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博物馆之六 绘画馆

前言

       中国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是以毛笔、墨、绢纸为主要工具,以点线结构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

       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人物画。战国至秦汉,是绘画发展的成长期。魏晋南北朝时代,人物画臻于成熟。

       唐宋时代,人物、山水、花鸟画进入全面兴盛时期,在注重写实的基础上,创造出工笔重彩、水墨单色、泼墨、没骨等多种表现技法,并创造出各种具有典范意义的风格样式。

       文人画自宋代崛起,至元代成为画坛的主流。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志,融入书法笔意,追求诗的意境。同时宣纸的广泛运用,为表达笔墨意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促进绘画由写实传神向抒情写意的表现笔墨形式美的方向发展。

       明清两代,画坛上呈现摹古和创新两大艺术潮流并峙交织的多元发展局面。画家们在内容意涵和技法上不断有所拓展,同时愈益加强艺术的抽象表现力,重视诗书画的结合,涌现出丰富多姿的流派和个性风格。


唐宋时代(公元618-1279年)

      中国绘画在唐宋时代臻于成熟并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人物画家主张“以形写神”,重视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流出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并产生不同的地域性风格。花鸟画创立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

       两宋时代,宫廷画院盛极一时。北宋宫廷绘画崇尚严谨精致的写实作风。到了南宋,山水画风趋向简率豪放。注重抒发主观情志的文人墨戏画,在画院外别树一帜。


唐 佚  名  佛像图页

       图作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坐上,双手作法界定印。火焰背光,线条概括而粗犷。  

五代 佚名 闸口盘车图 卷

      《闸口盘车图》画河旁闸口一座磨面作坊。画面左中部位是安置水磨的堂屋,堂屋两端各置望亭一座。台基前面是河道,河面上有两艘运粮引渡的蓬船。对河是坡道,木桥横亘在画面下方。坡上有六辆独轮车、太平车,或载粮前行,或息置路旁。坡道左向傍山脚逶迤而隐,右首有酒楼一所,门上悬木牌,上标“新酒”两字。门前扎有彩楼,高逾丈。楼中悬一布旌,书有“酒”字。全面描绘了四十五个人物的活动,劳动着的“民夫”人数最多:有磨面、筛面、扛粮、扬簸、净淘、挑水、引渡、赶车等各种不同的分工作业。在左边上角的望亭里,有戴硬脚幞头、着圆领袍衫装束的官吏和侍从五人,正在履行职守。再现了当时汴京的官营水磨作坊的情况。 此图岩石坡岸运用勾廓皴染法,皴法为劲锐短促的刮铁皴和小斧劈皴,接近荆浩和关仝的皴法;人物线描质实畅劲,动态描写生动;屋宇彩楼和水磨机械的描绘,精确工谨,有很高的界画功力。全图笔劲墨润,厚重质朴,具有五代、北宋初的绘画特色。



局部,门前扎有彩楼,高逾丈。


宋 马麟  楼台夜月图页

尺寸:纵23.3 厘米 横23.7 厘米

质地:绢

        马麟(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原籍河中(治今山西永济西南),南渡后三代居钱塘。世荣孙,远子。父为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独步一时。麟传家学,工人物、山水、花鸟。宁宗嘉泰年间授画院祗候,颇得赵扩、恭圣杨后及杨妹子称赏,每于父子画上题句。或以"麟不逮父,而远爱之,多以己画得意者题作马麟"。但麟的笔法圆劲,比其父秀润。传世作品有《层叠冰绡图》,上有杨后题诗。

       此图裁取亭廊台谢的一角之景,图上高柳擢秀、明月当空、山岩稍露、长廊俯见其顶、台榭俨然。在用笔上,岩石以斧劈皴法、亭榭以工稳的界笔画法,树叶全以点缀法,远山烘青,渲染设色,为马麟的精丽之作。



宋 佚  名  荷塘鹡鸰图页

       绢本,设色,纵26cm,横26.5cm。 

       本幅无款。钤鉴藏印"宋荦审定",又半印一方,印文不辨。裱边题签:"宋人画鹡鸰荷叶"。 图中荷塘里枯枝断茎,一片残败的荷叶向上斜出,翻卷的叶面,满布虫蚀的痕迹,一只鹡鸰停驻其上,双爪紧握荷茎,扭颈俯视,神情专注,为萧瑟的深秋平添了几许生气。鸟羽刻画细腻,先用色渲染,然后以极细之笔勾出,笔法生动秀逸。构图疏密有致,动静结合。


北宋 赵  佶  柳鸦芦雁图卷

纵34 厘米 横223.2 厘米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怠于政治,惟好书画,花鸟、山水俱能,书法自成一体,号“瘦金书”。

      《柳鸦芦雁波图》共分二段,前段画一株柳树和数只百头鸦。柳树枝干用粗笔浓墨作短条皴写,笔势很壮,显得浑朴拙厚,凹凸节宽之状自然天成。柳条直线下垂,流利畅达,运笔圆润健韧而富弹性,墨色前后层次分明。停在枝上的白头鸦或靠根偎依,静观自得,或喃喃相语,使寂静的大地充满了生机。鸟身用浓墨,黝黑如漆。鸟的羽毛用墨留出白线,鸟的嘴舌用淡红色点染,头和腹部敷以白粉,周围略用淡墨烘染,把白头鸦衬托得分外突出,显得神采奕奕。全图笔墨醇和安谧,脱去凡格,深得熙落墨之意韵。

           图后的赵佶落款,系后人勾填,右上角"紫宸殿御书宝"及"御书"葫芦印亦是后人描画的。卷后有南宋荣传辰、邓谏从题跋。另有邓易从、范逾跋,系后人伪作。卷首有清高宗弘历题"神韵天然"引首,并有弘历题诗。清梁清标题签。

卷首有清高宗弘历题"神韵天然"引首









卷后有南宋荣传辰、邓谏从题跋。


      花押,就是现代的个人签名。而宋徽宗赵佶的花押可以说是最为特别的。他的花押,被专家们称为'绝押'!它的外形,特别巧出心裁,有点象写得结构松散的'天'字,又象一个简写的'开'字,而实际上就是所谓'天下一人'四个字组成,四笔写成。 


南宋 马和之   诗经周颂十篇卷

       马和之(生卒年未详),南宋画家。钱塘(今杭州)人。绍兴年间(1131-1162)进士及第,官至工部侍郎,为南宋宫廷画院中官品最高的画师,居御前画院十人之首。擅长人物、佛像、山水,独创“柳叶描”(又称蚂蝗描),笔法飘逸,着色轻淡,自成一家,其绘画风格与唐代吴道子相仿,人称“小吴生”。高宗、孝宗两朝,十分看重他的画艺。高宗曾书《毛诗》300篇,让和之逐篇作画,惜仅成50余幅即去世。传世作品有《唐风》、《豳风》、《小雅·鹿鸣之什》、《周颂》、《鲁颂》和《后赤壁赋》等。













