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俄罗斯自由行之19圣彼得堡之一涅瓦大街及周围景点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坐落在波罗地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从这里流入波罗地海。圣彼得堡是一座水上城市,由300多座桥梁相连,它的河流、岛屿与桥梁的数量,均居俄罗斯之冠。圣彼得堡河面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0.2%,由于河流纵横,风光秀丽,有“北方威尼斯”之称。圣彼得堡按行政区域共划分为18个区,市区内的景点集中在中心区、瓦西里岛区和彼得格勒区靠近中心区的部分。由于主要景点集中在历史中心区及周围,所以能够步行游览,走完最主要的涅瓦大街大约需要1个小时,步行游览城市的主要区域大致需要3-4个小时。圣彼得堡还包括喀琅施塔得、罗蒙诺索夫、巴甫洛夫斯克、彼得戈夫(也就是夏宫)、普希金城(也称皇村)等9个城镇。这些城镇是圣彼得堡市区周边不错的游玩地点,但通常每一处往返加游玩各需要一天的时间。最为推荐的周边去处是彼得戈夫和普希金城。


    圣彼得堡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建立了彼得堡罗要塞,后扩建为城,称圣彼得堡,为帝俄时代的通海门户。1712年,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至此城。在以后的二百多年里,它一直是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该市三易其名。最初沙皇彼得大帝将它命名为圣彼得堡(1703-1914年),以后更名为彼得格勒(1914-1924年),1924年列宁逝世后,改名列宁格勒。1991年后,恢复了圣彼得堡的名称。

    来到俄罗斯会发现,圣彼得堡和其他俄罗斯城市的差别非常大。圣彼得堡市区保留了原先的巴洛克建筑,是一个典型的西欧风格城市。其实东斯拉夫人已经和欧洲分离了好几个世纪,正是圣彼得堡重新将他们和欧洲连接了起来。这里原本是彼得大帝从瑞典手中抢来的波罗的海出海口,而通过与欧洲各国的紧密联系,这个完全欧洲化的城市寄托了他的强国梦。难怪连沙皇尼古拉二世曾说“圣彼得堡属于俄罗斯,但不属于俄罗斯人”。圣彼得堡市内有数千座皇家和贵族的花园、宫殿、纪念碑、大型建筑、雕像、艺术园林和其它名胜古迹,都透露出一种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独一无二的气息。所以在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谚语:“没去过圣彼得堡,就没有真正到过俄罗斯。”

    我们在奥维地图中标出我们将去的所有景点。

    21:05准时到达圣彼得堡的莫斯科火车站。车站于1851年建成启用,当时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名,称为尼古拉耶夫斯基站。1924年改名为十月站。1930年改用现名。


    彼得大帝雕像。1967年候车大厅内建成一座列宁雕像,而后在苏联解体后被取代。1993年一座彼得大帝青铜胸像在火车站大厅内落成揭幕。





    出站就是起义广场,最先是随着旁边的征兆教堂叫征兆广场。后来为建地铁,征兆教堂被拆除。因是昔日游行示威的地方,十月革命后,改叫起义广场。1937年,广场圆环中的亚历山大三世塑像被移走。1985年5月9日,俄罗斯二战胜利40周年纪念日,竖立二战胜利纪念碑。仿罗马的方尖碑,尖顶上是红五星,中间是铜铸的花环、持枪的苏联军民和列宁头像。


    火车站对面的酒店楼顶的大字是“英雄城市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在二战中被围困的900天里,约100万人死于轰炸、饥饿和疾病,解除围困时,全城人口约有54万,仅是战前的1/6。



    起义广场地铁站在下图左侧。起义广场站位于起义区,于1955年11月15日开通,深58米。

地铁站内。没有莫斯科地铁豪华、艳丽。







彩绘列车。

乘地铁到涅瓦大街下,出地铁站,一眼就看到滴血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


    在教堂旁边的街道上顺利找到预订的旅店,是民居旅店,每人要交500卢布暂住证费用。是胶囊房,就一张大床。但是,厨房设备很全,可以自己做饭。首先用滚筒洗衣机将所有的衣服洗了。

