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俄罗斯游记

我的俄罗斯游记

 

5月24日至31日,我们参加旅游团去了一趟俄罗斯,亲身领略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美丽而独特的风光,对俄罗斯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也留下了许多深刻难忘的印象。

(一)

作为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我们对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始终怀有十分复杂的感情。

同时,我们这一代人大多又怀有浓郁的俄罗斯情结。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无不受过俄罗斯文学艺术的熏陶和影响:从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陀斯妥也夫斯基、高尔基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作家的小说到普希金的诗歌;从《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年》《攻克柏林》等电影到芭蕾舞《天鹅湖》。对于我们来说,圣彼得堡(过去叫列宁格勒)、莫斯科及红场、克里姆林宫、冬宫,早已成为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过去,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难以实现这个心愿,而当我们终于退休有闲时,去俄罗斯旅游就成为我们最重要的选择。

(二)

离出行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的心情也愈发迫切。5月20日,组团方召集大家开会。由于领队出国尚未回国,特委托她的同事来,详细介绍此次行程内容,并特别提请我们注意:一是莫斯科、彼得堡天气比北京凉,早晚温差大,要穿长袖,中午可穿短袖;二是西方人不爱喝热水,宾馆不提供热水,为提倡环保,也不提供洗漱用品和拖鞋;三是卢布现在与人民币比值为8比1(曾经到10比1,近来回升),建议换一、两千元人民币,随身买些礼品或食物,在机场换或与当地导游换都可以,如在商店大额消费可刷VISA卡或万事达卡,国内银行卡有些地方不能用;四是俄罗斯电源插座使用德标,即两个圆孔的那种;五是当地卫生间较少,导游会适当安排如厕时间,大家最好能及时去;五是参观游览时,建议先听导游讲解再拍照,以便加深对其历史与内涵的了解;六是由于属落地签证,护照有可能被押在宾馆,没有护照最好不要单独上街,以免因警察检查惹出麻烦;七是大家仔细阅读有关自费项目的介绍,慎重选择拟游项目。介绍完毕,我们与旅行社签订出游协议。

23日中午,领队专门给每人发来了短信,除了重申上述一些要求外,还仔细叮嘱大家:一要带好应急药品,二要准备一些可口的小食品,三要带好本人的护照和身份证;并推荐了克里姆林宫、叶卡捷琳娜宫殿加花园、夏宫宫殿园、涅瓦河游船等四个经典自费项目,留了她的国内和俄罗斯的手机号码,约定了24日晚集合地点。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诸如行程安排周四参观克里姆林宫,但那天不开放怎办等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三)

按照行程要求,24日晚10点多,我们即提早到达首都国际机场。在“国际出发”6号门内,领队和陪同出行的客户经理已经在等候我们了,没有多久,全团成员陆续到达,集合完毕。此时,在我们旁边,已经集合了多个旅行团,熙熙攘攘地,看来现在赴俄罗斯旅游的人还真不少。与其他团一样,领队将分别围成一团,再次交代注意事项,并收取多数人选择的四个自选项目的费用。

此时,发生了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事。领队在检查每人护照时,发现两位团员没带护照。可能是以为与前几次出国一样,护照由团里集中保管。经理与领队见此情况,连忙劝慰她们不要急,慢慢想是落在家里还是别的地方。经过联系查找,确定是前不久她们新报了一个团,护照留在公司办签证了。经理立即联系公司经办人,找到了护照,要求尽快派人专程送来。于是,由领队带着其他人先换登机牌,过海关、边检和安检,他留下等待护照送到。在换登机牌时,领队特地交代我们,夫妻俩如要坐在一起,最好一起递交护照。但没想到,五对夫妻的座位都没挨着,有的还离得很远。跟俄航工作人员说,也没有用。后来领队解释,可能是按照团签名单顺序,由电脑机动分配座位,所以没有办法,只好上飞机相互调整吧。在过边检时,由于要求团队统一办理,我们只好休息等待。终于,经理他们仨赶上来了,我们才按照团队名单顺序排队,一起进去。前往登机口时,我们发现大多数免税店都关闭了,可能是时间太晚了吧。

5月25日临晨2点左右,我们开始登机。一进机舱,只见头等舱与经济舱都坐得满满的。我们几个赶紧与旁边乘客调换座位,还算运气不错,很快就调换到一块,但不是靠窗座位。此次我们乘坐的是俄航飞机,航班为UN8881。感到不太方便的是,空乘人员都不讲中文,在机长讲话和安全操作讲解、飞机遇气流颠簸警示时,都只讲一遍俄语和英语,而且那英语带浓重口音,根本听不清在讲什么。2点35分飞机准时起飞。根据上方电视屏幕所示,北京至莫斯科飞行距离5582公里。飞机爬高飞稳后,机舱灯光大亮,空姐开始配送正餐。正餐还可以,牛肉或鸡肉可选。我选了牛肉,打开餐盒,里面是土豆烧牛肉(令人想起赫鲁晓夫所说的“等于共产主义”)加一点荷兰豆、胡萝卜,还有一小塑料碗土豆色拉,一个小面包加一小块黄油,一条巧克力,做得还比较合口味。饮料有橙汁、苹果汁、番茄汁等,可自行选择。吃饱喝足,乘客们纷纷取出脖枕,放低椅背,开始休息。空姐准备分毛毯,有心急的乘客赶紧跑过去讨要,生怕分不到。电视屏幕,一会儿放映旅游广告,一会儿放映喜剧,一句也听不懂,在隆隆的轰鸣中,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我猛然醒来,一看手表,5点多钟了,只见窗外天已大亮,太阳即将升起,睡意顿时消失。到7点时,窗外已是白云飘荡,阳光灿烂。我不禁心生疑窦:按照时差,此时当地时间应为临晨两点,太阳怎么会这么亮呢?后来想想,可能因为飞机由东往西飞的缘故吧。9点在左右,机上开始供应早餐。早餐很简单,一个小面包夹一片奶酪,加一个小蛋糕,一小袋准盐花生,饮料有咖啡、红茶和果汁。 经过全程8小时飞行,飞机于当地时间早晨北京时间10点(当地时间5点)35分到达莫斯科(时差5小时)。降落时,只见低空云雾渺渺,高楼别墅若隐若现,好像进入了仙境。

航程顺利,全团每人心情都挺不错。但是,在进海关、边检时,却耽误了很长时间。其主要原因,一是同个航班来了多个中国旅游团、人数达几百人;二是机场要求团队要走专门通道,但又不多开通道;三是工作人员动作太慢。待我们都进了关,取到大件托运行李,在领队的带领下,去办理国内转机时,被告知已过了登机时间。经几个团队领队再三交涉,机场方答应采取变通办法,让我们换了登机牌,大件行李就不在柜台托运,而是在登机时,直接交给搬运工。我们走入机舱,看见前半个机舱,坐着的俄罗斯乘客,安安静静地看着我们进来,没有一个人出声或斥责。大家赶紧找座位,放行李,入座,但有的人在说话,有的忙着去机尾服务间加热水,闹轰轰地,与前边俄罗斯人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约8点10分(当地时间),我们乘坐的UN0078航班起飞,比原定时间推迟了一小时。这次,为经济舱服务的,不是漂亮的空姐,而是两位“空哥”。一个高,一个胖,长相一般,但服务态度还不错。整个飞行程中,我多次往窗外望去,只见大地是连绵不绝的浓绿植被,间或有一条河流或湖泊闪亮。

(四)

9点40分飞机抵达彼得堡机场。我打开手机一搜索,中国移动就漫游过来,还发来两条短信:一是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发的,要求“文明出游,入乡随俗,遵纪守法,加强防范,规避风险。请遵守俄罗斯法律。勿非法购买携带象牙等野生动植物及制品”,还提供了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的热线电线号码;另一条是中国移动发的,告知拨打中国大陆和接听电话,每分钟2.99元;发送中国大陆的短信每条1.29元,接收短信免费;上网流量每KB是0.01分钱,流量达50M后暂停流量功能。我当即感到,打电话与发短信与在其他国家差别不大,但上网流量贵得出奇,换算过来每M就是10元,看来在俄罗斯是不能开上网数据了,不小心达到50M才封顶,那就是500元啦!

因为是其国内航班,手续简单,我们很快就出了机场。我们发觉,外边不是天气预报所说的阴天,也没有那么凉。当地导游前来迎接,并带领我们找到大巴车,将大件行李放到车底行李厢里,然后上车入座。大巴车可坐50人,可我们全团加导游才19人,每人坐双人座还绰绰有余,这可是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大巴车启动,向市区开去。导游即拿起麦克风,先是例行地自我介绍,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特地指出,是我们带来了阳光和晴天,因为昨天还在下雨,挺冷的,今天突然转晴了,真是好运气。真是,透过车窗往外望去,只见阳光灿烂,蓝天白云,大家心中都很高兴。因为临行前,我曾多次查询天气预报,均报道圣彼得堡这几天多云有雨,气温10度至20度左右,为此我们还专门带上冲锋衣防寒,没想到遇到这么好的天气!

