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决定孩子心理健康的风向标:心理营养(课程笔记)


孩子心理营养


导师:黄健辉


(本笔记仅供学员学习、阅读使用,讲微信课需要经过黄老师授权,目前黄老师《终极弟子班》、《NLP亲子导师班》和(网络版)《NLP亲子导师班》学员获得授权使用)

 

各位爱学习的家长朋友们晚上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孩子的心理营养。孩子的心理营养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谈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个话题,绝大多数的家长朋友们都不太了解,大多数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关注孩子的行为,而对心理健康因为没有学习过,所以了解很少。

为什么孩子心理会受伤?为什么孩子离家出走?为什么孩子会跟父母的关系很僵?为什么孩子不愿去学校?为什么有的孩子走上自杀路,所有以上这些问题都跟孩子的心理营养有直接关系。

前两节课我们分享了哈佛天才少年是如何培养的》和《孩子的敏感期》,我们分享到,20世纪初在美国哈佛大学同时有一批青少年,大约在10岁到14岁之间,他们分别上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这些比较著名的大学,并且这些青少年都是考进去的,不是保送进去的。

为什么这些青少年会在很小的年纪就有非常突出的才华和领悟力天赋才能后来我们发现是跟他们的父母对他们进行了早期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哈佛天才少年这样的现象,引发了教育专家以及无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的注意他们开始研究如何把孩子培养为优秀的人才

在今天我们听到早期教育家庭教育这样的名词,我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决定孩子心理健康最重要的五个因素,我把它称为孩子的心理营养

我们发现一个孩子,如果的心理营养能够充分满足,那么这个孩子的内心是非常健康的,表现出来的性格就会比较活泼开朗,或者说比较正常,比较阳光

如果一个孩子你发现他很顽皮,有多动症,无法专心学习,甚至厌学,总是不听父母的话,或者总是跟父母顶嘴,情绪经常很急躁,脾气,上课经常开小差,有很多小动作,经常被老师投诉,学习成绩差,还有孩子可能专门爱拿别人的东西,甚至是偷东西,包括孩子的一些心理疾病,比如说到小学56年级或者初中高中的时候可能孩子患上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等我们把孩子的这些父母看起来不太喜欢的或者是会很头疼很讨厌的这些行为,称为孩子的偏差行为。

在马来西亚有一位心理学博士,通过做大量的青少年个案之后,她发现孩子的这些偏差行为都跟心理营养没有得到满足有很大的关系。

绝大部分的父母遇到孩子有这些偏差行为,比如说假如你有一个孩子五岁,他总是在幼儿园里跟其他小朋友打架,或是经常回来就东西,有孩子可能他还会生气的时候就打妈妈一生气的时候不吃饭然后坐到地上

假如遇到一个很淘气的孩子,绝大多数父母都会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看你说你多少次了你年纪这么小脾气这么大

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偏差行为时,都是批评孩子,指责孩子,打他他。已经打了四五年了,这孩子还是这样,到八九岁了,越说他越要这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我们说,两岁左右的孩子绝大部分2岁左右的孩子都是很父母喜欢的都是很听话的,不会有太多偏差行为。基本上爸爸妈妈叫他上街,就上街,吃饭,就吃饭,叫他去拿拖鞋他就去拿拖鞋。

两岁左右孩子跟父母关系都很好可是,随着孩子成长3、4岁,56岁,孩子的个性越来越明显,孩子的自由度越来越增加,孩子却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甚至专门跟父母

父母叫了很多次你在学校不要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去上学的时候要认真听课认真写作。有的父母会威胁这样子我就不给你吃饭了,你这样子妈妈就不爱你了,你这样子我就不要你了。可是孩子还是一犯再犯。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冒着被父母打骂,冒着被父母不喜欢这么大的风险来跟爸爸妈妈作对。

因此,通过观察大量的青少年以及青少年的个案治疗,我们发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些东西比父母的这些批评指责骂,更加重要这部分我们把它称为孩子的心理营养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如何会决定着孩子的这些偏差性行为

我们发现如果父母看到孩子有偏差性行为,你如果长期指责、打骂孩子都已经没有用了,那么最根本的是——你要改善和孩子的关系,一旦孩子的这些心理营养得到充分的满足,这个孩子的行为就会逐渐地好起来,孩子会变得更加有朝气,更加快乐也更加安定,从而会更愿意学习发展它的智能和智力。

为什么亲子关系这么重要呢?在份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的到底是什么?

