必要过分讲究什么样的食品是健康食品,更不必被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说法弄得团团转,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吃得适量,搭配合理,才是科学健康的吃法。
曾有一个病人问大夫:我有冠心病、糖尿病,您看吃什么好呀?大夫问他:您爱吃什么?他说,我就爱吃东坡肘子、红烧肉。大夫说,那可不行,东坡肘子、红烧肉动 物脂肪多,您不能吃。那猪肝呢?也不能吃。大夫说。后来这个人又跟我说:东坡肘子、红烧肉、猪肝、鸡蛋不能吃,最近检查血糖高,连香蕉、桃子、西瓜都不能 吃了。我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我告诉他:“没事!什么都吃,不过还有四个字,您可要记住:适可而止。您别天天吃东坡肘子,那可 就不行了。”为什么呢?实际上,人体自身有很强大的代偿能力和调节能力。如果您没有病,没有糖尿病,没有冠心病,那什么都可以吃,什么营养都有了,营养也 就最均衡了。但要适可而止,别变胖了。当您查出有了病,例如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那您就需要格外注意些,特别查出胆固醇很高时,就更要注意了,需严格 控制一下,但仍可以什么都吃。
有一个科学院的院士,很有钱,住花园洋房,有司机、保姆。可一检查身体,不得了,营养不良、贫血。什么道理呢?原来他在医院检查时胆固醇偏高,大夫给他列了个单子,有20多种东西不能吃。血糖高,又一张单子,40多种东西不能吃,加起来有60多种东西不能吃,那还能不贫血?到后来他找我问,洪教授,您看看我该注意什么呢?我告诉他,很简单,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什么都吃。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因为饮食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享受,什么都吃,什么营养都有,因为 营养是互补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所以什么都吃营养才能齐全。但是第二句话可别忘了,适可而止。有些东西可以尝尝味道,吃一口或 偶尔吃一次,但你天天顿顿都吃山珍海味可不行啊,要适可而止。
这里举一个例子。王光美同志2006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她的一生,虽然大起大落,跌宕曲折,可她始终热爱生活,注重饮食养生。王光美主张“食全食美”,以清淡食品为主,喜欢吃杂粮、蔬菜、水果。她不轻信吃肉不好,有时也吃上几块肥肉;她不认为糖是“杀手”,一直喜欢吃甜食;吃起西餐也是津津有味。她认为,吃得杂一些,营养更丰富,更有益于身体健康。“文革”期间,王光美蒙冤受迫害,经历了12年的铁窗生活,吃窝头、稀饭、萝卜、白菜。好在她“什么都吃”,才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40%的癌症与饮食相关
癌症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饮食方式和食物是重要的致癌因素。研究表明,大约40%癌症的发生与饮食密切相关。饮食中有一些危险的致癌物,应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大鱼大肉可能致癌
研究发现,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的人,大便中的胆酸代谢物、胆固醇代谢物等成分就可能偏高,这是结肠癌的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高了,餐餐大 鱼大肉,如果毫无节制,就可能为癌症的到来敞开了大门。专家研究发现,高脂肪食物还可能使人体内的催乳素增加,长期下去,乳腺癌便不请自到。
烹调形成致癌物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炸薯条等油炸淀粉类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丙烯胺成分,可能会导致DNA附加物形成,进而引发基因突变,甚至可能致癌。很多人喜欢用高温烹调食物,但您可得记住了,食物烹调温度一旦超过100 ,很容易产生致癌物质。高温烹调的时间越长,产生的致癌物越多。许多人以为,烧烤食物比油炸食物更容易产生致癌物,事实上油炸的温度更高,油质在高温条件 下,更容易产生致癌物质。加上回锅油中已存在各种致癌物,使得油炸食物更加可怕。
危险的食品添加剂和色素
亚硝酸盐是最常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能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同时保持肉色鲜嫩。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但它与蛋白质代谢后产生的丰富胺类物质结合,将形成亚硝胺,具有很强的致癌性。目前人类正在使用的添加剂有三千多种。例如肉制品、饮料和糕点中的稳定剂、抗氧化剂、加味剂、保鲜剂、防腐剂,均会引发多部位、多类型的肿瘤。
不少食品色素有毒,许多还具有致癌性,常见的致癌部位有肝脏和乳腺组织。色素有人工合成的,也有天然的,人工合成的色素大多来自煤焦油,最有可能致癌。
目前使用的甜味剂种类很多,其中使用最早、最广的是糖精。世界卫生组织已规定其使用限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5毫克,最近则有发现指出,糖精可能引起尿道癌和膀胱癌。
食物污染是致癌的重要原因
很多农药对人类均有很高的致癌性。多氯联苯是工业污染产物,具有致癌性,常集中于鱼、牛奶、干酪和蛋等动物性食品中。多环芳烃化合物有一百多种,目前已发现 有二十种能导致癌症。这些物质来自被污染的土壤、空气、水、植物与植物的细胞内部。在新鲜鱼肉、各种鱼肉制品和海味制品中,都发现有多环芳烃化合物。在污染人类食物的致癌物中,黄曲霉素是破坏力最强大的致癌物。因此,建议不要吃没有完全干燥并有发霉迹象的坚果、玉米、粮食和种子;也不要吃发霉的饭菜、面包和糕点。
营养素缺乏也可能致癌
国外的医学研究发现,饮用牛奶的人群,胃癌的发病率较低,有可能与牛奶中含有多量酪氨酸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胃癌高发区多为新鲜蔬菜和水果进食不足的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维生素C吸收不足的缘故。粗纤维中的木质素可以将巨噬细胞的活力提高2~3倍,从而大大增强人体吞噬癌细胞的能力。粗纤维有通畅大便的功能,可以减少某些致癌物在肠道的停留,对减灭肠道肿瘤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调查发现,食物中长期缺乏纤维素,肠道癌的发病率就会增高,就是这个原因。人体对矿物质的需求量虽然不大,但某些矿物质却有抗癌的奇效。比如,钼元素是植物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食物一旦缺钼,就可能导致其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增加。人体缺碘则可能引起结节性甲状腺肿大,严重者就可能产生癌变。
中老年人长寿饮食11点
某次一家报纸采访我,要我谈谈中老年人健康饮食的要点,我说饮食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平时只要注意11点,就能少生病、少受罪。
一、数量少一点。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轻人的1/3,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为年轻时的1/5,因而稍一吃多,就会肚子胀、不消化。所以,老年人每一餐的进食量应比年轻时减少10%左右,同时要保证少食多餐。
二、质量好一点。蛋白质对维持老年人机体正常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有重要作用。一般的老年人,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蛋白质,应以鱼类、禽类、蛋类、牛奶、大豆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为主。
三、蔬菜多一点。多吃蔬菜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很有好处,老年人每天都应吃不少于250克的蔬菜。
四、 菜要淡一点。老年人的味觉功能有所减退,常常是食而无味,总喜欢吃口味重的食物来增强食欲,这样无意中就增加了盐的摄入量。盐吃多了会加重肾的负担,可能 降低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和扩散的几率。因此,老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左右,同时要少吃酱肉和其他咸食。
五、品种杂一点。要荤素兼顾,粗细搭配,品种越杂越好。每天主副食品(不包括调味料)不应少于10样。
六、饭菜香一点。这里说的“香”,不是指多用盐、味精等调味料,而是适当往菜里多加些葱、姜等调料。人的五官是相通的,可以用嗅觉来弥补味觉上的缺失。闻着香喷喷的饭菜,老年人一定能胃口大开。
七、食物热一点。生冷食物多性寒,吃多了会影响脾胃消化吸收,甚至造成损伤。因此,老年人要尽量避免吃生冷食物,尤其在严冬更要注意。
八、饭要稀一点。把饭做成粥,不但软硬适口、容易消化,而且多具有健脾养胃、生津润燥的效果,对益寿延年有益。但老年人不能因此而顿顿喝粥。毕竟粥以水为主,“干货”极少。在胃容量相同的情况下,同体积的粥在营养上和馒头、米饭相差很多,长此以往,可能会营养不良。
九、吃得慢一点。细嚼慢咽易产生饱胀感,可防止吃得过多,使食物消化得更好。
十、早餐好一点。早餐应占全天总热量的30%~40%,质量及营养价值要高一些、精一些,不宜吃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
十一、晚餐早一点。“胃不和,夜不安”,晚餐吃得太晚,不仅影响睡眠,囤积热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结石。人体排钙高峰期是在进餐后的4~5小时,晚餐吃得过晚或经常吃夜宵,排钙高峰到来时老年人可能已经睡觉了。老年人晚餐的最佳时间应在下午六七点,而且应不吃或少吃夜宵。
健康饮食不必刻意,也不能随意
健康饮食很简单,就是别伤害自己。我们经常讲,20岁养成好习惯,40岁指标都正常,60岁以前没有病,健健康康离退休,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快快乐乐一辈子。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原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讲,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愚昧,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维多利亚宣言》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大基石的核心就是老子所说的“适者有寿”。“适”指适 度、适当、适应,凡事不走极端,把握好事物和环境之间的多层次关系,并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自身也跟着相应变化。比如合理膳食,关键是合理;适量运动,关 键是适量;心理平衡,关键是平衡,如果芝麻大的小事就勃然大怒,造成心肌梗死、脑出血,最后将遗恨终生。