利用前往市区这段时间,导游开始给我们介绍有关情况。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是原苏联总面积的76.3%。圣彼得堡位于普里涅夫低地西部、涅瓦河和芬兰湾汇合处——涅瓦河三角洲列岛上。它始建于1703年,曾长期作为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十月革命后,《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苏维埃俄国被迫割让波罗的海沿岸领土,使首都彼得格勒失去了安全屏障,于是苏维埃政府乃决定迁都莫斯科;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被改称为列宁格勒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这座城市恢复了它的原名圣彼得堡。

当年,彼得大帝为推进俄罗斯欧洲化和文明的进程,实现其宏图霸业,毅然决定举全国之力,在这里建设新首都,为了在这一片环境恶劣的沼泽地里建成牢固永久的城市,避免以往土木建筑的容易毁坏,彼得大帝专门颁布法令,禁止全国用石头建房,所有石匠都派往涅瓦河畔;他还颁布“石头税”,要求所有来彼得堡的船只、车队都要携带交纳一定数量的石头。

圣彼得堡有许多别称:一是“北方威尼斯”,圣彼得堡位于海洋、河流和陆路交通路线的交汇处,市区以河流、岛屿、桥梁“三多”著称,特别是涅瓦河上,有21座大桥,临晨1点能够从中间打开,以便让大型轮船通过;二是“教堂之城”,全城共有300多座教堂,无论经过城市哪个角落,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教堂;三是“博物馆之城”,全城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也有300多座,最著名的当然是冬宫;四是“英雄之城”,二战期间,这座城市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围困900天,寒冷和饥饿夺走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但圣彼得堡人民依靠自己的勇气、意志和信心守护着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了反围困的胜利;还有一个名称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那就是“血泪之城”,当年为了尽快建成这座城市,成千上万的人们在近乎奴隶般的劳动中丧生。

快到景点时,导游说,由于受景点开放时间和堵车等限制,我们实际旅游览顺序会与行程有些不同,但行程所列景点都会走到;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背包要放在胸前,单反相机要抓牢镜头,拍照时要站在白线内,过街时一定要等绿灯亮了。

她介绍,今天参观第一个景点是伊萨基辅大教堂,它被视为俄罗斯帝国的主教堂,名列世界四大圆顶教堂之一(其他三座分别为罗马的圣彼得教堂、伦敦的圣保罗教堂和佛罗伦萨的圣母玛利亚教堂),它规模宏伟,高101.5米,长111.3米,宽97.6米,其圆顶直径达25.米,教堂由112根整体圆柱环绕装饰而成,每根圆柱高17米,重114吨,整个教堂可同时容纳1.4万人。

大巴车开到了伊萨基辅广场附近,在路边停稳后,我们依次下车,远远地就看到一座气势雄伟、金顶辉煌的建筑,高高地耸立在蓝天白云下,顿时受到强烈的震撼。大家纷纷举起照相机或手机,或拍下这壮观景象,或相互拍摄留影、合影。我们跟着大家拍了几张后,在周围转了一圈。在广场东边,有涅瓦河一条支河缓缓流过,河上有座漂亮的蓝桥;河边坐落着玛利娅宫;在广场中央矗立的是尼古拉一世的骑马雕像。我们向大教堂走去,这里有一片绿地,几棵大树,能拍出更好的风景照。正当我们相互拍留影时,旁边有几位俄罗斯人也在拍照,其中一中年男子主动过来,热情地比划着手势,意思是要为我俩拍个合影。这使我们深受感动,欣然接受。于是,我们在俄罗斯的第一张合影,就在俄罗斯人帮助下完成了。

(五)

本来,我们下一个景点是游览十二月党人广场和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但由于伊萨基辅教堂附近停满了车,我们的大巴车转了两圈仍停不进去,于是直接去彼得保罗要塞。沿着涅瓦河河岸前行,很远就看见了彼得保罗教堂高高的尖顶。大巴车驶过宽阔的圣约翰木桥,停在围墙外的空地上。我们下车,在导游的带领下,通过彼得大门进入了要塞。她一边走,一边介绍。当年,彼得大帝从战略角度,选择涅瓦河三角洲上兔子岛作为抗敌前哨,实际上彼得堡城市建设,最初几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彼得保罗要塞既是彼得堡的前身,也是未来城市的中心。要塞中有圣彼得堡大教堂、钟楼、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等建筑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彼得堡大教堂,教堂的钟楼尖顶是俄国占领靠涅瓦河以及波罗的海边土地的象征。

此时,我们大家早已被彼得保罗教堂的气势所震慑:金黄色的教堂巍峨耸立,镀金的尖顶直插蓝天,闪闪发光,尖顶上矗立着天使雕像(圣彼得堡的保护神)。据说总高度达到了122.5米,是那个时代全俄罗斯最高的建筑。这样的高度,要不是我的相机带的是广角镜头,很难完整地拍下教堂全景。而我的团友们,有的不得退到很远的地方拍,有的就只能拍个局部。在我们边上,有中国来的其他旅游团,还有一队队俄罗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参观。导游带着我们往西南方向走,就到了特鲁别茨科堡垒监狱前。彼得要塞建成后从未打过战,曾被作为政治犯监狱,里面有许多阴暗、潮湿的单人囚室。据介绍,这里曾经关押过彼得大帝的儿子阿列克赛及其他阴谋政变者,审判过五名十二月党人的死刑,列宁的哥哥亚-乌里扬诺夫试图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被捕后在这里被杀害,历史上许多著名的革命志士和民主主义者,如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高尔基等,都曾被囚禁于此。

拐过一个弯,我们到了纳雷什金堡垒。中间是一个岗楼似的建筑,两边是几堵红墙,红墙前摆着几门架大炮,十多俄罗斯小男孩爬上爬下,在玩耍,很是可爱。我们穿过大门出了围墙外,这儿有一座不大的栈桥,连接一个小小的游船码头。站在栈桥上,近处,可以看两边高高的围墙,有一些人沿着墙边走去,涅瓦河水清澈见底,但远远看去,呈褐色,据说水中富含某种矿物质;远处,左边可看见飞跨河上的三一大桥,河对岸可看见那一排高度一致、风格各异的建筑。一只只海鸥在天空盘旋,一会儿冲上蓝天,一会儿降落在水边。在我们身边,一位俄罗斯老师正给围在身边学生们讲解,估计是在介绍要塞的历史吧;另外一群学生,靠在桥栏杆上,有的在远望,有的在拍照。他们个个都安安静静,没有人跑吵打闹。在要塞,最后我们还看了彼得大帝的铜坐像,感到这个铜像头小,身子大,与我们想象中那么伟大的彼得大帝很不一样。

结束了上午的游览,大巴车拉着我们到不远处的中餐馆吃午饭。餐馆前隔街有涅瓦河支流格里博多夫渠经过,河上有座狮子桥,桥两头各趴着两只汉白玉石狮,口里各衔着一条铁索,类似现在的斜拉桥。这是我们到俄罗斯所吃的第一次团餐,总的来说还可以。八菜一汤,米饭管够,汤是紫菜鸡蛋汤,菜是荤素搭配,有红烧猪肉,清蒸海鱼,味道做得一般。全团分为两桌,领队与导游另坐一桌。从飞机吃的早餐,到这时大家早已饿了,所以风卷残云般地,把饭、菜、汤清扫一空。打上热水,上过厕所,大家都挺满意。爱抽烟的,早就到门外,吸上几口了;吃饭速度快的,有的已经出门,到桥那边拍照了。

(六)

25日下午,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斯莫尔尼宫。

记得在《列宁在十月》里,布尔什维克的司令部就设在这里,工人纠察队就是从这里出发去攻打冬宫的。1917年11月7日,列宁就是在斯莫尔尼宫发表对俄国公民的号召书,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一直到1918年3月,列宁就在这里办公和居住。

斯莫尔尼宫也叫斯莫尔尼修道院,是19世纪初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建成的贵族女子学校。我们到达那里时,午后的阳光正照在中间东正教五顶式教堂上,白云在蓝天上飘荡,映衬着这座蓝白相间的墙体、造型别致的圆顶和闪闪发光的金尖,显示出与其他教堂完全不同的妩媚风格。斯莫尔尼宫四个角上坐落着四个小教堂,形成一个建筑群。我们从边上的铁栅栏门进去,里面是个很大的庭院,长着高大的树林,一片很大的草地。站在这里,抬头可以看到,教堂的窗户上,都有小天使的雕塑。

下午,我们参观的第二个景点是滴血大教堂,也叫复活教堂,而全称则是“在亚历山大二世皇帝遇难地修建的耶稣复活教堂”。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农奴解救者”,其26年的统治期间给俄罗斯带来了许多贡献,但最后因民意党人炸弹袭击重伤身亡。这座教堂就是为纪念他而兴建的。从远处看去,完全是典型的17世纪俄罗斯风格,即所谓教堂顶部呈洋葱头造型。据说,在建造教堂中,保留了亚里山大皇帝遇刺地方,至今还保留了带血的栏杆和一块带血的桥面。只可惜没有安排入内参观,我们没能目睹这个历史悲剧的遗迹,只在教堂外面仰望,拍几张照片了事。

我们参观的下一个景点是喀山教堂。涅瓦大街上的喀山大教堂是为纪念俄罗斯战胜法国拿破仑军队而建造的,教堂内埋葬着1812年俄罗斯卫国战争英雄库图佐夫元帅,他的雕像就矗立在教堂的北面柱廊前。教堂里现还存放着一件俄罗斯东正教的圣物喀山圣母像。库图佐夫元帅就是携带这件圣像奔赴前线,与官兵一起向圣母祈祷后打败法军的。这一次我们是先进去参观,再出来看外观。导游提示,大家要分散进去,进教堂后,男人必须脱帽,不能照相,不要大声说话。我们随着人群,慢慢走进教堂,里面气氛十分庄严肃穆。有些人在圣殿前排着队,走上圣坛,似乎是去忏悔;有的持着蜡烛,到神像前点亮后闭目默念,然后划着十字走开。虽然我不信基督教,但也不能不被这里的气氛和这些教徒的神情所感染。

走出教堂,我们来到教堂前边的花园,从远处看教堂外观。喀山大教堂1801-1811年建成,它的外貌具有典型的当时帝国风格的特征,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正面是一个呈半圆形柱廊,柱廊由两排94根需数人合抱的石柱组成,中间圣殿上方是高达70米的教堂圆顶,此圆顶是俄罗斯建筑史上第一个使用金属结构的建筑。整个教堂造型雄伟,气势非凡。

我们重新上车后,大巴车又开向上午去的地方,这一次总算有地方停车。我们过马路,穿过一片树林,来到十二月党人广场,就看到了作为圣彼得堡标志的青铜骑士雕像。只见在一块巨石上,一匹骏马前腿腾空而起,彼得大帝安坐在马鞍上,左手拉着缰绳,右手前伸,两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那骏马的马蹄践踏在一条长蛇身上。这马象征着俄罗斯,而蛇则代表当时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维新的邪恶力量。我绕着雕像转了几圈,感觉从任何方向仰望青铜骑士,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它那种压倒一切的气势,那种不可战胜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从而体现到为什么彼得大帝能够建立那样的丰功伟业。

(七)

结束了一天的游览,大巴车拉着我们去吃了晚餐(与午餐基本差不多),然后拉着我们开往华西里岛。华西里岛是圣彼得堡很著名的地方。在彼得大帝规划蓝图里,要将它建设为城市行政中心,但在当时没有大桥情况下,全凭船只作为交通工具,极不方便,最后被迫放弃。不过,由于这儿比较幽静,文化气息浓,长期以来深受明星们的青睐,许多名人,包括普京的女儿,现在就居住在这里。