忙得次日凌晨两点才睡。第二天睡到自然醒。

    第二天的行程是逛涅瓦大街、冬宫广场、瓦西里岛、彼得保罗要塞、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晚上看芭蕾舞“海盗”。我们住在涅瓦大街附近,每天逛涅瓦大街不同部分。为叙述方便,本篇博文集中介绍涅瓦大街及周围景点。其中法热博物馆、喀山大教堂、滴血大教堂和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等另文介绍。

    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的主街道,建于1710年,全长约4.5公里、宽25至60米,从涅瓦河畔的海军总部一直延伸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横贯莫依卡河、格利巴耶多夫运河以及喷泉河。它是圣彼得堡市最古老的道路之一,最初是作为连通旧海军部与诺夫哥罗德、莫斯科之间的道路,在沼泽之中被开辟出来的。1776年以后,它被称作涅夫斯基大街。

    涅瓦大街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以莫斯科车站前的起义广场为界,西侧就是通常所说的涅夫斯基大街。东侧至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修道院的涅夫斯基大街,则往往被称为旧涅夫斯基大街。

    旧涅夫斯基大街终点是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塑像。他身后是涅夫斯基修道院。

网络图片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塑像

他身后是涅夫斯基修道院。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是彼得大帝下令建造的修道院。当时,彼得大帝决定在1240年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220年-1263年,原名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瓦河畔与瑞典交战的地方建造新城的同时,建造了这个修道院,并将大公的遗骸移到此修道院,以求得神的保护。

    1547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被东正教追封圣徒。1942年斯大林宣布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民族英雄。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结果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名列首位,获得了“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称号。


圣三一教堂。

报喜教堂。

俄罗斯国教纪念碑。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中心是特罗伊察教堂。里面不能拍照。面向祭坛,右侧放置的银白色大箱就是1723年从弗拉基米尔运送来的以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为代表的、历代大公的遗体的一部分。面向祭坛左边是礼拜堂,里面是悬挂有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的肖像画。

    修道院的周围有4个18~19世纪的墓地。在拱门入口左侧的是拉扎列夫墓地。在圣彼得堡留下了很多建筑的建筑师沃罗尼欣、扎哈罗夫、果兹罗夫斯基、罗西,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等的墓地都在这。入口右侧的是季赫温墓地,陀思妥耶夫斯基、茹科夫斯基、卡拉姆津等文学家和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都葬在这儿。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之墓,也位于此。


    罗蒙诺索夫(Mikhail Lomonosov,1711-1765)之墓。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俄国化学家、哲学家、诗人,俄国自然科学的奠基者。他对物理、化学都有杰出的贡献,对语言学、文学和哲学都有所建树,对历史、天文、地质、矿物、航海都有所研究。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柴可夫斯基墓正面是音乐家本人的半身像,前后围绕着两个天使,温柔地陪伴与抚慰他的灵魂。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柴可夫斯基的著名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三大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都是我们所喜爱的音乐作品。




    亚历山大·鲍罗丁(1833-1887),俄国作曲家,化学家。鲍罗丁的墓碑上刻着他作品的主题和他研究的化学公式。一位评论家说:“没有一个音乐家只写了那么一点作品而能永垂不朽。”

    安东·斯蒂凡诺维奇·阿连斯基(1861-1906),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



以下不知墓主姓名,只是觉得雕塑艺术性很强。










    然后,乘公交到弗拉基米尔斯基大街下,即阿尼奇科大桥东岸涅瓦大街的主要景观集中在西侧海军部至阿尼奇科大桥之间、约1.8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并与莫伊卡河、格里鲍耶多夫运河、丰坦卡河相交。

    阿尼奇科夫桥。在圣彼得堡创建时期,阿尼奇科夫大校曾驻扎过此地,因此而得名。可能是这座桥在圣彼得堡利用率最高,所以也最为市民所喜爱。普希金、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品中都提到这座桥。最早在丰坦卡河上修筑桥梁是在1716年,当时这里是城市的边界线。1841年修筑了石桥。1842年1月,尼古拉一世时新桥正式使用。1906年至1908年重建。