宋 艳艳女史 草虫花蝶图卷

尺寸:纵32.5 厘米 横333.5 厘米 

质地:绢本

艳艳女史(活动于北宋、南宋之间),为北宋著名画家宋迪之甥任谊之妾,擅设色山水及花鸟。

     《草虫花蝶卷》为其唯一传世作品。其画,工笔双钩,水墨浸染,既深得用笔精工之法度,又注重设色。此卷描绘了一幅秋光明媚的花鸟长卷。画面中,在坡地、湖石之间,桂花、海棠、秋葵等花卉盛开、争奇斗艳,蝴蝶、蜜蜂、蜻蜓翻飞其间、形态各异,充满生机。此卷中花卉设色妍丽,虫蝶描绘栩栩如生而富于变化,与“勾勒纤细,敷色浓艳”的画院“院体”花鸟画风格十分相符,整体给人以写实细腻之感。此卷充分反映出艳艳女史作为一位女性画家出色的绘画技法,充满女性细致、淡雅之趣。







元代(公元1279-1368年)

       元代是中国绘画的重要转折期。元初以赵孟頫、高克恭等为代表的士大夫画家,摈斥南宋院画风格,回归唐和北宋的传统,提倡书法笔意入画,由此开出重气韵轻格律的元画风气。

       元中晚期,以寄兴托志为要旨的文人写意画成为画坛的主流。反映消极避世思想的隐逸山水和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石等题材,广为流行。“元四家”建立起文人山水画的典范风格。

       花鸟画在沿袭两宋工笔重彩画风的同时,发展出一种形似白描的水墨花鸟画形式,格调清雅,开后来水墨写意花鸟的先声。

元  王冕  梅花图轴  墨梅图轴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 

尺寸:纵67.7 厘米 横25.9 厘米 

质地:纸 

       王冕(1287-1359年),字元章,号会稽山农,浙江诸暨人。善画墨梅。此图作于至正十五年(1355),作者时年六十九岁。

        梅兰竹菊号称"四君子"。其中尤以梅花以它"众芳摇落独暄妍"的品性深为文人画家所喜爱。自从北宋华光和尚首创水墨挥写梅花的画法以来,墨梅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画科,各代名家辈出。元代王冕就是画史上成就卓著的画梅大家,这幅作品是他的代表作。宋人塑造的梅花形象,往往以简洁的枝条和疏落的花朵,表达出孤冷清傲的意韵。而王冕却超脱前人的定式,别出心裁地以繁枝缀以万花。干枝郁密,交错穿插,几乎密不透风。梅花的分布则富有节奏韵律,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但密而有序,乱中有法。白洁的花朵和干枝相映,更显清气袭人。


元 唐棣 松荫聚饮图轴

绢本设色,141.4cm×97.1cm。

       图绘郊野聚饮情景。清江如练,老树成荫,村野逸士,聚于江渚,开怀畅饮。平远取景,“三段式”构图。山坡岗峦,笔墨润婉,有赵氏遗法;树木多做蟹爪,脱胎于郭熙。

        唐棣(1296-1364),元代画家,字子华。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因先世在吴兴做官,迁徙归安(今浙江湖州)。父唐清,元初赠承务郎,任归安县令。唐棣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慧,能诗善画,有"奇童"之称,为赵孟頫、马煦赏识,弱冠时便拜赵孟頫为师,常出入赵府,交往益深,不久马煦升为刑部尚书,遂携唐棣至京,延佑初进荐仁宗,以绘画侍奉宫廷,在嘉熙殿画屏风"挥洒立就,天子称赏",待诏集贤院,因而有机会遍览历代书法名画。此时赵孟頫也奉召至京,任翰林侍读学士。唐棣在朝廷中与文臣交往,诗文、书画得到虞集、偈傒斯、赵孟頫指授,技艺更趋成熟。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应诏在南京龙翔寺绘制画壁,至顺四年(1333)第二次北上大都,奉诏在宫廷作画。在郴州、处州、江阴、嘉兴、休宁、兰溪州、吴江等地均做过官,有政绩。工山水,近学赵孟頫,远师李成、郭熙,亦工诗文,晚年返乡埋头读书作画,生活较凄苦。


元 倪瓒 竹石乔柯图轴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等等。江苏无锡人。博学好古,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逃渔舟以免。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

       倪瓒诗书画三绝。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季四家。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画山水意境幽深。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数百年画坛有很大影响。

元  盛懋  秋舸清啸图轴

立轴 绢本 设色 167.5x102.4厘米

       远景山峦平缓,近岸树木列植,枝茂叶盛。图中一艘篷舟缓缓驶来,舟首一位逸士正仰天长啸,身前置放酒器瓷碗,身后古阮横陈,船尾一童子摇橹。此图画法学董源、巨然,人物设色则取法唐人,描线细劲。

       盛懋,元代画家,字子昭。嘉兴(今属浙江)武塘人。生卒年不详,但知与吴镇同时代,且为乡邻,“比门而居”,约在至正年间。父盛洪,临安(今杭州)人,寓魏塘,业画。懋承家学,善画人物、山水、花鸟。早年并得画家陈琳指点,画山石多用披麻皴或解索皴,笔法精整,设色明丽。



元  张渥 九歌图卷

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吴叡时年49岁

尺寸:纵28 厘米 横602.4 厘米

质地:纸

沈同樾、顾榴、顾佛、顾笃璋、顾笃球 捐赠

       张渥绘画以白描人物见长。用笔以圆笔为主,偶尔兼用方折之笔,这与他崇尚宋人的人物画意趣有一定的关系。这件《九歌图》笔法流畅工整,秀丽婉转。共十一段,每段一图。画屈原像及楚辞(九歌)中的《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十篇内容。每图用篆书写章名,每段均由元代书家吴睿以隶书书录各章原辞。



屈原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元 吴镇 竹石图卷

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作者时年71岁  

尺寸:纵36 厘米 横539.3 厘米 

质地:纸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擅画水墨山水,兼能竹石,为“元四家”之一。此图作于至正十年(1350),作者时年七十一岁。











元 无  款 广寒宫图轴

绢本白描淡设色  纵75.6厘米  横62.1厘米

       此幅《广寒宫图》描写的是神话中嫦娥居住的月宫,殿阁重楼,画法极其精细,除树石部分用淡墨花青淡淡渲染外,其余均为白描手法。用笔缜密,一丝不苟,建筑物的鸱吻飞檐、梁柱斗拱、雕栏玉砌、花饰图案,都非常合乎透视比例。



元 曹知白 溪山泛艇图轴

纸本水墨,纵86.3 横51.4厘米

曹知白(1272-1355),元代画家。字又玄,贞素,号云西,人称贞素先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昆山教谕,后辞官隐居,读经书,好道教。为江南富族,庄园宽敞豪华而清幽,喜交结文人名士,家富收藏。擅山水,师法李成、郭熙,山石勾皴柔细,少渲染,笔墨早年秀润,晚年苍秀简逸,风格清疏简淡。有《寒林图》、《疏林幽岫图》、《群峰雪霁图》、《溪山泛艇图》、《双松图》等传世。

       与倪瓒、顾瑛同为太湖一带著名文人。家筑园池,闻名一时,“所蓄书数千百卷,法书墨迹数十百卷。”善画山水,受赵孟烦影响,而趋向李成、郭熙,也吸取董源、巨然,笔墨疏秀清润,后期作品,用干笔皴擦,情味变为简淡,当时为黄公望、倪瓒所推重。


明前中期 洪武—隆庆(公元1368-1572年)

       明朝未设画院,皇室招取众多画家入宫廷作画。宫廷绘画继承两宋院画传统,以宏伟富丽的风格为特色。

       南宋院体画影响所及,在宫廷外形成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及流衍出来的吴伟“江夏派”。此派笔势挺健豪放,墨色纵肆酣畅,称雄一时。