作为一个人他的生命的原本的状态,都是渴望被爸爸妈妈爱的,渴望被大人喜欢和接纳的,而孩子明明知道的偏差性行为,比如说他的任性、占有一个东西或者是开小差写作业不认真,他明明知道这样做一定会招来爸爸妈妈的呵斥、责骂,可是为什么这么多的孩子还是乐此不彼,还是经常这样,要爸爸妈妈生气呢?

这里面一定有一些东西,就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他比爸爸妈妈的责骂、威胁,这些都更加重要。假如这些东西不是食物和水,也不是我们称为身体需要的生理营养这些东西,那么它是什么呢?对,这就是心理营养。那么,孩子成长过程中到底需要哪些心理营养呢?

一棵小树苗一棵小草一朵野花,生长、生根发芽长叶子开花结果,它需要阳光水分好的土壤空气,这些都是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生理营养每一个孩子要成长都要吃奶,吃饭喝水,要补钙补锌铁,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很注重给孩子充足的最好的生理营养最好的食物

可是人和植物不同,和动物不同,的成长成为一个健康的优秀的快乐的人它除了需要食物水分补锌补钙奶粉青菜米饭等等这些生理营养之外,每个人还是一个心理上的人,是一个精神层面的人,那么他需要的心理营养是什么?

孩子从出生开始他需要的第一个心理营养叫做无条件的接纳0到3个月的孩子他刚刚出生,他就需要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不能够自己找食物,要等爸爸妈妈来喂,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他、照顾他。

                                 

 

肚子饿的时候,就会哭哇哇的叫,这时候妈妈就需要过来照顾了,可能口渴了,肚子饿了,需要你马上把送过来给喝,当身体不舒服了,会动来动去。

拉屎拉尿了,他就会哭叫,我们说这个孩子他既不会做家务,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孝顺你,也不知道未来他长得漂不漂亮帅不帅,更加不知道他长大之后会不会听你的话,乖不乖所有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可是父母都能够对孩子、对刚刚出生的孩子,做到无条件的接纳。

如果孩子没有得到这份无条件接纳,是没法生长的,是没法长大的,甚至没法生存下来,所以我们说无条件的接纳,这是孩子生长的最基本的一个条件

刚出生的孩子,他很容易获得母亲的无条件的接纳。为什么呢?因为母亲把孩子生下来之后,的身体会自然地分泌一种叫做本体胺激素,哪怕这位妈妈是第一次生孩子,以前可能对孩子没有什么感觉,没有什么感情,可是当她生了孩子之后,会表现出无限的温柔,对孩子很依恋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身体上的本体胺会促使这么做,会令到很有母性令到很温柔,甚至也会令到比原来更加耐心。

孩子哭得哇哇叫,孩子要喂食,每天晚上可能要起来三四次,母亲很容易做到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这就给到孩子,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成长都获得他需要的足够的营养。

我们经过统计发现只有很少的妈妈在生完孩子之后,的身体没有分泌本体胺这种激素,这时候可能对孩子没有表现出比较强烈的依恋感,耐心和照顾甚至会情绪不稳定,还有部分会患上抑郁症,这个时候爸爸需要做特别多的工作,或者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需要做特别多的工作,需要精心的照料好孩子


孩子需要的第二个心理营养叫做安全感。

从四个月开始,孩子进入另外一个阶段,他的视线越来越清晰,孩子的身体越来越有力量,慢慢的他想要分离,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说孩子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他和妈妈是连在一起的,通过脐带吸收母体里的营养