    阿尼奇科夫桥拥有华丽的铁艺栏杆,图案有海马和美人鱼,二战时遭到损坏,战后修复如初。


    雕塑家彼得·克洛特于1842年和1859年分别在东、西两侧设计了四座"驯马师"铜像。当雕塑家克洛德将他的作品完成并第一次准备安装时,其中的两件作品竟然被尼古拉一世作为礼物送给了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而重新打造的两件铸铜雕塑再次完成时,命中注定还将离开,沙皇又把它们送到了那不勒斯皇家广场。我们现在看到的雕塑作品已经不再重复原样了。

    雕像展现了驯马师驯服野马的不同瞬间:野性十足极难驯服的阿拉伯纯种马昂首奋蹄雄姿勃发,马夫力挽马缰奋力将其制服。雕塑象征着人类与大自然的抗争及大自然的驯服与和谐的主题,形象逼真动感十足,让人过目不忘。在卫国战争时期,城市被困,德军炮火狂轰滥炸,珍贵的铜马被市民深埋在附近的阿尼奇科夫宫花园的地下,直到战争结束又重见天日。

    第一组雕塑:驯马师紧握马笼头,用力拉住一匹前蹄腾起的骏马。



    第二组雕塑:表现马被驯马师拉住后的神态:马头高高昂起,呲开牙、鼓起鼻孔,两个前蹄胡乱地在空中挣扎。驯马师前倾着身子竭力拉住绳缰,想让马平静下来。



    第三组雕塑:描绘马在搏击中占了上风,驯马师已倒在地上,企图使出最后的气力;而马则把背垫甩到地上,得意地伸长脖子,试图挣脱他手中的缰绳。这时候,唯有驯马师左手握的缰绳把马牵制住了。


    第四组雕塑:表现驯马师终于制服了那匹烈马。他一只膝盖跪在地上,双手紧拉住缰绳,马无法向前再移动一步。


    丰坦卡河又译名为喷泉河、放荡河,由于夏花园里的各式各样的喷泉的水都来自这条河,所以被称为喷泉河。由涅瓦河分出后向南贯穿城区,再折向西南与涅瓦河平行并注入后者,河长6700米,最宽处70米,最深3.5米。直到18世纪中叶,丰坦卡河被视为圣彼得堡的南部边界。在丰坦卡河的两岸,排列着昔日的皇家宫殿和贵族府邸,其中有一些被辟为博物馆,这里还分布着普希金、屠格涅夫和安娜·阿赫玛托娃等作家的故居。


    桥东南角的橘黄色宫殿是古典主义风格的别洛谢利斯基-别洛泽尔斯基宫,建于1848年,由彼得一世时期著名的俄国建筑师施塔肯施奈德设计建设。正是这位建筑师开创了“第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前,这里一直是皇室居所。之后被收归国有,宫殿所在的这个岛也成为了中央公园,供人休闲。二战时期这里没有逃脱炮火的摧残. 几乎所有的结构全毁. 经过重新建造后,自1987开放为博物馆,而在Oval Hall厅举办一些音乐会, 瓷器房和餐厅举办一些短期的展览。现在宫内设有历史蜡像博物馆。

别洛谢利斯基-别洛泽尔斯基宫的侧面。


“第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桥西南角的白色的建筑。


    我们沿丰坦卡河南行,据说,这里就是拍摄丰坦卡河的最佳位置。


    前方有一座横跨丰坦卡河、桥头耸立着4个石塔的花岗岩石桥。这是建于1785-1787年的罗蒙诺索夫桥,是丰坦卡河上一座保存历史原貌的18世纪桥梁,长63米,宽14.7米。桥塔里面装有机械能够把桥中央部分拉起,便于行船。

    远处有这座蓝顶金星的美丽教堂,叫圣三一大教堂。


    查阅地图,位于市区西侧科洛姆纳区,曾是圣彼得堡的最古老街区。

长焦拍摄。


    圣三一大教堂又名特罗伊茨基大教堂,木质结构,建于1828年,这在圣彼得堡是少有的。白色的教堂有着巨大的蓝色穹顶,蓝顶上满天星更显得非常漂亮壮观。耸立在教堂门前的“光荣之柱”是纪念俄土战争胜利,用战利品大炮铸造的。俄土战争是指17-19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扩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渐衰落。

