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了解童年情感创伤

我最近被金秀贤退役后回归的第一部电视剧,惊艳了一脸。不说话,图片先来一波。

作为韩剧粉,这部剧不论是从题材还是人物角色的塑造,剧情铺陈和陈述方式都打破了我对韩剧的认知,以往大部分的韩剧剧情里脱不开的都是霸道总裁,财团,精英高层的花式撒糖,不是一路撒糖的玛丽苏,就是泪点满满的虐心虐恋,而这部《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讲的是精神病院的男护工和暗黑系童话女作家之间,相互疗愈彼此在童年时与父母发生的情感创伤的故事。

 

全剧开头就以童话故事为隐喻为全剧核心关系埋下伏笔,而后每集都以一个童话故事作为男女角童年故事的线索,不仅主演颜值高演技好,光这每集的童话故事都够细细去品的;加之副线穿插的内容也很有现代家庭养育的痛点,很发人深省,与其说是一部爱情片,不如说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从精神健康层面去探索家庭关系的好剧。童话故事的隐喻简直不要太赞!现在期待的不仅是剧情的更新,还会好奇下一个童话故事又是什么?

 

剧中有个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讲的是村子里一位妈妈生了位外表上和别人家不太一样的孩子,于是这位妈妈非常害怕,认为孩子是不正常的有问题的,于是妈妈把孩子藏在地下室里养育,而这位孩子的胃口大得惊人,每天除了不停地吃东西,似乎感觉不到任何正常人类的情感。而妈妈每天疲于除想尽各种办法给孩子找食物,把孩子喂饱。除了喂食,妈妈从来没拥抱过孩子。后来村子里因为瘟疫食物短缺,为了喂饱孩子,妈妈把自己的手脚砍下来喂给孩子,最后妈妈只剩下躯体,当饥饿的孩子向妈妈爬去,扑到妈妈身上拥抱着妈妈的躯体开始啃咬时,第一次感受到身体温度的孩子,对妈妈说出了第一句话:妈妈,妈妈,真的,真的,好温暖,好温暖啊。




孩子肚子饿了可以喂食物,那情感“饿了”喂什么?



童话故事里孩子超乎寻常“喂不饱”的问题,实际就是情感得不到满足的信号。而妈妈始终没有正确地解读到孩子问题背后的需求,只针对肚子饿的行为不断给孩子喂食物,但却导致孩子变本加厉地索取。

或许对于妈妈来说,直接喂食物是更容易的方式,而接纳孩子并给予情感联结,是更难的选择。因此,我们会很容易去使用看起来简单有效的方式,而忽略了长期效果怎么样?

这不就是我们在养育当中常常会遇到的场景吗?

孩子总是挑战父母,父母一路妥协退让,利用孩子喜欢的东西收买、贿赂,转移真正的需求关注点。

于是,父母在不断升级的利益交换和权力之争里感到非常疲惫:我已经给孩子我能给的了,但是孩子看上去好像还不知足,还想要我怎么样?

孩子的行为问题不断升级,父母感受的压力更大,亲子联结的断裂一直得不到修复,孩子在亲子关系中找不到安全感,得不到支持,只能靠花样百出的行为问题来获得父母的关注。

故事里,妈妈一直给孩子找各种不同的食物,还是无法把孩子喂饱,即使把血淋淋的四肢都给了孩子,孩子看起来似乎还是贪婪地不知足,一边是用尽全力孩子的妈妈,而另一边是看起来毫无情感不懂得心疼和理解妈妈的孩子。直到最后妈妈把自己生命可以给的最后一个部分留给孩子时才发现:原来孩子要的不是食物,而是温暖的拥抱。

剧中的第三集,讲了韩国一位议员患有间歇性发作精神病的儿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在父亲参加大选的票选会上,从精神病院逃走冲上父亲拉票的演讲台,对着公众承认自己是精神病患者,说自己是优秀家族的污点。他说:我们家吧,我爸我妈我哥我姐,甚至堂兄伯表弟都是首尔法大毕业,都是一肚子墨水的人,只有我从小就是个大笨蛋,可是这又不是我的错,我只是天生脑子不好使。因为学习不好就打我,我不理解(学习)就瞧不起我,惹了麻烦就把我关起来,明明我也是他的孩子。就因为经常把我当透明人,我只是希望他能看看我,拜托看我一眼就好,于是我就上传下跳的闹事情,结果闹着闹着我就真的疯了。

既然正常的行为得不到正常的关注,那就用不正常的行为来得到不正常的关注,不正常的关注也比完全没有关注好。




孩子不可爱的时候,正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剧情中,塑造这样一位因为情感忽视而导致精神疾病的成人,在对公众的演讲台上,用接近歇斯底里的方式向公众控诉自己在家庭关系中所承受的痛苦,但这些场景又是这么的真实,因为功课不好就会挨骂;因为出现了问题行为被关起来孤立;学习好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表扬,表现不好则得不到。孩子的表现不再是自己内在的驱动,而是换取父母肯定的手段,于是为了得到关注,不断制造麻烦,制造麻烦后被惩罚,又会升级为更强烈的问题行为。

而事实上,孩子不可爱的时候,正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孩子的心中有个承载爱的容器,叫爱之杯。

当爱之杯被填满时,孩子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后,就会表现出满足愉悦自信和富有探索感;而当爱之杯被倒空时,孩子会因为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联结与安全感,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行为:发脾气,哭闹,挑战父母等等,而这些行为是孩子向父母发出的求助信号:请看见我,请看见我,我感受不到你了。

如果这时候我们只针对问题行为的表象而采用惩罚责骂孤立的方式去压制孩子的行为,表面上看孩子是暂时屈服了,但实际上孩子的爱之杯并没有得到补充,与父母断裂的情感联结没有得到修复。就像前面说的,在极端的情况下,坏的联结总比没有联结好,于是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哪怕这个关注是给一个耳光或者是一顿揍,孩子也感到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长期的感情忽视,会产生压力毒素进而破坏大脑



就像剧中说的“闹着闹着我就真的疯了”,这不是一句夸张的台词,神经科学领域许多的研究已经证明,压力毒素会导致多种激素问题,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导致认知问题,严重的会破坏大脑器质导致严重精神疾病。

那什么是压力毒素呢?


压力毒素就是大脑应激系统激发后释放的应激激素的累积,正常情况下,我们遇到危险时,大脑应激系统释放激素帮助我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快速做出打或逃的决定;但是如果大脑一直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之下,大脑的压力系统一直处于激活的状态,就会分泌出过量的应激激素,让身体处于高应激状态;而长期的应激激素过量和积累,最后就会导致我们所看见的,对身体和大脑带来健康损害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一直鼓励爸爸妈妈在家庭中要重视亲子联结用温暖有爱和适时回应得方式去养育的孩子的原因。孩子在儿童早期的可塑性,既表现在好的方面也表现在破坏性的方面,这是一个机遇和风险并存的时期,所以孩子才需要依靠成人的照顾和联结来让自己发展得更好。

童年之所以这么长,或许是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爱与被爱,然后带着充足的爱走在路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上的妈妈都是罪人|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
孩子叛逆其实是家长的错!家长别不承认!
3-4岁孩子的情感发育里程
养育孩子时,爱与溺爱的尺度到底在哪?
【心理学科】极度危险人格——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SPD)
乏爱是青少年患精神病的根本原因-晓平随想-搜狐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