这个“适”字,不仅对个人健康有用,而且对治家、治国也一样有用。里根总统上台时的国情咨文里引用了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虽然 只有七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即世间万物,大到治国,小到烹鱼,都是一个道理,即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度”,则身心健康,国泰民安。反之,则 宽严皆误,四面楚歌。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意识也增强了,很多人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但问题也来了,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健康类书籍,媒体上形形色色的健康讲座,各种各样的饮食营养观点,你说吃这个好,他说这个不能吃。你真要全听 的话,可能世界上就没有多少东西能吃,每餐饭都得用量杯、天平秤来量着吃了。人如果这样过的话,不累死也得被吓死。
其实不必这样刻板,大家记住健康饮食的三个“意”就可以了。第一,不必刻意。饮食中摄入多少卡路里,多少脂肪,多少胆固醇,多少盐,不要那么刻意,那能把人 给累死。第二,不能随意。不能说既然不必刻意,那我随便吃好了。可以肯定地说,随便吃,会吃出一身毛病。第三,需要注意。怎么注意呢?有三个方案,一个叫 十个字的方案,一个叫八个字的方案,还有一个叫六个字的方案。
十个字方案“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就是按照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来搭配,那你已经是健康膳食了。这个方案我在以前的书里都讲到了,大家已经非常熟悉。
还有八个字的方案,就是“七八分饱,营养正好”。吃饭就七八分饱。
第三个方案就是六个字的方案,更简单了,世界粮农组织提出了21世纪最理想的科学的膳食结构就是六个字,“一荤一素一菇”,我现在就这样吃饭。一顿饭里要有一个荤的,有一个素的,还有一种菇,蘑菇、香菇、金针菇或者黑木耳、海带等。
男人四十,别成了“难人”
男人四十,压力缠身,情绪低落,性情急躁,不愿运动,失眠头痛,精力不济,身体亮起了红灯还硬撑着,往往成了“难人”。中年男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吃得好身体才能好,才能远离“亚健康”。天天吃高档的东西,那不叫吃得好。中年男人躲不开外面聚餐,很多人一上餐桌,动不动就是生猛海鲜,三文鱼刺身、鲈鱼、斑马鱼、蛇、蟹,但他们不知道,这些食 物往往是寄生虫和细菌的温床,如果过分讲究味道鲜美,就有可能烹调不够充分。当你美美地品尝那些生猛海鲜时,已经是病从口入了。
天天伏案疾书、摆弄电脑,视力很快下降,平时注意补充维生素A,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多吃一些胡萝卜,就可以保持体内维生素A的正常含量。不少人一进办公室就不想动弹,晒太阳的机会特别少,很容易缺乏维生素D,结果骨质疏松,年纪轻轻,随便摔一跤就骨折。还是要多运动,再忙再赶,只要想运动,时间总能挤出来。多吃些海鱼、鸡肝,这些食物的维生素D含量高。
记住少量饮酒。每天喝20~30毫升红葡萄酒,心脏病发病率就能降低75%。天热了,喝啤酒是很多人的最爱,但饮用啤酒过量可能加速心肌衰老,使血液含铅量增加。
食物还能稳定情绪。钙可以安定情绪,防止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的发生。脾气暴躁者常食用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鱼干、骨头汤等含钙食物,可以平和心态。 研究发现,人在遇到巨大的心理压力时,维生素C的消耗量明显增加。因此,每天吃3~5枚鲜枣,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付紧张的工作环境。
人一旦疲劳,往往鸡、鸭、鱼、肉大吃一通。其实肉类属于酸性食物,进食后反而会加重疲劳感;新鲜蔬菜、水产制品大多属于碱性食物,能使体能迅速恢复。如果你吸烟,每天应多吃胡萝卜、柿子椒、青葱、菠菜和橙黄色的水果,或者早餐补充点维生素A、维生素C和无机盐,减少患心血管病、肺癌和呼吸器官疾病的危险。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戒烟。
以下是中年男人应该多吃的食物:
牛奶: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含有大量的钙质,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大豆: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生姜: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作用。
大蒜: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洋葱:在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肌梗死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木耳: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可减肥和抗癌。
燕麦: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常食可防动脉粥样硬化。
红薯:可供给人体大量的胶原和黏多糖类物质,可保持动脉血管的弹性。
山楂:具有加强和调节心肌、增大心脏收缩幅度及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还能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
茶叶:有提神、强心、利尿、消腻和降脂之功效。
海鱼:有降血脂的功效。临床研究表明,多食鱼者其血浆脂质降低。有预防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的作用。
蜜橘:可以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加速胆固醇的转化,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
晚秋时节,养生先养阴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秋季及初冬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减少,日短夜长,仅9月 份,光照就比之前减少75分钟;气温下降,温差增大,北京地区昼夜温差达11~15 ;空气干燥,湿度偏低,湿度仅30%左右。随着自然界的变化,人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万物凋零,秋风肃杀,让人徒生悲凉、抑郁之感;气温下降,四肢尤其足 部远端毛细血管收缩,皮肤温度下降;血压升高,血黏度增高,代谢旺盛,心脏耗氧增多,易促发心脑血管疾病;气温下降及空气干燥会降低呼吸道黏膜抵抗力,细 小支气管阻力增加,黏膜纤毛运动减少,使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增多;同时腹部及背部受寒也会诱发胃炎、溃疡。总之,人体机能发生全面相应变化:血管收缩, 血压上升,血黏度增高,代谢加快,产能增多。机体需要补充更多的食物和能量,以提高耐寒和抗病能力。在动物界,动物贮存食物,进食增多,体毛变细变密,长 秋膘,都是为了过冬做准备。古人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是告诉人们,一叶知秋,要早做准备,及早“养阴”。
营养补充,增强免疫力
人体在外界气温21 ~23 时,感觉最舒适,四肢温暖。秋冬气温下降后,为维持体温,一面使四肢小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一面增高体内代谢率,增加产热,因此需要更多食物和热量供给。 多吃什么呢?米面、肉蛋,还是蔬果?生理学研究表明:蛋白质有一种“特殊热动力效应”,即摄入蛋白质后,有30%~40%的热量要消耗释放出,而糖类为 4%~5%,脂肪为5%~6%。简单说来,就是吃肉后,身体会觉得暖和,不怕冷,尤其在餐后的3~4小时最明显。同时,吃肉会使酪氨酸转化成肾上腺素、去 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人觉得精神、兴奋、有气力。当然,秋补的营养应当是7种营养素全面均衡才能提高体质、体能及免疫力。我国神舟6号飞船航天员的食谱中 每天有3次牛奶,早晚为牛奶,中午是酸奶是十分科学合理的。
“秋冻”适应 提高耐寒力
同样的寒冷天气,人体的反应大不一样。有人严冬冬泳,精神振奋,面色红润;有人稍一吹风,便会患上感冒肺炎。爱斯基摩人在皑皑白雪中,以冰块筑屋,其乐融融,而前几年一次寒流袭击印、巴等国,气温降至5 时,竟有许多人被冻死。其原因是人体的耐寒力不同。
耐寒力分“冷适应”与“冷习服”。前者约需2~4周时间,后者需几代人。“春捂秋冻”即是聪明的古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的冷适应。俗话说“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中 国传统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指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并提倡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在晚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时,不忙添衣,顺应 “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就是通过“冷适应”使机体从大脑皮层到交感、副交感神经,使代谢内分泌系统充分调动起来,协 调起来,和谐运行,不仅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而且免疫力增强,代偿力增强。具体来说,冷空气使鼻、咽、口腔黏膜毛细血管收缩,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减弱,抵抗力 下降,很容易感染细菌病毒,但冷适应后,这种应激反应减弱或不明显。一旦真正着凉,也可用热水泡手、脚、面部,吃热汤面或中药,使鼻咽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保持口腔清洁是防止秋冬上呼吸道感染的一大关键。
研究表明,白天很少发生 上呼吸道感染,因为进食饮水及每天1500毫升的唾液使咽部细菌无法繁殖,但夜间睡眠的8小时正是细菌繁殖的大好时机,所以睡前彻底清洁口腔,给残留细菌 一次“打击”,在此后6小时内细菌不会繁殖。对儿童的研究表明,简简单单的睡前彻底刷牙可使儿童患咽炎、扁桃腺炎的几率减少70%~80%之多。
归根到底,不论秋补冬补,最关键是心补。多晒太阳,多到户外活动,有阳光的抚慰,有自然的熏陶,会心胸开阔,志存高远。有了阳光的心态,就有阳光的表情、阳光的世界和阳光的未来。
入冬前应该补充哪些营养
冬季天寒地冻,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饮食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营养专家把这个季节的饮食原则作了精辟的概括,叫“三五原则”,即三个“要”和五个“注意”。我在这里向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首先介绍“三”,即三个“要”,就是饮食要保温,饮食要御寒,饮食要防燥。