网络图片。


    桥西是罗蒙诺索夫广场(欧洲城市中只要是一块空地就叫广场),广场中央竖立着大学者罗蒙诺索夫的雕像。


    返回阿尼奇科夫桥,沿丰坦卡河西岸北行。前面是著名的法贝热博物馆。将专门安排时间参观。


    丰坦卡河东岸是舍列梅捷夫宫,又称“喷泉之家”,是圣彼得堡的一栋巴洛克式建筑,自1750年建成后一直是舍列梅捷夫家族的豪宅。现在是音乐博物馆。紧邻舍列梅捷夫宫的是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和音乐厅。

    丰坦卡河西岸是游船码头。


    返回阿尼奇科夫桥,沿涅瓦大街西行。安奇科夫宫起初这座巴洛克式的宫殿是伊丽莎白女皇给他的情人的礼物。之后随着历任主人的喜好不同,宫殿的内部被不断的改造。凯瑟琳大帝把宫殿给了她的情人。仅仅在19世纪,这里才作为王位继承人的冬季行宫. 皇室命令建筑师Carlo Rossi对外立面进行新古典主义的改造。宫殿最辉煌也是最蓬勃发展的时期,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居住时期。即使到了1881年沙皇即位后,仍然居住在安奇科夫。沙皇死后,皇太后玛丽亚就一直居住在这里直到1917年革命爆发。现在,这里一直作为学生们的休闲聚会场所。









    安奇科夫宫紧邻的是圣彼得堡四大广场之一的奥斯特罗夫斯基广场。以剧作家亚历山大.奥斯特罗夫斯基命名。中间有叶卡捷琳娜大帝的雕像。因此这个广场又被称为凯萨琳花园。


    巨型雕像是凯萨琳大帝,身旁站的是她在位时的重要亲信,传说有三个还曾是她的秘密情人。







    奥斯特罗夫斯基广场的后面是俄罗斯剧院(Alexandrinsky),是当地的艺术重镇,1896曾因上演契柯夫(Chekhov)的海鸥(The Seagull)而名噪一时。

顶上的青铜马车雕像还是相当醒目的。

芭蕾舞广告。


    广场西边为圣彼得堡最大的图书馆——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原名为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国立公共图书馆,系前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国家馆,苏联解体后1992年3月更名为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拥有三千一百万本的藏书。


    奥斯特罗夫斯基广场对街是涅瓦大街58号,圣彼得堡最大的糖果店--叶列谢耶夫食品店内部用艺术品装饰得极为精美,是富商叶利谢耶夫建造的建筑。这个世界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从沙皇时期的贵族专用,到苏联时代的“干部特供”身份,再到如今重装开业后的奢华亮相,在百货超市业中显得卓尔不群。






    进店后,仿佛置身一座食品宫殿,这是目前走过的所有糖果店顶级配置了吧。就像是童话里的糖果店,无论多大年纪的人都会一秒变童心。






橱窗里面摆放着艺术品一样的蛋糕。



    这里也提供为数不多的座位,可以坐在里面点咖啡和甜点。




    叶列谢耶夫食品店走过马路,黄白外观的一大片建筑就是涅瓦大街的中心——高尔基市场了。它曾是圣彼得堡最大的百货商店。走进之后发觉普普通通,顶着大百货公司的名和价钱,实际和小商品市场差不多。


涅瓦大街最明显的地标-红色钟楼。




    涅瓦大街有好多著名的教堂。40—42号的亚美利亚的圣凯瑟琳教堂。



32—34号的圣叶卡捷琳娜罗马天主教堂。




    两座教堂之间是米哈伊尔大街,大街上有圣彼得堡最好的欧洲大饭店


这个带红色的咖啡厅,当年普希金曾经下榻的地方。



    饭店前面就是艺术广场,广场中央伫立着普希金的铜像,铜像北侧是庄重典雅的米哈伊尔宫—国立俄罗斯博物馆。


    铜像西侧是米哈伊洛夫剧院。我们在这里欣赏了芭蕾舞《海盗》。


    米哈伊洛夫剧院是圣彼得堡最古老的歌剧与芭蕾舞剧院之一,剧院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位于城市最中心地带。米哈伊洛夫剧院与马林斯基剧院、亚历山大剧院一起并称为三大帝国剧院。为纪念米哈伊尔·巴甫洛维奇大公,剧院取名米哈伊洛夫剧院。剧院属于米哈伊洛夫斯基宫的一部分,是皇室家庭、外国贵宾、沙皇与皇后夫妇常去的场所。1859年,剧院重建。舞台得以扩建,并修了一层楼座。