出生之后虽然他的身体跟妈妈分开了,可是在心里层面,他还没有分开。孩子刚刚到这个世界,他没有关于自己”、“我”这个概念,在心里的层面,他感觉跟妈妈还是连在一起

从四个月开始,孩子会逐渐从心理层面意识到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四个月到三岁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孩子在心理层面走向独立的过程,他需要跟妈妈分离,需要在心理层面跟妈妈剪断这条“连接的脐带”,这个过程中他就会有很多的恐惧感,有时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会很粘母亲看不到母亲他就哭

假如这个过程爸爸妈妈没有帮助孩子很好的度过,也就是没有帮助孩子获得很好的安全感,孩子以后就无法学会独立,你会发现他可能不敢一个人睡,不敢一个人单独相处,也不敢一个人自己出去。

四个月到三岁这个阶段,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叫做安全感。在安全感建立这件事情上,母亲的作用要远远大过父亲,因为孩子分离的主要对象是妈妈,如果妈妈的状态情绪是稳定的,孩子可能会很自然地走过分离期,并且能够拥有很好的安全感

妈妈要拥有什么样的状态能够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安全感首先,第一个最重要的是妈妈情绪要稳定,如果妈妈情绪反复无常,经常发脾气或者是很焦虑的妈妈,会对孩子有很多的担心,情绪容易失控。

而对孩子而言,最好的是妈妈愿意学习,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愿意跟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如果妈妈情绪暴躁,经常指责批判孩子,这就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层面的问题,孩子会安全感严重不足

什么情况下妈妈会情绪不稳定?比如说孩子到六七个月的时候,孩子慢慢的学会起来,孩子起来,有时他会坐不稳孩子一有力量就喜欢动,你可能把放在床上,翻到左边、翻到右边,假如你把他放在床上,他会爬到床边,从床边爬过来爬过去,有可能妈妈看见了,忽然看见孩子在床边爬,你会大吃一惊:万一从床上摔下来怎么办妈妈很着急,大声叫:宝宝宝宝不要起来,你会摔下来的

妈妈说这话的时候会带着很焦虑的情绪,万一孩子摔下来怎么办?妈妈内在的焦急害怕恐惧的情绪会随着语言脱口而出宝贝你会摔下来的!会摔疼你的,不要动

妈妈的这些情绪会直接传到孩子的潜意识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台录像机,是直接录下了爸爸妈妈对他说的话的,妈妈的情绪,会直接吸收进的神经系统潜意识当中。

 

假如一个妈妈对孩子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包括自己的焦虑对孩子的焦虑,对经济的焦虑生活当中的焦虑以及夫妻关系当中的焦虑等等。妈妈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会把自己很多的这种焦虑情绪传递给到孩子。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到九个月十个月的时候,孩子开始会站起来,他开始学走路,他不喜欢在床上呆着,也不喜欢在沙发上呆不喜欢父母固定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力量有能量,就想要走动想要爬起来

身边的任何东西他都想要,拿了以后看一眼又丢掉,他可能会把家里搞得很乱,这时候妈妈看见了,可能会很烦躁,家里面这么乱宝贝你不要乱丢东西了,看你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的

妈妈的这些情绪都会直接传递到孩子身上,孩子会完全的收妈妈这种烦躁的情绪

孩子到一个月的时候孩子开始学习走路走一步两步走一下倒下来,妈妈可能想要去做饭,孩子在这里走有时他会进厨房,可能会翻一下垃圾里面的东西,感到很好奇,翻来翻去翻得很乱看见有水沙子他都喜欢去玩,可能会把身上搞得很脏。

甚至他会到卫生间去玩一下抽水马桶,妈妈看不到孩子了,咦!这孩子跑哪里去了?妈妈在家里找,卫生间一看,原来在玩抽水马桶妈妈可能就会很生气你看你都不听话,叫你不要跑,怎么跑来跑去的!这地方很脏的妈妈可能会用力的把孩子一抱出来,又重重的放在地上。妈妈的所有这些生气,这些情绪,都会被孩子直接吸收,从而成为孩子的一个部分

孩子会走路的时候,可能会家里的东西都翻个遍,有可能爸爸妈妈不在家,会拿一支笔把家里面的墙壁画到处都是图案本来白白的墙壁画成黑色的、红色的各种图案,妈妈回来一看,情绪又上来了,你看你把墙壁画得这么难看,然后打手,一边打还一边责骂:你不听话家里这么干净的墙壁被你画成这样子!我看你以后还画不画?

