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 国 古 代 教 育 极 简 史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在此先预祝所有老师们节日快乐!设立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说到教育,古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至理名言,今有“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可以说,教育自古至今就是备受中国人重视的一件事情。


教育的萌芽



“教育”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儒家经典《孟子》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甲骨文中也多次出现“教”“学”“师”等字样。虽然教育一词出现得比较晚,但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了教育的萌芽。


原始社会中,人们的教育集中在劳动技能的传授中,狩猎、采集、石器、陶器等工具制作,都需要“言传身教”的教育,以保证人类基本生存技能的传承。石器时代一些岩画所刻画的场景可能就有教育的意义。


除了劳动技能方面的教育,在氏族部落中人们还要掌握祭祀和宗教方面的知识,进行社会活动时,还要唱歌跳舞,培养“巫”这种人才。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经常发生战争,军事训练也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



官学极简史



所谓官学,就是官方所设立的教育机构。最早的官学,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的“成均”。五帝时期,氏族部落成员间已开始有了等级地位的区分,产生了各种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因此对公众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考古发现的原始氏族公社后期遗址中,往往有一大片空地,有点像广场,显然是氏族部落成员集会的地方。遇上举行各种典礼仪式,召开会议,宣讲告示、规定、要求,以及采取某项行动前的动员、誓师等,都在这里举行集会,可见其具有显著的教育作用。国家产生之后,“成均之教”就成为社会教育的总称,成均也成为天子之学的中心场所。

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周礼》


早在西周之时就有“学在官府”之说,所谓的君子六艺——礼、 乐、 射、御、书、数,都是需要学习的内容。周天子所设的官学名为“辟雍”或“璧雍”等,是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辟雍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

天子立辟雍者何?所以行礼乐,宣教化,教导天下之人,使为士君子,养三老,事五更,与诸侯行礼之处也。——《五经通义》

国家官学的正式设立是在在汉朝。汉朝官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主要有太学、官邸学、鸿都门学。地方官学,郡国称“学”,县称“校”,乡称“痒”,聚称“序”。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开创太学,设在长安西北城郊,规模已相当可观,作为中国当时的最高学府,与西方的雅典大学、亚历山大尼亚大学等同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的高等学校。东汉时规模进一步扩大,太学生曾达3万多人,东汉太学设内外讲堂,可以同时容纳数百人听讲。


魏晋南北朝400年间,政局纷乱,官学兴废无常。直到隋文帝时,在中央设立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名国子监),国子监既是大学,也是教育管理部门,这是国家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与专门教育长官的开始。及至唐朝,国家强盛,中央官学也十分完善,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律学,算学,书学,医学等诸多学科。据《旧唐书》记载,在贞观年间,国子监学生共有8000余人,其中唐朝学生为3260人,外国留学生接近5000人。

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入于国学之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儒学传序》

官学在南宋以后逐渐走下坡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中央官学逐步衰败,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已经名存实亡。清朝末年,官学则完全被学堂和学校所代替。



私学极简史



私学,与官学相反,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私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变成了“学在四夷”。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百家争鸣,各种学说流行一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法、道四大学派,这也为私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孔子虽然不是私学的首创者,但却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孔子在杏坛讲学,学生3000余人,并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孔子私学规模大,影响深,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民国时期,以及现在的台湾省,都将孔子诞辰日设定为教师节。

秦朝曾发布禁止私学的命令,但二世而亡。汉朝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正式设立了官学,但并没有禁止私学。汉朝私学分为“蒙学”和“精舍”两种,前者属于启蒙教育,后者为专攻经学的高等教育。


私学的进一步发展则是“书院”的出现,书院起源于唐,兴盛于宋元时期。唐代的书院最初只是宫廷的图书馆,但后来一些私人创办的书院开始成为读书治学的场所。两宋时期,书院得到极大发展,著名书院有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等,这也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元朝虽为少数民族政权,但朝廷对书院实行奖励政策,因此书院制度更为兴盛。明朝时书院由盛转衰,清朝时书院数量虽达到2000余所,但已与官学无异。清朝末年,书院按等级改制为大学堂、中学堂、小学堂,书院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是宋代以后私学的重要形式,也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教育,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教育也将回归教诲、培育的本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再次向辛勤的园丁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标题
古代教育知识
中国古代学校演变
中国古代的学校
公共基础知识:古代文化常识中的那些“学校”
校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