    天花板上的《教育与知识的力量战胜了黑暗势力》壁画,至今仍然存在。









休息厅。

剧照。




    继续西行是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是圣彼得堡众多运河中的一条,开挖于1739年,其后经数年予以加深并修筑花岗岩河堤。运河东北连接莫伊卡河,西南连接丰坦卡河,全长5公里,最宽处32米。原名为叶卡捷琳娜运河,1923年以后,苏联政府以俄国剧作家和外交官亚历山大·格里博耶多夫重新命名。运河上共有21座桥。喀山桥因靠近喀山大教堂而得名,曾用名罗杰斯特汶斯基桥、普列汉诺夫桥。该桥改建于1765-1766年,取代1716建造的罗杰斯特汶斯基木桥。桥长18.8米,宽95.5米,其宽度在圣彼得堡的桥梁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莫伊卡河上的蓝桥,是全市最低的一座桥,因此也是唯一下面不能通船的桥。


    喀山桥是拍摄滴血大教堂的最佳地点之一,成像效果很好,特别是夜景,是许多明信片上的取景地。滴血大教堂另文介绍。


    先沿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向南走,有一座著名的银行桥。银行桥建造于1823年,桥的中轴线正对着原俄国投资银行的大门,故得名。又叫它狮鹫桥,是因为桥的两头有四尊狮鹫,狮鹫是狮子和鹰的混合体。这种怪兽据说是古希腊传说的仓库的守护神。

    飞狮的设计者是科索洛夫,圣彼得堡皇村叶卡捷琳娜花园里的著名雕塑《打碎水罐的姑娘》就是他的杰作。








    返回涅瓦大街。北侧是圣彼得堡最大的书店,上面坐落着世界有名的胜家缝纫机公司,所以也称胜家大厦。这座建筑是1904年的新型建筑风格,外部墙壁上装饰着各种雕刻,特别是镶有玻璃的圆顶之上的地球仪。1-2层是红色花岗岩,2-5层是灰色花岗岩。在书店里可以买到好多质量上乘的明信片和冰箱贴,还有一个进这个书店的理由就是这里的二楼有免费的公共厕所。












许多儿童绘本。






书店对面是著名的喀山大教堂。另文介绍。


    沿涅瓦大街继续西行,22—24号新教的福音路德教派彼得信徒教堂。






Bolshoy Gostiny Dvor

    这座大楼的建设从1761年到1785年。二战期间,遭轰炸损坏严重。1945到1955年,建设和恢复了中央穹顶和门廊,抹灰和雕像装饰的墙壁。这座大楼从178个独立的商店变成了一个大的百货商店,是圣彼得堡的主要百货商店。


    继续西行是莫伊卡河。莫伊卡河是一条环绕圣彼得堡的中心区的河流。这条河发源于夏园附近的丰坦卡河,经过战神广场、涅瓦大街,注入涅瓦河。在莫伊卡河河岸,有不少18世纪的宏伟建筑:斯特罗加诺夫宫、Razumovsky宫、尤苏波夫宫、新荷兰拱门、圆形市场、圣迈克尔城堡以及普希金最后一处故居和博物馆。

    斯特罗加诺夫宫位于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与莫伊卡河拐角处,是俄罗斯巴洛克式建筑的最佳范例之一,是圣彼得堡值得一看的七座宫殿之一。它是由建筑师弗朗西斯·巴托洛梅奥·拉斯特列利建筑成的,斯特罗加诺夫是当时俄罗斯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也是著名的收藏家和文学资助者。 1918年,斯特罗加诺夫宫交公,并转变成为一个“人民之家博物馆”,其中的展品由艾尔米塔国家博物馆的赠予。从1989年到2003年,俄罗斯博物馆对斯特罗加诺夫宫进行修复,还原曾经的斯特罗加诺夫宫,它是少数几个获准在彼得堡的中心保留下来的私人住宅,它历史性的保留了自己的外部轮廓和最初的形态,最重要的是它保存了拉斯特列利的伟大设计。