       成化至嘉靖年间(1471-1565年),苏州地区以沈周、文徵明为核心的一批文人画家,发扬元画的传统,表现文人的优雅生活情趣,讲求笔墨的书法性技巧,构成地域性流派,世称“吴门画派”、雄踞画坛主流地位达百年之久。

明 王履 华山图册

尺寸:纵34.7 厘米 横50.6 厘米 

质地:纸

       王履(1332-1384年后),字安道,号畸叟、抱独老人,江苏昆山人。擅画山水。此图为游览陕西华山后,感物动情而画成,作于洪武十七年(1384),作者时年五十三岁,为他传世唯一画迹。

       此图册是王履传世唯一真迹,作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作者时年52岁。

       此册图页40幅,另有自作记、跋、诗叙、图叙共66幅,合成一册。故宫藏图页29幅,余藏上海博物馆。每幅一景,每景均有精妙的描绘。如《上方峰图》,画面地势险扼,岗峦对峙,在陡削的峰壁上铁锁下垂,犹如银练垂空,崖下行人昂首仰望,着意渲染出“青壁无路难寅缘”(韩愈诗)的险峻形势。而《苍龙岭顶图》则云霭缭绕,峰峦隐现,一派苍茫絪缊的气象。全图以水墨表现为主,略加赭石、花青等淡彩晕染。构图多采用近景和中景,突出主体又注意空间进深。用笔挺拔峭劲,山石多以劲利的笔触作小斧劈皴,表现华山坚实的石质,树木则以瘦硬如屈铣铁的简洁笔道显示挺秀之姿。画法取自南宋马远、夏圭,又具自身风貌。此图为王履晚年杰作,亦是其存世孤本。

       王履在《华山图》后的序跋诗文中,还阐发了许多有关绘画创作的精辟见解和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册前有清金农题签,册后有明都穆,清周国颐观款。历经明太宗武氏、王世贞、清涂水李生收藏。著录于明、清两代著名的有关书画典籍中。












明 吴伟 词林雅集图卷

绢本墨笔 纵 27.9厘米 横 125.1厘米 


       吴伟(1459—1508)是艺坛“浙派”主将之一,也是其支脉“江夏派”的领袖人物。吴伟擅长山水、人物画,在山水方面主要取法宋代院体画格,承继马远、夏圭、戴进等名家遗风,笔力雄健,气势宏阔,个性特出,自成一格;其人物画远绍唐代画圣吴道子及北宋大家李公麟等前贤衣钵,长于白描和水墨写意画,塑造形象细腻,风韵魅力独特,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明孝宗朱祐樘尝赐吴伟“画状元”美名,后世对其亦多有褒誉。其主要代表作有《溪水渔艇图》、《渔乐图》、《长江万里图》、《铁笛图》、《问津图》、《歌舞图》、《洗兵图》、《流民图》、《柳阳读书图》和《灞桥长雪图》等。

       《词林雅集图》描绘了弘治十八年(1505)浙江按察佥事龙霓在金陵与友人雅集的场景,雅集者多为其同僚,或同级、同科进士,也有部分诗友。此次雅集兼具送行与雅会的性质,又可堪称诗社之发轫。其中绘有10个人物,除了两位童仆外其他均戴官帽、着官服,且呈坐姿状。画面背景为金陵城某园墅庭院,粗壮的苍树巍然高耸,假山、桌凳相处其间。该图右侧二人正聚精会神地围桌对弈,此刻已沉浸在设局斗智的激烈思绪中,其中一人欲从围棋子罐中摸子出击。另外还有一人坐旁观局,大概是因为棋势厮杀之险恶缘故,不禁张口惊叹起来。三人表情皆充满了神韵;画面中间一人捧书阅读,另一人双手展卷欣赏,彼此之间又似在品议着什么,桌上摆着书籍、卷轴。一童仆正在旁边忙着煮茶照应;该图左侧三人坐在凳子上尽兴品茗,个个情绪悠然,桌上则放置笔、墨、砚台及茶具等,其中一人好像在侧首唤人,另一童仆伫立于假山旁捧盒恭候。作者在画面左端行笔款识“吴伟”。

       吴伟在创作中主要采用白描人物画法,笔墨苍劲有致,中、偏锋互用,线条魅力独特,浓淡枯湿变化丰富。诸如人物长衫衣纹描线等,既有传统细劲笔触,又不乏潇洒简淡之致。整幅画作人物造象准确、神采奕奕,点睛宛若神来之笔,场面生动迷人。《词林雅集图》不仅充满了闲适、放达的雅集气息,也体现出吴伟晚期绘画的笔墨功底及娴熟技法。而昔人龙霓的这群同好、道友,大都刚正不阿或者名重一时,其中有的存世墨迹殊为少见,故而该画卷颇值得今人珍赏。










明  谢汝明  耕斋图卷

     谢汝明(生卒不详) 字晦卿,号东岩,一号东麓,明湖广衡阳县东乡(今衡南县)人。宣德年间工部右侍郎谢宇仲子。嘉靖间官中书舍人。善画山水,得父法,有名于时。


明   郭诩  人物仕女图卷    

       郭诩,字仁宏,号清狂道人,江西泰和人。生於明景泰七年(1456),卒年不详。擅长山水、人物,兼有粗笔和工细两种面貌,善用简笔写意法,三二笔横涂竖抹,放逸脱俗。时与江夏吴伟、北海杜堇、姑苏沈周俱以画名,载曰:“天下竞传其画,购之百金”。郭诩传世作品不多,其中经《石渠宝笈》著录仅有三件,分别为《东山携妓图》、《朱子像》及本幅《虢国夫人夜游图》。




明 林良  山茶白羽图轴

尺寸:纵152.3 厘米 横77.2 厘米 

质地:绢

        林良(约1416-约1480年),字以善,南海(今广东)人。天顺(1457-1464)中,荐为锦衣百户,供奉内廷。擅画花鸟、工笔、写意俱能。

       图写山野一隅,屹岸上伫立着一双神态俊逸的雄白雉,雌白雉在崖下过步。石后山茶树枝叶疏落有致,纷开粉红色的花朵。一对喜鹊在树斡上跳跃喳叫。洋溢着观腾的气氛。林良长于水墨写意禽鸟,而此图用精细的工笔勾勒,敷色鲜妍雅丽,发扬了宋代院体画周密不苟的写生传统,崖石和树斡则以劲健纵放的得寸进尺墨皴染,形成了工写结合、刚柔相济的艺术神采,是较工整的代表作。图上署款“林良”。


明 吕纪 寒香幽鸟图轴

绢本水墨,设色,纵173厘米 横99.5厘米

       吕纪(1477-?),明代画家,字廷振,号乐愚,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以花鸟画著称,初学边景昭工笔法,亦受林良水墨法影响,后临仿唐宋诸家名迹,遂自成一体,独步当代。其花鸟画风呈两种面貌,一作工笔重彩,精工富丽,多绘凤鹤、孔雀、鸳鸯之类,辅以树木坡石、滩渚流泉背景,既具法度,又富生气。另一类为水墨写意画,粗笔挥洒,简练奔放,接近林良的风格。他亦兼善人物、山水,宗法南宋马远、夏圭画法。他的花鸟画风在当时宫廷内外影响甚大,继承者不乏其人。