“饮食要保温”。在寒冷的冬天,如果食物满足不了人体对热能的需要,就容易造成机体衰退和抗病能力低下。所以,冬天可适当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物,但不宜过 多。与此同时,冬季人体的消化机能比春、夏、秋季活跃,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强,食量增大,这反映了机体对热能需要的增加。研究表明,肉类、蛋类、鱼类、 乳类及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肉类中,以牛肉、羊肉和兔肉为最好,它们的动物脂肪含量较少。
“饮食要御寒”。医学研究证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冬季应留意矿物质的补充。一般来说,只要不偏食,不挑食,什么都吃,搭配着吃,是可以保 证人体对矿物质的需求的。冬季应多摄取含根茎的蔬菜,如胡萝卜、红薯、藕、大白菜等,因为蔬菜的根茎里所含矿物质较多。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人 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补充钙可提高肌体御寒性。含钙较多的食物有虾皮、牡蛎、花生、蛤蜊、牛奶等。
“食物要防燥”。冬季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皲裂和口角炎、唇炎等病症。因此,饮食中补充各种维生素显得十分必要。要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多吃白萝 卜、胡萝卜、辣椒、土豆、菠菜、柑橘、苹果、香蕉等蔬菜水果。同时增加动物肝脏、瘦肉、鲜鱼、蛋类、豆类等,以保证身体对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 B2等的需要。
所谓“五个注意”,指的是饮食要适量,喝水要充分,食物搭配要适当,尽量少饮酒,尽量不吸烟。
其一,饮食要适量,不能暴饮暴食。冬天传统节假日多、亲戚朋友聚会多、火锅吃得多。为了御寒,人们也习惯在这时喝上几口酒。而且在传统养生观念里,冬天是进 补的好时机,所以很容易吃东西过量。喜庆宴筵时更要注意,一般以七八分饱为宜。冬季进补御寒,调整饮食的同时,应进行耐寒力锻炼,从而增强适应能力。如果 忽略了人体本身的生理耐寒力,而一味依赖食物御寒,过多地食用高热能、高脂肪的食物和酒类等,可造成和加重心血管病。因此,冬天应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如 太极拳、散步、打球等,这样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对营养的消化吸收,真正达到食而受益的目的。
其二,喝水要充分。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不能缺乏水分,成年人身体的60%~65%是水分,肝、大脑、皮肤含70%的水,骨骼含水45%,血液含水80%。 如果男士们想要保持健美的肌肉,就必须饮用足够量的水,因为肌肉中的水要比脂肪中的水多3倍。我们提倡每天八杯水,运动量大时对水的需求量更大。早晨起 床、上午10点、下午3点、睡前这四个时候是一天中四个最佳的饮水时间。还有一点,要主动喝水,即不渴时主动喝,别等到口渴才喝。喝水以白开水为宜,要记 住任何饮料都不能代替水的补充。
其三,食物搭配要适当。注意主食粗细搭配,菜肴荤素搭配,蔬菜水果的各种色彩搭配。食物搭配越齐全,它们所含的营养成分就越齐全。
其四,尽量少饮酒,尤其不饮烈性酒。要知道酒类并不能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过量饮酒对身体的伤害我们已经谈了很多,大家都得牢记,少量饮酒才是健康的饮食习惯。
其五,尽量不吸烟。烟是人类健康的可怕杀手,不但给吸烟者带来伤害,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更大。为了大家的健康,请尽量戒烟。即使是吸烟,也一定不要在公共场所吞云吐雾。
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
从前有这样的说法:宁可撑死人,也不占着盆。意思是说,即使你已经吃饱了,可是为了不占餐具,一定要把饭菜吃得一点不剩才行。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科学的做法是“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剩饭占着锅没关系,把身体搞坏可就划不来了。
要想身体好,吃饭不过饱。大脑是无节制饮食最大的受害者。吃得过饱时,会使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
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感觉:吃得过饱,精神恍惚,昏昏沉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吃得过饱,肠胃负担过重,血液都去支持肠胃了,从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得不到足够的能量维持正常运转,所以才会出现精神恍惚等症状。由于血液被消化系统大量占用,人体内的血液量对整体运转来讲就不能平均分配了,分配在大脑中的血液相对减少,导致思维能力降低。
在消化系统工作时大脑也得不到休息,必须连续发出消化所需要的复杂指令。所以,血液不足,大脑得不到休息,便会发胀,于是产生困倦。通过对大脑的研究发现,吃得太饱后,“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就会在大脑中快速增长,而这种因子恰恰是引起脑动脉硬化的“罪魁祸首”。长期“饱食终日”,这种物质在大脑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量时,大脑动脉就会硬化。而脑动脉硬化又是老年痴呆症的根本原因。因此,节制饮食,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美国权威杂志《科学》最新报告,少吃东西之所以能促进健康,其根本原因就是吃得少能对与衰老有关的基因产生影响。文章还指出,这项研究的最终结果可能会帮助人们找到延长寿命的方法。
少吃不仅仅能让人身体健康,还能延年益寿。
高血压病人平时注意节制饮食,就可以收到理想的降压效果。年轻时养成七八分饱的饮食习惯,就可以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早在公元前400年,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说过:“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的。”美国白宫保健医生来中国讲学时,送了一句话给听众:吃饭七八分饱,走路爬楼慢跑。但北京的百姓总结得更简单:管住嘴,迈开腿。七八分饱,营养正好。古代老中医有一句话: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这句话可不得了,救了无数的人。必须有饥有寒,才能调动你身体适度的抵抗力。
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看看对动物和人来说,七八分饱好还是完全吃饱好。为此养了200只猴子,其中100只猴子顿顿吃饱吃好,另外100只猴子定量供应,就给吃 七八分饱。实验进行了10年,10年下来,顿顿吃饱的猴子胖的多,肚子大的多,脂肪肝、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多;还有50只猴子在这10年内死亡。 另外一组猴子七八分饱,喂了10年下来,苗条猴、健康猴多,精力充沛,活蹦乱跳;在这10年当中只死了12只猴子。这样下去养到15年,顿顿吃饱的胖猴基 本上都死光了,而七八分饱的苗条猴还活下来了很多。最后证明了这样一个结果:所有长寿的、高寿的猴都在七八分饱这一组。
美国科学家还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把48条两周大的狗分成两组,一组每天摄入的热量是1700千卡,另一组少吃25%,都在狗圈里养着。这个试验持续了 14年,结果发现,开始5年这两组狗没有什么差别。5年以后,吃得饱的狗开始肥胖、骨质疏松、糖尿病,第7年快速衰老,陆续死亡。吃不饱的狗衰老的时间晚 了好几年。最后一算,少吃25%的狗,寿命延长了50%。
人类包括动物在进化过程中, 到了饱的感觉时已经是过量了。比如老虎,今天抓一只狐狸,明天抓一只兔子,并不是餐餐都能抓到食物。所以抓到一只动物就吃得饱饱的,往往能抵上两天不吃东 西。人也一样,吃到饱的感觉时,肯定是过量了,一餐能顶几餐了。所以,吃饱已是滞后的感觉,七八分饱才是合适的。七八分饱什么指标呢?很简单,你吃饭吃到还能吃,还想吃时,你可别吃了。赶紧离开饭桌,这就是七八分饱。
吃得不健康,人就不健康
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曾经做过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受调查者营养知识严重匮乏!2002年,中国营养学会、《大众医学》联合公布的调查表明,快餐、挑食偏食、油腻食品是诱发营养问题的主要因素。营养过剩导致的营养失衡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罪魁祸首。在膳食平衡的问题上,知识远远比金钱重要。大家一定要懂得,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吃饭不能以价钱来衡量。食物没有好坏之分,但在食物的选择和搭配上,却存在 着合不合理的问题。比如肥肉,它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还含有胆固醇,如果我们的身体能量不足,或者能量需要较大,这是一种很好的食物。但对于那些能量过剩的 人来说,应该尽量少吃肥肉。
研究发现,人体需要40多种营养素,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又不完全相同,多的每天需要几百克,少的只需要几毫克。只有将多种食物合理搭配,才能使食物营养既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又不至于过量。比如,盐是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如果过量食用,就会使血压升高。
一日三餐的习惯怎么样,往往影响人的一生。饮食习惯不健康,几十年下来,在你的身体里天天积累,就可能造成动脉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在 一个家庭里,负责家庭饮食的主妇非常关键。孩子从小在一个营养很好的环境中长大,将来就能避免很多慢性病。父母的饮食习惯好不好,不仅仅关系到自身的健 康,还影响着孩子的一辈子。父母吃什么样的饭,孩子也跟着吃,很多习惯就这样传给了下一代。
我们强调脂肪不能超过30%,太低也不好,但是高了更危险。碳水化合物过低也不好,一般是55%~60%。吃饭人人都会,但是如果缺乏相应知识,不能吃得科学,只是每个人以自己的喜好,爱吃肉就猛吃一通,爱吃虾也猛吃一通,就可能对心脑血管造成致命的伤害。
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就根据我国居民饮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又根据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这是一份符合中国国情的平衡膳食指南。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十句话。
哪六个字呢?就是大家在日常膳食中,要遵循“全面、均衡、适度”的原则。
哪十句话呢?说起来并不神秘
