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论语 ·雍也第六》讲要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觚者酒器,盛酒二升。若盛三升则名觯,四升则名角。觚必限盛二升,如非二升,则非觚矣,何得谓之觚哉。圣人此言,中正和平,如诗之温厚。凡是不守本分者,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皆可比之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后世木简亦谓之觚,如操觚之觚,是写字工具,先儒考证起于秦汉,非孔子所指周朝酒器之觚。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孔子,设有好行仁道者,虽有人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井有仁焉之仁与人字同。意为有人堕入井中,仁者从之入井以救之乎。若不改仁字,谓井中有仁道之事,仁者从之入井以行仁道乎。亦通。孔子答曰,何能如此。仁人君子可往井边视之,不可陷入井中。可欺不可罔,释可逝不可陷之理。马融曰:「可欺者,可使往也。不可罔者,不可得诬罔,令自投下也。」,义如孟子云:「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赵岐注:「方,类也。君子可以事类欺。」孙奭疏:「所谓方类者,在其疑似之间故也。」刘氏《正义》:「方者义也。以义责君子,君子必信而从之。然非其道,则亦难罔之矣。盖可欺者仁也,不可罔者知也。」

  孔子以仁为施教中心,学仁者虽亦可欺,然须难罔以非其道。如以非道诬罔君子,则君子不受诬罔。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释文》云:「一本无君子字,两得。」冯登府《异文考证》引《后汉书·范升传》,亦无君子字。若无君子二字,则此章是对弟子说,然他人求学亦须如此。畔,一训叛,一训偏,后者可从。

  博学于文者,多念书也。学问载于书籍,书皆是文。博学者须将一门学通,再学另一门,愈学愈博也。约之以礼者,《曲礼》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为首。故虽博学,而首须学礼。学礼则通世故人情,然后一切学问行之能合中道,故曰亦可以弗畔矣夫。畔字。一作叛字讲。弗畔,即不离经叛道之意。一作偏字讲。如韩李《论语笔解》:「韩曰,畔当读如偏畔之畔。弗偏则得中道。」弗畔,作合乎中道讲。语气和平。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集解》:「孔安国等以为,南子者、卫灵公夫人也,淫乱,而灵公惑之。孔子见之者,欲因以说灵公,使行治道也。矢,誓也。子路不说,故夫子誓之。行道既非妇人之事,而弟子不说,与之祝誓,义可疑焉。」刘氏《正义》:「臧氏庸《拜经日记》谓,孔安国等以为者,首举孔,以该马郑包周诸儒之义。行道以下四句,乃何氏语。」

  邢《疏》:「《史记世家》,南子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欲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

  《集注》:「盖古者仕于其国,有见其小君之礼。」

  毛奇龄《四书改错》,遍考诸礼文,无见小君之礼。

  刘氏《正义》:「窃谓南子虽淫乱,然有知人之明,故于蘧伯玉、孔子皆特致敬,其请见孔子,非无欲用孔子之意,子路亦疑夫子此见为将诎身行道,而于心不悦,正犹公山弗扰、佛肸召,子欲往,子路皆不悦之比。非因南子淫乱而有此疑也。夫子知子路不悦,故告以予若固执不见,则必触南子之怒,而厌我矣。天、即指南子。夫子言,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为乱。孟子亦言,仲尼不为已甚。可知圣人达节,非俗情所能测矣。」

  矢字之注,有誓、陈、指、直等义,以直告之义为是。予所否者以下,汉、宋、明、清诸先儒解,意见纷纭,难以折中,止可阙疑。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至矣。然而,久矣,鲜有能行之人了。

  黄式三《论语后案》:「《礼·中庸正义》曰:按郑目录云,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又:「郑君于君子《中庸》注云:庸、常也。何解亦同。」

  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也。世乱,先王之道废。民鲜能行此道久矣。非适今也。」

  中庸的庸字,依郑康成注,有二义。一作用字讲,一作常字讲。刘氏《正义》以为「用、常」二义可相辅而成。如《礼记·丧服四制篇》:「此丧所以三年,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此丧之中庸也。王者之所常行也。」可证庸字有此二释。刘氏说:「不得过不及,谓之中。所常行,谓之庸。常行者即常用是也。故赞舜之大智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用中,即中庸之义是也。」

  中庸的中字,无过,无不及。例如办一事,办到九分,是为不及,办到十一分,是为过分,皆是不中。必须办到十分,恰到好处,始称为中,亦称为中道。

  中道,是古圣相传之道,《尧曰篇》记载,尧命舜:「允执其中。」「舜亦以命禹。」古圣所传的中道,就是一个中字,子思作《中庸》,以中和二字辨其要义,更可以使人体会,学习中道,由和而达于中。《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是天下之大本,也就是一切学术的根本,学者自当发愤求之。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讲此章,须先举孔学之例。《述而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于道者,起心动念即是在道。道是人之本性,如《礼记·中庸》云:「天命之谓性。」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即是知性。此性无形,无法解说,但以德显。据于德者,据是根据,德是性之根。性不动,动而不失其明,即是德。德有形,但属于内。依于仁者,仍然依于德,名之曰仁。植物种子有仁,故仁即种。半内半外。种与根之区别,根往下扎,种往上生。然二者并不相离,种生芽后,同时上长干,下长根。游于艺者,艺是礼乐射御书数与百工,此皆外在货财之类。道德仁是元理全体,艺是万事大用。明乎孔学理体事用,始能得此章大旨。

  子贡问孔子,如有广施恩惠于民,而又能济众于患难者,何如,是可为仁乎。

  子贡所举博济,皆需货财,疑为此者即是大仁。孔子先释其疑,后示学仁之方。

  何事于仁者,博施济众皆是事用,何能与理体之仁并为一谈。下文句读,据《白虎通·古圣人篇》引《论语》,读为: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此节是孔子示以舍本逐末之病。言若必以事讲仁,即使圣与尧舜犹病其难之乎。圣人是有德者,尧舜是有位者,圣乎尧舜是合德与位者,犹难博济,其他或只有德,或只有位,则更难作到。因本国民众待施待济既多,尚有各国民众,此世界外,又有他世界,推之无穷,而货财有限,博施救济,孰能周遍。虽然,仁不可不学,善事不可不作,故结示学仁之方,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者,自己先志于道,再据于德,再依于仁。己如是立,亦如是立人。立后则言达,达者通达。举凡天地人三才之道,以至六艺百工,皆须求其通达。己欲通达,亦教他人通达。自己与人既立既达,博济之事自能为矣。立达皆非易事,要在能近取譬。如《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梁惠王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皆由近及远以行仁。《子罕篇》颜渊喟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即是能近取譬。学仁难,学礼则近仁,近仁则近德,近德则近道,故曰「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章」讲表


  恭录自《论 语 讲 要》雪公 讲述 ,徐醒民教授 敬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09年11月28日《论语·子罕第九·1》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論語 雍也第六》講要選錄(五)
怀川讲堂|乐读《论语》雍也第六(29):中庸之为德也
#每日学论语#15.3【2017-7-30】
2011论语试题
孔子的思想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