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焦虑于孩子的智力,不如培养这种思维能力

本文看点

对于培养科学思维,童行学院也推出了让孩子超级兴奋的新课——线上恐龙PBL探究课和线下恐龙亲子营。如果家中有对恐龙感兴趣的6-10岁孩子,可以直接拉到文末查看。

 周一

视野 🌏

全文共3672字,阅读时间10分钟

🌿🎨🌏

身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聪明睿智、思维能力强、一点就透、学习轻松不费力、考试遇到难题如砍瓜切菜、从小到大游刃有余,可是该如何达到如此奢侈的目标呢?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能奢望有天才的智力。但是有一种思维方式,如果养成,无论智力高低,都能让人明智地想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最核心要素是处理纷繁复杂的信息,得出有根据的结论,分析因果关系,思考问题全面而条理清楚,一步一步逻辑清晰。

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难题知道如何拆解,遇到简单题可以再深入想一步。

这种思维方式,在任何领域都能懂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连神秘难解的自然万物都能处理,处理学习问题如同降维打击。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科学思维。

关于科学思维

1986年化学奖得主波拉尼提出一个说法:和小说家一样,科学家也是会讲故事的人,他们用自己讲的故事来为看似杂乱的事物寻找一种联系,为原因不明的现象提供一种解释。

世界上的每个生物的存在都有他的道理,如果你有诸多的兴趣和疑问,在探究的过程中都可以是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把一个故事讲得生动可信而令人印象深刻,就需要有更多地思考和想象,给你的疑问一个解答。

具有科学思维的人,就是每一个问题都习惯于问“为什么”,一直追问到本质,再自己寻找答案的人。这样的人,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都不愁找不到明智答案。

该如何培养科学思维?

然而,很多家长都对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感到很发愁。即便是受过几轮高等教育的父母,在面对教育孩子和培养科学素养的方面,还是毫无头绪,不知道怎么开展才好。

其实,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也没有那么难,科学思维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而是一套方法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随处可用。思维是人脑对周围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抽象等能力。科学思维本质上是一种鼓励人们不设边界、自由自在探究“为什么”的习惯。

想培养科学思维,主要做到以下五点:

1. 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 结合理论知识,走入自然,在实际活动中学习;

3. 梳理概括,归纳整理,在享受成果中学习;

4. 正确分析事物的本质;

5. 强化认识过程,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创造性的成果,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1

从好奇心出发

当孩子们开始喋喋不休地追问“为什么”,作为父母总是想要逃避他们好奇的眼神而深受困扰,此时的他们已经在科学思维的起点了。爱因斯坦说了: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为什么天空这么蓝,还会变色?”“为什么人要吃饭?”“为什么人没有鸟儿的翅膀?”“我从哪里来?”“学习是为了什么?”“世界上还有恐龙吗?”在这些问题反复拷问你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孩子:“宝贝儿,我不知道答案。我们可以一起寻找答案。”这样机智而不失科学精神的回答,将预示着你和孩子要开启一段科学探究的漫漫长路。

别怕说“我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边界,而孩子的好奇心和追问则可以无穷无尽。很多时候,承认无知,恰好是开始探索的第一步。不要希望在孩子心中扮演或者设置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知识上帝的角色。你其实完全和孩子一起,不预设任何知识储备,轻松探讨可能的回答。

2

走入自然,探究生活

发出疑问-承认无知-提出假设-亲身检验,这套方法论实际上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它尽管简单,遵循的却是最正统的科学方法论。

带孩子走入自然,亲身感受动植物和生态系统,亲眼观察自由落体和自然万物,从切身体验中思考物质的本原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海上日出和山间日落的在四季的变化,云朵在天空上打滚,都是最好的思考对象。看见天上的飞机和火箭,更能思考科学的神奇。

这种探究还可以是艺术表达形式或者文学创作的,比如用摄影的方式去观察和记录一年四季天空的颜色?再比如画出天空的舞台和云朵的更衣室,还有地球是什么颜色的。

探究还可以去看科幻电影和纪录片,类似《星际穿越》、《万物与虚无》《宇宙的奇迹》《太阳系的奇迹》《生命的奇迹》等,也可以一起去检索资料——查看地球的各种卫星图片看地球上不同距离的颜色和图案变化。在有些方便的场合,这种探究当然可以是一起动手做点科学小实验~