            吕纪多画凤凰、雉鸡、仙鹤、孔雀、鸳鸯之类,杂以花木草石,具有生气。工笔着色与水墨写意能,并善于将两体结合。吕纪初学唐宋各家和同时代的边景昭,后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花鸟设色鲜艳,生气奕奕,被称为明代花鸟画第一家。

明 张路  停舟待月图轴

(久未展出)

明 周文靖  古木寒鸦图轴

纸本,水墨,纵151.1厘米,横71.7厘米。

       周文靖(?-1463以后)字叔理,号三山,明代宫廷画家。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所作用笔细密遒劲,墨色苍润浑厚,构图新颖有致。人物、花卉、竹石、翎毛、楼阁、牛马等亦有佳趣。与戴进、谢环、李在、石锐等浙派画家齐名。传世作品有《古木寒鸦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雪夜访戴图》轴藏故宫博物院;天顺七年(1463)作《茂叔爱莲图》流入日本。

       此图作古木一丛,倚石傍水,十数只寒鸦或栖息枝头,或在空中盘旋,气氛萧疏。表现技法上,既有南宋夏圭的笔墨洒脱,兼得元人吴镇的奔放逸韵,显示了秋林清旷的意境。右上署款“三山周文靖写古木寒鸦”,钤“□理”、“日近清光”诸印。


明  朱  端  雪景图轴

       朱端,生卒年未详,明代画家,字克正,号一樵,海盐(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少时贫甚,以渔樵为生。弘治十四年(1501年)进士。正德间(1506年-1521年)以画士直仁智殿,授锦衣卫指挥,钦赐“一樵图书”,遂号一樵。善书画,擅山水人物,兼画竹石花鸟。山水画宗马远、夏圭诸家,人物画学盛懋,花鸟画效吕纪,墨竹师夏永,是浙派名家之一。传世作品有《烟江远眺图》等。



明  蒋嵩  无尽溪山图轴

       蒋嵩,字三松,生卒年不详,江宁(今南京)人。画山水宗吴伟。作画喜用焦墨,纵笔豪放,颇有气势。传世作品有《渔舟读书图》、《芦洲泛艇图》、《秋溪曳杖图》等。


明 姚绶 竹石图轴

       姚绶(1423-1495),字公绶,号丹丘生,又号谷庵子,云东逸史。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授监察御史,官江西永宁知府。工书画,擅长画山水及其竹石小景。兼能诗,山水宗吴镇,也取法赵孟頫、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景色,墨色苍润,间写竹石,笔致潇洒。传世作品有《桂菊山禽图》、《竹石图》等。




明  沈周  秋轩晤旧图轴

沈周(1427年-1509年),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是明中叶画坛上四大艺术家(另三人为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人称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岁以后始拓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明  文徵明  豳风图轴

纸本墨笔    纵111.7厘米 横52.7厘米

       文徵明(1470-1559),明代杰出书画家。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号稀奇山,停云生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画学沈周,兼有李唐、吴仲圭、赵孟頫、黄公望笔法。画山水、人物、花卉都极出色。画风细致温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独步一时。他的子女都善于书画,门人杰出的也多,形成了“吴门派”。又写沈周、唐寅、仇英齐名胜古迹,并称“明四家”。其画特点粗暴,粗笔有沈周温厚淳朴之风,又有细腻工整之趣;细笔取法于王蒙,取其苍润浑厚的构调,又有高雅的风采。长于用细笔创造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也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画人物和水墨花卉,技法熟练,风格秀丽。画水仙多用冰白知法,花叶离披,备天然之妙。书法亦丰富多彩,造诣很高,他的字宽宽展舒和,具有温和雅尊遒的丰富。又善刻印,雅而不俗,清而有神,书画、印章均为名手。他的绘画作品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钟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等。其著作有《莆田集》。

       此图画江南水乡,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村民似喜庆风年,饮酒作乐,并有丝竹管弦之盛。图中坡岸曲折,构图严谨仿王蒙,而山峦浑圆的形态和短披麻皴则仿董源。其中也有些吴镇的情意。款未纪年,于[长洲文壁]下钤[文壁之印]白文印,右下角钤[征仲]朱文印。



明  唐寅 秋风纨扇图轴

尺寸:纵77.1 厘米 横39.3 厘米 

质地:纸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江苏苏州人。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师沈周和周臣,为“明四家”之一。

     《秋风纨扇图》为唐寅水墨人物画代表作,画一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此图用白描画法,笔墨流动爽利,转折方劲,线条起伏顿挫,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结合起来,用笔富韵律感。全画虽纯用水墨,却能在粗细,浓淡变化中显示丰富的色调。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借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运,抨击了世态的炎凉。显然,这是与唐寅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有关的。画中女子一脸衰怨,或许正是唐寅自身的写照。




明 仇英 柳下眠琴图轴

      仇英(约1498-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擅画山水、人物、界画、师法周臣,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亦称“天门四杰”。

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存世画迹有《人物故事图》、《汉宫春晓图》卷、《供职图》、《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明 文嘉、钱穀、朱朗 药草山房图卷

尺寸:纵28.3 厘米 横114.8 厘米 


明 文伯仁 金陵山水册(金陵十八景)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作者时年71岁

尺寸:纵22.8 厘米 横20.5 厘米

质地:纸

       文伯仁(1502—1575年),大画家文徵明的侄子,字德承,号五峰、葆生等。他始居太湖洞庭山韩村,后因“避倭寇徙家南京”,居住在栖霞山一带,故又号摄山老农。

       文伯仁的《金陵十八景图》为十八开纸本设色册页(每开尺幅为22.8×20.5厘米),每开图绘金陵一胜境,画上依次题有:三山、草堂、雨花台、牛首山、长干里、白鹭洲、青溪、燕子矶、莫愁湖、摄山(亦名栖霞山)、凤凰台、新亭、石头城、太平堤、桃叶渡、白门、方山、新林浦等十八个景名,其中浓缩了当时金陵山川风光的精华所在。由于场地限制,只展示10幅。


三山


三山


雨花台

新林浦

青溪

莫愁湖

摄山(亦名栖霞山)

太平堤

桃叶渡

白门

方山

明 文俶  写生花蝶图卷

       文俶(1594-1634),字端容,吴(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玄孙女,文从简之女,生于文人家庭,自幼受笔墨熏陶,勤于画作。后嫁于同乡著名文字学家、书论家赵宦光之子赵均,嫁到赵家后,她的绘画艺术进一步提高,深受众人赞誉。时人将文俶的绘事与婆婆陆卿子的文笔及丈夫赵灵均的篆书,称为“三绝”。她擅花卉,长于写生,多画幽花异卉、小虫怪蝶,能曲肖物情,颇得生趣,作品笔墨细秀,风格娟丽,深得时人赏识。

       文俶一生以画花卉为主,侧重于表现萱草、罂粟、兰、梅等,尤其是对萱草,可谓情有独钟。因为萱草也叫宜男,文俶育有一女,对于旧时女性,自然希望能再生男丁延续香火,她将自己这种美好愿望全都融进了绘制的画作中。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独特的眼光,捕捉大千世界中平凡而又极富情趣的东西,每幅作品的画面都有着较强的质感对比,她用色较为讲究,很少使用颜色强烈的原色,而是喜欢加少许的粉。

明 徐渭  蕉石牡丹图轴 

尺寸:纵138.7厘米,横37.1 厘米 

质地:纸

徐渭(1521-1593年),字文长,号天池,晚年又号青藤,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俱佳,笔简意赅,开创水墨写意画的新风格。