第一句: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第二句: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第三句:每天吃奶类、豆类或豆制品;
第四句: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第五句:减少烹调油用量,膳食清淡少盐;
第六句: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第七句: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第八句: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第九句:如饮酒,应适量;
第十句: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关于健康饮食的说法五花八门,听起来似乎都很有道理,其实真要照着做,就不见得对身体有多少好处。大家只要记住这六个字、十句话,比什么都好。
当重口味的人遭遇“淡生活”
食盐每天不能少,它给了我们菜肴的美味。身体缺不了食盐里的钠元素,它能调节体内水分,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酸碱平衡和血压的正常功能。食盐摄入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血压水平。食盐摄入增加,血压就会升高。50岁以上的人和有家族性高血压的人,血压对食盐摄入量的变化更为敏感。高盐饮食还可以改变血压昼高夜低的规律,变成昼高夜也高,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大大增加。超重和肥胖者的血压对食盐更敏感。
2002 年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为12克,城市为10.9克,农村为12.4克。平均摄入酱油为8.9克,城市 10.6克,农村8.2克。广东人膳食平均一天6~7克食盐,最清淡;第二是上海人,上海人一天8~9克盐,他们喜欢放点糖,不太咸,这也很好;第三就是 北京人,一天14~15克食盐,这样就多了,应该减掉三分之一或一半;食盐吃得最多的是东北人,一天18~19克食盐,这就太多了,要减掉一半以上。调查 表明,东北人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高,广东人发病率就低。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吃盐多少是其中一大因素。据调查,我国河北、北京地区为心血管、高血压病 高发地区,专家认为与食盐摄入多、口味重有极大关系。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人一天的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摄入量是6克,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提出了每人每日5克食盐的建议。人 如果食盐过多,可能导致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每天所食盐量应在6克以下。大家注意,这里说的食盐量还得算上调味品、佐料、半成品等的含盐量,把它们全部加起 来,总量不能超过6克。如果食盐使用量严格控制在6克以下,大多数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降到正常水平。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控制加上饮食控制后,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吃盐过量很危险,很多人的口味又偏重,该怎么办呢?别着急,一点点地来,你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1.多吃新鲜蔬菜,多用其他调味品。
新鲜的蔬菜味道鲜美,有的还可生吃。在烹调的时候尽量少放盐,就能保留食物原来的味道。在煮菜时,不妨多用醋、辣椒、胡椒、桂皮、八角、芥末、芝麻、核桃、紫菜、香油等调味品。这样一来,味道又够,用盐又少。
2.自己动手,集中放盐。
外卖和饭店的食物大多偏咸,消费者对盐量没法控制。特别是那些口味偏重的人,对这样的食物实在难以舍弃。那怎么办呢?有一个办法:自己动手,自己做饭做菜。每日在6克食盐的范围内,将食盐分别放入各道菜中,结果可能是每一样菜的味道都很淡。因此,某道菜把盐放够,其他菜尽量减少盐量或不放盐,这样盐量就控制住了,饭菜的美味照样享受,可谓一举两得。除此以外,还应该尽量少吃腌制食物,譬如用新鲜竹笋代替笋干,用新鲜肉换下香肠、腊肉,多炖煮,少油炸和红烧。
传统观念认为,“淡而无味”。其实,吃得咸和淡只是一个习惯问题。人的口味是慢慢养成的,只要有意识地培养清淡口味,一段时间后再吃咸的东西反倒会不习惯。特别是孩子,从小习惯低盐饮食,将会受益终生。
不吃主食等于慢性自杀
眼下请客吃饭时,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只吃菜不吃饭。直到酒足菜饱,才想起来是不是上点主食。结果酒菜成了主角,饭却成了点缀。您可能不知道,肉类和鱼类几乎不含碳水化合物,除了含有70%的水分和少量矿物质外,就是蛋白质和脂肪了。如果大家天天不吃饭,餐餐都是大鱼大肉,后果是什么呢?胃里少了淀粉食物,这些高蛋白质食物不能提供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身体的能量供应就成了问题,就只好从蛋白质里分解。蛋白质分解供能产生大量废物,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促进大肠的腐败菌增殖,增大了肠癌风险。
我们每天都应该摄入250~400克碳水化合物,也就是5~8两的主食。这5~8两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劳动量、体重、性别、年龄而异。比如民工干活繁重, 一天要吃1斤半;有些女同志呢,胖胖的,工作量很轻,不用吃5两,三四两就够了。调控主食可以调控体重,这是最好的办法。现在减肥药很多,什么减肥霜、减肥药、减肥喷雾剂、减肥裤腰带太多了。实际上,不用这么减肥,调控主食加适量运动是最好的。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5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粮食97公斤,比1990年减少33公斤。从1991年到1996年,肉类从27.1公斤增加到 49.5公斤,蛋类从8公斤增加到16公斤,水产品从11.7公斤增加到22.9公斤,蔬菜从178.7公斤增加到225公斤,水果从19.1公斤增加到 38.3公斤。不难发现,人们的主食摄入量变小了,某些慢性病的发病率却在节节上升。上海居民死因前两位已从上世纪50年代的麻疹、肺结核变为现在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心脏病死亡率已超过日本。
有个女大学生为了保持魔鬼身材,竟一年多不进主食,一日三餐只吃黄瓜等蔬菜水果,结果营养不良住进了医院。我也见过有些孕妇,为了让胎儿得到更多的营养,每隔两三天都要吃一次龙虾、蛋白粉,却常常少吃或是不吃主食,以便省出肚子来吃补品。结果检查时发现蛋白质超标。蛋白质超标不但容易增加罹患妊娠性糖尿病、妊娠性高血压的风险,而且还有生产“肥大儿”的危险,也可能发生分娩困难。
其实,主食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它们体积大,可以使人产生饱腹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节制饮食的作用。减肥的诀窍在于 减少高热量食品的摄入,而不是去掉主食。仅靠蔬菜水果充饥,不仅容易饥饿,而且可能伤害脾胃。长此以往,还可能诱发神经性贪食症和厌食症。最糟糕的事情 是,不吃主食的减肥方式会损失蛋白质,降低基础代谢率,也就是说削弱了身体消耗热能的效率。一旦恢复主食,体重马上就会反弹。合理选择主食,也是糖尿病人饮食治疗的关键。临床实验证明,如果病人主食摄入量太少,处于半饥饿状态,容易出现反应性高血糖,引起低血糖抗病能力下降。长此下去,患者身体消瘦,脂肪异生,易得高脂血症等各种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困难。
那么,怎样吃主食才最健康?我的建议是,主食还是清淡为好。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原来每餐必不可少的米饭、馒头却被很多人冷落,仿佛主食不加点滋味就显不出生活档次。于是,餐馆的主食是油酥饼、抛饼、肉丝面、鸡汤米粉、馅饼、小笼包、油炸小馒头,家里吃油酥饼、炒饭、肉饺。但大家想过没有,这些“花样”主食 都加入了大量的盐和油脂,吃得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一餐吃下二两咸味主食,就相当于多吃进去2克食盐。包子、馅饼和饺子都有肉馅,脂肪含量都在30%以上。炒饭里裹着一层油,常常还配着鸡蛋、火腿丁等高脂肪配料菜肴。所以,“花样”主食虽然味美,但却像糖衣炮弹,有着很多潜在的危害。
要素食还是要健康
以前中国人穷,吃肉不容易,所以常说:若能吃到肉,撑死也乐意。可是几十年 过去了,情况全变了。大家纷纷认为吃肉会引发富贵病,“要想长生,肠中常清”、“鱼生湿,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说的都是吃素的好处。现在台湾有三到 四成的人吃素,英国有六分之一的人是素食者,美国有十分之一的人已加入到素食者人群。一时间,素食仿佛已经成了一种全新、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么究竟是吃肉好,还是吃素好?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两者都吃。
人不能光吃素,也不能光吃肉。蛋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3~4份就好,不多不少。一份高蛋白相当于50克瘦肉或者4个大鸡蛋,或者100克豆腐,或者100克鱼虾,或者150克鸡鸭鹅肉,或者25克黄豆。一天三份。比如说早上吃一个荷包蛋,中午可以吃一份苦瓜肉片,晚上吃一份豆腐和二两鱼,这样一天3~4份蛋白不多也不少。人体蛋白越多,对生命的影响越大,为什么呢?很多氨基酸从尿里排出,影响肾脏,蛋白过多,消化不良,造成肠道毒素太多。蛋白太少也不行。
其实,素食不等于健康饮食。科学证明,绝对的素食并不意味着健康。人和兔子、牛、羊不同。食草动物吃进去的是草,却能够用草制造动物蛋白质。食草动物有两根巨大的盲肠,而人的盲肠已经蜕化。人类如果只吃植物,就会患上营养不良性疾病。素食为主、肉食为辅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科学安排。因为人有32颗牙齿:4颗犬齿,28颗门齿和臼齿。门齿像刀子,用来切蔬菜水果;臼齿像磨,磨五谷杂粮豆子;犬齿尖利,用来吃肉。如果你实在想吃素,就得确保每日饮食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B12、钙、铁及锌等身体所必需的基本营养成分。蛋白质可以从豆类、谷类、奶类中吸收。鸡蛋富含维生素B12,如果你连鸡蛋也不吃,可以补充点酵母菌、大豆制品、人造黄油和谷类。奶制品、全麦面包、深绿色多叶蔬菜、豆类、坚果、芝麻等含铁较高。牛奶、干酪、酸奶及其他乳制品是极好的钙质来源。深绿色蔬菜、种子、坚果、干果以及豆腐可以提高体内锌的含量。
另外,别以为只要不吃肉,就可以随便乱吃。素食者在烹饪中要特别注意糖及烹调油的摄入量,要尽量少吃甜食,只有这样才能控制食物的总体能量。
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过
苹果味道酸甜适口,营养丰富。民间谚语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过”。在美国也流传这样的说法:“每顿饭吃一个苹果,就不用请医生。”