我们住的是Park Inn宾馆。大巴车拉到大门前,我们取了大件行李,走进大堂。大堂宽畅气派。领队收了大家的护照,办好了入住手续,再给每人分发房卡。大家赶紧拉着行李上楼。这个宾馆高层很高,楼道很长,曲里拐弯,很像一个迷宫,而且还设有一道道门,如无门卡还过不去。进房间后,感觉还不错,整洁实用。俄罗斯宾馆的床都特别窄。据说俄罗斯历史上经常打仗,所以人们都是穿着衣服趴着睡觉,不用翻身,所以床窄窄地就够了,久而久之,就形成睡窄床的习俗。有段子说,俄罗斯人到中国,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的床太宽了,夜里上厕所,翻了几次身,还没有到边。

由于累了一整天,我们赶紧洗漱。给手机充电。最令人高兴的这宾馆的WIIF很不错,在房间里信号比较强,赶紧在朋友圈里发了到俄罗斯后的第一个微信,还不敢给家人发,因为此时国内已经夜里两点钟。此时,已是晚上九点多,但窗外还很亮,天边飘着一抹晚霞。原来圣彼得堡地处北纬60度,仲夏时节,日照近20个小时,6月22日是他们的“白昼节”,那时白天更长,在夕阳西下与旭日东升之间只有短暂的若明若暗的间隙,人们无需掌灯,便可在街上读书看报。这也算是圣彼得堡一个奇观吧。

(八)

26日早晨,我一觉醒来,发现天已大亮,阳光照进房里,很是刺眼。可一看手表,还是临晨4点多。再睡又睡不着,因为按照北京时间已是上午9时了。磨蹭到七点,我们下楼去吃早餐。早餐是宾馆包的。一楼自助餐厅,地方很大,分成四五个就餐处,足足可容纳上千人。来来往往基本上是中国人,来自国内不同地方,讲话南腔北调都有,餐桌、吧台连沙发上都是就餐的人。因为人多,取早餐和饮料的地方也多。早餐比较丰富,品种很多。特别是青苹果,结实,汁浓。

九点半,我们乘坐大巴车出发,上午安排涅瓦河游船。上车后,导游指着窗外的阳光告诉我们,彼得堡一年通常只有60个晴天,经常或阴天下雨,到下半年更是长时间见不到太阳,人容易感到忧郁,所以俄罗斯盛产诗人、画家; 我们来的这两天,都是晴天,真是太难得了。由于冬宫周一、周二不开放,所以调整到明天,自费项目叶卡捷琳娜宫,由于昨天来一艘大游轮,票都被他们订走了,我们可能参观不了。对此,大家提了许多意见,如既然知道周一、二冬宫不能参观,行程中为什么要安排周一到彼得堡?导游听了,有点委屈,说她也很想带大家去,有钱不赚她傻啊。她答应再去想想办法。

游船码头就在冬宫大街对面。时间还早,我们沿着河堤慢慢溜达,以对岸彼得保罗教堂和三一大桥为背景拍照。10点半,我们在导游带领下上了游船。同船还有另外一个中国旅游团,大约30多人。船开出后,大家都跑到二层甲板上,一边观赏两岸风光,一边选择景物拍照。从船上眺望,特别注意到,除了伊萨基辅大教堂金顶与海军总部尖顶外,其他建筑,无论是冬宫还是证券大楼高度基本一致。这时,导游招呼大家回到一层船舱里,我们分别坐了四桌,船方为每桌提供了两瓶香槟,每人一瓶矿泉水,一小盆面包鱼酱。坐定后,倒上了香槟、矿泉水,俄罗斯青年为我们表演几个小节目,或唱歌,或跳舞,富有浓郁的俄罗斯风味。当他们的手风琴拉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熟悉旋律时,我们每个都跟着唱了起来。大家还频频举杯,互相敬酒。

看到船窗外,闪过陌生的景色,我又上了二层甲板,看到莫斯科举办2018年世界杯主体育馆建设已经初见规模了;跨海大桥的建造也正在进行中,只见两根桥柱直刺云霄,两边还多个桥墩,想必建造的将是一座斜拉桥。这时游船已到涅瓦河口,外面就是波罗的波的芬兰湾。然后,游船开始返航。下船时,导游告诉我们,叶卡捷琳娜宫的参观票想办法搞到了。

(九)

26日下午,我们乘坐大巴车,前往郊区,游览圣彼得堡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宫”之一的彼得宫(另外两处是位于市中心涅瓦河畔的冬宫、圣彼得堡南约30公里普希金城的“叶卡捷琳娜宫”)。

圣彼得堡郊区一系皇家建筑中,最负盛名就是彼得宫,它是18世纪初彼得大帝建造的一座行宫,他生前每年必来此度夏,因此彼得宫也称为夏宫。夏宫包括了18世纪和19世纪宫殿花园的建筑群,由于其因建筑豪华壮丽,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

我们的大巴车,远远地就停在路边,下车步行过去。首先映入我们眼中是一座巍峨的黄色大宫殿,金色洋葱头顶部闪闪发亮。来到大门前,导游介绍,夏宫分上花园和下花园,主要精华在下花园,由于夏宫里面很大,且树林茂密,道路如迷宫,请大家选好路线,抓紧时间参观,出来再看上花园。如果迷路,只要抬头找到国旗旗杆,就找到出门的方向。

我们分别验票进去,往前没走几步,扶着石栏杆俯瞰,眼前出现一片壮观的景象:沿坡而下是一个大梯型瀑布,流水冲向下面大半圆形水池,水池中央耸立着大力士参孙与海怪搏斗的雕像,在瀑布和水池旁边,共伫立着37座造型各异的金色雕像,29座潜浮雕,150个小雕像,分布着64个喷泉;泉水在金色的雕像间,向天空喷涌而上,似雪花般飞溅开来,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直看得人眼花缭乱,心花怒放;碧绿的池水顺着一个水渠,一直流向远处海里,形成了一条中轴线,以此为中心,将下花园分成东西两部分,两旁景物呈对称分布:在水池两侧各有一片用绿色草皮与棕色植物铺成的巨大图案;在水渠两侧,则是一大片浓密的森林。

我们沿两旁石阶而下,来到水池边,顺着水渠,走向海边,一边走,一边不断按下快门,拍下眼前这引起壮美景色。站着海边,眺望芬兰湾,遥想当年彼得大帝从要塞巡视,乘船归来,到这边休息的情景……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匆匆走过树林,这儿被称为“氧吧”名不虚传,空气确实新鲜。树木修剪成几何图形,林中道路走向不规矩,如不认准方向,真会走错路。走出树林,只见平地上用草皮构成的图案边,开满了各色的郁金香。我们来到了上花园,这个地方不大,景色也比较简单,怪不得不收费。我们没有进宫殿,据说里面藏品也很丰富。后来想想,怎么也比不上冬宫吧。

我们乘坐大巴车回城。在沿途中,经导游指点,我们看到了路边基洛夫工厂,不由地想起《列宁在1918年》一个情节:开完会后,列宁在前边走,华西里保护着他,叫着“让列宁同志先走”;列宁在此遭到女杀手的暗杀……。导游介绍,二战期间,男人们上前线打仗,工厂主要是妇女们在生产,直到今日,这个传统还在继续,基洛夫工厂主要还是妇女们在生产。导游钦佩地说,俄罗斯妇女非常了不起,由于多次战争关系,俄罗斯男子比例下降,俄罗斯妇女承担起许多繁重的社会劳动,许多妇女退休后还继续工作,比如在许多博物馆,在展室管理的都是这些年纪大的妇女。在国家博物馆大楼前,我们还看到矗立在广场上的列宁雕像,他向前伸着手,被戏称为“列宁在叫出租车呢”。

回到城里,我们顺路补看了两个小景点:狮身人面雕像与海神柱。在涅瓦河畔,我们看到一对狮身人面雕像伏卧在基座上。据说,这人面是按照阿门霍特布三世法老面部雕刻的,制作于公元前1455年--1419年,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是埃及国王送给圣彼得堡的礼物。经导游指点,我们看到这对雕像的人面下巴上没有胡子,据说当年埃及军官押运狮身人面像从尼罗河来彼得堡时,认为胡须是权利的象征,不能留给俄罗斯人,用枪托把胡须给打掉了。不知是真的,还是杜撰的?在这对雕像下方,还各有一只铜神兽,很像是长着翅膀的狮子。站在这里,可以望到对岸金顶大教堂等建筑。

接着,我们来到海军博物馆对面的交易所广场,这里耸立着两座砖红色的灯柱,即著名的瓦西里岛古港口灯塔。它高32米,顶部是三角油灯,柱体上有一块块的船头装饰,据说作为海战胜利的象征;在柱子底座上有4座5米余高的雕像,据说分别表示俄罗斯4条伟大的河流——伏尔加河、涅瓦河、第聂伯河及沃尔霍夫河。

(十)

27日早晨,醒来发现,外边没有前几天那样亮堂,打开窗户看,昨天夜里下了阵雨,地上湿湿的,行人穿着长袖衣服。今天是我们在彼得堡最后一天,晚上就要乘火车前往莫斯科,所以行李全部要收拾停当。因昨天去得早,餐厅坐满了人,今天我们就推迟到8点去。可没有想到,餐厅里就餐的人倒是不多,但很多餐桌上杯盘碗筷一片狼籍,像刚刚来过一群野兽,吃饱跑掉了。餐台摆放的食物、水果和饮料所剩无几,餐厅似乎没有再补充的意思,我俩刚取了几片面包、奶酪和一杯麦片,吃完再去取,餐厅已开始收摊了。不知该说什么好,草草吃完,上楼拿了行李,到大门口集合。

团里其他人陆续来到。天空上堆着厚重的乌云,看来要下雨。有人说,今天我们参观冬宫,正好在室内,不怕雨,运气还不错。其他人点头,表示同意。九点半,大巴车一来,我们把拉杆箱放进行李厢,出发前往冬宫。

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皇宫广场上,最早为沙皇的皇宫,曾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馆,现为国立埃尔米塔日博物馆的一部分。它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冬宫有400个展厅和陈列室,收藏有世界各国的艺术品,包括油画、雕像、地毯、家具、工艺品等,其中以古希腊的瓶绘艺术、古罗马的雕刻艺术和西欧艺术这三部分藏品,在世界收藏界最享有盛名。