有时可能还会玩小刀或者锤子之类的物品,走路很快,容易撞到东西,容易摔倒,容易被水烫伤。妈妈看到了很担心,很心疼又会批判他。

假如妈妈看到孩子去碰那个插座,害怕恐惧的情绪会马上被激起来,妈妈可能会惊叫起来“宝贝!那里有电的!会电死人的!妈妈这种恐惧的情绪会直接传递到孩子身上

很多孩子到4岁、5岁,甚至6岁了,还没法独立,没法跟妈妈分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安全感严重不足。

假设一个12岁的孩子,如果他妈妈的情绪经常是不稳定的,看见一个事情很容易冲动,很容易焦虑和激动,妈妈天就会把这种焦虑恐惧愤怒烦躁的这种情绪传递到孩子身上,被孩子完全的吸收。

妈妈这种反复的情绪,令到孩子感觉很没有安全感,孩子会发现自己只要想要自由,想要探索,要有新的尝试,就会遭到妈妈批评阻止,跟着,孩子身上也会马上涌现出担忧、害怕、焦虑、恐惧的情绪。

当孩子安全感严重不足的时候会发生什么问题假如一个孩子一天被爸爸妈妈吓唬两三次或者是被指责批判两三次,一个月下来就被批判了几十次,吓唬了几十次,一年就几百上千次,NLP一个行为被不断重复,也就是孩子把爸爸妈妈这些负面的情绪不断吸收到潜意识里……

孩子潜意识中这些负面的能量会越来越强,负面的情绪累积越来越多,慢慢的,孩子就不敢做,那个也不敢做,因为他发现自己只要一动就会被妈妈批评,责骂,甚至被打手威胁说我不要你了,你不是好孩子

 

慢慢的,孩子的性格会封闭起来,他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他经常不开心,形成很内向、很封闭的性格,严重的可能会患上自闭症

孩子被吓了,他晚上不敢一个人睡,不敢一个人在家不敢一个人独立的呆在一个地方孩子到七、八岁的时候,孩子有这些特点,爸爸妈妈就会很头疼,说:我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胆小?其他像他这么大的孩子都敢一个人睡觉,我家的孩子他就是不敢!现在都九岁了,还是要跟爸爸妈妈一起睡!他都不敢一个人出去,不敢一个人在家,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胆小!

要给到孩子安全感我们说妈妈的情绪稳定是最重要的一个事情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只要她陪伴在孩子身边,看到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那么孩子就会有很好的安全感。

我们会发现,孩子从七八个月开始,他慢慢开始学爬,会在床上爬在沙发上爬,或者在地上爬来爬去,有时他离开妈妈两步,他会回头看一下,看妈妈在不在那里,看妈妈有没有用温柔的鼓励的眼神看着他。

假如发现妈妈还在那里,感觉很安全,又会继续爬,往前爬两步三步爬得更远一,当他爬得更远一的时候,发现安全感不够了,又会回头看一下,看妈妈在不在那里,有可能会爬回来到妈妈身边,吸收一点安全感,吸收一点安全感,当安全感足够了,又会再往前爬,哎,这一次他会怕更远一些。

孩子只要拥有足够的安全感,他就敢于离开妈妈更远一点,甚至看不到妈妈也没关系。孩子就是这样慢慢的学会与父母分离。假如安全感是充足的,只要回头看不到妈妈,就会害怕,然后

总之在4个月到岁半年龄阶段,孩子的安全感吸收越来越多,吸收的安全感越多就越容易跟妈妈分离,越容易具有一个独立的格,他跟妈妈分离这个过程也会变得容易和自然。

如果安全感严重不足,就要经常回来、回来,吸收安全感,分离吸收一点安全感离妈妈远一点,直到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

情绪不稳定的妈妈今天心情很好,她就会孩子抱起来,亲个不停,一边抱一边说:我的心肝宝贝你好漂亮你好帅!妈妈好爱你啊!

