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1㎡小吃店日营收过万 它的秘密只是明档现做?

手工拍粉,明档制作,一家31㎡肥肠粉店,日营收过万。借力商场进行高端化升级后,还与一家著名电影院线达成了合作。它是怎么做到的?

除了沙县、黄焖鸡、麻辣烫,对上班族来说,还能吃什么?

在郑州,川宝蓉肥肠粉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这家诞生于2012年的品牌,从街边店一直开到高端商场,每开一处,都成为年轻人就餐的新去处,门前排队是最常见的现象。

以川宝蓉人民路店为例。这是川宝蓉的发轫之地,2012年开业,临街店面,只有31㎡。从开业第一天,就面临着一个困境:顾客太多,没地方坐。

最后,在顾客的催促下,只好在门口摆放桌椅,满足大家的就餐需求。

川宝蓉肥肠粉创始人冯贺祥介绍,当年开业时,人均消费只有10元,但川宝蓉月营收已经达到了最高30万元。这么小的店,最多时有14个服务员,才能忙得过来。

随着小吃店转型升级的趋势加快,川宝蓉也顺势而为,从街边店进入高端商场。

2017年7月,其花园路丹尼斯店正式开业。据商场方面的数据统计,其坪效连续三个月都位居餐饮第一。

一家肥肠粉店,面积不大,人员不多,却能脱颖而出,它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01

现场手工拍粉,营造不同的就餐体验

提起肥肠粉,很多人都会想到川渝美食。

在川渝地区,经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家肥肠粉店外,一个中年大叔,一手举瓢,一手拍打。流线型的粉浆漏下,掉落在滚烫的开水中,翻转沸腾。捞起,加料,一碗热腾腾、诱人的粉就诞生了。

这一幕,令人记忆深刻,口水直流。

与现代化、机器化生产的产品相比,这种具有浓重地方特色和制作工艺的形式,在餐饮同质化的当下,显得另类而新奇,充满吸引力。

而川宝蓉就抓到了这一点,将市井街头的制粉形式,搬到了高端商场。

目前,在所有的川宝蓉门店里,都开辟有专门的制粉间,现场制作粉丝。

以花园路丹尼斯店为例,这个面积约为40㎡的门店,位于商场负一楼美食区。在开放性的就餐区域中,专门设置一间玻璃房,面积约4㎡,用来制粉。

在制粉时,很多顾客围观,大家好奇于这种制作形式,纷纷拍照发朋友圈。

这也是川宝蓉有意为之。

“川宝蓉的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15-35周岁,他们追求口味,更在意就餐过程和就餐体验。”冯贺祥说,打造适合年轻人的就餐环境,提供触发兴趣的就餐点,会更有利于餐厅的经营。

02

明档操作,传递食材的真实性安全性

手工制粉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将食材的真实性,实时传递给消费者。

《中国餐饮报告2018》显示,消费升级带来了消费口味的转变,吃“调料”时代落幕,吃“原料”时代开始崛起。

川宝蓉一直在给食客传递真实食材的重要性。

市场上常见的粉面店,大都是机器制作或者购买干粉再泡,而川宝蓉选用红薯粉现场制作,现做现吃,避免了明胶添加,保证了口味纯正。

如此一来,对场地就提出了额外的要求:设置制粉间。

以花园路丹尼斯店为例,4㎡的透明玻璃房内,可完成制作粉丝的一系列操作。

餐谋长计算了一下,4㎡的操作间相当于一个餐桌,如果按一个餐位200元的产出,六个餐位每天可产出1200元的收益,每月营业额可增加36000元。

作为一家商场店,“三高一低”是常态。在面积不大的店面中,专门开辟一块地方制粉,减少了就餐区,无形中增加了营收压力。

但在冯贺祥看来,这一点是值得坚持的。

他说,现场手工下粉,还原了老成都传统技艺,让消费者产生代入感和信任感,增强顾客粘性。

“产品是品牌核心,天然、纯正是川宝蓉肥肠粉的核心出发点。”

03

原产地选食材,保证了口味的纯正性

就餐环境的打造,只是外在的形。只有形神兼备,才能让顾客认可并记住你的品牌。

这个“神”,就是口味。

而“川宝蓉”诞生,就是因为“口味”深深吸引住了冯贺祥。

提起冯贺祥,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提起“四厂烩面”,估计郑州人无人不知。这个本地人必吃的烩面品牌,就是冯贺祥联合创立。

