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射雕英雄传》谈金庸是如何讲故事的


谈武侠不能不谈金庸,谈金庸不能不谈《射雕英雄传》。在《亚洲周刊》评出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中,共有四位武侠作家的五部武侠作品入围:


金庸《射雕英雄传》,29位。

金庸《鹿鼎记》,31位。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55位。

古龙《楚留香传奇》,84位。

梁羽生《白发魔女传》,87位。


排在首位的就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一般也被认为“公认”最能代表金庸艺术水准的作品,但金庸自己或者并不这样认为。


金庸在封笔之作《鹿鼎记》后记中说,“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


看看金庸武侠创作的年表:

 

《书剑恩仇录》    1955年

《碧血剑》    1956年

《射雕英雄传》    1957-1959年

《雪山飞狐》   1959年

《神雕侠侣》    1959-1961年

《飞狐外传》    1960年-1961年

《白马啸西风》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倚天屠龙记》 1961-1963年

《鸳鸯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连城诀》    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龙八部》    1963-1966年

《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1969年

《鹿鼎记》    1969-1972年

《越女剑》    1970年

 

有六部作品字数大致在百万字以上,可以称为“大长篇”的,按照金庸自己的说法,“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这六部作品的水准和影响力,也的确高于其他作品,没有太大争议。按照创作顺序,六部分别是: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


如果按照“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那么金庸自己认可的,应该是相反的顺序:


鹿鼎记>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


读者是否也这样以为呢?


并不尽然。


金庸“最不认可”的《射雕》,被大众最为认可。但还不止于此。


根据一组较为可信的数据。历年来,金庸正版小说的销量排序是: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鹿鼎记


近乎完全相反的顺序,考虑到《倚天屠龙记》是在《射雕》、《神雕》之后的三部曲,其中难以避免的,到《倚天》时,仍有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有一些牵强,且受到了过多的限制,作为小说的独立性,其实是受到影响的。单独将《倚天屠龙记》拿出来后,再看金庸的五部大长篇:


金庸个人认可排名(作者的满意度):


鹿鼎记>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


大众认可排名(购买销量):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


完全相反。


大众意识,与金庸个人意识,形成了完全的“抵触”。历来评论金庸武侠创作多从赞扬和分析切入,我们如今选择这样一个角度切入,看看金庸创作中,有哪些地方值得重新探究一番。


事先声明,满意度≠销量。本文不是“学术帖”,更接近于“口水帖”。我们的分析,不是为了“定论”,而是为了“好玩”,如果能对人有所启发,那就更好。


今天我们只谈“射雕”。


被金庸认为最弱,读者认为最强的作品。


《射雕》创作六十年了,按照“流传五十年的作品即可永远流传下去”的“经典”的标准,射雕可称经典。

 


大众为什么喜欢《射雕英雄传》?

 

1,它选择了一个宏大而经典的主题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们选择写什么时,就已经大致确定了它的未来。主题的选择,哪一些宏大,经典而不朽呢?战争与和平,生与死,爱和恨,复仇和宽恕,选择。金庸在《射雕》中,“优先”选择了几乎是武侠中所能有的第一主题,不仅是金庸自己,就连其他同时代或后继作者,也很难选择更好的主题了,黄金地段,只有一个。

 

2,它选择了一种经典而稳固的结构


这种结构,首先是少年成长,这又是武侠中最经典的长线结构(古龙小说中一般出场即为“完人”,也很好,但我们也可以发现,古龙几乎没有超过百万字的大长篇),大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线结构,争夺《九阴真经》;短线结构,融合/“借梗”/“融梗”了古今中外许多的经典结构。


比如密室中,郭靖和黄蓉疗伤,是典型的戏剧中的三一律,部分或全部来自于日本推理作家横沟正史《三首塔》。说书人切入故事,在评书中也时常见过。曲三皇宫中盗宝。等等。相当考究。这些在金庸小说与四大名著相似情节的帖子中,也可以看到。

 

正是这些长中短,大中小的结构,让这个故事极为稳固,单独拎出任何一点,都可以通过结构引导,逻辑推导出整个故事。



3,《射雕》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均衡,做到了“中庸”


现在网文比较发达,另辟蹊径的多,角度刁钻的多,有很多写得很精彩,我们也很喜欢,但是,它的“价值”或者是有限的,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实现均衡,好的地方极好,弱的地方极弱。


《射雕》相比起来,四平八稳,中正平和,很符合中国道家的哲学:中庸。时刻维持着一种平衡:


男主角郭靖不以智力见长,女主角黄蓉就聪明绝顶;


同是忠良之后,郭靖是正派,“浓眉大眼,一看就像好人”,杨康则认贼作父,轻薄风流,是典型的“小白脸”;