假如妈妈心情不好,他看孩子哪里都不顺,看孩子哪里都不惯:你看!你看!你吃饭吃得到处都是,这里又掉了,告诉你多少次了”妈妈心情不好,就对孩子批判指责,妈妈的这些情绪会表现在语音语气语调上,这种不耐烦的语气语调都会被孩子全盘吸收

在安全感这个部分夫妻关系好,爸爸爱妈妈,妈妈也爱爸爸,这会给孩子带来最大的安全感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不是物质的层面,孩子那么小,其实他对物质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也不需要你总是给名牌,比如说买衣服买鞋子,给最好的名牌买奶粉,给吃最好的奶粉,进口的奶粉最高档的或者打一针预防针,国内的不行一定要进口的。买一个水杯一个奶瓶很多母亲都挑来挑去,其实孩子对这些品牌的东西,他是没有这需求,甚至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价值这么高的他们是品牌

孩子对安全感的需求,这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并且也是决定他心理健康最重要、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父母亲之间良好的关系是孩子喜欢看到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在一起,他们是和谐的,是相爱的孩子就会有很强的安全感。

父母关系好,他很开心,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全部世界而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吵架,相互指责,孩子一回到家,发现爸爸妈妈在冷战,不说话,突然的一声,摔一个杯子,一下子”的一声,把门关了,很大声,孩子在旁边,就会很害怕

尤其是很多夫妻吵架之后,老婆吵不过老公,内心有很多压抑的情绪,夫妻吵完架之后,老婆开始洗碗小孩在旁边,妈妈、妈妈,过来陪我玩一下妈妈在那里生气走走走!过边!不要我!我看你衣服搞得这么脏”然后把孩子拉过来,就打他的手。

妈妈很容易把这些在夫妻吵架中压抑的情绪宣泄孩子身上,孩子这时候就成为了家里情绪的垃圾桶,他会承担爸爸妈妈身上所有这种负面的情绪。

当孩子两岁半的时候,有可能这个阶段的孩子会令到爸爸妈妈很头疼,他会经常有很多负面情绪,两岁半是孩子从心理层面要跟妈妈分开的一个时间段这时候他开始有完整的自我意识,他会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叫他“孩子,吃饭前要洗手”他会说:“

你要听话”“”“要把这个饭吃完了”,“我不

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很想要独立的,可是又害怕,因为所有的食物所有的爱情感都来源于母亲这里来源于爸爸妈妈这里,可是他又很想独立,这时候内在就会产生恐惧,万一我不听话了,妈妈说不爱我了,我不听话,妈妈不要我了,妈妈给我不好的脸色看,他内在会有一个挣扎的过程。

两岁半的孩子,他会有很多的情绪焦虑,他情绪反复无常,开心的时候很开心,很讨人喜欢,你叫做什么,说什么都答应。当有情绪的时候,好像你怎么劝他没有用

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爸爸妈妈需要拥有足够的认识过程要正常看待。我发现很多课堂上学员说我这个孩子现在好难搞,两岁半,一天情绪反复无常,脾气怎么这么差以后都是这样,那怎么办那不是全家都鸡犬不

其实爸爸妈妈大可不必有这么多的担忧,我们要了解到就像孩子刚出生四个月到12个月,总是会吃手一样。这孩子要求独立的敏感期从心理的层面来说,孩子两岁半,的情绪特别多,反复无常,这是因为他正在需要完全的独立,从心理的层面独立的这一个过程。

通常来说有的孩子快的话可能他半年时间也就完成了独立的过程,有的孩子可能会时间久一点,但他只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们拿出无条件的接纳这样的一个品质和状态

对于一些如果是无法违反的事情,比如说孩子可能会脾气很犟,他吃饭的时候总是不能够遵守规矩,比如说吃饭的时候总是吃两口,然后又跑了,玩一下又回来再吃一口,又去看一下电视,总是反复无常,不能够遵守一些基本的规矩,这时候我们又想对孩子引导和教育,那可以怎么做呢?

