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点心理学:什么话不应该和小朋友说?
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说起:2017-12-09 /  汇编于网络 ——

什么话不应该和小朋友说?
 

 ——————————————————————————————
 
借助埃里克森的这一理论,对孩子18岁以前的5个阶段,分阶段给家长以建议。当您掌握了孩子发展的科学规律,就更加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说话了。

1. 面对0-1岁的婴儿

不能说:如果你的宝宝刚刚降生还是个婴儿,任何不好听的话都不要说

而要说:无论孩子怎样哭或者不如意,妈妈都要带着微笑第一时间给予关注,给他美丽的表情,温暖的抚触,告诉他你是多么的爱他,他是多么的可爱。

为什么? 这个时期孩子最为孤弱,他们对成人依赖性最大。他们产生的任何饿了渴了尿了或陪伴的需求,都需要用哭闹的方式召唤妈妈。如果妈妈能以慈爱方式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孩子就会就会形成对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如果养育者拒绝他们的需要或者给了让他们感受不好的回
馈,孩子就会形成对世界的不信任感,这将很大程度影响他们的未来的人格发展。

结果:生活中有很多人对任何人和事都似乎不相信。他们不相信任何人包括他们自己,对任何事都抱有怀疑态度,胆怯、害怕、谨小慎微。他们因缺乏对世界的信任而失去希望,很容易被眼前的情况所束缚。反之,对世界拥有信任感的人则对未来充满希望,更容易不怕失败、敢于冒险。

2. 面对1-2岁的幼儿

不能说:切记少说“不可以”。也就是说在孩子安全的底线内尽量让孩子自主探索。

而要说:“孩子,你可以试一试。”“宝贝,这样的感觉是不是特别好?”“妈妈在保护你,你别担心。”……

为什么? 记得有一本绘本《大卫,不可以》,这本书就描绘了一个可爱的宝贝,对什么事情都好奇,一会爬到椅子上,一会光着身子跑出去……这个阶段的孩子迅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技能,他们学会了走、爬、推、拉和交谈,内心有一种力量驱使他“随心所欲”的做决定。这样的过程会让他获得强大的掌控感和自主性。如果这时总有一个声音传来:“不可以!”孩子的心理就会感到一种怯懦和疑虑,不知道自己的探索是不是好的呢?从而产生内在的矛盾冲突。

结果:如果妈妈的“不可以”过多,无论是温柔的“宝贝,这件衣服你自己穿不上,让妈妈来帮你!”还是严厉的“孩子,不可以自己拿杯子喝水,打碎了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些语言,都会让孩子丧失自主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无法形成“自我意志”品质。关于“意志”的意义,埃里克森是这样解释的——“进行自由决策和自我约束的不屈不挠的决心。”

在我的周围,这个时期的孩子教养问题其实是我最为担心的。我看到大量的家庭因为珍惜孩子,而舍弃了让孩子自我控制的体验机会。他们看着孩子不肯放松一步,恨不得把孩子捆在腰上,包办代替孩子所有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的事情。甚至连上厕所都需要家长来固定时间。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在告诉他们:“你是一个废物,什么都做不了。” 你见到的很多害羞的孩子,对外部环境很怀疑,不敢尝试的孩子,可能都是在这个年龄段听到了太多的“不可以”!

3. 面对3-6岁学龄前的孩子

不能说:你不可以说他“撒谎”,也不可以对他的任何创造提出质疑,或者讥笑孩子的创造物。

而要说:你的想法不错哦!”“这个创造让我好惊讶!”

为什么?这时的孩子能够更精确地运用语言和更生动地运用想象力,他们的幻想能力急剧增强。你会经常听到孩子有不现实的想法,却很认真的向你表达。这就是他的想象力在发挥着作用。比如有的时候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会认真的告诉妈妈说:“今天谁谁打我了”, 但当家长调查后,发现并没有这个情况。如果父母接纳他的这种创造性特点,回应他说:“这个想法是不是你想出来的?你很有创意,可是却让妈妈好担心。”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自己的想法并不是特别妥当,但仍被妈妈接纳了。他就会保留独创性继续发展下去。如果父母讥笑孩子,或认为他是在“撒谎”,批评或惩罚了他,孩子就感到自己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不被认可,慢慢的丧失自信心和自主性。并且他们那些曾经冒出来的无厘头的想法和行为,也会让自己感到“内疚”驱使他们开始向没有主见的“听话的孩子”发展。