3

梳理概括,归纳整理

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不同,寻找规律,探讨差异的来源。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已经接近了科学的本质。

例如:当孩子问起“为什么有的银杏树有果实,有的银杏树没有果实?”,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出观察和猜想:

——是不是因为年轻的树没有果实,年老的树有果实?那可以观察一下,这两种银杏树大小和树冠有没有差别。

——是不是因为有的树果实太高了,我们看不见?那可以退后离得远一点看看。

——是不是因为有的树果实被别人摇下来了?那可以观察一下地下的树坑里有没有果实。

——是不是因为树也分男女?是的,银杏树是分公母的,有没有果实取决于性别。不过为什么有的树分公母,有的树不分呢?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了,我们再去找找书看好不好?

像这样的思考过程,如果经常发生,还愁孩子考试的时候不能多角度想问题、想办法吗?

4

正确分析事物的本质

当出现了可能的回答,或者猜想之后,是不是还可以做一些探究?

在“提出问题——观察归纳——提出猜想——检验假设”的完整的循环里,请不要给孩子的思维和好奇心设限,不要轻易地否定他们的问题,或者轻易给出不假思索和验证的回答。因为真正的科学就是由无数可能性自我实现的。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不断深挖“为什么”。曾经有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的总经理,就以不断追问“为什么”闻名,他遇到任何重大问题,都要向下属追问“五个为什么”,一层又一层,让下属战战兢兢,但又非常信服这位威严的老板,跟着他学到了最多东西。这就是“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

5

强化认识过程,创新创造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天从早到晚的活动都可以做出分类、比较和选择,时间的安排、饮食的搭配、学习的项目、体能训练都可以一起用科学的方法去拆解、重新认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究食物的科学,制定理想食谱。

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读书,学习知识之后,畅想不存在的情境,把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发挥。例如跟孩子一起读了沙漠中动物如何保持体温、防护自己的知识之后,可以尝试着设计沙漠中的仿生学防护机器,让我们可以穿越沙漠去冒险。

任何学科和创作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孩子们只有学会从生活中观察,认识事物,抽离出自己不同的想法,与他人交流讨论分享,才会有更多思考和创造的动力。

跟随更好的专家引导

也许你会觉得,上面的培养方法听起来很好,但在家庭生活中实践起来还是太困难了,父母的科学思维不过硬,该怎样培养孩子呢?

不要紧,童行学院推出了方便快捷的线上科学研讨课,让每个孩子在家中都能参与科学讨论,锻炼思维方法

第一个推出的科学研讨小课,是孩子最喜欢的恐龙主题

很多孩子从小着迷于恐龙,但是很少去问,书上讲的恐龙知识,都是从何而来?一亿年前的事物,科学家怎么能讲得头头是道?明明挖出来的只有骨头,科学家怎么能知道恐龙外形长什么样、吃什么、住在哪里、生活习性?全都是化石碎片,科学家怎么知道哪一块骨头属于哪一种恐龙?这些神秘的巨大生物为什么会在地球上出现,又为什么会消失?

所有这些问题,都很少会在科普书里提到,科普书都是画出还原过的远古场景和各种恐龙的画面,但很少告诉孩子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

这一次,我们请到了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中科院古生物所汪筱林教授,亲自执导,帮童行学院设计了恐龙研究线上PBL探究课,和线下五一亲子营。汪教授是中国挖掘出恐龙化石最多的古生物专家,也是新疆哈密翼龙考古基地的发现者。童行学院和汪教授一起,将哈密翼龙考古中的真实课题,转化为带孩子探究的线上课程。

通过四周的课程,孩子将探索古生物挖掘中遇到的真实课题:“翼龙吃鱼,新疆哈密挖掘出上亿翼龙化石,但哈密身处内陆,没有鱼,这是为什么?”围绕这个课题,展开恐龙研究中的一系列基础知识和古生物研究方法引导。让孩子学习“提问-搜集-梳理-猜想-推理-验证”整个逻辑链条,既充满趣味,又锻炼孩子的明细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张纸就能折纸翼龙恐龙,步骤不难超简单,家长们赶紧给孩子收着
暑假怎么度过?这100件事涵盖社会、自然、科学、艺术,一定要带娃体验!
一张家庭教育表,价值连城!
晚安故事 | 我是霸王龙(教给孩子勇敢和善良)
领导干部思维
以九岁女孩命名的翼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