    沿着莫依卡运河堤岸漫步,夹岸皆是优雅的住宅。运河堤岸12号是普希金故居。这是一幢又高又长的三层楼房,坚实的勒脚,高大的拱门,宽敞的庭院,还有厢房和马厩。1836年9月12日至逝世前的约4个月的时间里,普希金与其家人就在这座公寓里生活。       1837年1月29日普希金在决斗后的第三天在这里去世。普希金逝世后,其家人也各自散去,不久这座公寓就被废弃了。1924年开始重现当年普希金住所,在普希金逝世100年后的1937年,博物馆宣告对外开放。



    拱门旁边的墙上钉着一块大理石纪念牌,上书:“1837年1月29日,亚历山大·谢尔盖维奇·普希金在这幢房子里逝世。”。


    故居院内正中有一座普希金的立身雕像,这个雕塑相对朴素,普希金身着礼服,手执礼帽,目视前方,随意而立,一副标准的贵族绅士作派。


    一层原来是普希金仆人的房间,现在是展室。一层入口处,是一个很大的哑铃状的展示柜,展示了普希金的手稿与随手涂鸦的小插图,自画像等。






    他的诗、画的手稿以复印件的方式展示。他这种侧面的自画像上百次地出现在他的诗稿上。他几乎随手一条线就能把自己突起的额骨与眉骨、坡度很大而前伸的尖鼻子,以及略略发紧的嘴巴画出来。他画自己的卷发和向前卷起的络腮胡须时更得心应手。尤其是画络腮胡子,他常用鹅毛笔的鹅毛一端蘸上墨汁轻快地抹几下。这几笔之间,便神采飞扬。


    一幅表现普希金决斗的油画。油画中冰雪漫天,普希金跌坐在雪地上,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左手撑着雪地,右手却依旧持枪瞄准远处的军官。鲜血染红了白雪,已然是中枪,垂危之际了。边上的仲裁者与友人奔跑上前欲要扶起诗人。


     还有一个玻璃展示柜,陈列着诗人决斗时所使用的手枪与弹药。



展示柜的另一端则是普希金妻子的芭蕾舞鞋与日常用品。








普希金故去时为他做的面部石膏膜型。


决斗时穿的背心。



通往一楼的楼梯和门厅。




在普希金妻子的房间,看到她的照片,真的很美。


女儿也很美。


    他的书房是一个参观重点,井然有序、摆放整齐的书架上共有三千一百本书;书桌上放着的有黑人木偶的墨水池,通常被解释为他出于纪念来自埃塞俄比亚的祖先,一个搁架上的自鸣钟时针指向他去世的那一刻:十四点四十五分,永远停驻了;右侧的长沙发是他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地方,据说隐约还有血迹可见。







原路返回涅瓦大街。

    莫伊卡河上有15座桥,大部分都是富于艺术性的古桥。涅瓦大街是绿桥。绿桥又名警察桥、人民桥,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座桥梁,跨莫伊卡河,是该市的第一座铸铁桥。

    过桥北侧就是普希金文学咖啡馆。这家咖啡店原名“伍尔夫甜食店”,至今仍旧保留着上世纪30年代原貌。普希金经常在这里喝咖啡,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正是从这家甜食店喝完最后一杯咖啡,而直接奔赴决斗地点“小黑河”,最后在决斗中英年早逝。普希金逝世后,一些深受普希金影响的文学大家,比如果戈理、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也经常来到这家甜食店,谈诗论文,针砭时弊,店铺的名气便愈来愈响,后来干脆改名为“文学咖啡馆”。


