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年后重回南京,却与民国少将老宅江苏路25号结下奇妙缘分

西祠网友 江苏雪松 前言:

这是一位80后毕业于南京通讯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带着她可爱的女儿从武汉来到南京,重温她在南京四年的读书生活并参观久负盛名的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

为了体验民国公馆的生活氛围,她们就住在我家隔壁的颐和公馆宾馆,虽然一晚要1500元住宿费......

那天她带着女儿走进了我家院落,正当楼下服务员要阻止她们进入的时候,我带着我小狗墨墨外出遇见了她们。随后就发生了这篇文章所发生的故事!

没来南京前,我不会想到我和江苏路25号,有何瓜葛,于我它只是一个普通的门牌号。可现在于我来说,它却是我此番来南京最大的收获。

为了走近南京,这次我们没有选择星级酒店,而是选择了颐和公馆,它是典型民国风的别墅群。我庆幸选择这里,否则不会与江苏路25号有这样奇妙的缘分。

清早和女儿于公馆对面市井小巷里寻觅南京当地早餐,让她感受最真实最接地气的南京生活。吃过早餐,我们准备回公馆,走进江苏路25号,也是犯迷糊,我以为它是公馆其中的一个入口。

当我走进这扇门时,我便知道自己可能走错了,可却被小院风景所吸引,便驻足欣赏。女儿坐在白色秋千上开心地荡起秋千,而我静静欣赏这座阳光下的老宅,一边思忖着,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段,拥有这栋老宅的一定是某位商业巨贾了。

听到一声问候,转身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衣着朴素,抱着一条全身墨黑的泰迪,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我告诉他我们是住在隔壁的客人,因为走错了门,才误入此地。

人和人之间就是有种奇妙的缘分,和老人素未谋面,却异常亲切。聊天中得知老人便是此宅子的主人,他的祖父吴光杰,曾是黄埔军校的军官,1936年建造了这座德式风格的建筑。经历过战乱,也经历了除四旧的时期,万幸的是,房屋完好无损,依然在阳光下静默的凝望这座风雨飘摇过的古城。

整栋小楼呈六角形,面向东南,寓意紫气东来 。老人告诉我,目前房子的一楼租给一位经营民国风餐厅的老板,房租大都用在每年修缮老宅上面。因为房屋属于文物,修缮起来需特别用心,为了防止风化,墙面外面喷了一种特别的材料,如同给它穿了一层护身符。

这座院子里走出去六位博士,老人的言谈举止皆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笑着说芊芊被老人抱过了,沾点爷爷的文化,日后说不定也能成才。

爷爷热情地和我们说着关于老宅的故事。经历战乱和内乱,他们一家终于在1980年重新住进自己的宅子,之前曾作为政府政要办公或住宅之处所。

'无论多少钱,房子我都不会卖!'我明白,这座宅子,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不仅仅是文物,更是老人所有的回忆。说到此处,老人的眼睛里满是深情,是一生都说不完的故事和回忆……

院子里的这棵松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伴随着这座宅子风雨飘摇数十个年轮。沧桑共度,患难与共,树和宅子不会说话,可它们或许用它们的语言彼此交流,惺惺相惜。我们听不到,或许只有风能听到。光影朦胧,照在老宅上,此刻,我似乎听懂了一些 ……

院子里地面的水表箱,是民国时期的原件,可以看见上面铸有“首都水厂”。微微水光里,泛出的都是历史的印迹。

曾有数部电视剧在这里取景,走在实木楼梯上咯吱咯吱响,似乎可以将你带进民国时期的某一个午后,穿着旗袍的窈窕女子,走在楼梯上的,风姿绰约的背影。似水流年,花样年华……

这浴缸是老爷子的祖父漂洋过海带回来的。辗转辛苦,就是为了让自己挚爱的家人,在一天的疲惫之后,被一汪清泉温柔以待。路途辛苦且不说,这份用心,可知他必定是心思细腻而温暖的人。可想而知,百年以前的人,必定视之为珍宝,更是被这份用心和深情所感动。

客厅里的这幅字,是蒋介石当年为老爷子的祖父,吴光杰所题写。他当时,时任中央军军官学校训练总监。

阳光下眯着眼晒太阳的猫咪,是老宅的独特的风景。老人共养了18只流浪猫和1条狗,可想而知,每年在小动物上的开支不是小数字。现在院子里的这些小动物,完全没有流浪猫的特质,每个都长得白白胖胖,毛发光滑顺亮。

