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男孩下河救狗溺亡,我决定尽快和孩子谈谈“见义勇为”这件事

因为孩子年龄还小,我一般都不会主动跟他讲恶劣的社会事件。一是觉得他尚无法理解复杂社会事件的来龙去脉,二是害怕他听多了负面新闻,让他有不安全感,或者对于某些事物产生抵触。

但是千防万防还是没挡住,孩子从我家老人那里知道了“唐山烧烤店事件”。姥姥和姥爷在讨论这件事时,儿子在一旁上蹦下跳、挥舞着小拳头大声喊着:“要是我碰上,我就要去打坏人!打坏人!”

自家孩子这么有正义感,作为老母亲自然很欣慰。但听着他没完没了地喊着要打“坏人”,也让我感到不安。

这两天,成都一个16岁男孩见义勇为、下河救狗反而自己溺亡的新闻,又让我再度焦虑起来:我家孩子也很有爱心和喜欢“行侠仗义”,现在他年龄尚小,但如果他再长大一些,会不会还像现在这样,只凭一腔热血就去“见义勇为”呢?

图片来源:@极目新闻

我的焦虑并非杞人忧天,不知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

这些年的社会环境比起我们小时候,有了很大提升;但另一方面,这波孩子也比我们小时候少了许多“负面阅历”。

再加上我们家长360度的精心呵护、丰富的课余安排,也使得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与社会相处的经验其实比我们这代人要弱。

信息时代成长的孩子,虽然知识面更宽了,才艺更多了,但他们面对真实社会复杂性时,冒出来的很多想法和行为却往往更加单纯和天真。

基于这个原因,我决定给孩子尽早聊聊 “见义勇为”这件事,因为在帮助别人时,如果只有“勇”,很有可能既救不了别人还把自己搭了进去。


没有安全托底的勇敢,是悲剧中的悲剧

2013年4月,安徽六安9个男生骑着自行车一起来到河滩上,后来5个孩子卷起腿脚跑到浅水区玩儿,另外4个则还在岸上。

突然他们听见有人喊救命,扭头一看一个男生掉进了深水区正在苦苦挣扎。在浅水区的4个孩子决定手拉着手在河里救人。他们都不太会游泳,以为“人多力量大”,互相牵着手就没事了。

可他们刚进入深水区,就全部掉进去了。这下,落水的孩子从1个增加到了5个。

岸上的4个男生看到了也赶紧过来救人:不会游泳的在浅水区接应,会游泳的下河救人,就这样先后救了4个人。

但还有1个同学还在水里,刚刚被救上来的4人又赶紧下水展开救援。但一个漩涡袭来,他们被冲入急流中不见了人影。

就这样,那4个原本已经上岸的孩子连同最开始掉入河中的孩子,都丢了性命。河滩上深一脚浅一脚的印记,是他们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印迹。

图片来源:搜狐新闻

孩子们是勇敢的,但这份勇敢背后付出的却是自己的生命和亲人绵绵无尽的眼泪与思念。

不仅仅是这4个孩子,任何一个不考虑安全的救人行为,结果都可能是悲剧,哪怕是成年人。

2015年广东汕头发生了一起溺亡事故。

小孩子在水库边洗手,不小心掉了进去。随后,父母、兄弟姐妹还有其他亲戚都纷纷赶来营救。但是因为他们都不熟悉水下环境,也不太会游泳,导致一家7口全部溺亡。

图片来自网络

成年人在危险环境中尚且难以自保,更别说未成年人了,下面的数字可以直观告诉我们这个事实:

河南省第九届见义勇为表彰大会上,表彰了41名在2004年到2009年间“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获得者,其中21个人在见义勇为中牺牲,而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有8个,占牺牲人数的四成。

未成年人既没有应对危险的经验也没有救助的专业技能,一旦救助难度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就相当于是“白白送死”。

更让人寒心的是,被救者有可能并不领情甚至恶言相向。

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勇敢、温暖的人,但是我坚决反对他参与完全不顾自身安全、超出能力外的救助行为。

不仅仅是我这个母亲,就连官方近年来也越来越不鼓励见义勇为了。


不要见义勇为,要见义智为

在我们这代父母上学的时候,赖宁还是每个孩子都要学习的“救火英雄”。而没过几年,赖宁就悄悄地从课本上消失了。

图片来源:环球时报

之前我并不理解,但当我重新读了赖宁的故事后,更加理解了这一变化。在故事里有这样几个细节:

第一,赖宁发现大火后没有告诉大人而是选择与同伴一起灭火。

第二,当大人和消防员到达火场后要求赖宁离开现场,但赖宁又偷偷带着伙伴回到火场。

赖宁小小年纪就懂得维护集体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份热忱值得赞赏。但是,他在年纪尚小又没有经受专业灭火训练的情况下,带领同龄人独自灭火的危险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

火海无情,连整日与火作战的消防员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命丧当场,别说小孩子了。尤其是在已经有消防员灭火的情况下,还要强行灭火更不可取。除了使自己的生命安全遭受威胁外,他们还可能“添乱”,给消防员的正常工作增加阻碍。

在这次灭火前,赖宁还和伙伴组成过“探险队”,偷偷灭过3次火。大概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再次有勇气上山灭火,只是这次火势之大远远超出赖宁能把控的范围之外。

见义勇为,绝不能是不顾生命安危的逞英雄,也不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上个月,一个女大学生“三闯火海救了一家店”的新闻上了热搜。但我看完这个新闻后,只觉得五味杂陈,网友们也是吵成了一片。