大仲马,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一生著作甚丰,据说他在写作长篇历史小说《基督山伯爵》时,由于劳累过度,曾一度患了失眠症。于是,他每天临睡前吃一个苹果,并强制自己按时睡觉和起床,终于治好了失眠症。
100克苹果含果糖6.5~11.2克,葡萄糖2.5~3.5克,蔗糖1~5.2克,还含有微量元素锌、钙、磷、铁、钾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核酸、蛋白质与人的记忆力息息相关,锌是构成核酸与蛋白质必不可少的元素,缺锌可使大脑皮层边缘部海马区发育不良,影响记忆力。锌还能产生抗体,提高人体免疫力。苹果富含锌元素,多吃苹果有增强记忆力、提高智力的效果,因此苹果有“智慧果”的美称。苹果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 果胶,可以降低胆固醇。吃苹果可以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进胆汁分泌的功能,避免胆固醇沉淀在胆汁中形成胆结石。果胶还能促进胃肠道中的铅、汞、锰的排放,调节机体血糖平衡。
苹果中所含的纤维素能使大肠内的粪便变软;有机酸能刺激胃肠蠕动,促使大便通畅;果胶能抑制肠道不正常的蠕动,使消化活动减慢,从而抑制轻度腹泻。因此,苹果还具有通便和止泻的双重作用。
当人体摄入钠盐过多时,吃些苹果,有利于平衡体内电解质。
苹果中含有磷和铁等元素,易被肠壁吸收,有补脑养血、宁神安眠的作用。
苹 果的香气是治疗抑郁和压抑感的良药。心理专家通过多次试验发现,在诸多气味中,苹果的香气对人的心理影响最大,它具有明显的消除心理压抑感的作用。临床试 验证明,让精神压抑患者嗅苹果香气后,心境会大有好转,精神轻松愉快,压抑感消失。实验还证明,失眠患者在入睡前嗅苹果香味,能较快安静入睡。把苹果洗净榨汁,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连续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苹果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及时清除体内的代谢垃圾,降低血液脂肪含量,能有效预防血管硬化,还可降低肺癌发病率。
需要注意的是,吃苹果等水果对身体有好处,但把它们当做正餐吃是不科学的。如果过度食用水果,将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不利影响。从营 养学角度来说,单靠吃水果,难以满足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蛋白质等多种基本营养素的需求,而且大部分水果含糖量高,长期大量食入,达不到理想的减肥效果。
此外还要提醒大家,霉变水果千万别吃。水果含水量高,适宜霉菌生长,容易霉变。水果被霉菌侵袭后,果皮软化,形成病斑,下陷,果肉软腐,霉菌在果肉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据专家测定,在距离腐烂部分1厘米处的正常果肉中还可以检测出毒素。
甭拿保健品当药吃
保健品是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中老年人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适当吃点保健品,对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肯定有好处。但不能盲目吃,更不能拿保健品当药吃。
这些年我在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中接触到不少中老年朋友,发现他们对保健品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我在这里做一些简单分析。
误区一:保健品能治病
说保健品能够治疗甚至治愈疾病,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保健品可以调节、增加人体的某些机能,像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药物的前提下,选 用一些保健食品辅助治疗。而且要注意,选择保健品一定要对症下“药”,一定要根据身体所需,最好有医生的诊断建议。将保健品以药品形式每天定量服用,一旦 停用,往往会使服用者若有所失,造成心理的不适。如果以保健品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影响治疗,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危及生命。
误区二:拿保健品当饭吃
一些消费者听信广告宣传,把保健品当饭吃,认为服用了多种维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钙片就可以不喝牛奶豆浆 这些想法非常荒唐。其实任何正规医院的医生或者营养专家都会告诉你,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日常的饮食。任何营养品都不可能代替日常的食物为 我们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您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吃得适量,吃得均衡,就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误区三:过量服用保健品
有人觉得年纪大了,应该补补身体。于是亲朋好友送,自己买,保健品越吃越多,结果造成过量服用,不但增加胃肠负担,还引发毒性反应。例如我们常见的人参,肯 定是好东西,但并非什么体质的人都能吃。吃得不对的话,会引起发热、上火、烦躁不安、血压升高。对于长期酗酒的人,可能酒精已经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这时 如果服用深海鱼油,就可能使肝功能受损。部分滋补保健品应当按疗程服用,否则很容易营养过剩或产生副作用。
误区四:撇开医生胡乱买
一些老人每天要吃好几样保健品,结果吃出一身病。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首先搞清楚自己缺什么,再确定补什么,怎么补,吃多少合适。例如,蛋白粉适用 于患严重胃肠道疾病或晚期癌症者,如果消化功能不错,能吃豆制品、肉蛋类食物,就没有必要花这个冤枉钱。服用保健品不仅应因人而异,还要因病、因时、因地 而异。如果盲目滋补,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者,就不宜服用鹿茸类补品,否则会导致头晕、目赤、吐血、尿血;又如腹泻者如果服 用六味地黄丸,只能是雪上加霜。
误区五:价格越贵越好
现在保健品行业有一句话,叫做一成成本、二成流通、三成广告、四成利润,就是说保健品的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投到了广告和销售商家身上,真正在产品营养价值环节 的投入少之又少。所以价格越贵并不见得效果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样一种功能,一种产品包装豪华,天天做广告,价格自然奇高;另一种产品,看着不起眼,其实营养价值并不见得比前者差多少。
误区六:迷信“高科技”
现在市场上各种打着“高科技”牌子的保健品,一茬接一茬在往外冒,消费者一次次掏腰包,结果仍然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例如被广告吹得神乎其神的卵磷脂,说可 以使人头发变亮,精神好,食欲增加,减少关节发炎,帮助记忆力恢复。事实上,蛋黄、大豆、玉米、棉籽、油菜子、葵花子及猪脑中都含有卵磷脂,一般人每天吃 1~2个鸡蛋,摄取适度的胆固醇及油脂,就可以满足肌体对卵磷脂的需求。
误区七:保健品老少皆宜
任何人,只要饮食多样化、食物搭配均衡,就不需要额外补充营养。保健品只是针对某些特殊人群,发挥一定的补益作用。比如经血流量很大或平日气血虚弱的女性,可能需要补充铁;孕期或哺乳期女性,需要增加叶酸、铁钙;更年期女性,为了减少骨骼中钙的流失,可以服用钙补品;减肥者过度控制饮食导致消化不良,可能需要服用复合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品;素食者需要额外补充钙、铁、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
你知道维生素吃多了会怎么样
现代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意识也增强了。由于健康知识缺乏,加上商家广告不 负责任的宣传误导,很多人开始乱补营养素。其实,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往往只有几毫克甚至几微克而已,如果长期服用过多的维生素,反而 会影响身体的平衡机制。为避免对消费者的误导,欧盟就要求维生素产品说明上必须注明:“维生素不能代替均衡健康的饮食,服用过量维生素将会对人体健康有害。”
过量摄取维生素A,会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厌食、体重减轻、贫血、皮肤干燥而脱皮、毛发干枯无光泽或脱落、眼球突出、易激动、骨及关节疼痛,甚至损害肝脏功能。孕妇在妊娠期,每天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易生出器官畸形的孩子,因此孕妇在妊娠期须慎用。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服食大量维生素B族也会有危害。例如,服用过量的维生素B1,会引起头痛、眼花、烦躁、心慌、浮肿、失眠、神经衰弱;而据国外的研究报告指出,服食过量的维生素B6也会出现晕眩、恶心的现象。
大量摄入维生素C会降低血液中铜的含量,减少血球的数量。长时间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易导致体内消化道生成结石;而妊娠妇女服用高剂量维生素C,胎儿出生后 若维生素C得不到满足,可能引起坏血病。据报道,婴儿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容易出现疲乏、消化不良、烦躁不安、皮疹、浮肿等症状。此外,维生素C是酸性物质,服用过量将会对肠胃黏膜产生刺激,引起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和腹泻,使胃炎、溃疡病的症状加重。
维生素D使用过量,会增加身体对钙的吸收,同时会促使骨头里的钙跑到血液里去,造成血钙过高,使肾脏、血管、支气管,甚至眼角膜及巩膜也有钙的沉淀,因而限制这些组织器官的活动,以致丧失该有的生理功能。
长期服用过量的维生素E,会出现头痛、晕眩、恶心、腹泻、腹胀、肠痉挛、口腔炎、口唇皲裂、抑郁等不良反应。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过量服用维生素E, 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绞痛加剧、血胆固醇、甘油三脂升高,还可影响内分泌功能。男性亦可能发生乳房增大,妇女可发生月经紊乱,有的会导致性功能障碍。
其实,各种维生素普遍存在于不同食物中,均衡摄取维生素的方法就是不偏食。如果真的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应该在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世界抗衰老协会主席的不老秘诀
世界抗衰老协会主席罗伯特·高德曼博士,年过六十了,看起来还像个中年人。他说自己保持年轻的秘诀,就是每天喝8杯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连喝口水都顾不上。很多人认为,渴了才喝水,不渴喝什么?这是不对的!不少人认为,“渴”是小事一桩,不必大惊小怪。这更不对!