我们到达皇宫广场,离进冬宫参观的时间还早,实际也是导游特意安排出富裕时间,让我们先去广场转转,拍拍照。宽阔的广场中央,矗立着著名的凯旋柱(也称亚历山大柱),是一座独特的建筑物,高达47.5米,直径4米,重600 吨,用整块花岗石制成,它在没有任何支撑的情况下,以其自重屹立在基石上,保持平衡。它的顶尖上是手持十字架的天使,天使双脚踩着一条蛇,代表着战胜拿破仑后的和平, 而柱脚装饰的浮雕以寓言的方式歌颂着俄罗斯军队取得的战功。

广场东边黄色半圆弧型建筑,是帝国时代的总参谋部旧址。它的正中间是座凯旋门,门上边是雕像。走近大楼,楼前树起一排旗杆,旗杆上飘着各国的国旗,这是5月9日纪念二次大战胜利70周年活动留下来的。我找了找,很快就看到了有中国的五星红旗。

广场西边与此相对的是冬宫。冬宫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物。从外观看,冬宫为三层建筑,其有规律的排列的圆柱和窗框为白色,其墙面为绿色,白色、绿色相间配合,加上窗框上的浮雕装饰,使整个外观显得生动起来。

这时天空开始掉雨点了,也快到参观时间了,我们集合完毕,一齐向冬宫后门走去。这时我们突然发现,远处华西里古港口灯塔上升起熊熊的火光,开始不知是为什么,后来有人说,很巧今天是5月27日,是圣彼得堡建城纪念日。1703年这一天,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为要塞奠基。

到了冬宫后门,这里已经聚集好几百很多参观的人。我们排好队,导游给每人分发门票,同时给每人一副耳机,并告诉大家:冬宫展室非常多,只能挑选最重要的参观;里面地方大,参观的人多,容易走散,戴上耳机,可以听她讲解,如果耳机声音减弱,说明离她远了,赶快跟上。检票后进入大门,只见在安检门前,挤满了的人,原本应该排成两路队伍变成臃肿一团,缓慢地前行。我们好不容易走到安检门前,工作人员见我们有些人穿着外套,要求去存衣处存放。为了不耽误进去,我们将外套脱下交给领队看管。

跟着导游,我们步入冬宫前厅。这是一条长长的走廊,两边是白色大理石圆柱,走廊尽头是著名的“约旦阶梯”,从地面到二楼的台阶、栏杆、扶手和方柱,全都用白色大理石雕凿而成,窗户、廊柱和灯具都镶着金色的花饰,真可谓是富丽堂皇,精美异常。

上楼梯后,进入正厅,也叫元帅厅,是举行皇家接见、隆重盛典、宫廷庆祝等活动的地方。正厅墙上挂着6幅俄罗斯元帅的肖像,以表彰他们曾为俄罗斯取得过重大历史性胜利。下一个是国徽大厅,是冬宫最大的房间,其包金的圆柱,向人们展示着俄罗斯帝国的强盛,在这儿能看到描绘俄罗斯各省的徽章。

接着走到了战争长廊,它是为纪念1812年卫国战争和1813——1814年俄罗斯远征军的英雄们而建的。从这儿就进入了冬宫的心脏地带----圣乔治厅,也称加冕厅,它非常宽畅,四周排列着一圈大理石柱,上下两排明亮的窗户,天花板上吊着两排铜制吊灯,整个大厅显得庄严肃穆。据说,罗曼诺夫王朝所有的重要会议、庆典都是在这里举行,类似中国皇帝的金銮殿。正面摆着的是沙皇保罗的宝座,后面是紫红色背景墙,上面是绣有国徽双头鹰的图案。之后来到为纪念彼得大帝而建的彼得厅,是小型会见的场所,墙上挂着一幅油画《彼得大帝和雅典娜女神》。经过孔雀石大厅外楼梯口,我们看到一个巨型的孔雀石花瓶。然后进入最有名的花园厅,这里展出的“金孔雀钟”,是冬宫镇馆之宝,集装饰性、娱乐性于一体。它是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上面有造型逼真的金孔雀、金公鸡、金猫头鹰、金松鼠,启动机械系统,金孔雀就会开屏,金公鸡就会啼呜。可能是太宝贵了,我们看到的这个宝贝,被一个玻璃房罩着,要拍照就会有反光和影子。

冬宫另外几件镇宫之宝都在达·芬奇厅。据说这里收藏的油画,从14世纪至20世纪,时间跨度达700年,其中有达·芬奇、拉斐尔等人的作品。为了亲眼观赏这几幅举世罕见的珍品,如达·芬奇的《圣母与圣婴》和拉斐尔的《神圣的家庭》,我们不得不耐心地排队等待。我们还参观了意大利顶窗厅,这个厅的特点就是房顶是很大的玻璃窗,可以利用自然光,四周墙壁上挂满了油画,每幅油画都有一个故事,只可惜没有时间,我们不能一一去欣赏。之后还参观了维纳斯雕像厅,陈列着很多白色大理石雕像,其中最出名的是维纳斯像。由于参观时间非常有限,整个参观过程,我们都是走马观花似地,有许多展馆更是匆匆而过。唉,参观冬宫这样的博物馆,无论多少时间都是不够的。

(十一)

记得很多年前,我曾读过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皇村回忆》:

    沉郁的夜的帷幕,

    悬挂在轻睡的天穹;

    山谷和丛林安息在无言的静穆里,

    远处的树丛堕入雾中。

    隐隐听到溪水,潺潺地流进了林荫,

    轻轻地呼吸,是叶上沉睡的微风;

    而幽寂的月亮,像是庄严的天鹅,

    在银白的云朵间游弋。

    ……

    在远处,一排雄伟的宫殿静静地

    倚着一列圆拱,直伸到白云之上。

    岂不是在这里,世间的神祗自在逍遥?

    这岂非俄国的敏诺娃庙堂?

    北国的安乐乡,那景色美丽的皇村花园?

     ……

这首诗是普希金在皇村中学读书时写下的著名诗篇。1937年,为纪念诗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皇村改名为普希金城。像许多人一样,我也是在阅读了普希金的诗后,更增加了对俄罗斯,对圣彼得堡,对皇村的憧憬和向往。所以当27日下午,我们乘车前往彼得堡郊外29公里的叶卡捷琳娜宫(亦称为“皇村”)参观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期盼。

叶卡捷琳娜宫建于18世纪,最初是彼得大帝为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建造的小规模的建筑,为了强调这里成为沙皇的新领地,后来将其改称为皇村,而现有规模宏伟的建筑群,主要是其女儿伊丽莎白女皇以及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期间扩建的,也成为以后历代沙皇喜欢的地方,因其突出的巴洛克的风格,精巧奢靡的格局,清新柔和的色彩,弥漫着女性的柔美和娇媚风韵,于199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叶卡捷琳娜宫最著名的是琥珀厅,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波罗的海盛产琥珀,几乎占有全球百分之八九十,琥珀因其独特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几近神化。1717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赫,将一批稀有的琥珀砖作为礼物送给彼得大帝,后者以此作装饰材料建造了琥珀厅,琥珀厅因其独特材料、神奇的功效而声名远扬。二战时期,德军攻占叶宫,掠走了琥珀厅所有的饰物。二战结束后,苏联重建琥珀厅,基本恢复了原貌。被称之为“俄罗斯荣誉的圣地”,很值得一游。

我们到达叶卡捷琳娜宫时,天气已经转晴,云开日出,天空湛蓝,飘着一片片薄纱般的白云。下车走向叶卡捷琳娜宫,远远地就看见,其皇家教堂一高四低金色圆顶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叶卡捷琳娜宫殿是一排长360米的双层楼宫殿,外墙以白(白色象征女皇的皮肤)、浅蓝(蓝色象征女皇的眼睛)、金黄色(金黄象征女皇的头发)为基调,典雅中透出尊贵。外墙上有很多十分强壮的男子低着头用肩膀扛着沉重房梁的雕塑,十分引人注目。有人说这象征着女皇时代的强权。

检票进入大门,里面是很大的庭院。来不及仔细观看,赶紧进宫门排队。这一次,我们预先就去存包处把外套寄存了,过安检时就很顺利,进去后每人都要在套上鞋套,这主要是为了保护珍贵的木质地面。首先参观是正楼梯,楼梯上铺着红地毯,一面墙是六扇窗户,窗上挂着红窗帘,另两面相对的白色墙壁上,有许多浮雕,挂着好多组钟表,钟表表面貌似景泰蓝。在这里,有一个老师正在给小学生们讲解着什么。

穿过摆放着一张大餐桌的餐厅,进入了大厅(也称金銮厅),是女皇接见宾客的场所,也是举办豪华舞会的舞厅。大厅看起来非常宽畅,面积达800多平方米,天花板上画着希腊阿波罗太阳神,四周用许多镀金的刻饰物和镜子作为装饰,一眼望去,金光闪耀。据说在这里,当年女皇经常举办舞会,要点燃600多支蜡烛。想起那么多的烛光,照耀着整个大厅的金色饰物与镜子,那会是怎样的纸醉金迷的奢靡情景!

