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国专家:“一键型”玩具大量泛滥,给孩子带来危害

【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为什么现在急躁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多了?


心情愉悦的朵朵面带微笑地伸手,按了按面前的玩具按钮,没反应,再按了按,又是没反应,紧接着,朵朵的情绪360度转变,她狠狠地锤了几下玩具,发出了愤怒的低吼声,最后还往玩具上踩了一脚,才愤愤离开。


周六的早上,丁丁要和妈妈去公园。妈妈一边洗漱,一边吩咐丁丁自己穿裤子,丁丁穿着裤子时还哼着小曲呢。突然妈妈在洗手间听到丁丁带着情绪的哭声,进房间一看,脚卡裤管了,丁丁气得小脸通红,小脚不停在裤管力踢以表达自己的不满。


雨后的傍晚,一位有着清澈双眸的小男孩站在外面,喊了一声“妈妈快来”,“等等”,妈妈在屋里回应,小男孩不高兴了,跺着脚带着哭腔喊:“你快来!你快来!”清澈的眼睛转眼充满怒火。妈妈急匆匆从屋里跑出来,瞅着小男孩骂了一句:“这么快干啥?为什么等一会都不行?”


这些情形是不是很常见?的确常见,几乎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能发现。为什么会这样?


韩国教育咨询专家朴民根认为,那是因为“一键型”的玩具大量泛滥,让孩子性情急躁。值得一提的是,“一键型”玩具不仅仅指只有一个按键的玩具,它可能也有好几个按键。


 

 



比如一按就动的电动汽车、一按就发光唱歌的电动鼓、一按就“嗒嗒”响的电动枪、一按就跳跃转圈的电动狗、一按就飞的电动飞机……常玩这类玩具的孩子们觉得只要按下按键就万事大吉,其实非常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成长,因为“一按就行”,不经过努力,不经等待,也容易造就孩子急躁没耐心。


“一键型”玩具与“即时满足”的心理关系


“一键型”玩具,手指一按,音乐响、灯光闪、玩具跳着、跑着、飞着……孩子兴奋地站在一旁跳呀叫呀。就这样“手指一按”了多次后,一开始给孩子带来冲击的感官刺激,很快也失去了吸引力。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接触的是“一键型”玩具,今天“一键型”玩具枪、明天“一键型”跳跳虎、后天“一键型”变形金刚……“一按就行”,孩子会习惯即时满足的心理模式,渐渐抗拒延期满足,继而养成了急躁的性格。更重要的是,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

 
 


据说大约1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中,有个叫不出名字的小毛孩,有一天他用妈妈采摘回来的野果填饱了肚子后,百无聊赖地在原始森林中走。突然,他脚下不知被什么刺了一下生痛,低头一看,是一块棱角分明的坚硬石头,他弯腰把石头捡起来,一边用尖棱角戳着自己手掌,一边往前走,是的,这块石头是他的玩具。他发现前面有一棵树下落满了坚果,他捡起坚果用牙齿咬,咬不开,他把坚果放在石头上,并用手上那块尖棱角的石头戳,坚壳马上敲开了。他一口气吃了十多颗坚果肉。晚上回到家,妹妹吵着要吃肉,他把妈妈留给自己的一小块野猪肉,用那块尖棱角的石头戳成了两块。晚饭后,他思考着如何让那块尖棱角的石头更好用,他在地上捡起了另外一块石头,对那块用处很大的石头打磨……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石头的尖角被磨得锋利,握柄被磨得光滑,爸爸不仅用这块石头来杀野猪,妈妈也用这块石头来切果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祖先把这块石头演变成石刀、尖刀、利剑,直到到如今的不锈钢刀。


2017年的某一天,公园里也有个叫不出名字的小毛孩,走着走着脚下不知被什么刺了一下生痛,低头一看,也是一块棱角分明的坚硬石头,他狠狠咀咒了一句,走开了。石头静静地躺在地上,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它还是那块石头。


相比起原始人孩子,我们现代的孩子丢了什么?


到底什么玩具,才是最适合一个孩子成长的?


有些玩具,需要孩子付出时间、精力,需要经过思考和动手,通过努力后才能享受成果,能给孩子带来成功喜悦的玩具,大概才算得是一件成功的玩具。不仅能让大脑产生互动性作用,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努力的价值、体验到“延期”带来成就感的一些玩具。比如积木、组装类的玩具,甚至是木头、木棍、泥巴、沙子、石头……这些玩具被称为最能开发孩子智力的玩具,不但需要孩子付出努力、坚持,还有自控能力,因为不经过折腾体会不到乐趣,这才是创造源源不断乐趣的真正所在。

 
 


难怪韩国教育咨询专家朴民根说,玩具越靠近大自然,越有利于孩子感知能力、智力和心理的发展。看来我们这些70后,80后的父母们的童年,该是多么幸福啊,没有“一键型”的玩具,有时一块石头、一片树叶、地头的小水潭就能玩上一整天。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孩子没有最爱的玩具,只有永远不满意的玩具,一件新玩具不会爱过三天,便又爱上另外一个,这何尝又不是急躁的表现呢?


一个孩子天生两只手,而不是一根手指,多用则灵,不用则废,任何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一定会有后遗症。这便是“一键型”玩具给孩子带来的隐患。


本文关键字:玩具与成长、儿童心理、性格养成、幼儿教育家庭早教

幼儿说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二胎妈妈、专注亲子心理学,从儿子的故事书模仿来的漫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教育 案例分析
小学心理健康课时教案2年(上)
孩子不合群,是性格有问题吗?宝宝说,也许是妈妈你想太多了
幼儿教育大家说
【陈堡杯】浅谈幼儿教育中几点有效教育方法
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