水到底有多重要?我告诉您,水比食物还重要!人体内一切生化反应都得有水的参与才行,一旦缺水,新陈代谢就会出现障碍。说水是生命之源,一点也不夸张。
有一句话说得好:“多喝凉白开,健康自然来。”
我们每天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充满着各种有害、有毒物质,它们通过我们的嘴巴、鼻子和皮肤侵入体内,一旦身体免疫力下降,这些有毒物质就会兴风作浪,对身体造成危害。按时喝水可以有效清除污染物质,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早上起床喝一大杯水,能够稀释血液,降低血黏度,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同时尿液也得到稀释,将积蓄了一夜的固体毒物溶解在尿液中排出,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对于爱美的女同志来说,经常喝水能使微小脂肪颗粒滋润而富有弹性,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我们喝下去的水,大部分通过小肠被身体吸收。剩余部分进入大肠后兵分两路:一部分被肠壁继续吸收入血;另一部分成了粪便的稀释剂,能有效地防止便秘,减少痔疮的发生。
随 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水分逐渐减少,导致皮肤出现皱纹。一般来说,人每天喝水量至少要与体内的水分消耗量保持平衡。人一天消耗2500毫升水,但从食物和体 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所以剩下的1500毫升,就得靠喝水来补充。您说1500毫升是多少呢,没必要搞得太复杂,您记住大概是8杯水 就成了。
怎样喝水才算科学呢?有两条原则:一是喝好水,喝温水,空腹喝水;二是记住“一不宜”、“两提倡”。
原则一:喝好水、喝温水、空腹喝水
最健康的水是白开水。尽量避免常饮蒸馏水,但可选择优质的矿泉水。如果条件允许,碱性水对人体较有利。喝温开水更有益于身体。不宜喝太烫或太凉的水,否则容 易损伤口腔和食道粘膜,时间久了易引发口腔癌和食道癌。长期饮用冷水会损害胃肠功能。坚持空腹喝水,水直接从消化管道中流通,便于身体吸收。
原则二:记住“一不宜”、“两提倡”
一、不宜饭前大量喝水。饭前大量喝水冲淡胃液,增加胃肠负担,影响食欲和消化能力。
二、提倡运动后喝盐开水。运动时大量出汗,体内的盐大量排出,此时喝点淡盐水可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盐分。盐水的浓度以0.1%~0.3%为宜。
三、提倡病人多喝开水。病人多喝开水,既可补充因发烧、呕吐消耗的水分,也可促进病菌从体内排出。
喝了空腹茶,疾病身上爬
日常生活中,中国人讲究以茶待客,以茶怡情,“寒夜客来茶当酒”,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曲茶”可以看出,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中国人自古就离不开茶。《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鲁迅的小说《药》也是以茶馆为背景。
茶之所以有保健作用,是由它含有的特殊成分所决定的。据测定,茶叶中的化学成分达300多种,包括生物碱、维生素、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脂多糖等。这些成分有的防病治病,有的营养保健,有的兼而有之。毫无疑问,喝茶有许多好处,可是如果喝茶的时间和方法不对,不仅不会促进健康,还会适得其反。例如有些老年人嗜茶成瘾,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杯热茶。起床便空 腹喝茶是一种不良习惯。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碱成分,空腹喝茶,腹中无物,茶水直入脘腹,有如“引狼入室”。如果肠道所吸收的咖啡碱过多,会产生暂时的肾上 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状,出现心慌、尿频等不良反应。时间久了,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B1的吸收。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不饮空心茶”之说。那么,怎样正确喝茶 呢?这里有几句民间的歌诀:空腹饮茶心里慌,隔夜饮茶脾胃伤,过量饮茶人瘦黄,淡茶温饮保安康。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隔夜茶,毒如蛇。”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正好说明隔夜茶的特点。清代《闲居杂录》有这样一段记载:“惊蛰后至九月,凡茶水在几上经宿者 不可饮。因守宫(壁虎)之性,见水则淫,每于水内相交,余沥遗入,为性最毒。如误饮时,急觅地浆水解之,或吐或泻,尚可救一二。掘地以冷水泼之,令浊,少 顷取饮,谓之地浆。”这个故事很有意思,隔夜茶之所以不可饮,是因为壁虎在里面放了毒,这颇有民间传说的意味。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隔夜茶因时间过久,维生 素大多已丧失,且茶中的蛋白质、糖类等会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很容易变质,所以不宜饮用。但隔夜茶并不是一点用都没有的,眼睛带血丝或常流泪,每天用隔夜茶洗眼数次,便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清晨刷牙前后或吃饭之后,用隔夜茶漱一下口,可顿感口气清新,并有固齿作用。
饭后饮茶,可导致铁元素流失。有人喜欢饭后立即饮茶,这也是不良习惯。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大量单宁酸,如果饭后马上饮茶,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与单宁酸很容易发生凝固。特别是老年人,因肠胃功能下降,对这些凝固物难以消化吸收,势必会减少对蛋白质、铁质的吸收。资料表明,饭后饮茶,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量 至少会降低50%。时间久了,不仅降低了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影响器官的多种生理功能,还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为什么喝淡茶好呢?因为淡茶内的茶碱含量较少,既足以使人提神醒脑、恢复体力,又不会使人过度兴奋。
你会喝汤吗
专家把喝汤比作是“最廉价的健康保险单”。中医相信,汤可治百病。体形瘦弱 的人,餐前多喝一些含糖及高蛋白质的汤,有利于增强体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多喝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汤,如瘦肉汤、蔬菜汤,不但可以给产妇增 加营养,促进产后健康及形体的恢复,而且可以催乳。不同的汤有不一样的特效。
喝汤的好处很多,汤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共同喜爱,不少国家还有自己的“名汤”,例如俄罗斯的罗宋汤,美国的咖喱牛肉汤,日本的海带汤 我国则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有喝不同汤的习惯,诸如老鸭汤、黄豆小排汤、荠菜豆腐汤等。因为喝汤是每个人的习惯,似乎没有什么学问,可其中却大有讲究。
首先,是喝汤的时间。应该在饭前喝汤,这样才能苗条健康。
人在饥饿进餐前,食欲中枢兴奋性最高,越胖者越高,一进餐,狼吞虎咽,5分钟左右已摄入近80%的热卡,等到出现了饱腹感,所摄热量已经超标,此时再喝些肉 汤,脂肪进一步超标,必然越喝越胖。科学的做法是:坐上餐桌后,先别忙吃饭,先安静一下,喝一碗汤。研究表明:汤一进胃内,不单是占据容积,更重要的是通 过胃黏膜迷走神经的传导反射到食欲中枢,使食管中枢的兴奋性下降,食量自动减少三分之一,使饱腹感提前出现而且进餐速度变慢,总摄入热量减少。形成习惯 后,日久天长,人则苗条健康。广东人、福建人,饭前喝汤就是典型例子,而北方人饭后喝汤,肥胖者也明显增多。
对一些肥胖者的观察表明:只要做到饭前喝汤,不需要任何减肥药,体重每月能下降0.5~1公斤,半年后有显著减肥效果。在两餐之间有饥饿感时可进食少许低热量食物,对重度肥胖的人,针灸疗法有助于减少饥饿感,使减肥过程更顺利。
其次,要走出几个喝汤的误区:喝汤不吃渣,爱喝“独味汤”,喝太烫的汤,饭后才喝汤,汤水泡米饭。
喝汤不吃渣 有人做过检验,将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 “渣”中。其实,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口感虽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除了只能吃流质的人以外,应提倡将汤与 内容物一起吃下去。
爱喝“独味汤” 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喝太烫的汤 喝50℃ 以下的汤较适宜,喝太烫的汤则有百害而无一利。有的人喜欢喝滚烫的汤,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 ℃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虽然烫伤后人体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但反复损伤极易导致上消化道黏膜恶变。据调查,喜喝烫汤者患食道癌比例很高。
饭后才喝汤 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确的方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 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起到开胃的作用。饭中适量喝汤也有利于食物与消化腺的搅拌混合。
汤水泡米饭 这种习惯非常不好。久而久之还会使消化功能减退,甚至导致胃病。这是因为人体在消化食物时,需咀嚼较长时间,唾液分泌量也较多,这样有利于润滑和吞咽食 物。汤与饭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没有被嚼烂,就与汤一道进了胃里。这不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得到充分刺激,胃和胰脏产生的消 化液不多,并且还被汤冲淡,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时间长了,便会导致胃病。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
老年性痴呆正在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难题。一方面它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上升为 常见死亡原因的第3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另一方面,这种病的演变过程缓慢,不容易被子女发现。据统计,目前我国痴呆症患者已有500万人,占世界 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还多,每年还有30万老年人加入这个行列。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痴呆发病率将逐步增高,80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症的发病率 达80%。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顽疾,目前没有很好的根治方法。但只要平时多吃健脑食品,多运动,多交流,心态平和,性格乐观,就可能远离老年痴呆症。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食物,对脑部器官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这里向大家做一点简单介绍。
