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焦虑析

考不上好小学=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人生失败,这是大多数家长培养孩子的人生信条,在这样一个狭隘而荒谬的逻辑链条中,既有家长的经济焦虑——因为好的公办学校需要好的学区房,或者私立学校需要高学费,也有攀比焦虑——精英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如自己也就算了,最可怕的竟然是不如邻居家的普通孩子;还有教育焦虑——是做虎妈狼爸,还是让孩子自由发展,今天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是否能换来未来孩子的生存能力。

家长们在重重焦虑之下的种种表现,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干涉孩子的成长,忽视孩子的天性、盲目设计孩子的成长规划、狭隘地把自己定义为精英阶层并和普通家庭比较、还有剥夺孩子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这在焦虑的中国家长们看来,一切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和感同身受。在这些焦虑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对孩子成长的虚荣

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孩子竟然不如自己,这是家长的噩梦,如果还不如邻居家的普通孩子,这简直就是灾难。这样的攀比心态普遍存在于家长之中。对于一些自诩为精英阶层的家长而言,既希望维持现在的体面生活,又害怕跌入下一层,这种心理,让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同伴之间的攀比会让父母变得失去本性,甚至失去对孩子最起码的理解和爱,父母脸上有面子比孩子的自信重要,父母的自我感觉良好比孩子的健康重要,父母的社会地位和资源阶层传递比孩子的个性与爱好重要。

对孩子特点和民办学校特性的无知

儿童生来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对于儿童和父母生命的重要意义,是去发掘和发现孩子“擅长且适合”的领域在哪里。家学不是传承社会等级,而是营造温暖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等,都是儿童在这个阶段重要的东西,所谓民办名校并无统一的录取标准,都是希望选择符合自己学校发展特色的孩子,虽然社会上存在大量各类儿童培训机构,但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时也不能人云亦云,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特点,从体验和潜能开发的角度帮助孩子尝试。用硬拼的方式,把孩子的所有时间用各种补习班填满,不仅会抹杀掉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后续的潜力,还会占用掉童年的玩乐时光,这是不值得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很强的针对性,家长既需要发现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民办学校,民办学校也选择与之匹配的孩子。如果两者不能匹配,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依然是好的选择。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在童年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发展情况起着更关键的作用,早慧、开朗、外向的孩子优势会更多一些。但是童年的差距对于整个差距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用前100米的速度来判断最后的冠军,肯定是荒谬的。

对媒体信息的盲目

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下,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速度上,一些“头条新闻”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让全国尽人皆知,在数量上,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信息量的供给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对于信息容量的承受限度。面对信息“富矿”,人人都想多吸收一些,但当他发现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知晓全部信息的时候,也会陷入焦虑与茫然。对于教育也是如此,家长们的教育观念被一轮又一轮的信息轰炸,迷茫、焦虑情绪自然更甚。对于教育这个话题,处于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状态,各种学校攻略、育儿心得还有培训广告的信息铺天盖地,也往往会让家长们不知所措。

到底该怎样摆脱育儿道路上的这些焦虑,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从关心别人家的孩子到关心自己家的孩子

对孩子的关爱并非让他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比邻居好就是好?对孩子最大的关爱是鼓励他去做诚实的自己、真实的自己和独特的自己。在升学的这条道路上,上升途径一直没有关闭,读家门口的好公办学校也好,去民办学校也好,还是移民出国也好,适合才是最好,上升的通道始终都在。笑到最后的很多学霸孩子,在升学道路上享尽成功之时,也照样在操场上打球,在琴房里练习,不管学习什么,在父母的关爱下,学会自我时间管理、学会坚持、学会专注这些好品质好习惯,在时间的长河中才能把孩子们送上梦想之巅。

从只关心结果,到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成长的过程本身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家庭的意义在于言传身教,在于鼓励孩子发挥天性大胆尝试,对于父母的耐心和能力也是极大的考验,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让父母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陪伴,而且是高质量的陪伴。能够有充分的交流,能够用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能够在点点滴滴中积累起感情的依赖以及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同样是送孩子去各种课外兴趣班,有的家长只起到了相当于“出租车司机”的作用,疲于把孩子送到不同的学习地点,至于孩子是否喜欢、是否积累了自信,是否能够和孩子坐下来一起聊一聊碰到的问题以及帮助孩子一起克服,一概都没有,只关心考核的数值和最后的结果,而这些恰恰是高质量陪伴所需要的。

从好的学校,到好的人生

一条“牛蛙路线”,就是从所谓著名民办小学—著名民办初中—著名公立高中—北清复交和海外常春藤的“牛蛙”式路线。且不说每一个步骤能够顺利晋级的比例是多少,且不说此类学校中的学子确实具备了很强的学习能力,但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否就是上一个好的学校,或者说,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找到了一个好工作,是否就是家长要求的回报目标?我们不能确保孩子上了好学校就会热爱学习,也不能确保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之后就会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更不能确保孩子找到一个好工作之后就会拥有美好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的人生意义确实要考虑得更长远一些。

从对信息的焦虑,到对信息的判断

中国父母之所以在孩子成长上表现得如此焦虑,跟父母的心智不够成熟也有关系。拥有成熟心智的家长,不仅能够正确认知孩子的天性、给予相应的教育方法,更能在人际交往方面成为孩子的榜样。所谓良好的家庭教养,就是在心智成熟的父母的教育中传递给下一代的。但是现在的家长最大的问题是不懂却装懂、自以为懂教育,把育儿书或者西方育儿理论背得头头是道,却只是片面的理解或僵化的套用。这种人云亦云、缺乏理解力和判断力的根源正是家长们的“非理性”。太多的家长随波逐流却不理解自己追随的是什么,更不明白自己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所以家长要自我学习、自我觉醒,然后去理性地看待各种复杂的信息,做一个淡定的好家长。

中国的教育体制确实并不完美,但是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孩子,应该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内容。一个孩子的健康自信,一定来自于一个和睦有爱的家庭。一个在健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得到父母理解关爱的孩子,即使不上名校,也可以是高贵的、从容的、充满好奇的、独立的、快乐的,拥有美好人生的人。家长的焦虑,还是出在家庭教育的本身。无数父母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更加焦虑,更加抱怨教育体制,但是问题的解决,靠得还是家庭教育本身。中国式父母的焦虑何时能变成中国式父母的理智,便是中国教育成功和进步的一大步。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科院副院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升小老母亲对于民办摇号的一手体验
五一别只顾玩,看清这小升初五大误区!
【教育说】别给孩子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
做个“淡定妈”有多难。 来自:【新民周刊】
最新! 幼升小“考焦”家长?市教委要求对相关学校通报批评,对负责人追责
一手握着学区房 一边拼命冲民办 A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