    文学咖啡馆的招牌上是一幅红色黑底的飞马图案,图案上下方用古老的字体写着醒目的“Литературное Кафе”。


    在入口的左侧有一个普希金的素描,下面写着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

门外有几根白色廊柱,廊柱间有铁栏栅。

    铁栏栅后面有走廊,入口处有一个木架,上面放着菜单。入口正面的玻璃窗遮阳棚上面写着“1816 文学咖啡馆”。玻璃下方是中文的“文艺咖啡馆”。


    菜单下面有小小的英语翻译,右下方有普希金头像的是普希金以及诗人们曾经最爱吃的,也是相对受欢迎的菜式。

走廊有桌椅供顾客就餐。

    窗口的左侧是入口。进去后是前厅。进前厅后,迎面是一只大熊端着盘子。服务员热情地请我就座,我示意只是看看。他友好地点点头,任我拍照。


    前厅的墙角有一座普希金的雕像,旁边一幅纪念1812年俄法战争的挂毯。雕像左边是镀金的树状落地灯。


    从前厅进来,再右拐有一尊真人般大小的普希金坐姿蜡像,诗人身穿漂亮的燕尾服,右手握一支鹅毛笔,望着进进出出的人群。据说当年普希金就最喜欢坐在这张桌子吃东西。他对面一把椅子被绳子拦住,显然,禁止顾客就座。


    顺着楼梯而上,墙上挂着数位名人的画像,一眼就可以认出果戈里,据说他最终走上文学道路还是受普希金的影响,他们就经常在这里聚会,讨论文学。


    二楼布置得雅洁悦目。因为是下午3点,就餐顾客很少。


张高丽副总理曾来此就餐。我对着镜子,留此存照。

    餐厅尾部有一架黑色钢琴。晚上一般都会安排表演,例如钢琴独奏,唱歌,甚至还有芭蕾舞表演。


    墙上的挂画都与普希金有关的,有他的诗句摘抄,他曾获得的奖项,他的画像等等。


窗外是莫伊卡河。


墙上的很多金属铭牌都是历史上曾经来过这里的名人留下的足迹。

    终于找到普希金爱妻娜塔莉亚的肖像。普希金死后几年,她嫁给了一名军官,将普希金和她所生的4个儿女抚养成人,51岁便离开了人世,一生郁郁寡欢。



文学咖啡馆西侧有一家汉堡王BURGER KING。有中文菜单。





    在涅瓦大街门牌为十四号的大楼。可以看到二战时期列宁格勒(彼得堡当时的名字)保卫战留下的标语牌:“同志们,在炮火下,街的这一面是十分危险的。”

    二战期间,斯大林以出卖波兰为代价,与纳粹德国签订和约。德军对苏联宣战,从一九四一年九月八号起,德军前线距圣彼得堡市中心不到四英里。在德军的包围下,当时有三百万人口的城市只能靠空投和拉多嘎湖上的冰路获得给养。在空投常被德军打断的情况下,这条北面湖上的冰路真正成了当时的生命线。

到了一九四一年十二月,这里有五万人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在德军包围的九百天里,圣彼得堡共有八十万人冻饿而死,五十万人死伤于炮火之中,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亲人在二战中丧生。但死亡的惨痛并未使这英雄的城市屈服,德军从未占领过圣彼得堡城区。一九四四年一月二十七日,人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的烟火。

在涅瓦大街两侧的繁华景象中,这栋大楼和庭院年久失修,显得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大门上方有“1939”几个数字,旁边有政府标志。也许是故意不翻修当作战争纪念,或者政府没有钱经常维修。

图片左边是涅瓦大街15号,《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提到的餐馆。


    继续西行,左边通向圣伊萨克大教堂。右边通向涅瓦大街尽头-海军部大厦。

    海军部大厦是由俄罗斯著名建筑师扎哈洛夫设计,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国游客,使其成为圣彼得堡的象征之一。海军总部奠基于1704年。1806—1819年间,由建筑师扎哈洛夫设计修筑。塔楼正面宽度为400多米。塔楼的基座部分为一个设计成类似凯旋门的拱形六门。门上装饰有以海洋及俄罗斯海军为主题的各种雕像及半浮雕。