核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被机体吸收后能变成脑细胞的组成物质。
芝麻:可补肾益脑、养阴润燥,对肝肾精气不足兼有口舌干燥、肠燥便秘等症状较为适宜。
莲子:是补脾益胃、养心安神、益智健脑的理想食物。在中医里,莲子还有益肾固精的功能。
黄花菜:对治疗老年性痴呆有帮助,可以改善肝肾阴虚、血虚引起的健忘、失眠、烦躁、眩晕头痛、心悸等病症,是养脑强记的好食物。
花生: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可以延缓脑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
大枣:可养血安神、补养心脾。对于心脾气血两虚的痴呆病人较为适宜。
桑葚:治疗肝肾亏损、心脾气血双亏的痴呆病人尤为适宜。
桂圆肉:对治疗老年性痴呆、心脾气血两虚者有益,同时有助于防治畏寒乏力、面足浮肿。
葡萄:对于老年性痴呆、气血虚弱的治疗较为适宜。
荔枝:对治疗痴呆、心脾气血两虚,兼有胃阴不足、心烦口渴的患者较为适宜。
松子:用于防治老年性痴呆,尤其适用肝肾精亏症伴肺燥阴虚者。
山楂:常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兼有高血脂症、糖尿病者。
鱼:多吃鱼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好处。因为痴呆病人脑部的DHA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偏低,而鱼肉尤其是金枪鱼中,这种脂肪酸的含量很高。
其他如蘑菇、鸡蛋、大豆、木耳、山药、海参等食物,对防治老年性痴呆均有一定效果。
老年痴呆症的发生还与我们的许多日常生活习惯相关。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疾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胜过服用世间各种良药。
一、严格戒烟。吸烟历史越长,每天吸烟越多,脑动脉硬化越明显,越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脑组织一萎缩,痴呆症就来了。
二、少饮或不饮烈性酒。酒精能使大脑细胞密度降低,脑组织萎缩,脑功能降低,反应迟钝,导致痴呆。
三、定时排便。肠道内细菌能将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分解成氨、硫化氢、吲哚等有毒物质,并被血液吸收。大便滞留于肠道过久,上述有毒物质随血液循环过量进入大脑,可导致智力下降。
四、控制铝质炊具的使用。过量进入身体的铝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智力下降、反应迟钝,易导致痴呆。
有研究显示,老年性痴呆与长期精神忧郁有关系。老年朋友首先应该培养自己的爱好,多读书看报,或者练习书法、乐器。那些担心年龄大了记忆力下降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常用脑来改善记忆。
其次,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有的老人因腿脚不方便而很少与人交流,性格就会渐渐变得孤僻,遇到矛盾容易发怒、生气。专家发现,老年性痴呆与长期精神忧郁有关系,所以要常常与别人沟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冷静应对,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要总是唉声叹气。
说到运动,首先是尽可能做一些适合老年人身体特点的运动。每天练练太极拳、慢跑、散步,就是不错的运动。每天睡觉前活动活动腰腿,按摩一下脚底,对身体也有 很大好处。人体中最耗费氧的部位就是脑神经细胞,大家应有事没事做一做深呼吸,让脑部充分吸氧,让脑神经细胞功能活化。
大家还可以经常做做手指操,经常做做十指指尖的细致活动,如手工艺、写字、绘画、雕刻、制图、剪纸、打字、弹奏乐器等。按摩头部也能使大脑血液流动面扩大,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痴呆。
让5 000万人不得高血压
在国外,高血压被称为“No.1 Killer”即“第一杀手”,原因是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心血管病又是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人类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又有大 量的新理论、新药物问世,取得了许多卓越的进步。但遗憾的是,每年又有大量的健康人加入了高血压的队伍。近年来,患高血压的人数始终在增多,而控制率仍然 偏低。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600余万,其中75%不同 程度致残,每年新发病150万人。在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中,由高血压所引发并发症的比例还是很高。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2亿人,每年新增300万人以上。
高血压是只纸老虎,比其他心血管病都容易制伏。据美国报告,使 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的有效方法是:盐要少吃,体重要控制,运动要增加,烟酒要戒掉,心理要平衡。如果这样做,我国高血压患者可以减少一大半。其实预防 很简单,而且可减少很多人得病,减少很多意外,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科技治疗远远不如预防好。
这里有一个古代的例子,很值得深思:一个威尼斯富翁叫科尔纳多,他大吃大喝,荒淫无度,食睡无定时,35岁就已气息奄奄。许多医生认为他离死不远了,但有一 位医生却持不同意见,他给科尔纳多开了一张健康生活制度表。科尔纳多严格遵守,结果又活了半个多世纪,而且还写了一本书叫《如何活到百岁》。
高血压病人更应该注意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建立一种适合自己身体的生活制度。高血压病人在生活起居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时作息。合理安排生活,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及时解除大脑的疲劳状态,从而使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心跳减慢,周围血管舒张,血压就会相应降低。只要按时起床、进食、活动及就寝,按照自然生物钟的节律作息和活动,就能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顺应自然。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人体应顺应这些变化。在衣着方面,应根据不同季节,及时增减衣服;住房要阳光充足,防潮防湿,空气流通,周围有条件的宜种些花草树木。
注意清洁卫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增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国有句古话: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还要勤于沐浴。这就是教育人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戒除不良习惯。高血压病人应戒烟,要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因素,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要控制高胆固醇饮食。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健康。
节制性欲。和谐的性生活能使人感到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放纵的性生活易造成身体乏力,精神委靡不振,久而久之还可能引起早衰。性生活次数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特点而定,中年以后可以数周一次,甚至数月一次。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得高血压的几率较高,所以要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劳动可增强体质,使肌肉和周围的血管舒张,并有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防止血压升高。
要培养乐观主义精神,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绪,并经常参加集体的文娱活动和必要的、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美国心脏病学会奠基人、美国心脏病专家怀特先生曾引用英 国谚语说:“No hurry,No worry,No hypertension.”意思是:没有着急,没有烦恼,就没有高血压。
已经得了高血压的人,只要治得早,使血压维持在较正常水平,那么由于血压过高而引起的小动脉硬化以及心脏、肾脏和脑血管的损伤就可避免,其发展的结果是良好 的,病人仍可健康地生活和工作。如果发现较晚,治疗较迟,也不要过于忧虑,用了降压药物并采用其他有效措施,使血压下降到一定水平,也能减轻对上述器官的 损伤,阻止和延缓病情的发展。
冠心病的饮食调理
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不可少。
一、少食动物脂肪、内脏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吃甜食。增加蔬菜、水果、豆类、豆制品以及鸡、鱼、瘦肉等优质蛋白食品。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要多吃海鱼。冠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海边渔民的患病率普遍较低。这可能与其食用海产食物较多有关。海产食物中含有大量的EPA和DHA。EPA和DHA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能防止冠脉痉挛和动脉粥样硬化。EPA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少量由体内合成。水生动 物如牡蛎、鲭鱼、大马哈鱼、金枪鱼等海鱼及鱼肝油中EPA的含量尤为丰富,可达总量的0.1%~90%。EPA可使冠脉扩张、血小板解聚和改善血管通透性。EPA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据报告,爱斯基摩人和北极地带的其他居民很少进食陆生动物的肉和奶,也很少进食植物性食品,主要的食物是鱼肉、鱼肠、鲸油 及鱼的其他成分。据调查,爱斯基摩人和北极圈其他居民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普遍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则较高。从 这些资料来看,EPA的摄入和体内的含量较高,可能是北极地带居民中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率很低的重要原因。国外许多研究也都证实EPA在防治冠心病中的作用。