这里我给你五个字叫温和而坚持,什么叫做温和坚持当我们看到孩子这种偏差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提出要求,但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要很温和孩子,你吃饭的时候能不能坐着吃完了然后再去看电视,吃完了你再去玩那个玩具,可以吗?

我们要很温和地说出我们的原则,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我们只要反复多次重复我们说每个孩子他对父母都有一种依恋之感,能够给到他最多的其实就是父母每个孩子内心里都有想要听爸爸妈妈的话的这种愿望,只不过内在又有一股动力,要独立,就要成为独立的个人,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

父母不断重复的时候,有一天,这个孩子,他会发现我可以遵从爸爸妈妈说的,我可以遵守这个规则,我可以遵守这样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我也是拥有我自己的,我自己也是独立的

比较忌讳是爸爸妈妈总是用批判的指责的语气你看你!每吃饭都是这样跑来跑去,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一边玩玩具,吃一餐要一个多小时,餐都是你最后一个

爸爸妈妈这种批判式的语音气、语调会令到孩子觉得就像一苍蝇在耳边响起一样嗡嗡嗡,嗡嗡……”父母的这种负面的情绪烦躁的情绪,每天在孩子身上重复,孩子慢慢的也会变得烦躁起来。

温和而坚持”,坚持是指行为上坚决制止孩子不当的或者不安全的举动比如说有些孩子他喜欢爬到很高的地方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这时候爸爸妈妈可能需要制止,在我们制止的时候我们的语气、语调可以温和的

孩子这个地方不能爬上去这个地方爬上去摔下来,这样不安全,你下来好不好语气上可以是很温和的、很温柔的,但是我们态度上可以传递出一个信息——这是不允许的是制止的

而不是把孩子当作一个就是要专门跟我作对你就是一个坏孩子”,不是这样的前提。假设当我们有这样的前提的时候,我们的语气、语调就会变成一种很负面的影响给到孩子。假如孩子每天都接这种很负面的语音语气语调,包括爸爸妈妈的这种表情那他的内心吸收多了,就会成为他内在的养分。

我们说孩子零岁到六岁是打下他一生的性格基础的一个阶段,这就好像我们搭建一座大厦,我们搭建一百层的大厦孩子0到6岁,就像在搭建大厦时候挖的地基,你的地基铺垫越好,未来这个高楼就会越安全越稳固


孩子所需要的第三个心理营养,我把它称为——爱,也就是,此时此刻,在父母生命当中,你要把我看作是最重要的孩子小的时候,身体不舒服了,就会哭叫一哭叫爸爸妈妈就过来了,渴了就会叫,哭叫了爸爸妈妈就把水拿给了。我们会发现只要有需求爸爸妈妈会放下一切来满足他。

通过这样的一个关系,孩子明白说原来在爸爸妈妈生命当中,我是最重要的慢慢的,孩子长到一岁,孩子开始慢慢学说话,孩子安全感越来越充,他慢慢的分离,在这一段成长过程当中,你会发现孩子他的情感会越来越依恋一个人,有可能这个人是他的妈妈,有可能是爸爸,有可能是他的外公外婆或者是爷爷奶奶。

总之他会在内心里面,把最能够接纳的那个人给到最多爱的这一个人,把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假如孩子在家里面,能够找到这一个对无条件接纳的人,最重要的人,经常对他表达爱,只要我有需求,你就能够提供给我,把我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最爱的人最喜欢的人……

会跟这个人也就是他生命中重要他人,孩子的感情都会倾注在身上,可能晚上要跟,孩子很喜欢只要他在旁边,孩子就会感觉很有安全感

通常孩子接爱的方式都来自于妈妈的,或者说大人的这种很直接的情感表达,“啊!你真是我的心肝宝贝,你真是我的好儿子!你真是我的好女儿!