老人说它们的时候,如同谈论自己的孩子,眼角眉梢嘴角流露的都是爱意。老人说,曾经在垃圾桶里救出两只小猫咪,其中一只小猫咪,生命岌岌可危。老人为了抢救它,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每隔两小时给它注射一次牛奶。这只小猫咪终于从死神手里逃脱了,老人也终于可以松口气。如今这只小猫咪活泼可爱,眼神灵动,经常抓到一只大老鼠来老人面前邀功。

以前一直觉得小猫咪很孤傲,鲜少和人亲近。可老人这里的猫气质却不同,尤其是黑猫警长。一身毛发乌黑发亮,人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老人说猫咪开心的时候就会竖起尾巴,感觉黑猫警长不像小猫咪,更像一只狗,特别粘人,像小狗一样争宠。

老人说在钢筋水泥的现代社会,他很庆幸,自己有这一宁静的院落,可以让小动物们自由奔跑嬉戏。在他这里生活的小动物,何其幸运遇到如此大爱的老人!

老人还给小动物们搭了温暖的小窝,可就有五六只猫和小狗墨墨,每天晚上都蹭到老人的床上睡觉。画面有多暖,透过老人的眼神,我已经深刻感受到。

老人是这世上最富有的人,精神上他富可敌国,可他却过着最简朴的生活。目前他和老伴还有他的小动物们,住在院子里别墅后面的偏房里,之前这偏房是警卫员和下人住的房子。

老人的母亲今年已经99岁,毕业于金陵女子学院,目前住在别墅的三楼。因为年事已高,生平又喜静,现在,足不出户,有专门人员照顾她。

和老人在院子里不知不觉聊了一上午,先生中午赶到。见面后我一直和他说老人的故事,他也特别想拜访这位老人,于是我们约了老人晚上一起用餐,老人爽快答应,并说他要宴请我们。

老人早早来到酒店,并带了从美国带回来的蓝莓酒、茶还有酸奶等饮料,并且站在路口等着我们,作为晚辈的我们异常惭愧,让一个老人站在秋夜的冷风里等我们。萍水相逢,一面之缘,老人却用他最真最诚的心接纳我们,我们是何等的幸福和幸运!

席间我和先生自有默契,先生提前去买了单,老人家知道后,嗔怪不已。用餐时老人一个劲让我们吃,他几乎不动筷子。我们强行给老人布菜,他才吃了些,我以为老人家胃口一般,不好一直为他夹菜。等我们都说已经吃饱时,老人开始认真吃起来,他说不喜浪费让我们每人再吃点,其他他来收尾。此时饭菜已凉,老人大口吃着,我喉咙似乎被什么堵住了的感觉……

吃过饭,我们说去秦淮河坐船,老人提出开车送我们去。我们坚决不让,夜色中我拉着老人的胳膊,感觉他已是我的家人,我们一起送他回家。回到家中,他说要带墨墨散步去。看我们还在马路对面等车,便来到这里陪我们。看着我们的车,渐渐消失在夜色中,老人才慢慢走开……

台湾作家龙应台,来南京参观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她说我不看后期仿造的民国建造,我只看原汁原味的老宅子,于是她被带到这座老宅。

目前老人是南京文物保护志愿者,他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事业中。阳光晴好的日子里,他和他的小动物们厮守在这方宁静之所,静听落叶的声音……

光影朦胧美好,黛青色墙面上是松树的影子,影影绰绰。一阵风过,他们在诉说光影里,民国的故事。我不知道,只有风知道……

看到这里大家也该明白了,西祠网友 江苏雪松 其实就是文中的老人——吴光杰的后人,他这样评价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她们回到武汉连夜写出的,文字优美饱含感情,令我十分感动!有这么一大群年轻的知识青年热爱着中国所经历过的民国文化和历史,让我感到祖国的未来一定会实现'中国梦'!

吴维成(网名江苏雪松)的祖父吴光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前身)毕业,军事译著家,曾在德国柏林炮校学习8年,后任中国驻柏林大使馆武官,6年后回国,斥资16000大洋买下一亩多地,1930年建成江苏路25号公馆。

这座公馆当青砖建造,梯形屋顶,方方正正的小楼,西南角建成了六边形,稳重而又灵动。除了图纸复制自德国外,地板是美国杨松,浴缸是1900年英国造。窗户是日本进口,没有油漆、没有防腐处理,但历经七十多年风吹雨打,仍坚固如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南京:一条颐和路,半部名国史
南京常府街30号陈公馆
在南京,我睡进民国老宅,包下一整个街区来玩!
#头条带你游中国#        ❤️“...
是时候,去一趟颐和路了!
无可媲美的南京颐和路公馆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