2011年,冯贺祥去四川出差,在当地一个不起眼的餐厅吃饭。本为饱腹的他,当时点了一份肥肠粉,吃完就被震撼到了。他没想到这么简陋破旧的店面,肥肠粉竟这么好吃。

一打听,原来该店已经是三代传承了。

冯贺祥立即做了一个决定:把这种美味带回去。

最终,在多次登门拜访后,他的诚意打动了老板,成功变身学徒,在当地潜心学习了半年。

2012年,川宝蓉人民路店正式开业,并创下了销售记录。

冯贺祥说,川宝蓉能一炮打响,就是味道的纯正地道。

现在,为了保证口味的纯正,川宝蓉坚持从四川原产地寻找食材,辣椒、花椒都是选用当地优质品种,芽菜则从四川宜宾进货,保证了口味的稳定和统一。

04

自建中央厨房,标准化让产品更稳定

品牌得以迅速扩张的内在张力,永远离不开口味的支撑。尤其是快速扩张的品牌,口味要具备广适性、稳定性。甚至,有时候,稳定比好吃更重要。

为此,川宝蓉将功课做在了前面,在工厂里进行解决。

川宝蓉建有自己的中央厨房,原料从四川等地采购后,直接在工厂加工而成,红料、白料、三鲜、汤料等,制成后直接配送到各门店。门店只需要自采一些时令蔬菜即可。

产品的标准化极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经营效率。

“每个产品的配料是统一的,放多少克食材、放多少克调料,都有固定的配比,服务员按照标准操作即可完成。”

如此一来,川宝蓉便不需要大厨,一般的服务员培训后即可完成所有产品的出餐。从制粉到出餐,高峰时段两三分钟即可完成。

产品的标准化,降低了对人员能力的要求。每个门店开业前,川宝蓉都要对员工进行培训,“7天就可以学会”。

这也是川宝蓉可以迅速铺开的重要原因。

05

建立成熟的供应链,全国可触达

餐饮竞争就是食材竞争,食材竞争就是供应链的竞争。

对连锁餐饮企业来说,想走出去,实现快速扩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的成熟程度。供应链不稳,即使开再多的店,也会死得很难看。

川宝蓉深谙此道。

2012年诞生的川宝蓉,至今店面只有11家。对一个品牌来说,扩张速度略显缓慢。

这是川宝蓉的经营理念所致。

“前期,我们是沉淀品牌势能,稳扎稳打,力求把产品做到最精,供应链做得更成熟。”

如今,经过6年的沉淀积累,冯贺祥的团队,在供应链的建设上,逐步形成了一条集稳定的供应商、大型的中央厨房和专业的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强大供应链。

“从工厂出发,到途中运输,到门店冷柜,到下粉捞煮,都有明确的标准。”

供应链的成熟,支撑着川宝蓉正式开启全国扩张的步伐。

06

牵手知名连锁院线,品牌获得势能助力

川宝蓉的快速发展,产品是核心,赛道也很关键。

《中国餐饮报告2018》显示,小吃简快餐是餐饮业最大赛道,是餐饮创业者进入最多,也是店铺数量最多且高速增长的品类。

站对了赛道,川宝蓉获得了强大的市场助力。

以其花园路丹尼斯店为例,这里是购物中心,顾客流动性强,但川宝蓉的复购率却很高。

“有好几拨顾客,我都能记住他们的口味了。”据店长介绍,有一位顾客在商场上班,连续十几天来店内吃肥肠粉。“他口味偏辣,最喜欢我们的招牌肥肠粉。”

得益于手机支付的盛行,商家获得了消费管理的另一个维度。店内支付系统显示,10个月内,有一位用户在店内共消费了178次。“没有固定的消费时间,有时连续一周都会来。”

作为当地著名的美食,川宝蓉因其产品独特、口碑好,多次受到美食媒体的争相报道。河南电视台的美食节目“香香美食”和“爱上生活榜”多次实地探店采访,带领消费者体验、寻找正宗的肥肠粉。

对川宝蓉来说,另一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它与国内一家知名电影院线进行了合作,“影院+餐饮”的模式,必将对川宝蓉的发展,带来更积极的影响。

(来源:餐谋长聊餐饮、餐饮老板内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物种:肥肠小吃,10 平方月售超30万?
肥肠品类正在发力?“臭味相投”能否杀出重围
坐车16个小时,聊了5个小时,学习了一周,我感觉很幸运 | 开店笔记
餐饮从业者的真实吐露
千亿酸菜鱼赛道,未来品类破局点在哪里?
半年倒闭5万多家!火锅这个品类如何避免“相似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