爸爸妈妈在叫孩子的时候,他整个脸色是很开心的,很喜悦的妈妈好爱你,你要什么妈妈都满足你。孩子在0到3岁的时候,通常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这种喜悦,他都会直接表达出来,毫无保留的表达

可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对孩子表达爱会越来越少如说孩子三岁之后,有爸爸妈妈整天看到孩子的,就是缺点,就是问题,就是不听话就是偏差的行为,他可能忘记了向孩子表达你是我最看重的,你是我最爱的人”,那你不表达,孩子在这部分感受不到,会缺乏。

我们知道每个爸爸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可是很多孩子说我感受不到爱,我发现我妈妈整天看到我的就是缺点,整天看到我就是分数低了,一看到我就纠正我的行为,我妈妈根本不爱我,我考试考得不好,就不爱我,我不听话,就不爱我

如果一个孩子的爱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在家里找不到这样一个重要他人,能够对他无条件接纳的人,他可能就会去学校里面找,在学校里面,可能会把老师当作的重要他人,会对这个老师在情感上很依恋。

假如这个老师某一天批评了,有可能就会对造成很大的伤害。还有的孩子在学校里也找不到这个重要他人,能够对经常表达爱、无条件接纳的人,可能会很喜欢一个布娃娃,他会把布娃娃当做他的重要他人。

我的学员当中有位妈妈,黄老师,我的孩子已经六七岁了,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抱着一个布娃娃,有时我们说妈妈在你身边,你干要抱着一个布娃娃,我们把她布娃娃拿开,她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们就很奇怪

爸爸妈妈强行把她的布娃娃拿开,可能会对他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

后来学习了才明白:哦!原来那是他的重要他人。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需要拥有充分的爱,需要爸爸妈妈对表现出足够的喜欢,无条件的接纳,那么就会把这个大人当作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人,孩子他的重要他人身边会很有安全感,很有爱的感觉。

当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的时候,会带着这样的期待这样的一个内在渴望而长大。到读初中的时候,他可能就会很容易走入恋爱,就是父母所说的早恋,只要身边有一个男同学或者女同学对表现出喜欢或者是能够接纳的性格脾气,那么会奋不顾身地毫不犹豫的,愿意跟在一起,愿意跟,愿意把自己交给他。

因为内在一直都渴望,渴望,渴望无条件的接纳。这是很多孩子早恋的原因,他是在寻找一个重要的他人能够对无条件接纳,给他最充分的完整的爱的这样一个人。

如果这个孩子在读初中的时候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她就会一直带着这份渴望长大假如是个女,到谈恋爱的时候,就会经常问他的男朋友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其实我很任性,我脾气很差,你能不能包容我的脾气?当我这做不好,那个做不好的时候,你还会爱我吗?当我老的时候你还会爱我吗?

会需要经常跟对方确认你爱不爱我在你的生命当,我到底排在第几?我是不是最重要的?”她每天的爱人我是不是你最重要的人,你是不是最爱我?如果我没有这么漂亮了,你还会不会爱我?很多老公被老婆问得烦了,就会说:“爱爱爱!整天就是爱!”


孩子成长过程中第四个心理营养是尊重什么叫做尊重,尊重就是要有界限,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是我的,那你就要听我的话,我给你吃给你穿,我养你,你就要听话,要乖,要有良好的行为。

父母觉得孩子是我的,就好像这个手是我的一样,好像这个钱这个财富是我的一样,我对他拥有足够的支配权,这些都是没有界限的表现。当父母和孩子之间不会划定界限的时候,没有学会尊重孩子的格的时候,这个孩子他内心有可能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


孩子的第五个心理营养叫肯定,欣赏和赞美

各位家长朋友我们还差两个,就是尊重肯定/赞美/认同的部分没有展开无条件的接纳安全感以及的部分,我们今天晚上的分享都还属于比较粗浅的层次,如何给到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如何给到孩子真正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以及如何对孩子做到无条件接纳。这都需要我们父母们不断的学习成长。

尤其是当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当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时候,当孩子有很多偏差行为的时候……我们发现所有的孩子这些偏差行为都跟他的心理营养没有充分的满足有直接关系

 

如果孩子的心理营养,他不是有安全感,不是被父母无条件的接纳,没有充分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没有被尊重,没有被肯定,而是拥有相反的方面我把它称为心灵毒药——

比如说不是有安全感,而是有恐惧感,不是有归属感,而是经常被爸爸妈妈排斥,说你再不听话,你这样子我就不爱你了,你这样子我就了,不是感受到被爸爸妈妈爱,而是感受到恨不是被尊重,而是经常被羞辱,人格被践踏,不是被肯定,是经常被否定——