从大厅出来,先后经过所谓的红厅、绿厅等,它们风格相近,只是墙壁装饰的颜色不同而已,门上和墙上的浮雕全部是镀金的,茶几上摆设的花瓶等像是中国瓷器。每个厅靠墙都有一个瓷壁炉,花纹很像青花瓷;都摆放着有宽有窄的椅子。导游解释,窄的是给男人坐的,宽的是给女人坐的,因为当年女人都穿着大大的裙子。

终于进入久闻大名的琥珀厅了,大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只见该厅的三面墙,从地面到屋顶装饰线,全部由一块块琥珀马赛克拼贴而成;每面墙上都有两块琥珀面板,中间是一幅风景画,四周是画框;两块琥珀面板之间竖立着两根琥珀柱,透过琥珀柱透明的表面,能看到里面的精巧的雕像。整个琥珀厅,在灯光的照耀下,发出眩目而迷人的光彩。有观众看得心头痒痒,忍不住举起相机或手机想拍照,因立刻有工作人员过来制止,只得遗憾地作罢。出琥珀厅后,我们又参观了几个厅,但兴致似乎已不那么高了。只记得有个厅里,四周挂着叶卡捷琳娜、伊丽莎白等女皇和亚历山大一世的画像,有个厅的几面墙全部由一幅幅大小不同的油画组成。

太奢侈啦!我们感叹地走出宫殿北门,进入叶卡捷琳娜宫大花园。沿着草坪中的小石路,向前走去,左手是一池碧水,右手是三层的卡梅龙回廓,从回廓的台阶前右拐,眼前豁然开朗,前面是碧波涟涟的湖水,环湖全是浓绿欲滴的树林,左面湖边露出白色石亭的一角。我们几个团友,有的坐在湖边的和长椅上,有的站着,与这美景合影。我们还走上回廊旋梯,来到楼上,欣赏花园全景和空中花园的景色。那景色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十二)

晚饭后,我们乘大巴车前往火车站时,天气转阴,天空乌云密布。大巴车停在火车站附近大商场边的马路上。导游说,行程上还没去的就是一个涅瓦大街,火车站那边就是涅瓦大街,愿意去逛的可以去,9点半准时回来集合,不想去的可以去逛大商场,里面什么东西都有。

我早就知道,涅瓦大街的历史与圣彼得堡一样长远,它的名字与俄罗斯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名人紧密相连,也频繁地出现于俄罗斯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中,如果戈理的《涅瓦大街》就精准地刻画了19世纪中期圣彼得堡的市井人生。所以我们选择了逛涅瓦大街。

走了几百米,就到了莫斯科火车站(俄罗斯习惯以目的地来命名火车站站名)前。莫斯科火车站是座钟楼式的建筑,这里主要是发往莫斯科方向的列车,也是俄罗斯仅有的一条高铁线。像北京火车站或北京火车西站一样,这里站前也停满了各种车辆,我们费了很大劲,才走到斜对面的起义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胜利纪念碑,两旁各悬挂着两排俄罗斯白蓝红三色国旗,这也是5月9日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留下的。

纪念碑与起义广场正对着涅瓦大街,我们跨过马路,就到了大街的人行道上。涅瓦大街真不愧为圣彼得堡最热闹、最繁华的街道,一眼看去,商店林立,一间紧挨着一间,不仅有奢侈品卖店、百货商店,也有书店、食品店和工艺品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琳琅满目。此时华灯初上,人们有的漫步街上,有的坐在咖啡店里,悠闲地喝着咖啡,聊着天。我们对这些不感兴趣,注意力全被大街两旁的建筑所吸引。按照规定,这里的楼房高度相差无几,但每座楼房的球外观、颜色和大门、窗户上的装饰各有不同,显得丰富多样,令人目不暇接。据介绍,果戈理、柴可夫斯基的故居以及著名的文学咖啡馆在这条大街附近。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在这家咖啡馆喝完最后一杯咖啡后,直接奔赴“小黑河”决斗致死。只可惜,我们停留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去参观,赶紧回集合地点。

待我们拉着大小拉杆箱,前往火车站时,天空下起雨来。走进火车站里,有许多咖啡店、商店、旅行公司等,大厅旁边是售货亭街,各种食品,应有尽有。只不过,我们大家都无暇光顾,拿着火车票,进站台,到车厢门口等着。外边在下雨,站台天棚上有个洞,在滴着水,但直到开车前十几分钟,列车员才开始检票。们乘坐的是双层列车,我俩车票均是一层中铺,但照例不在一个车厢,只好通过内部调换才到一个车厢。我们车厢里,有两位外国中年妇女,她们均是下铺,来得比我们早,电脑、车票等摆了一桌。晚10点50分列车准时开车。从圣彼得堡至莫斯科的距离为651公里,早晨6点45分到达。那两位俄罗斯妇女先是主动通过英语和手势,要与我们调换,可最后不知为何又不换了。等到收拾停当,我出来转了一下,这趟列车十分干净,特别是厕所,十分干净,与飞机的厕所相差无几;本来想去列车员房间加点热水,发现收费就作罢,回到车厢,就上中铺睡觉了。

(十三)

5月28日早上,列车准点到达莫斯科。出站后,当地导游接站。跟着她,走出车站,过一个立交桥,我们在马路边等到大巴车来。在乘车前往餐馆途中,导游自我介绍后说,大家从彼得堡来,会感觉莫斯科与其有许多不同:莫斯科要比彼得堡大得多,人口也多得多,达到了1400多万;莫斯科城市没有彼得堡美,自十月革命后首都从彼得堡迁来后,城市不断扩大,成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以及最大的综合性城市,但城市建设远不能与彼得堡相比,许多地方楼房与国内差不多;不过莫斯科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特别是历史悠久的红场和克里姆林宫,非常值得一游。

大巴车把我们拉到一个中餐馆。这是来俄罗斯后第一次在中餐馆吃早餐,极为简单,与宾馆的早餐不能相比。匆匆吃过早餐,我们马上上车。导游说,上午要去游览谢尔盖耶夫修道院。该修道院所在镇距莫斯科市区71公里,是俄罗斯著名的最古老的大修道院之一,是东正教信徒心中的圣地,其历史可上溯到14世纪。1337年,一个名叫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的虔诚僧侣,在这里建起一座三圣小教堂,向人们讲经布道,他倡导集体住宿和修道,后来追随他的修道者日渐增多,其中有70人成为圣人,他们在俄罗斯的中心及东北地区建立了约50所修道院,这些修道院成为了东正教精神教化之中心。三圣修道院也逐渐发展成为俄罗斯最大、最富有的修道院,里面到现在还保存多座古老的教堂,199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约9点多,我们到达谢尔盖耶夫镇,远远就看到,在一片浓密的树林上头,不时闪过教堂的尖顶和圆顶。大巴车停在谢尔盖耶夫三圣修道院旁的路边,我们下车后,就看到修道院高达5米的石砌围墙,大门上方是绿色的穹顶,穹顶上是金色的圆顶,只见一群群鸽子在天空上不停地飞来飞去。当我们走到修道院大门前广场时,忽喇喇地,上百只鸽子飞过来,停在我们周围。吃早餐时,导游建议,这里的鸽子特别多,可带点食物喂鸽子。所以此时,大家就掏出携带的花卷来,掰成一小块撒向地上,鸽子们就争先恐后来啄食,有心急的,甚至飞到她们的肩上、手臂上,去啄其手中的花卷,这可使她们乐开了花。旁边的我们,连忙拍下这有趣的镜头。

导游把我们集合起来说,进去后,先跟着她听讲解,然后再给我们时间自由活动。说完,她带着我们检票进入修道院大拱门。在第二道拱门里,导游给我们讲述了两旁壁画里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圣徒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当年来到这荒僻的地方,修建小修道院,条件十分艰苦,他的哥哥吃不了苦,离他而去,而他坚持下来,终成圣人。另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天晚上,当圣谢尔盖正在祷告的时候,他听到窗外有声音呼唤他的名字。他打开窗户看,来自天上的亮光照得黑夜如同白昼。那个声音又一次呼唤他说:“谢尔盖,上帝已经听到你为你的孩子们所做的祷告了。你看,多少因圣三一之荣耀而聚在一起的修士将接受你的点化。”圣谢尔盖看见很多的鸟,不仅修道院的墙上有,周围的空地上也有。那声音说:“你的修士的数量将和这些鸟一样多,如果他们追随你的道路,他们将永不减少。”正因为如此,鸽子成为了圣鸟,法律规定不杀害它们,所以鸽子也繁殖得越来越多。

往里面走去,迎面就看见美丽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伊凡四世(雷帝)于1585年命令下修建的,它有一个中央的金色大圆顶和四周的洋葱头型的蓝色圆顶。离开正道,往左边上台阶,是建于1692年的白石砖砌的斋房大厅,它是举行隆重宴会的场所。教堂正面的四色几何图案,窗框两边竖立的石柱上精致的浮雕和黄色柱子上盘绕的葡萄藤,都十分引人注目。据称,到17世纪末,修士人数不断增多,老食堂已经无法满足修士们的需要,彼得一世下令再修建一座拥有纪念圣谢尔盖的教堂的新餐厅。走进教堂,里边面积很大,但它的穹顶却没有用任何东西支撑,天花板与四周墙上有许多壁画,里面有许多金碧辉煌的壁橱,都是从其他地方转移过来的。

出教堂,下台阶,就看见那兀然屹立的五层钟楼,它建于1769年,高达88米,金色的尖顶,四角是白色立柱,墙面为淡绿色,内有挂钟42口,是修道院建筑整体中最宝贵的部分。三圣大教堂正维修,看不清外观。在钟楼左前方是蓝绿装饰的圣水亭,旁边是红色的圣水井小礼拜堂,它建于泉眼之上。这清冽的泉水已流了千百年了,至今仍源源不断。最早有位盲修道士常年以此水洗眼,得以复明,从那天以后,无数朝圣者用这圣水而得到医治。所以,我们不断见到有人过来,用泉水洗手,划着十字,祈求健康。我们绕到钟楼后面,看到三座教堂,还有一排长长的二层楼房,这就是“圣三一修道院”,它也是莫斯科大学宗教学院和神学院的所在地。所以,在修道院内外,我们经常见到身穿黑袍、怀抱圣经的男女修士。

步出谢尔盖耶夫三圣修道院,回望这座座宏伟庄严的建筑,看着身边走过俄罗斯人,他们虔诚地划着十字,不禁令人感慨:600多年前,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初建三圣小教堂时的艰辛。他的精神,他的坚定,感化了野熊,感动了上帝,带出了众多的门徒,才使我们今天能够有幸观赏俄罗斯这最古老的修道院。

谢尔盖耶夫镇远离市区,这儿没有中餐馆,导游安排我们去吃了顿简单的俄餐。四人一桌,先上来一小碗蔬菜色拉,一小筐黑面包片、奶酪,每人一份;再上的是一小碗罗宋汤,最后上来一个鸡腿。味道可口,吃得也饱,觉得挺不错。

回市区的路上,下起雨来。70多公里路程,走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到。导游解释,莫斯科作为著名的“堵城”,堵车现象比北京还严重,几乎不分地点、不分时段地堵,所以在莫斯科乘车外出,时间很难保证,一般45分钟左右的路程,一遇堵车有可能就要一个多小时。主要原因是,莫斯科车多,几乎1.5个人就有一辆车;老城路窄,路边停满了车;还有就是出城后,没有高速公路。为什么不建高速公路?老百姓不愿意,说会破坏植被和环境,而且修高速要花很长时间,影响交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人办事效率比较低。比如在街上出了追尾或其他事故,两边司机报了警,一点也不着急,就坐在车里慢慢等着,警车往往要一个多小时才到,保险公司也要一个多小时才到,经常是一个小事故,处理起来要五六个小时,这就使堵车现象更加严重。不过,有时候也可能会促成一段爱情。