明 陈淳 花卉图卷

        陈淳(1438-1544),字道复,以字行,别号复甫,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自幼饱学,对于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都有相当造诣。曾尝游文征明门下,文征明曾笑着对他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后为文征明弟子。中年以后,笔墨放纵,诗文书画均有明显个性,自立门户。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他绘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他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传世画迹有《竹石菊花图》、《葵石图》等。

玉兰


荷花与螃蟹

木芙蓉


























明 蓝瑛 拒霜秋鸟图轴

立轴,水墨,绢本,纵163.9厘米,横62.3厘米。

       蓝瑛(1585-1664),一作(1585-约1666)明代杰出画家。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又号东郭老农,所居榜额曰“城曲茅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

       蓝瑛一生以绘画为职业,曾漫游南北,饱览名胜,眼界开阔,因而不断丰富了创作内容。他的传派,直接继承衣钵的有蓝氏一家子孙,如蓝孟、蓝深、蓝涛等,弟子刘度、王奂等都各有成就。明末同时和稍后的如陈洪绶以及金陵八家等著名画家,也都受他的影响。

       蓝瑛擅长山水、花卉、兰石,师法宋元名家,早年主要得力于黄公望,作品清简秀润,他的画风是从多方面变代出来的。晚年作品渐趋苍劲疏宕。画风又有多种面貌,有些作品笔墨含蓄隽雅,有些作品青绿重设色,画法工细,色调浓丽,愈老而愈工。晚年他的笔法益苍劲,颇类沈周。他兼工人物、花鸟、兰竹、俱得古人三昧。他虽力追古法,但能融会贯通,自成风范,对以后的明末清初绘画影响很大。

       此图湖石横伸,一枝芙蓉从石后斜出上挺,枝上伫立一只蜡嘴鸟;石旁幽草数枝,伴着两丛秋菊。此图聚于右侧而感平稳,湖石以枯淡之笔钩勒,稍加墨苔;花朵用淡墨双钩;叶子以适度的水墨,侧笔横超,再用深墨勾出叶茎。枝上的蜡嘴乌,墨彩醒目,栩栩如生。


明 陈洪绶 饮酒读书图轴

设色绢本。纵98.5cm 横41.7cm

       陈洪绶 (1598-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枫桥人。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独创风格的画家。陈洪绶一生秉性孤傲倔强,吞恨而终。他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绘画大师。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作品集。


明 丁云鹏 漉酒图轴

       丁云鹏(1547-1628年),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明代隆庆、天启年间画家、绘墨模名手。擅画人物、佛像、山水等。曾为名墨工程君房、方于鲁画墨模,并供奉内廷十余年。董其昌赠以“毫生馆”印章。

       其人物画早年画风工整秀雅,晚年沉着古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初以隽秀为工,后趋于古拙。亦能为书籍作插图,对徽州版画颇有影响。

明后期—清前期 明万历—清康熙(公元1573-1722年)

   十六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朝代更迭的战乱并逐步走向稳定。在绘画领域,各种艺术思潮十分活跃,流派和风格层出不穷。

   晚明时,董其昌集宋元绘画之大成而进行变革,重建起文人画的新统绪。继之而起的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崇尚师古,掀起一股强大的摹古潮流。

   清初一批遗民画家,重视师法自然和表现自我人格,建立起新颖的个性风格。四僧和梅清、龚贤等人,是这一创新潮流的代表画家。吴彬、陈洪绶等画家,以奇谲变形的画风,体现出一种不同流俗的独创精神。恽寿平复兴没骨花卉画法,开写生花卉画的新境界。


明 曾鲸 倪元璐肖像图轴

       曾鲸(1568-1650),明代画家。字波臣。福建莆田人。一生往来于浙江杭州、乌镇、宁波、余姚一带,侨居江苏南京,专门从事肖像画创作,并开创了“波臣派”,是画史上最为杰出的肖像画家之一。在继承粉彩渲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注重墨骨,层层烘染,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所画人物肖像强调观察体会,抓住最动人处,精心描绘,尤注重点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如镜取影,俨然如生”之誉,从学者甚众,遂形成波臣派。曾鲸和“波臣派”活动从其伟世作品来看,他结识了当时一批社会名流,如董其昌、陈继儒、黄道周、葛一龙,陈洪绶、黄宗羲等,这些无不得益于他出众的才华。有《葛一龙像》、《王时敏像》、《黄道周像》等传世。


明  沈士充  长江万里图卷

沈士充字子居,华亭人(今上海松江人),擅山水,此图作于崇祯年间










明  董其昌  烟江叠嶂图卷

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作者时年50岁 

尺寸:纵30.5厘米,横156.4 厘米 

质地:绢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香光,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的字、画以及书画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善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其画风笔意安闲温和、清新秀丽。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创作。又以禅宗的南北派比附绘画,称“南北宗”。他是尚南贬北,抬高文人画的地位,打击压制和他相抗稀奇的“浙派”。其山水作品,用笔柔和,秀媚有余,魄力不足,缺乏气势,且多辗转摹仿,如《峒关蒲雪图》、《溪山平远图》等,皆为摹古之作。

       其作品留传至今的有:《山水》、《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画眼》等。

此图作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作者时年五十岁。












明 赵左 仿大痴秋山无尽图卷

       赵左,生卒年不详,明代画家。字文度,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擅画山水,取法宋元二米、黄公望,笔墨浑厚湿润,略变乃师气格。


























清 王时敏  仿王蒙山水图轴

纵99厘米,横50厘米,设色纸本,立轴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清初宫廷画风的主要代表,与王翚,王鉴,王原祁,形成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着整个清初一代。王时敏的山水画同时也开创了“娄东派”。王时敏正是溶化古人的笔墨技巧,形成自己的面貌,但他最终缺乏对造化的真切感受。


清 王鉴  岩屋盘车图轴

       王鉴(1598-1677)清代著名画家。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苏太仓人。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举人。后仕至廉州太守,故又称“王廉州”。王世贞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摹古工力很深,笔法非凡。为“清初六家”之一。擅长山水,远法董(源)、巨(然),近宗王蒙、黄公望。其作品大多摹古,信效名家,缺乏独创,并具有浓厚的复古思想和形式主义画风。其著述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


清 王翚  十里溪塘图轴

       王翚(1632-1717),清代画家。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称为虞山派。出身绘画世家,幼承家学,初学画于张珂,后又得到王鉴、王时敏指点。擅山水,有《康熙南巡图》(与杨晋等人合作)、《秋山萧寺图》、《虞山枫林图》、《秋树昏鸦图》等传世。

      《十里溪塘图》山石错综层叠,楼阁亭台掩映其间,流泉淙淙,很好地衬托出图中高士悠闲的心情与高旷的情怀。山水结构融合宋人丘壑,坚实恢宏,而笔墨极为蕴藉,含蓄冲融,诚得“草木华滋、笔墨浑厚”个中三昧。


清 王原祁  仿王蒙山水图轴

纸本水墨。康熙辛巳(四十年,一七〇一年),106.3×53.8cm

       王原祁(1642-1715),清初著名画家,字茂京,号麓台,一号石师道人。他是江苏太仓人,王时敏的孙子,并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合称清初“四王”,又称“江左四王”。王原祁聪明有才华,为康熙时进士,因专心画学,被召供奉内廷,任书画谱馆总裁,负责编纂《佩文斋书画谱》,并鉴定古今书画,后又升至户侍郎,故又称他为“王司农”。学他风格者上千,成为“娄东派”,此派左右清代三百年画坛,正为正统派,对后世影响极大。