这样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面,他内心一定是被严重伤害的,他的心理营养到严重破坏,内心一定存在严重的心灵创伤存在心灵创伤的孩子,肯定会跟正常孩子不一样,会表现出很多偏差行为,最严重的是自杀,因为他觉得活在这个世上没有意义,生命没有意义

每年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孩子自杀,我们说成人的自杀率在下降,可是青少年的自杀率却每年都在升。

2016年1月12下午3点多钟,济南一个八岁的女孩跳楼身亡,最重要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学习不好,怕被爸爸妈妈批评,从家中楼上跳身亡

2016年1月17下午3:30左右,山西省晋城市一个十岁的男孩跳楼自杀,自杀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在写作业的时候被妈妈批评训斥说了多少次了,写作业一点都不认真,总是在看电视”,这个十岁的小孩无法承受。他在半稿纸上写下遗书之后,直接从家里的一个窗户跳了出去,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6年1月23早上7点钟左右,在成都一个13岁的女孩跳楼身亡,据说主要原因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孩子的这些学习压力来源哪里最重要的也是来源于父母这里,因为每当她拿着试卷回家的时候妈妈签名,每次签名都说:看你这道题这么容易我说过你多少次,你看这道题又做错这道题又错这个试卷一拿上,妈妈一眼就看见十几道做错的题,然后一边帮孩子纠正,一边批评,你这个脑子长什么记性的,上课到底有没有认真听

我们说一个没有觉知没有觉察的妈妈,她对孩子的行为孩子的情绪,她自己是没有觉察能力的,会每天都对孩子这样批评,每天都重复。

孩子从到试卷就开始担心又要被妈妈骂了每天放学回家一路上担心回到家又要做作业了,回到家做作业时又会被妈妈批评了,压力不断增加,孩子负担太重了,他的小小的心灵还无法承受这样巨大的压力。由此,他就会想与其这样还不如去死算了。

所有自杀的孩子可以说都是心理营养严重不足,心理营养严重破坏,不是有心理营养,而是有心灵毒药,并且已经被迫吃了很多这样的心灵毒药。

在我做关于孩子自杀的数据统计研究时,发现在2016年也就是刚刚过去的这一年,紧紧1月份在全国媒体上有报导的就有十几个孩子自杀。这些孩子都是八岁九岁,有的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还处在人生中最阳光的一个阶段,好像早上的太阳,可是他们的生命却如此不堪重负,为什么一个人会走上绝路,为什么孩子会跳楼自杀?这是因为的内在的精神世界,的心理营养已经被严重破坏

各位家长朋友们关于心理营养的主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有两个心理营养没有讲,另外一个关于心理营养更深入的一个部分我们也没有讲以及爸爸妈妈的哪些行为,哪些话语最容易伤害到孩子会令到孩子的心理营养被剥夺不是给到孩子心理营养,而是给到他心的毒药。

孩子的自杀问题孩子心里受伤,患恐惧症抑郁症,性格孤僻,自闭,孩子跟父母关系糟糕恶劣,孩子染上网瘾,孩子想要逃学,想要离家出走,所有这些青少年的问题都直接跟孩子的心理营养遭到破坏有关。

如果你想要在心理营养这个主题上拥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各位家长朋友们欢迎你走进智慧父母专业》!在我们的12堂微信课,我们会系统性的全面深入剖析孩子的心理营养问题,我们会从孩子出生开始从孩子的敏感期早期教育以及如何给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和梦想,怎样跟孩子做好关系,如何跟孩子沟通有效地引导青春期的孩子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

好,今天我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萨提亚语录二则】1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一直学习和成长,即使你是一个慢的学习者。2在家庭中,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自妈妈,而关于“我是谁,我是怎样的“自我概念则是来自于爸爸。作为父母,你给孩子的心理营养足够
孩子成长4个阶段不同心理需求
五大心理营养喂出健康孩子---林文采
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理营养---萨提亚导师林文采
怎样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灵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