导游接着又说,俄罗斯人生活方式与中国人很不一样,他们过得还是很舒心放松的。别看大多数莫斯科人在城里住得房子不大,但前苏联时期政府在郊区给每人分了块地,也许并不大,几十平米,但都建个小别墅,经济条件好的建高档的,条件差的建得差点。到了周末,全家就开车到郊区,晒太阳,烤肉,喝酒,喝得大醉。周一,上班迟到也不用怕,说一声路上堵车就行了,老板不敢说什么。他们一周干不了多少事:周五,下午一点半,就下班了;周四,为周末采购准备;周三想着计划找哪位朋友去玩;只有周二才正经办事。有人可能会问,都这样,老板能干吗?没办法,俄罗斯人口少,劳动力缺少,老板轻易不敢裁人。俄罗斯人脑子一根筋,不会变通,比如商店到点就关门,再想买什么,绝对不肯,对多赚钱没兴趣。说到底,还是福利太好,没有生活压力。

 人口下降是长期困扰俄罗斯发展的严重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俄罗斯政府通过立法,大大增加了对生育父母的财政补贴。生育的母亲可以休全额津贴产假140天(2012年最高额津贴是36563卢布——约合人民币7312.6元),产前和产后各70天,之后可以继续休假到小孩子一岁半,领取原工资40%的津贴(按休假前两年平均收入来计算)。最后,根据1989年已经生效的法律,产妇还可以继续休一年半的假期,直到小孩3岁,雇主必须在这段时间保留职位,不得解雇她。2007年以后,任何有第二胎的母亲有权拿到所谓“生育资本”的国家补贴,2012年的补贴额度为387640卢布(约合人民币77528元)。这个补贴并不是现金,只能用于指定的特定用途:比如买房子、子女的教育和增加母亲的储蓄退休金。除联邦层面的鼓励措施外,不同地区还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性奖励政策,如生第三胎的父母将额外获得50,000卢布的生育资本,而且生得越多,奖励越高。

同时,俄罗斯实行11年义务教育制,学生上学不仅不要交学费,而且还可以领到学习补贴。法律规定不能给小学生布置作业,中学生留的作业很少。11年学制结束,要进行一次会考,类似我国的高考,其中85%考试成绩好的,上大学,只用交学费5000元(人民币),其他15%成绩差的,上大学要交学费5万元(人民币)。所以对于每个家庭来说,生活负担并不重。同时,俄罗斯的物价不高,特别是生活开支不大,他们生活没有压力,所以对什么事情的口号都是“慢,慢,来”!听了导游的介绍,联系来俄罗斯后所见所闻,我们似乎对俄罗斯有了更多的新的认识。

(十四)

下午2点半,我们在外交部大楼前下车,去逛老阿尔巴特大街。有几位刚进街口,就进了商场,想买些特产。根据导游的介绍,来俄罗斯可买的特产:一是伏特加,鲟鱼、金皇冠牌的不错;二是本地产的巧克力,比比利时的质量更好、价格便宜,黄包装的适合给小孩吃,年纪大的可吃黑巧克力;三是鱼子酱,分红、黑的两种,营养非常好,一小勺,顶三个鸡蛋。而我们几位从头到尾把这条大街逛了个够。

老阿尔巴特街不算宽,最宽处也就20来米,路面全部用砖石铺设,街道整洁。这条街历史很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俄罗斯的名门望族,如托尔斯泰、加加林、亚历山大等家族都落户在这里。他们留下了风格各异,装饰有凉台、女像柱和族徽的华丽房屋,至今人们仍可以在门楣上发现他们的名号。这里还是手工艺工匠聚集之处,后成为著名的商业区,有许多极具特色的酒吧、餐厅、商店,在此可以随意逛街并选购具有特色的纪念品,从这点来说,老阿尔巴特大街很像北京的王府井或西单。

在这条街上,我们看到了许多街头艺人在此汇集,有街头作画的,有摆摊卖画的,还有演奏小提琴、手风琴的艺人,这些似乎成了阿尔巴特街上一道特殊的风景。在街上,我们还看到一位演讲者,手持标语牌,面对五六个警察,毫无惧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在说着什么。我们既看不懂也听不懂,周围许多游客看热闹,拍照。

当然,这条街吸引我们的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俄罗斯现代作家雷巴科夫创作的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以上世纪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群居住在阿尔巴特街上的青年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二是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于1799年出生在阿尔巴特街53号,并在此度过去皇村中学读书前的12个春秋。在结束在南方的流放后,他再次回到这里,于1831年与“俄国第一美人”娜塔丽娅·冈察洛娃结婚并居住在这里。这是诗人短暂一生中最灿烂美好的时光,也是诗人苦难生涯中惟一的幸福时光。为纪念普希金,阿尔巴特街53号现在成为普希金故居博物馆。在故居对面,矗立着诗人与娜塔丽娅携手的青铜雕塑。这是1999年为纪念诗人诞辰200周年特意铸造的。雕像基本按两人原貌创作:普希金身着燕尾服,潇洒浪漫,娜塔丽娅一袭婚纱,面容姣好。两人脸上幸福的表情,似乎记载着当年婚礼的情形。经过这里的人们,特别青年男女,都喜欢在雕像前面合影留念。

到了集合时间,我们陆续回到外交部大楼前。导游清点人数全部到齐,才给大巴司机打电话。她解释说,这里不能停车。在等候的时候,我们仔细观察了外交部大楼。外交部大楼27层,高达172米,其外立面是由一系列立柱式装饰的浅色石材构成的,让人觉得气势雄伟威猛!这个大楼现在仍然是俄联邦外交部的所在地。与其相比,建于北京朝阳门外的我国外交部大楼就大为逊色了。由此也可看出,两国外交部地位的高低。

据介绍,与外交部大楼同时期建成的共有八大建筑。除一座在波兰华沙外,在莫斯科有七座,也称之为“七姐妹”,分别是: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饭店、劳动模范公寓、重工业部大楼、乌克兰饭店、文化人公寓外交部大楼。1945年苏联取得二战胜利后,斯大林认为莫斯科“红色”建筑少得可怜!瓦西里大教堂、红场是伊凡雷帝时期建造,克里姆林宫、古姆百货大楼都是沙俄时代的建筑。斯大林提议在莫斯科建设一大批摩天大楼,并于其执政最后十年间,这些建成了结合了巴洛克式城堡塔、中世纪欧洲哥德式与美国1930年代摩天楼的风格的高楼,也称之为斯大林式的建筑。

结束了一天的游览观光,吃过晚饭,大巴车将我们送往“一只蚂蚁”宾馆。该宾馆地处北四环,原为莫斯科奥运会运动员村的住房,因其名称读音似中文“一只蚂蚁”而得名。住下后,感到这儿与彼得堡Park Inn宾馆条件基本差不多,楼道也像迷宫,床也很窄,房间Wifi信号也挺强,我们比较满意。

(十五)

5月29日上午,我们游览了红场。

对于我们来说,红场既是俄罗斯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乃至俄罗斯的标志,就如同天安门广场就是北京乃至中国的象征一样。红场也是世界最知名的广场之一,可与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前广场和巴黎的协和广场媲美。这里曾是莫斯科城最主要的集市所在地,原名“托尔格”,意为“集市”;1662年改为“红场”,古俄语意为“美丽的广场”。据导游说,由于在俄语里,红与美丽使用的是一个词,又由于这里的城墙是红色的,法国人、中国人和日本人就翻译成了“红场”。一直以来,红场成为上演俄罗斯各种重大事件的舞台,最早是老百姓聚集在宣谕台聆听沙皇颁布的新法令,之后,前苏联时期的许多经典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那时每逢5月1日国际劳动日和11月7日革命纪念日这里都会举行庆祝活动,现在也是俄罗斯举行重大活动的主要场所。

我们在红场东侧小广场边下车。广场有一尊马克思雕像,我们步行去红场,沿途看见街对面大歌剧院和国家杜马大厦,走进练马广场,迎面就看见矗立在国家博物馆大楼北侧的朱可夫元帅青铜雕像。这座雕像是为表彰朱可夫元帅在二次大战中为俄罗斯做出的卓越贡献,于1995年二战胜利50周年时树立起来的。朱可夫元帅一身戎装骑在高大的军马上检阅军队,他左手紧握缰绳,右手微举,目光坚定地注视前方。这情景完全还原了1945年二次大战莫斯科胜利庆典的经典场景。由于他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杰出贡献,他已经成为与库图佐夫、苏沃洛夫相提并论的俄罗斯民族英雄载入史册。

穿过上有两座尖顶塔楼的复活门,随着人流,我们终于步入红场!如同一个外地人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一样,此刻一种庄严崇敬感情立即跃上我们心头:噢,这就是我们心驰神往的红场!当年多少红军战士,就是在这里接受斯大林的检阅后直接奔赴前线!这就是伟大导师列宁长眠的地方!

漫步在红场,眼前的一切显得既熟悉又陌生。红场四周分布着不少著名的建筑物,我们似乎在电影、电视和画册中见过很多次:西边,克里姆林宫那高大的红墙和高耸的教堂金顶、塔楼尖顶代表着沙皇帝国、前苏联和俄罗斯现行权力中心;城墙前,肃穆而庄重的列宁墓,令人想起十月革命后那个时代许多往事;南边,圣瓦西里大教堂那洋葱头的造型,堪称俄罗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东边,古姆国立百货商场那极具欧洲古典风格的米黄色建筑,显示了它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北边,国家历史博物馆那19世纪建造的红砖大楼极具俄罗斯鲜明风格。同时,红场似乎没有我们相像中那么大,它长约700米,宽约300米,面积仅天安门广场五分之一;它的地面很独特,全部由条石竖立铺成,整个路面起伏不平,表面已被磨得光滑而凹凸不平,令人不由地想到我三军仪仗队在这样的路面走出整齐的正步是多么地不容易。

我们在红场逗留了很长时间,分别以上述建筑为背景,从不同角度,拍下难忘的留影。在我们周围,有来自不同国家及地方的游客,也像我们一样,一边观赏,一边拍照。有一家人,带着小孩子来的;有一群年轻人来的,还有一群士兵也正拍照,他们年轻英俊。游客纷纷上前,与他们合影,他们欣然答应。

我们特地来到红场南边,仔细观看华西里大教堂,看着它那这高低不一、色彩鲜艳、童话般的外观,我们不得不敬佩设计师非凡的想象力!据记载,1552年,年仅22岁的伊凡雷帝统率15万大军一举歼灭喀山鞑靼可汗大军,为纪念这场重大的反侵略战争胜利,他下令于1555-1561年修建了这座纯俄罗斯风格的教堂。传说教堂建成后,伊凡雷帝宴请设计师,并问他还能不能设计比这更美的教堂,设计师当时喝醉了,脱口而出说“能”,当即被伊凡雷帝残忍地刺瞎了双眼,他不能容忍将来出现比这座教堂更美的建筑!