清 吴历 雨歇遥天图轴

       吴历(1632-1718年),本名启历,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51岁时入天主教,圣名西满。他是清初较早信奉天主教的文人,在上海、嘉定等地传教30年。晚年生活清苦,病逝于上海。能琴诗,善书画。早年曾跟王鉴学画,同时做王时敏的学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与“四王”、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


清 樊圻  江干风雨图轴  

立轴,纸本,水墨,设色,纵146厘米,横72厘米。 刘靖基捐赠。  

       樊圻(1616-1694年后),字会公。金陵(今江苏南京)人。擅画山水、花卉、人物。为“金陵八家”之一。传世作品有:《江浦风帆图》卷,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柳溪渔乐图》卷,藏故宫博物院﹔《雪景山水图》轴,藏上海博物馆﹔《春山策杖图》轴,藏南京博物院﹔《山径骑驴图》轴,藏中国美朮馆﹔《胡茄十八拍图》册(18页),藏首都博物馆。

       此图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作者时年六十一岁。 此图绘江岸山峦层叠,树木繁茂,随风招展,山麓下树丛间,屋舍庭院错列,江水荡波,渔船往来,道上行人马匹,神形俱足,别有风致,一派江南水村的美景。布局精巧,用笔工整严谨而简练准确,设色明快而绚丽,尽现江南水景风光。


清 法若真  华山落雁图轴

       法若真(1680-1891)一为(1623-1706),字汉儒,号黄山、黄石,祖籍济南。顺治三年(1646年),中进士,授翰体院编修。康熙十八年间(1679年),法若真弃官剃发隐居黄山30年,后回胶州,一年后便辞世。法若真颇有政声。学识不凡,但真正扬名于世的当数他的诗书画,其文采被人们看重。法若真是清代山东为数不多的诗书画皆有成就的文人。著有《黄山诗留》、《介卢诗》、《黄山集》等。《树沙飞泉图》等27幅被收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故宫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上海市博物馆等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清 邹喆 石城霁雪图轴

绢本,设色,纵:167.5厘米,横:51厘米。

  邹喆,生卒年代不详。清代画家。字方鲁。江苏吴县人。自幼随父亲客游金陵。他的画宗其父,山水工稳而有古气,富简淡清逸的情趣。兼长水墨花卉,勾勒敷彩渲染有元人王渊的体格。与龚贤、樊圻、高岑、吴宏、叶欣、胡慥、谢荪为金陵八家。传世作品有:《松林僧话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山水》册页,为《金陵诸家册》之一,藏故宫博物院﹔《云岳水村图》轴,藏南京博物院。此画设色清雅,笔墨精炼、工整,画面意境清旷、淡远,富于诗情画意,代表了画家的典型风格。

  此图写石城(南京)冬天雪后的实景,布局大胆,以俯视角度,用等分斜线将画面划分为城镇、水泊、江村、雪山等景域,并用繁简、浓淡不同的笔法和墨色,描绘危岩、寒树和雪山,表现出空间层次。笔力劲健简练,以淡墨烘染地色,托出石城霁雪凝寒清旷的气氛。自识“石城霁雪。锡民邹喆写于节霜阁”。


清 郑旼 黔山纪游图轴

       郑旼(1632-1683),清代画家。字慕倩,号遗更生,安徽歙县人。善画山水,笔墨苍劲,得元吴镇意趣,画品在查士标与渐江之间。为新安画派名家之一。


清  査士标  平川舟图轴

       查士标(1615 - 1698),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安徽休宁人,后寓扬州。明末生员,家富收藏,故精鉴别,擅画山水,是明末清初新安派“海阳四家”(江韬、查士标、孙逸、汪之瑞)之一。专事书画,家藏甚富,鼎彝及宋、元真迹皆有,遂精鉴赏,他的山水画,笔墨疏简,风神嫩散,气韵荒寒,晚年画风突变。他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书出米、董,上追颜真卿,颇得精要。时称米、董再生,名重天下。行笔俊逸豪放、神韵深邃。


清  萧云从  百尺明霞图轴

       萧云从(1596-1673),明末清初画家。安徽芜湖人。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于湖渔人,明朝灭亡后始称钟山老人,寓意仰望钟山陵阕(明陵)。明崇祯年间曾参加反对宦官魏忠贤的复社。入清后,他拒绝作官,遍游名山大川,或闭门读书,寄情诗文书画。善山水,笔意清疏韶秀,晚年放笔,自成一格。工诗文,精六书、六律。

          传世作品有《碧山寻旧图》、《仙台楼阁图》、《秋山行旅图》等。


清 袁江 天香书屋图轴

      袁江(约1693年-约1746年),清代画家,字文涛,晚年号岫泉,江苏江都人。他擅画山水楼阁,早年师法仇英,中年对古代作品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画作过细心地摹绘。绘画技艺大增。其画传流功力深厚,尤其继承青绿山水传统,所作青绿山水,浑朴有致。中年“得无名氏所临古人画稿,技遂大进”。他将雄伟壮阔的山色与富丽堂皇的楼阁,很好地融为一体,既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有力地提高了“界画”的表现能力,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一。


清  石涛  西园雅集图卷

       石涛(1642-1707),原名朱若极,僧名原济,字石涛,号大涤子,明宗室后裔,广西全州人。流寓宣城、南京,晚年定居扬州。擅画山水、花卉,为“清初四画僧”之一。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淮扬洁秋图》、《惠泉夜泛图》、《山水清音图》、《细雨虬松图》、《梅竹图》、《墨荷图》、《竹菊石图》等传世。著《苦瓜和尚画语录》,阐述了他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国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图石涛运用长卷形式与润泽瑰丽的笔墨重新演绎了传统典故“西园雅集”。这一典故出自北宋末年,苏轼、蔡肇、李端叔等文人骚客聚会于驸马王诜的西园内唱和、对诗、品读、鉴古、作画的故事。后世画家均据此想象,图绘这百年前文人雅集的盛况。









清中期 雍正—嘉庆(公元1723-1820年)

   清中期,由“四王”流衍出来的娄东派、虞山派、据于画坛的正统地位,跟随者绵延不绝,画风渐趋因袭守旧。

   清朝重建宫廷画院,康熙至乾隆朝达到兴盛。宫廷山水画深受“四王”派系的影响;花鸟画流行工笔写生和恽派没骨法。皇室还吸收西洋画家供奉内廷,带来了西洋画的明暗表现发和透视法,出现中西合璧的画风。

   这一时期,萃集在扬州地区的一批失意文人,以绘画为业,藉笔墨摅发胸臆,艺术形式标新立异,个性强烈,画史上称之为“扬州画派”。

清  弘仁  黄海松石图轴

       纸本设色,纵198.7厘米,横81厘米。

       弘仁(1610-1664),安徽歙县人,字无智,号渐江。俗姓江,名韬,字大奇,又名舫,字鸥盟。明末诸生。明亡离歙去武夷山,从建阳古航禅师为僧。顺治十三年(1656)由闽返歙,往西干五明寺。画从宋元各家入手,万崇倪瓒画法,为新安画派奠基人。画师古人,更师造化。返歙后每岁必游黄山,以“江南真山水为稿本”,曾作黄山真景50幅,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给人以清新之感。其《黄山松石图》亦伟俊有致,不落陈规。所作《晓江风便图》写浦口景色,笔墨贺劲,兼用侧锋,是其晚年代表作。除山水外,亦写梅花和双钩竹。“新安画派”的奠基人。与杳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新安四大家”(亦有称“海阳四家”)。画史上称弘仁、髡残、石涛、八大为画坛“四僧”。行书法颜真卿,楷书学倪云林,得其神韵,亦工诗,后人辑成《画偈集》148首。传世作品有《黄海松石图》、《西岩松雪图》和《古槎短荻图》等。