    建筑物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根闪闪发光的镀金长针,高达72米。它被安置在大厦中央阶梯式塔楼的屋顶上。长针直插蓝天,在圣彼得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这座塔的构图很有独创性。第一层是高大的立方体,正中一个宽阔的拱券门洞。第二层小的多,方方的一圈爱奥尼亚柱廊,每面八根柱子。再上面是方形抹角的部分和作为穹顶的八角形亭子,亭子上的塔尖高达23米,也是八楞,顶端顶着一艘扬帆的战舰,象征着俄罗斯海军的威力。整个塔体,自下而上,体积逐级缩小,由宽广而细密,由稳重而轻盈,由浑厚而锋利,节奏愈上愈快,最后穿天一击,精彩叫绝。同时,对于塔层下部的庞大体积,设计师出色的运用了雕刻,用券门前面两侧的立雕,券门上面及两侧的浮雕,以及一层上角两个雕塑与二层上边一排人像的呼应,使的整个建筑体积宽大而充满灵性。整个建筑结合了古典主义建筑艺术和俄国建筑艺术的特点,56座大型塑像、11幅巨型浮雕、350块壁画,装饰着整座大厦。


    正门两侧摆放着两组名为海神的庞大雕像群,采用切列宾涅夫及谢德林设计方案所雕塑而成。整个海军总部以其严谨简明的设计风格与主题明确隆重的雕像群,象征着俄罗斯水手们的英勇精神。







    海军部前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四座半身雕像,他们分别是莱蒙托夫、格林卡、果戈里和戈尔恰科夫(著名外交官)。

    莱蒙托夫。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这里的退伍少校马丁诺夫决斗而死,年仅27岁。


    格林卡。第一个将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交融而使之达到先进水平的作曲家,被视为“俄罗斯古典 音乐之父”。他的音乐以爱国主义的内容和质朴的民族形式相结合而著称,在歌剧、管弦乐、歌曲等重要领域为俄罗斯的音乐创作开辟了新路。


    果戈里。俄国批判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死魂灵》和《钦差大臣》。



    戈尔恰科夫。俄国政治家,公爵、首相(1866-1882)。 在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以后的25年中任俄罗斯帝国外交大臣,当时俄国试图恢复其在欧洲的强国形象。


  大花园东侧有茹科夫斯基的雕像。俄国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杰出的翻译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老师。

    继续向东就是冬宫广场。冬宫广场,又称“宫殿广场”,毗邻冬宫,是圣彼得堡的中心广场,是圣彼得堡的地标之一,广场面积约50000平方米,大小相当于天安门广场的九分之一。


    广场中央建有亚历山大纪念柱,是为了纪念1812年反抗拿破仑战争的胜利而建造,于1830年至1839年建成。柱高47.5米,不用任何支撑,只靠自身重量屹立在基石上。它由600多工匠干了2年,才完工;安装时用了3000多人,费时1小时40分,用的是手摇绞车。落成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柱子的中心部分由一整块红色花岗岩组成,直径约4米。


    它的尖顶上是一尊手持十字架的天使雕像,天使双脚踩着一条蛇,是战胜敌人的象征。


    基座四面刻有浮雕。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描绘着欢庆胜利的场面。浮雕中间都是一位武士








    冬宫广场北侧就是举世闻名的冬宫。冬宫是俄罗斯著名皇宫。十月革命后,前苏联成立了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成为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宫的四周圆柱林立,全由长廊连接。从涅瓦河看,长200米、宽160米,高22米的立面并不使人感到单调。从外面看有三层窗户,其实内部只有两层。绿白两色十分协调,带有金色的装饰,也是巴洛克风格。


    房顶上矗立着100多尊雕像和大花瓶,共有1050个房间,1886道门,117个楼梯。


冬宫正门。

    广场南侧是建筑家罗西于1829年设计建成的旧参谋总部大楼,它是个半圆形的建筑。横跨大马尔斯大街的总参谋部凯旋门将冬宫广场与涅瓦大街连接起来。


    拱门之上,建有驱驾战马战车的胜利女神像,这也是为了纪念反抗拿破仑战争的胜利而建造。


    从冬宫广场往西南方向望,海军部大楼与伊萨基辅大教堂遥相呼应。


我们预定明天参观冬宫。下面过桥参观彼得要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乡游记(十二):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之夜,10个最佳观赏地
这一天,我走在涅瓦大街上
欧游十二国慢记-13: 累死人的圣彼得堡-day1
欧洲城市那么多 为何圣彼得堡是最受欢迎的?
荟萃俄罗斯经典风情的300年古都--圣彼得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