女大学生的爸爸是个消防员,耳濡目染下她大概也知道一些消防知识。看到店里着火后,她第一次闯进现场,把吓得走不动路的老太太转移到安全地带。

接下来她为了关掉电源总闸、保护财产,又再度冲入火场,连续失败后才打119报火警,后又打给了自己的爸爸。他的爸爸赶到现场关闭电源总闸,消防员则成功灭火。

虽然结果皆大欢喜,但让很多网友都感觉心有余悸。

万一她进店里的时候,发生了爆炸呢?
万一火势突然变大,挡住出路了呢?
万一房顶有东西掉下来,砸到她呢?
万一她关闭电源的时候,发生触电呢?
……

生命安全是见义勇为的第一要务,已经救出了人,应该立即报警,等待消防员。

图片来源:救火英雄

近年来官方也越来越重视如何给孩子讲“见义勇为”这件事。

2003年初,北京市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就将“见义勇为”改为“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遇有侵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自护自救”。

之后,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删除了“鼓励学生见义勇为”的条款。

浙江宁波直接立法,禁止未成年人参加抢险救灾,并大力提倡“见义智为”。

“见义勇为”与“见义智为”之差一个字,含义却千差万别。前者只强调勇气,而后者则强调“智慧”,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巧妙地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那孩子怎么做才是见义智为呢?我总结了几条。


帮助别人也保护了自己,才是真智慧


 第一条:报警优先 

对于年龄较小没有救助能力的孩子来说,报警就是最好的“见义智为”。

要顺利报警,孩子需要先熟背并区分各种急救电话,比如110/120/119等。

其次,要能简明扼要地说清信息:在某地发生了某事情,需帮助。

最后,作为孩子保卫自己安全是最重要的,所以应该先自己撤离到相对“安全”的地带,再考虑报警的事情。唐山烧烤店事件里,报警者也是先跑到了事发地500米远后,才拨打的电话。

图片来源:救火英雄


 第二条: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施救 

安徽5个少年溺亡这样的惨剧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施救的孩子并不知道,该如何用安全的方式救人。

日本有一部安全教育片叫《真实的儿童安全教育小故事——溺水》,展示了完全不同的救助方法。

在片子里,同样有三个小学生在河边玩耍,为了捡拖鞋,一个自诩游泳很好的孩子走进河中央,结果却不小心滑进河里。

这时,另外2个孩子想要去救,却被一个大叔拦住了,大叔自己也不会游泳,但他采取了以下做法:

第一步,让溺水的孩子以仰泳的方式漂浮在水面。

图片来源:纪录片《真实的儿童安全教育小故事——溺水》

第二步,让1个孩子拨打报警电话,寻求支援。

图片来源:纪录片《真实的儿童安全教育小故事——溺水》

第三步,把空水瓶和鱼竿系在一起后扔出去,让溺水的孩子抓住。

图片来源:纪录片《真实的儿童安全教育小故事——溺水》

最终,男孩被安全地救了上来。

只有自己安全了,才能更好地救别人。

《论语》有句话叫“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意思是,让没有接受过作战培训的人上战场,就相当于是抛弃了他们。

同样,如果我们让一个没有救助经验、急救知识的小孩子“见义勇为”,也等于抛弃了他们。一个局外人可以轻轻松松地喊出那句“你真勇敢”,但作为一个母亲,我是万万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冒着生命危险去展现所谓的勇敢和义气。

图片来源:pixabay


 第三条:生命值得救,而财产不值得 

这条是写给那些大孩子、青少年家长们的。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不太会脱离家长单独行动。但孩子到了高年级,随着身体发育和各方面能力增强,心理上就会觉得自己是“成年人”了。

青春期荷尔蒙的作用,让他们血气方刚;相对单纯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眼中不揉沙子;再加上孩子本身就正直善良和勇敢,很容易在面对紧急事件时,亲身赴险,见义勇为。

最近发生在成都的下河救狗溺水而亡的事件中,见义勇为的就是一名少年,才只有16岁。

但孩子终归要长大,因此这条,更像一道最后的“保险栓”。

提前告知孩子,即便将来有一天他们参与了援救行为,也应该把“人的生命”作为唯一目标,而不是“把损失降到最低”作为施救的目标。

虽然“女大学生三返火场”事件中的女孩非常英勇,但我们应该明确告诉孩子,不应效仿她后面的做法,冒生命危险返回火场去“拯救店主资产”。

每一个孩子对父母而言都是珍宝一样的存在,抢险救灾、打击犯罪、灭火救人这样的重大危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太过沉重。

孩子能做的,就是报警或求助成年人,让更专业的人更高效地解决危机。而家长能做的,则是尽快和自己的孩子聊聊该如何“见义勇为”。



编辑丨果仁妈
参考资料
1.小学生救落水同学溺亡 学校:孩子们学习成绩优秀[EB/OL]. [2013-05-12]. https://jining.dzwww.com/yl/201305/t20130512_8369300.htm.
2.补壹刀. 今天,你还记得被撤下雕像的他吗?[EB/OL]. [2018年03月13日]. http://mil.news.sina.com.cn/2018-03-13/doc-ifysfmea9635170.shtml.
3.纪录片《真实的儿童安全教育小故事——溺水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s41147o6?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298f5c614c44d1f827e278469e39e73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5岁牺牲的少年英雄,课本上名字没了,学校里照片撤了,这为何?
女孩跳江获救,3名施救小伙子溺亡,让我们提倡“见义智为”
休假消防员将幼子留给陌生人冲进火场:我要去灭火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案
为什么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队要先救人,然后再灭火,而不是同时进行? |
小学生校园安全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