在教堂的北侧,矗立着1818年建成的俄罗斯民族英雄米宁与波扎尔斯基雕像,是为纪念1612年他们率义军将波兰军队逐出莫斯科的功绩。看来,俄罗斯每座教堂与雕像,似乎都记载着重要的历史事件。

最后,我们还逛了古姆国立百货商场。它正对着克里姆林宫,是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货商店之一。走进商场,从琳琅满目的橱窗看,它像是购物中心,分为三层,由一千多间专卖店组成,既有俄罗斯特色的瓷器、工艺品、服装、百货等精品,又荟萃了各具特色的进口商品。但从它的建筑看,它更像宏伟的宫殿。站在二楼或三楼的横跨两边的铁桥上远望,长长的玻璃天窗,上下三层两旁的商店不同的装饰,给人印象深刻。据说 莫斯科人结婚,红场和古姆百货是拍摄婚纱照必来的景点。根据导游的推荐,我们特地到二楼冰淇淋店,品赏了冰淇淋,确实名不虚传,是我们从来没有品味过的,且份量大,价格比国内要便宜。从北门出来,看见那边站着四个人,外形分别像列宁、斯大林、普京,有黑人过来,用中文说“100元,100元”,我们团里有人认为100元卢布照一次合影不算贵,就去照了,但照完后交钱时,那些人说是100元人民币,方知上当,无奈还是照交。

(十六)

5月29日上午,我们还游览了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是俄罗斯战胜法国拿破仑军队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于1812年下令修建的,是为了感谢救世主基督“将俄罗斯从失败中拯救出来,使她避免蒙羞”,并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俄罗斯人民。它既是世界上最高的东正教教堂,也是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它占地6805平方米,墙体通体洁白,大门上纪念拿破仑战役的雕塑,中央五个镀金洋葱头型圆顶直径25.50米、高达103米圆顶,教堂正对面是一座宽畅的大铁桥,铁桥跨越莫斯科河。站着桥上,回望大教堂,只见它金光闪闪,巍峨屹立,雄伟壮观,气势非凡,令人震撼。凭栏远望,左边可看到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塔楼和教堂;右边可看到“彼得大帝航海”雕像。

说起这个教堂,还有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大教堂于1837年开建,直到1883年5月26日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冕同一天才正式竣工;1889年隆重祝圣后,全俄东正教教徒络绎不绝地赶来朝圣。1931年12月5日,教堂在反对宗教的狂热中被炸毁,原打算在此建造一座200米高的带有列宁雕像的苏维埃宫,但只盖了两层就开始倾斜而被迫停止,之后改作公共游泳池。1991年莫斯科市政府拨5亿多美元重建了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作为献给纪念莫斯科建城850周年的厚礼。1995年1月7日在俄式圣诞节那天,大教堂开始重建, 2000年8月19日竣工,终于恢复了(1931年前)救世主大教堂的本来面目。这座教堂的变化,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俄罗斯政治、宗教的剧烈变迁。

(十七)

5月29日下午,我们参观了新圣女公墓。

始建于16世纪的新圣女公墓,位于莫斯科城的西南部,因靠近新圣女修道院而得名,起初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到19世纪,新圣女公墓才逐渐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地。该公墓占地7.5公顷,现已埋葬着2.6万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

由于文化、宗教背景的不同,在墓地文化问题上,中国人与西方人似乎有着很大不同。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墓地总与死亡、恐怖和阴森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所以除了清明扫墓之外,很少有人平常会去墓地去(比如这次参观新圣女公墓,就有几位团友没有参加)。而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墓地决不只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与先人交流内心、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精神家园。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在这乌云密布的下午,来到新圣女公墓大门前,并没有感觉到那种阴暗、冷清的气氛,相反,公墓那赭红色的围墙、大门门柱,白色花环型式的浮雕,那绿色的大门,无一不给人以明快鲜活又安宁的感觉。步入公墓,一眼望去,那一排排形状各异,质地、色彩不同的墓碑及雕塑,以及墓碑前摆着的鲜花,令人恍惚间觉得,不是置身于一座墓园,而是进入了一座雕塑公园,每座墓碑都是一件艺术品,似乎都在诉说着一个生动的故事。

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参观了一部分名人的墓地。

这其中,有的我们一眼就能认得出来。比如,当看到用汉白玉雕刻的芭蕾舞白天鹅造型的墓碑时,就知道这是舞蹈家乌兰诺娃(1910-1998),因为她是二十世纪世界舞坛最美的白天鹅,曾于1952、1959、1989年来过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演出,以其典雅多彩的仙女和白天鹅形象,向中国观众展示了芭蕾舞的无穷魅力。为了芭蕾舞,她甚至终身未嫁,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比如,当看到墨绿色大理石墓碑上,那似乎仰坐在床头,左拳紧握,两眼炯炯有神、凝视前方的浮雕肖像,以及下边的布琼尼帽和一枝钢枪,我们马上就说出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碑,因为我们从小就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许多人对作者的形象以及保尔筑路时的戴过的那帽子太熟悉了。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实际上就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以钢铁的意志战胜病魔的经历,对于我们许多人的成长有过很重要的影响,他们英灵一直保存在我们心灵深处。

再比如,我们从小就读过《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女主人公姐弟的正直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也曾激励过我们几代人。所以当卓娅的雕像呈在我们面前:她双手被紧缚在背后,衣衫破碎,挺着裸露的胸膛,双腿微曲,头高高地向后昂起,全身处于大幅度弯曲的、痛苦的挣扎中。我们马上想起,这就是面对敌人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女英雄卓娅。而就在对面,埋葬着她的弟弟舒拉。他们姐弟俩是千千万万为战胜法西斯德国、夺取二战胜利而牺牲的年轻人的光辉代表。

当导游说,他是公墓里安葬的唯一的中共前领导人,我们立刻猜出这是王明。由于某种历史原因,王明与前苏联、前苏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最后死在莫斯科并葬在了这里。他的夫人孟庆树之墓,就在他的墓地对面。按照俄罗斯朋友的说法:“王明死后,由于他的妻子改嫁了,所以按照俄罗斯的风俗,改嫁后的妇女死后是不能与原丈夫葬在一起的。”

当然,大部分名人的墓地,我们还是通过导游的介绍才得以认识的。我们先看了几位文学家、艺术家的墓碑。

契诃夫的墓碑,像是一座白墙灰顶的小屋,屋顶立着三根铁矛,不知是象征着什么,但确实非常简单朴实,如同他擅长创作的短篇小说。正如契诃夫所说的“人需要的不是3俄尺土地,不是庄园,而是整个地球,全部大自然,在那开阔的天地里,他可以展示自己的自由精神的全部品质与特征。”

果戈理的墓像是一个黑色大理石石棺,墓前是一块粗糙的石头,上面立着一个黄铜大十字架。据说,1852年果戈理因病去世后,入葬在达尼洛夫修道院。斯大林时期,果戈理墓遭拆迁,于1931年移至现地,原立墓前的东正教十字架被弃,改为新制的白色作家胸像,并在黑色花岗石圆柱墓碑上刻上“伟大的俄罗斯语言艺术家——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苏联政府敬立”的铭文。实际上,果戈理原墓碑远没有如此华贵,其铭文十分谦卑,仅一句,取自《耶利米书》:“我将嗤笑我的苦笑”。如今,这句碑铭重新刻在了重建的果戈理墓前的新版受难石上,黄铜大十字架也再次矗立起来,取代了英姿勃发的石雕。

尤里·尼古琳是俄罗斯大马戏的创始人,他的墓地上有尤里与他的爱犬雕像。据说,在他过世后几天里这条狗一直不吃不喝,直至随主人而去。

我们还看了几位政治人物的墓碑。赫鲁晓夫的墓碑,由黑白两色花岗石几何体交叉在一起,赫鲁晓夫的头像夹在黑白几何体的中间。黑白两色大理石组成不规则图形,可理解为生与死、功与过、善与恶……赫鲁晓夫微笑正视前方,似乎表示功过黑白任由后人评说。按照惯例,赫鲁晓夫应该被安葬在红场那片已故苏共最高领导人的墓群之中。但赫鲁晓夫生前说过,不愿意与红场上的斯大林埋葬在一起,而将他下台的勃列日涅夫也不同意在红场上为他建立墓碑,于是他最终埋葬在了新圣女公墓。该墓碑的作者叫涅伊兹韦斯内,是位现代派雕刻家。赫鲁晓夫在大权在握时,曾以极其粗野的话当面训斥过涅伊兹韦斯内。而当赫鲁晓夫去世后,他儿子按照父亲的遗愿,却请涅伊兹韦斯内来设计制造墓碑。涅伊兹韦斯内设计的墓碑,非常真实反映了赫鲁晓夫功过参半、非常矛盾一生。

叶利钦的墓碑位于广场中心,其形状是一面飘扬的俄罗斯白、蓝、红三色国旗,意在表彰叶利钦为建立新俄罗斯做出的贡献。其材质用的是中国产的白色大理石、意大利产的蓝色马赛克、巴西产的红色斑岩。但这个安放在地上的墓碑,艺术性好像差一点。