       此作黄山后海一带景色,以高帧直幅构图布局,左侧山峰直立,耸入云霄,右侧两峰峭耸,上下俯挹。其间则云松盘曲舒展,全图结构,平起直落,匠心独具,松石用笔,又有坚劲松动之韵。以勾为主,以染代皴,很好地表现了山石坚硬之质感。构图上,大疏大密,计白当墨,开合有致,新颖而大胆。整个画法既有元人松灵的笔墨特点,又有宋人大山大石的壮美气象。自识“黄海松石。为文翁先生写,弘仁”。左下署“庚子”年款。按庚子为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作者时年五十一岁。 



清 高其佩 指画添筹图轴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号且园,又号南村,辽宁铁岭人。官刑部侍郎。他年轻时,学习传统绘画,其山水、人物受吴伟的影响。中年以后,开始用指头作画。所画花木、鸟兽、鱼、龙和人物,无不简括生动,意趣盎然。传世作品有《水中八事图》、《指头杂画》、《芙蓉野凫图》、《柳塘鸳鸯图》。


清 蒋廷锡 芍药图轴

尺寸:纵91.5厘米,横42厘米 

质地:绢

       蒋廷锡(1669-1732),清代画家。字南沙、扬孙,号西谷,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官至大学士。擅花卉,以逸笔写生,奇正率上,敷色晕墨,兼有于一幅,能自然洽和,风神生动,得恽寿平韵味。点缀坡石,偶作兰竹,亦具雅致。传世作品有《竹石图》、《花卉图》、《野菊图》、《四瑞庆登图》。


清 沈铨 锦鸡蜀葵图轴

       沈铨(1682—约1762年后),字衡之,号南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一作德清人。工画花鸟走兽,以精密妍丽见长。此图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作者时年八十一岁。


清 张宗苍 仿吴镇山水图轴

       张宗苍(1686年-1756年),字默存,今江苏苏州人,清代画家。师承清代娄东画派的传人黄鼎。擅画山水,代表作有《吴中十六景》等。张宗苍的山水画,画风苍劲,用笔沉着。山石皴法多以干笔积累,林木之间使用淡墨,干笔和皴擦的手法相结合,表现出了深远的意境和深厚的气韵,一洗宫廷画院惯有的甜熟柔媚的习气,特别被乾隆皇帝所喜爱。


清 高翔 秋山图轴

       高翔(公元1688-1753年),字凤岗,号西唐,钱塘人、寓扬州。与金农、汪士慎为友。工篆刻,善画花卉、山水。世称“扬州八怪”之一。画梅笔意松秀,技幹苍润,以疏枝瘦幹取胜。山水师渐江、石涛,笔法简淡而秀雅,喜作园林小景。传世作品有《弹指阁图》、《梅花图》等。

清 李鱓  倚石玉兰图轴

       李鱓(1686-1762),清代书画家。鲜,一作觯,宇宗扬,号复堂、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圣祖康熙五十年(1711)单人,曾为宫廷作画,后任滕县知县,为政清简,以忤大吏罢归。在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擅画花卉虫鸟,初师蒋廷锡,画法工致;又师高其佩,进而趋向粗笔写意,并取法林良、徐谓、朱耷,落笔劲健,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有气势,有时使用重色或彩墨结合,颇得天趣。因在扬州见石涛作品,遂用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一变。传世作品有《五松图》《芭蕉萱石图》和《墨荷图》等。


清 郑燮  竹石兰花图轴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红雪山樵,江苏兴化人。擅画兰、竹。为“扬州八怪”之一。此图作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作者时年七十二岁。

       郑燮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专长于画兰、竹、石、松、菊等,偶亦写梅,笔法直接取法石涛,又多从徐渭、高其佩等画家中得其意。剪裁构图崇尚简洁,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豪迈。其题材虽然局限于传统的文人画“四君子”范围,但通过题诗、题跋寓社会伦理教育于画中,能时出新意。


清 金农 梅花图轴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久寓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他收藏的金石文字多至千卷。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初画竹,继画马,画佛像,画梅更能独创一格。代表作有:《东萼吐华图》、《空捍如洒图》、《腊梅初绽图》、《玉蝶清标图》、《铁轩疏花图》、《菩萨妙相图》、《琼姿俟赏图》等。著述有《冬心诗钞》、《冬心随笔》、《冬心画梅题记》、《冬心画马记》、《冬心杂著》等书。

此图作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作者时年七十三岁。


清 罗聘  湘潭秋意图轴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为金农入室弟子,未作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最年轻者。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借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


清 苏六朋 太白醉酒图轴

       苏六朋(1796?-1861?),清代画家。字枕琴,号南水村佬、南水渔郎、南溪渔者、罗浮樵子、浮山山人、浮山七十二洞天樵子等。广东顺德南水村人。青年时居罗浮山读书,并向宝积寺僧德堃学习书画,后至新会乡下当塾师。中年移居广州石亭巷,以开馆授徒和卖画为生。室名作“石亭池馆”、“枕琴庐”、“毕竟如是轩”等。

            此图写李白醉酒于唐玄宗(李隆基)宫殿之内,由内侍二人搀扶侍候的情景。图中省略布景,人物造型准确,李白戴学士巾,五绺清须,面部用工笔描绘,层层晕色,表情活脱若生,眉宇间流露出高傲之态,十分传神。李白身穿白色朝袍,朱色靴、带,色调鲜明;内侍的服饰作皂帽、青杂色衣履,色调灰暗。以服装色彩明暗度的不同,烘托出李白高昂尊贵的气势。运思十分巧妙,多用方正之笔钩勒线条,设色富有层次。是作者于道光24年(1884)二月创作的名作。


清 华嵒  松石清荫图卷

纵32.1厘米,横556厘米

       华喦(1682-1756),清代画家。字秋岳,原字德嵩,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东园生、布衣生、离垢居士,福建上杭人;一说莆田人。擅画人物、山水,尤精花鸟、草虫、走兽,远师李公麟、马和之,近受陈洪绶、恽寿平及石涛等影响。重视写生,构图新颖,形象生动多姿,时用枯笔、干墨、淡彩,敷色鲜嫩不腻,有松秀明丽、空灵骀宕之致。传世作品有《山水图》、《春水双鸭图》、《红叶画眉图》、《金谷园图》、《天山积雪图》和《听松图》等。











清  朱耷 书画册

尺寸:纵24.4 厘米 横23 厘米

      朱耷(1626-1705),清代画家。僧人。原名统。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裔,明亡后出家,一生字、号、别号极多,主要有:法名传棨,号雪个、个山、屋驴、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为知名。作为明宗室后裔,朱耷身遭国亡家破之痛,一生不与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强,行为狂怪,以诗书画发泄其悲愤抑郁之情。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清  龚贤 山水八段图卷