因此,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鱼肉、鱼油和EPA可能有极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近几十年来冠心病病因学研究的巨大进展。应用EPA和DHA,或进食一定量的鱼肉、鱼油,可能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又一条新途径。所以,劝君常吃海鱼。
二、戒烟、减盐、控酒(可饮少量的红葡萄酒),少喝咖啡和浓茶。
三、生命在于运动,坚持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四、避免过度劳累及持久的脑力紧张,保证睡眠充足及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切忌大喜大悲。
五、避免过度体力劳动,动作要平稳,不宜过于匆忙,如追车。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晚餐要吃七八成饱。
六、保持大便畅通,避免用力排便。
七、冬天注意保暖,不宜过早外出晨练,若外出应戴口罩。
八、急救药品要常备,心绞痛发作时应及时含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
下面给老年朋友介绍几种预防心绞痛的食疗配膳作为参考。
一、玉米粥:玉米性甘平,含蛋白质、脂肪、淀粉、钙、磷、铁、烟酸、泛酸、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其中玉米油有降低血脂作用,烟酸、胡萝卜素等,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及血液循环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荷叶粥:鲜荷叶一大张,洗净煎汤,去渣,加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粥。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夏季感受暑热,头昏脑涨,小便短赤等症。
脑血管病人的“三多、两适量、四限制”饮食原则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增加脑血管病人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每天要吃一定量的主食,粗细粮搭配。保证每天至少一杯牛奶,睡前喝牛奶效果最好。每 天饮水以白开水为主,饮料中以绿茶最好。食物要多样化,注意荤素搭配,色香味俱佳,使病人保持比较好的食欲,增强他们的抵抗力。要根据病人的年龄和病情合 理安排饮食。由于脑血管病患者大多为老年人,长期卧床,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要充分考虑到消化吸收功能和并发症的情况。
脑血管病人饮食的基本原则,我们归纳了一下:三多、两适量、四限制。即多吃含钾、钙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补充蛋白质,适量进食海产类食物,限制食物热量,限制脂肪吸收,限制食盐用量,限制刺激性食物。
一、多吃含钾、钙丰富的食物。土豆、茄子、海带、莴笋含钾较高。牛奶、酸牛奶、虾皮等含钙丰富,都是脑血管病人比较理想的食物。
二、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矿物质钙、磷、钾、镁等以及较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可以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钙可防止骨骼和牙 齿疏松,镁参与心肌酶的代谢,钾能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参与酶系统的活动,对脑血管起保护作用。建议脑血管病人每天进食新鲜蔬菜的量不少于8两,水果 2~4两。蔬菜以新鲜、深绿色或黄色为佳。草莓、橘子、猕猴桃含维生素C较多,芒果、杏含胡萝卜素多。
三、 适量补充蛋白质。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以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功能,促使钠离子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血压,降低脑 血管病的发病率。建议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鱼、牛奶、鸡蛋、豆腐等,尽量少吃动物内脏,如肝、肾、鱼子等。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 质的摄入。
四、适当进食海产类食物。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 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海鱼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有一定的作 用。另外,海带、紫菜等海产品,钾的含量较高,对缓解脑血管病情也有比较好的作用。
五、 限制食物热量。众所周知,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可能在体内转化为甘油三脂,使血脂升高。长期的高血脂,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 化。脑血管病人体型肥胖者较多,再加上平时运动量不够,因此饮食一定要有节制,不能暴饮暴食,三餐七八分饱,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六、 限制脂肪吸收。脑血管病患者多数血脂偏高,对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摄入一定要严格限制。肥肉、动物油脂、内脏、奶油、黄油以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含有大量 的饱和脂肪酸,能使血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升高,引起动脉硬化。因此这类食物尽量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病情。在食用植物油时也要注意用量。
七、 限制食盐用量。膳食含盐量较高,很容易引起高血压,进而导致脑血管病。在日本北海道地区,居民的食盐用量相当大,每天15~20克以上,结果84%的成人 患上了高血压,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很高。我国北方有些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对脑血管病人来说,限制食盐用量显得尤其重要,每天用盐量应该降到10克以下,最 理想的是6克左右。6克到底是多少呢?你可以拿起一个啤酒瓶盖,装满一瓶盖大约就是6克。那些口味偏“重”的朋友,更应该注意限制食盐的用量。
八、 限制刺激性食物。尽量少吃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更应该尽量不沾。酒精对血管起着扩张作用,使血流加快,脑血流量增加,因此酒后常常出现急性脑溢血发作。咖 啡不但具有兴奋作用,而且可以引起脑血管收缩,使大脑血流量逐渐减少。所以脑动脉硬化、高血压、暂时性脑缺血、脑梗塞等疾病的患者,如果饮用咖啡,很容易 有引发病情恶化的危险。
土豆加蜂蜜,远离便秘
大家都听说过书法家庞中华的名字,但是几十年来,这位书法大师却有一个多年无法解决的难题便秘。因为他写的是硬笔书法,和用毛笔写字不一样。用毛笔写字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但是用硬笔写字,就必须得坐着。但久坐恰恰是肛肠疾病的大忌。久坐再加上劳累,便秘的痛苦长期折磨着庞中华,甚至让他一度远离了硬笔书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土豆带来了神奇的转机。一个朋友告诉庞中华,土豆对便秘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也许是有病乱投医,庞中华开始食用土豆。结果几个月下来,还真的很见效。慢慢地他感到大便通畅了。庞中华说:“除了在土豆汁里加拌蜂蜜外,平时喝水加上一勺蜂蜜,也能起到润肠的作用。对缓解便秘也有好处。”没想到,就是这两样不起眼的东西,居然解决了困扰艺术家多年的大问题。
以下是有关便秘的其他调理方法。
一、要想减轻便秘的痛苦,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是一个好办法。粗粮和蔬菜中膳食纤维充足,它本身不被吸收,却能使粪便膨胀,刺激结肠动力。患者每日吃1~2顿粗粮饭,可选用玉米面、糙米、燕麦等。同时,注意多吃纤维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如芹菜、韭菜、白菜、油菜、菠菜、笋类、苹果等。海藻类食品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不妨一试。
近年来,在日本等国家掀起了一股吃魔芋食品的热潮。魔芋能量很低,吸水性强,有良好的通便作用。一般便秘患者每日食用5~10克即可奏效。这里提醒大家,要根据自己的胃肠情况决定膳食纤维进食量,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加重腹痛、腹胀。
二、每天早上起床后,喝1杯淡盐水或牛(酸)奶或蜂蜜水,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适量增加运动,增强腹肌的力量,改善植物神经对肠道的调节功能。这对老年便秘患者显得更有意义。
四、不吃刺激性食物和调味品,如辣椒、咖喱等。
五、适量增加烹调用油量,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或葵花子油等,它们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肠道润滑剂,有较好的通便功能。但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的朋友慎用。
六、采用通便措施,如使用通便剂、通便灵等,但应注意不能用量过大,以免引起腹泻。开塞露等外用药也可一试。
七、对于粪便嵌塞的老年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早晨睡醒后肠道运动增强,晨起排便是一个好习惯。效果不好的话,也可以晚餐后再次解便。
八、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对症治疗,要听取医生的意见。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常有益的生活健康常识,不可不看
冠心病患者应如何合理安排饮食
如何合理的平衡膳食?
《吃好比好吃更重要》第二部分
广东人饮食有四大误区,我猜你至少犯3个!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