结果:身边有很多成年人都习惯生活在别人安排好的生活圈子里,不敢突破,无法改变,心中压抑,但又没法挣脱。也许就是在3-6岁这个发展阶段,被扼杀掉了想象和创造的信心。我曾经有一个同事,很有才气,也想突破自己实现理想。可是,每到该做出决定的时候,他就胆怯了。现在,他选择了继续难受的生活在熟悉的圈子里。我很想帮他,也想拉他一把。可是努力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外力都没有办法解开心理枷锁带给人的束缚。

4. 面对6-12岁的学龄孩子

不能说:“你真笨”,“你不行”,“你太懒了”,“你怎么不如别人好”……

而要说:“你可以的。”“我看到你的努力了。”“我相信你有能力去完成”……

为什么? 在这一阶段中,孩子开始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以及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具备的专业技巧。他们必须要放弃自己的幻想和愿望,被更真实存在的世界法则所约束,甚至被读、写、算所约束。所以,埃里克森说:儿童在这一阶段所学的最重要的课程是"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解释一下就是他们需要培养的是稳定的注意力能力,和学习的勤奋感和快乐感。这时的孩子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他们最需要的是来自父母和环境的积极关注和鼓励。如果孩子获得了支持的力量,他们就更能勤奋的为未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社会人做准备,他会明白今天的勤奋和努力,都是有希望且会有回报的。反之,如果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获得这样的支持和鼓励,他们每天听到的都是否定的语言。那么就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并感到“自卑”,用消极的态度步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结果:我在学校工作将近20年,见到的孩子无数,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他们虽然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却有着同样自卑的心理。有的孩子会用十分讨厌的行为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上课突然发出怪声,下课打架,不完成作业,把作业本扔掉,撒谎骗老师和家长,放学不回家……这些孩子其实天生就是希望自己能有贡献的,但因为错误的教育方式,没有给到孩子应该得到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就变得越来越自暴自弃,甚至不相信自己还可以“有用”。

5. 面对12-18岁的青少年

不能说:“你的想法不对”“你要听我的”“你的那个同学不好”……

而要说:“你有你的想法,我尊重你,我的建议是……”“需要我帮助的时候随时来找我”“给我讲讲你的好朋友的故事吧”……

为什么? 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是孩子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在前四个阶段中,孩子懂得了他是谁,能干什么,也就是说,懂得所能担任的各种角色。在这个阶段中,孩子必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某一明确的生活策略,也就是获得“同一性”。我个人对“同一性”的理解是:孩子在这个时期内心生出一个对自己的认识,这不等同于外界曾经对他的定义和评价,而是属于自己的定义和评价。如果说的更明白些,就是内心有一个主体我“I”,他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希望自己的“I”可以主导一切;但外界还有一个十几年以来对自己的评价,是客体我“Me”,当两者达成统一的时候,就实现了“同一性”的整合,孩子就会以健康饱满的人格走向成人社会。反之,如果孩子自我的认识与他人对他的评价,不能达成统一,孩子就会出现“消极同一性”。有些孩子会强烈的反叛,有些孩子会生出反社会的行为和言语,有些孩子则妥协,选择像死人般活着。 因此,这时的孩子既需要对他主体“I”的理解和尊重,又需要客体“Me”(周围人对他的评价)给予适当的帮助。家长不能再像对待小孩一样,告诉他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而是要充分尊重他的“I”,允许他在试错的过程中反思和学习妥协,而且要关注他的同伴。因为这个时间的孩子逐渐脱离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而更依赖同伴的支持。

结果: 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了,媒体爆出的很多恶性事件也集中在这个年龄段。这个时期孩子自己发生内在混乱是正常的,他们在依靠自己的动力完成整合。我的一位老师的孩子,在青春期打过架,逃过学,不写作业,也欺骗过家长,但因为这位妈妈很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一直给予支持,没有打压。孩子在试错的过程中,不断反思,逐渐修正。到了大学,别人吃喝玩乐,弥补青春期的缺失的时候,他却已经开始创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了。 因此,青春期是孩子成年之前的最后一次成长,动力很足,却又很危险。他们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所以各位家长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对他们说过很多话。但别小看我们说过的每一句话,说不对,说不好,说在不应该的时间,都可能都会让孩子的成长路线跑偏。所以做父母的,多学点心理学太重要了。

————————————————————

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家:孩子18岁前要解决五个重点冲突,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人格发展八段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
儿童教育 ︱ 天性的保护与启迪
好用的教育心理学︱把握好教育的时机
人格终生发展8个阶段任务:你完成了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