       龚贤(1618-1689年),一名岂贤,字半千,号半山野人,江苏昆山人,寓居南京(今江苏南京)。擅画山水,用墨层层染渍,独创一格。为“金陵八家”之首。代表作有:《深山飞瀑图》、《急峡风帆图》、《木叶丹黄图》、《重山烟树图》、《溪山人家图》、《云林西园图》等,其著作为:《画诀》、《香草堂集》、《柴丈人画稿》等。

       此图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作者时年六十七岁。
















清  叶欣 探梅图卷

       叶欣(公元17-18世纪) 字荣木,华亭人,流寓江苏金陵,生卒年不详。善山水,学宋赵令穰法,复师明姚允在之意,能独抒性灵。尝为周亮工摘陶潜诗作小景百幅,用笔楚楚,为世所珍,周亮工为此作百陶舫于闽署藏之。所作《断草荒烟》、《孤城古渡》等图风格淡远,辄令人动秦月汉关之思。与龚贤、樊圻、邹喆、吴宏、胡慥、谢荪、高岑为“金陵八家”。传世作品有顺治十年(1653)作《葛洪移居图》扇面,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桃花流水图》册页、《苍松绝崖图》册页图录于《周栎园画楼书画集粹》;《山水图》卷及康熙五年(1666)作《山水》册页现藏故宫博物院;《鹤舞千年树图》册页图录于《金陵派名画集》;《探梅图》卷、顺治十四年(1657)作《山水册》藏上海博物馆;康熙二年(1663)作《山水册》藏广州美术馆;康熙四十三年(1704)作《山水图》扇页藏南京博物院。


















清晚期 道光—宣统(公元1821-1911年)

   清朝晚期,四王派山水和恽派花鸟已如强弩之末,画格流于柔媚纤弱,书坛碑学的兴起,启发一些画家吸收一些金石的笔意,逐渐形成了以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等为代表的金石画派,开刚健豪放的一格写意花卉的新生面。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开埠通商,逐渐发展成为金融、工商业发达的繁华都市,由此吸引着各方画家云集,并形成创作观念相近的画家群。他们的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融合外来艺术技法因素,各具个性特色。他们在正统派外别树旗帜,被称为“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影响延及近世。

清 虚谷  山水册

纪年: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作者时年61岁 

尺寸:纵18.9 厘米 横25.4 厘米 质地:纸

虚谷(1823-1896),僧人,俗姓朱,名怀仁,安徽歙县人,移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往来于上海、苏州、扬州一带。擅画花果、禽鱼、山水。此图作于光绪二年(1876),作者时年五十四岁。
























清 吴昌硕  花卉册

画心:30×35cm×17 跋文:29×36cm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






















清 倪田  山水人物图册

       倪田(1855-1919),初名宝田,字墨耕,号默道人、壁月盒主,江苏江都人,侨居上海。初学画于王小梅(素),人物仕女及佛像皆取景高远,线条流畅。尤擅画马及走兽,能随手挥洒,不用笔起稿。兼上山水。传世作品有《写吴昌硕六十六岁肖像》、《钟馗仕女图》、《三侠图》、《昭君出塞图》。











清 任熊  临院本山水图轴

       任熊(1823-1857),清代画家。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凡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俱擅胜场,尤工神仙佛道。笔法圆劲,形象奇古夸张。与任薰、任颐、任预,合称“四任”。又与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传世作品有《四红图》、《柳鸭图》,有《列仙酒牌》、《于越先贤传》、《剑侠传》、《高士传》等画谱,刻印行世,为木刻画中精品。

清 赵之谦  菊花图轴

       赵之谦(1829-1884),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法,初学颜真卿,篆隶法邓石如,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强,别出时俗。善绘画,花卉学石涛而有所变化,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篆刻初学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著《悲盦居士文》、《悲盦居士诗》、《勇庐闲诘》、《补寰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其印有《二金蝶堂印谱》。传世作品《牡丹图》、《花卉图》、《菊花图》等。


清 刘彦冲  好消息图轴

       刘彦冲(1807-1847),清代画家。初名荣,字咏之,四川铜梁人,侨寓江苏苏州。朱昂之弟子。工诗文,善绘事,山水人物花卉师古有深造。传世作品有《柳燕图》、《群峰秋翠图》、《松阴高士图》等。


清 戴熙  岩谷春回图轴    

       戴熙(1801-1860),清代画家。字醇士,号榆庵,又号莼溪,自称井东居士,谥号文节。杭州人,道光十二年翰林,官至兵部侍郎,后引疾归。王诗书,善山水、花卉。师法王晕。所作木石小品,匀妥贴,花草、人物,无一不佳。著有《习古斋画絮》和《题画偶录》行世。


清 汤贻汾 秋林读易图轴

       汤贻汾(1778—1853),清代画家。字岩仪,号雨生,晚号粥翁,武进(今常州)人,寓居金陵(今南京)。工诗,善画山水、松梅。书画仿董其昌,闲淡超脱,画梅极有神韵。


清 吴庆云 秋山夕照图轴

纸本,墨笔,纵104.2厘米,横51.6厘米。

         吴石仙(公元?—1916年),名庆云,字石仙,号泼墨道人,后以字行,上元(今南京)人,流寓上海。长于描绘烟雨出没的自然景色,糅合米芾、高克恭的画法,并掺以西洋水彩画技法,所作山水多墨晕淋漓,云烟生动,尤其擅长表现风雨之状。画风合乎时尚,与岭南画派颇相近。但也有少数画幅用笔细密,钩勒圆劲,类似王蒙画法,为学古人之作。

       此图写夕阳斜曛,倦鸟归巢之时,老汉骑驴过桥而归,童子挑担相随;桥下溪旁,渔翁戴笠侧身于船上,作扭首闲眺状。溪边茅舍中,有隐士正抱琴出门,应是携琴欲访友。亭榭楼阁错落于远近山坳,溪泉隐然于远山丛树之中。柴篱村舍错落于远近山坳,无处寺廊塔影隐隐可见。山顶梵宫屋宇巍峨。秋山夕照,归鸦点点,诗意尽在画图国。气势雄厚,丘壑幽奇,水墨晕染,烟云生动。自题云:“看山人坐夕阳船,董两家笔法,甲寅小阳月,白下吴石仙。”是他晚年所作。


“两塗轩”珍藏的书画

   菲律宾华裔企业家莊万里先生(1899-1965),平生酷爱古代书画。数十年间,他悉心搜求流散于海外的历代书画达数百件,庋藏于书斋“两塗轩”,并立志有朝一日把家藏书画回归祖国,完整保存。

   莊万里先生的哲嗣莊长江先生和莊良有女士,遵照父亲的遗愿,于2000年以莊万里文化基金会之名,将“两塗轩”珍藏的二百三十三件书画作品,慷慨捐赠上海博物馆。

   “两塗轩”珍藏的书画,涵盖自宋至现代八百年的时间跨度,包容人物、山水、花鸟和书法,其中精品荟萃,风格纷呈。

   为了表彰莊氏家族保藏中国文化遗珍的功绩,我们特设“两塗轩”专室,遴选“两塗轩”藏品中部分精品,进行展览。展品将定期更换,以供广大观众品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代水墨山水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
沈周《盆菊图》卷
[1-2]中国文人画的价值(25P)
中国绘画史概况之明代绘画艺术
恽寿平题王翚《竹石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