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描写宋朝时写局部,描写蒙古时就从帝王写起;


……


一种优美的平衡和中庸,随处可见于小说中。


最终这也形成了一种基调:喜欢的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也不会很不喜欢。这在金庸后来的作品,比如《神雕侠侣》、《鹿鼎记》等,是较难看到的。


《射雕英雄传》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最多人。

 

4,好的作品有“含金量”,是可以拆卸,可以量化的


我们可以用某种工业的模型,分析《射雕》:它有多少人物,多少情节,情节中有多少是融梗自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中的,在每1000字中它的情节密度是怎样的,100多万字,只有多少字是偏离了主角视角的,可以从中拆分出多少可以流传下来的“梗”,每个主要人物身上,有多少典型事件为其“加持”并最终成功塑造了多少人……通篇分析下来,或许会得出一个结论:射雕的成功,是遵守创作规律的成功。


写黄蓉:离家出走、假扮小叫花、酒楼点菜、湖上泛舟、做菜、向黄药师求艺、助郭靖破敌、智算欧阳克……


杨康:身世来历、父母间的奇异关系、师父、十几年的奇异约定、比武招亲、遗腹子、与欧阳克的互映,身份的取舍、铁枪庙……


想想我们其他很多看的时候废寝忘食,看过之后很快淡忘的“流行小说”,是否可以发现金庸小说的“价值”所在?


《射雕》已经流传了60年。有多少类型小说是能够流传60年的呢?


(83版电视剧

5,好的小说,是可以概括,可以复述,高效传播的,拥有最好的“型”


看过一遍《射雕》,可能三四十年都不用再看,因为一个情节都忘不掉。


但是我们看过的许多我们深爱的作品呢,可能看的时候,觉得这是一部超越金庸古龙的作品,但是一个月后,主角名字忘了,三个月后,故事情节忘了,一年后,作者名字忘了,三年后,书名也忘了。


想象一下,是不是有很多我们非常喜欢的作品,过了一段时间,就好像没有存在过?

为什么呢?


就还是结构的原因,其次是人设,人物关系的原因,剧情的原因,某些经典的,可以拆卸的结构,骨骼,关节的原因。


我们很快喜欢,很快遗忘的作品的特征呢?我们为什么对它当时如痴如醉?


因为“节奏”。


快速的,容易进入的节奏,很容易让一个故事战胜我们平常的日常生活,“带节奏”,读完之后,还会有一段时间存在着强烈的刺激,但是,没有结构等,只有节奏,遗忘很快,就好像一长串的,没有结构,没有模块,没有区间,没有规律的数字,我们总是遗忘得很快。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节奏”乃是大敌。

判断力的大敌。审美的大敌。


节奏,是最容易混淆我们判断的东西。而结构,恰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东西。

 

好的小说,为什么容易概括,复述,传播呢,因为它“有型”。想象一下我们看过的雕塑和名画:


断臂的维纳斯、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大卫……都是“型”到了极致的作品。在一瞬间,结构达到了极致,完全忽视了节奏,恰在这时,节奏也达到了极致。


好的小说,经典的故事,几乎都有这样的“型”:


《白鲸》、《战争与和平》,《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海伯利安》,《魔戒》,《哈利·波特》,四大名著》,《灌篮高手》,《棋魂》,《冰与火之歌》,《越狱》,《迷失》……

 

《射雕》的型在哪呢?


“射雕”。


卷入江湖和历史的洪流后,射雕,就是射取任何“猎物”,无论立意和主题如何高大上,它最后仍是满足了我们的“欲望”:


一己之(武)力,获取一切。


郭靖获取的是什么呢?其实,即便是他的死,也是为了令他成为“完人”。


也可以说,《射雕》是将一个梦做到了极致。


(94版电视剧)

6,《射雕》的取巧之处:一种讨巧的“书生和狐狸精”的变种


我们喜欢《射雕》,其实有强制和被引诱的成分存在:我们以为自己喜欢郭靖的忠勇,喜欢“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时,可能真正喜欢的是:


我们把自己代入到一问三不知的郭靖身上,我们在渴望着有一位美丽、聪明、能力强大、忠于我并且只忠于我的女性,一生只爱我一个人,为我解决所有困难(这是一种梦想,用来宣泄自己的想法,纾解压力,并不是一件耻于言说的事)。


这位女性最好在各种方面都是天下第一,黄蓉恰好满足了这一点:


美丽天下第一。“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浆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的呆了。那船慢慢荡近,只见这女子方当韶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匹;容色绝丽,不可逼视。”