葛罗米柯是前苏联外交部长,他的墓碑很有意思,他的面部被刻成阴阳两副面孔,大概是表示这个人非常善变吧。

安德烈·图波列夫是前苏联乃至世界著名的飞机设计师,他带领设计人员设计了许多世界著名的飞机项目,如图-95,图22等。他的墓碑极具标志性,整个形状是一个三角尺。

斯大林的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的墓碑,端庄、典雅并略带忧郁的头像立于雪白的大理石方柱之上,一只纤细的手置于下颌。这件雕塑作品深刻展示了阿利卢耶娃作为普通女性拥有的柔美外表,以及作为政治家夫人所具备的复杂内心。墓碑上除了她的名字,还有“斯大林敬立”的字样。

由于时间限制,也由于此时下起了一场暴雨,据说是半年多来最大的一场雨,有的地方甚至下起了冰雹。我们只好停止参观活动,因此有许多名人的墓地没能去看,比如著名文学家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留下了一些遗憾。

通过参观新圣女公墓,我们对墓地文化增加些了解,俄罗斯的墓葬,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力求墓碑的艺术感染力,来体现墓主人的灵魂。正因为如此,一座公墓才成为展示历史、文化与雕塑艺术的博物馆。

(十八)

5月30日上午参观克里姆林宫,是我们此次俄罗斯之游的压轴大戏。

如果说红场就像中国的天安门广场,那么,克里姆林宫就如同中国的中南海一样,它在人们心中是那么庄严又那么神秘。

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首都的中心、莫斯科河畔的高地上,为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筑群。它的建筑形式融合了拜占庭、俄罗斯、巴洛克和希腊罗马等不同风格,整座宫城平面呈三角形,占地约27.5万平方米。

克里姆林宫既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也是文化艺术的宝库,是备受珍视的历史瑰宝。它从公元13世纪起,就与俄罗斯民族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紧紧相连,见证了从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变迁。克里姆林宫曾是历代沙皇的宫殿,十月革命后的70余年中是前苏联国家政治活动中心及中央党政机关所在地。苏联解体后,这里成了俄罗斯政府的代称。现在,除政府办公大楼、国会办公大楼谢绝参观外,克里姆林宫里的大片公园和古迹全年对外开放。

参观克里姆林宫的进口在城墙的西北侧。我们从练马广场集合,一齐迈过上面铸有双头鹰的大铁门,进入亚历山大花园,左前方红墙下就是著名的无名烈士墓,墓的中心图案是一枚金光闪闪的五角星,长明火在五角星的中央永不停息地燃烧跳动。墓冠是一面铺开的军旗,上面摆放着一顶钢盔。墓前的大理石上写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你的功绩万古流芳”。有两位神情威严的士兵雕塑般持枪守卫在墓的两旁。传说,斯大林曾表示,苏联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建立无名烈士墓,因为苏联每一名英勇牺牲的烈士都是有名有姓的。当苏联红军大举反攻时,在一个小镇发现了一位牺牲在废墟上的红军战士,他的手里握着一枚拧开了盖的手雷。显然,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顽强抵抗敌人的进攻。人们已无法辨认他的容貌和年龄,也无从考证他的姓名,于是把他安葬在莫斯科最显赫的地方——红场旁边。如今,无名烈士墓不仅仅是一位烈士的英灵所在,而成了伟大卫国战争中全体为国捐躯的勇士们的化身,人们常前来凭吊烈士,新婚夫妇也往往要来献上一束鲜花,并形成了传统。

在亚历山大花园的中心行道右边,远远地能看见一个巨大的四马奔腾喷泉,它的侧后方是一排长长的房子,那原来是沙皇的马厩,现成为了一个展览馆。穿过一道城门,上了一个木制台阶,就是进口,经过严格的安检,我们进到里面,就到了库塔菲亚塔楼与特罗伊塔楼之间的旱桥上,据说这里过去是沙皇女眷进内的通道。

从大门进去,左边是克里姆林大宫殿,一大排黄色的建筑,气势庞大,具有明显的俄罗斯传统风格,是全俄罗斯最高权力中心。导游带着我们来到一幢现代化大楼前,说这座大会堂建于1959年,过去苏共例行代表大会都在这里举行。正在此时,旁边游客有些骚动,我们一看,原来有一仪仗队正在过去:先是几十名依仗兵排成两列,擎着国旗和军旗,敲着鼓点,齐步向前;后边12名骑兵也排成两列,策马前行。游客纷纷举起相机、手机,争先恐后拍下这难得的镜头。有的走下马路,想近前拍照,立即有警察过来制止。

正当大家有点遗憾时,导游说仪仗队要在那边教堂广场上操练,让我们赶快过去看。来到广场一看,围观的人群里外几层围成一大圈了。导游带着我们绕到后边,这里人稍少,而且有个台阶。但我们毕竟来得晚,多数人站在后排,看不清也拍不到仪仗队演练的情况。情急之下,有人用肩膀扛起他夫人,让她居高临下来拍照。而我只能双手高举相机来拍,也不管拍得好不好了。除了在广场中间表演的仪仗队员外,在我们右边,还有五个哥萨克骑兵和四个小女孩骑兵在候场。

我们没有看完表演,由导游带着去圣母安息大教堂参观了。这座教堂是俄罗斯最主要的总领教堂,于1475年-1479年由伊凡三世下令建造,整座教堂的设计完全按照东正教传统的要求。进去后可以看到,四面墙壁从下到上共五层,画满了圣徒的画像,这也是东正教教堂的特征。这个教堂曾经历国家各种重大的庆典仪式,如大主教的授职典礼,历届沙皇的加冕及重要法令的颁布。我们还看到了沙皇们坐过的宝座,与其相邻的是大主教的座位。

从教堂出来,是我们自由参观时间。大家分散在教堂广场上,尽情地欣赏与拍下眼前一座座历史悠久的教堂:教堂广场南侧是大天使大教堂,西南侧是报喜大教堂;西北侧是圣母安息大教堂;北侧是十二使徒大教堂,东侧是“伟大的伊凡”塔楼,这些建筑体现了俄国东正教精神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精神完美结合,造型各异、雄伟壮观,确实难以用词语描绘并加以形容。

走出教堂广场,我们看到了那座著名的钟王,它是18世纪时由200多名俄国的能工巧匠花费两年时间铸造而成的,高6.14米,直径6.60米,重202吨,比北京永乐大钟还重四倍半,其钟声可传50公里,其表面刻有精美浮雕、人像和题词,是俄国铸造工艺的纪念碑,为世界“钟王”之最。由于当年发生一场大火,灭火时一块重11.5吨的碎片掉下来,现摆放在地上。

往前走不远,我们又看见了那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重达40吨的古式铜铸“炮王”。它从1540年开始造起,一直到1586年完工,中间换了8个沙皇,长5.34米,炮口直径0.92米,巨大的炮口内同时可爬进二、三个人。炮架上铸有精美的浮雕,炮前堆着四个炮弹,每个重2吨.由于太重太大,此炮至今尚未使用过,完全是个象征性的东西。

导游指着与炮王隔路相对的那幢绿顶、白柱白窗和黄墙的大楼,说那是参政院大楼,也是普京办公的地方。据她说,她经常带团参观克里姆林宫,前不久还亲眼见到普京总统:那是在纪念二战胜利纪念活动后不久,德国总理默克尔来访,普京陪同默克尔进来,她们正好遇到。普京还向游客打招呼,她拍下了难得的景象。

步出克里姆林宫,回望三位一体塔楼尖顶上红水晶五星,我们许多团友都有些恋恋不舍,心情都很激动,他们议论,作为普通老百姓,能够进入俄罗斯、莫斯科的心脏地带,近距离地接近俄罗斯最高权力中心,多么荣幸!

(十九)

5月30日下午,我们参观莫斯科郊外的卡洛明斯克庄园。俄罗斯之游也进入了尾声!

卡洛明斯克庄园位于莫斯科郊外莫斯科河右岸的一个高坡上,占地面积非常大,达到390公顷。这座皇家庄园,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沙皇生活过的一些老建筑,有1532年建造的耶稣升天大教堂,有1555--1561年建造的施涅约翰圆顶大教堂,有16世纪的圣乔治钟楼,有1672年的红门,17世纪的木制宫殿虽然都已毁掉,但还留有木质门塔。在绿树丛中,还有一个彼得大帝住过的小木屋,屋前有他的铜像。

当我们走进庄园时,顺着一条石路,来到木质门塔前,郁金香正盛开着;在喀山圣母大教堂前,我们看到里面似乎正在做礼拜,教徒们划着十字,神态是那么的虔诚、安祥!步出红门,就看见高耸的耶稣升天大教堂白色塔顶,它是卡洛明斯克庄园的明珠,其石块建筑加锥形木顶是俄罗斯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为庆祝伊凡雷帝的诞生而建的。

伊凡雷帝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称沙皇的人,也是第一个把莫斯科公国改为俄罗斯的人,他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铁腕暴君。他东征西伐,灭掉了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克里木汗国等,把俄罗斯的势力带到北高加索地区、吞并西伯利亚、阻击了奥斯曼帝国东扩,其赫赫战功直至今日仍然影响着俄罗斯,这就是为什么到现在全俄罗斯仍然遍布喀山大教堂的原因,这都是为纪念伊凡雷帝攻克喀山汗国而建立的。

耶稣升天大教堂周围是一大片如茵的草地,远处莫斯科河绕过庄园缓缓流去。在草地上,此时正在举行一场音乐会,一位盛装的女高音在台上正引吭高歌。在台下,一群俄罗斯男子戴着镶着白边的黑色帽子,穿着老式长军装,持着长枪,似乎等待着演出。游客们纷纷过去与他们攀谈或合影。

导游说,卡洛明斯克庄园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人们经常在这里上演各种音乐剧,举办民间节庆和游园活动。这个有着悠久历史,有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庄园,如今,已成为当地居民和各国游客最喜爱的公园。

5月31日上午,我们离开“一只蚂蚁”宾馆,坐上大巴车,启程支机场,乘坐俄航UN9991次航班回国。此次俄罗斯之行,时间虽不久,收获却很大。相信在很长时间里,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那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那雄伟壮观、多姿多彩的教堂、宫殿、花园,那冬宫、叶宫内的珍品所蕴藏着的文化、艺术,特别是生活在那块地地上的人们,将时时被我们所想念!

 

                           2015年6月24日于甜水西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罗斯之旅——遥远的北方(一)
第一次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二十个景点(地方)你一定不能错过
俄罗斯璀璨金环之旅
俄罗斯双都——人生必游地(叶平)
难以忘怀的俄罗斯旅程(精选)
俄罗斯🇷🇺风情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