身世天下第一。父亲是五绝之一的黄药师,师父是五绝之一的洪七公,与五绝之一的一灯大师颇有交情,连对手也要是五绝之一的欧阳锋。


武功天下第一。在金庸所有小说中,黄蓉都是武功最高的女性之一。


权势天下第一。天下第一大帮丐帮的帮主。


智谋天下第一。无数细节证实了这一点。


忠诚天下第一。杨康、欧阳克等,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堪与郭靖媲美的异性竞争,如果有,那这个人一定是邪恶的。


每一项,黄蓉几乎都是天下第一。黄蓉几乎是金庸小说中最完美的女性。


然而这样的女人,一定是要属于男主角的。


郭靖要做的呢?只是做自己。


在中国许多传统小说中,这样的人设(人物和人物关系)比比皆是,就是“书生和女鬼/狐狸精”的变种。


书生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去进京赶考,考取功名;女鬼/狐狸精呢?因为是“不容于世”的,所以不但是“天下第一”,而且是只为你存在的唯一。


书生对女鬼,或者说中国古代文人对美女的控制欲和意淫,可说达到了极点。


比如……《新白娘子传奇》?


但是,正是这种故事,在中国从古至今,拥有最多的受众,时至今日,这类故事在网络中滥觞,种种变种,不脱于此。


《射雕》的成功显然不全系于此,但将之视为“书生与女鬼”故事的高明变种,也并无不可。


这种“幻想”,让很多男人,满足于成为一个“傻小子”,等待着一个“俊媳妇”的到来,解决所有的困境。


这是一种典型的“白日梦”。


(94版电视剧)


大概在写作《射雕》的同时或之后,作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到《神雕》时,主人公杨过的处境比之于郭靖,可说一落千丈:


郭靖是忠良之后,杨过是贼子后人;郭靖距离铁木真等权贵一步之遥,杨过作为孤儿乞丐,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黄蓉是天之骄女,小龙女失贞于人;郭靖是完人,杨过断臂……


也许正是这种对自我的发现和重新认识,让金庸成为金庸。


这就进入到下一个问题:



金庸为什么“不喜欢”《射雕英雄传》


金庸写作射雕时,刚刚33岁,是写作生涯的第三年,还没有完全的推陈出新,“脱胎换骨”,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射雕》有些拘谨,有些放不开,相比于后来的兴之所至,随意挥洒,射雕会更严谨一些,招式分明。



如前所述,《射雕》在很多方面,是“得天独厚”的,既然是优势,那么就很难再三重复,身为作家的自觉意识,也不允许金庸一条道走到黑。


在之后的作品中,每每会发现金庸的砥砺创新之处。


然而,作者对自己的“心结”,或者也便在此时呈现:


为什么我青涩之时“随意”写的作品,被奉为经典,而我身具作家自觉意识,越发成熟,写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新作时,评价反而不如前作?


当写作到《神雕侠侣》时,这种认知,或会加深,到下一部作品,再下一部作品时,作者每每是觉得自己的写作更进一步(从创作层面来说,这也是事实),然而,却似乎离最初《射雕》时的盛况更远。


换言之,当金庸写得越来越“金庸”时,大众就越不“喜欢”(一般来说,作者在写得越来越自我时,往往最后只有极少数铁杆读者与作者的意识高度趋同)。


读者喜欢的,还是流露出经典痕迹的,距离“传统”,或者说,距离“武侠”更近的作品。


换言之,写作越往后,金庸在与自己的战争中每每取得胜利,而在与传统、武侠、经典的斗争,每每以失败告终。


这种战争,到《鹿鼎记》时,到达了顶峰。


在金庸个人的创作意识中,他对武侠的创作取得了绝对胜利:《鹿鼎记》实际上已舍弃了武侠。但是,也恰在此时,他作为武侠作家,对传统的斗争,也陷入了最大失利,并且永远不可能再扭转:


他写的已不再是武侠/他已写不出武侠来了。


这种斗争,或许到金庸以《鹿鼎记》封笔之时,仍然未能被明确的事实证明,但这么多年过去,数十年过后,作品受欢迎的程度,仍然越来越凸显得明白。


回首来看,金庸或者“不喜欢”《射雕》的原因就在于此:


一部最不金庸的小说,战争了诸多更金庸的作品,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但这部最不金庸的作品,恰恰也还是金庸写成的。


循着这样一条轨迹,再去看当初金庸评价自己与大仲马比较的言语,尤其能发现出兴味:


“如果只评选各自最好的三部作品,大仲马更好;如果评选十五部作品,或者我的作品要更好。”(大意)


金庸在与《基督山伯爵》、《三剑客》等最佳三部比较时,会从《鹿鼎记》、《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中选择哪三部呢?


“我写出了武侠史上最完美的男主角(郭靖),我写出了武侠史上最完美的女主角(黄蓉),我写出了一个最完美的武侠故事(《射雕英雄传》)。从文学角度上来讲,这种完美是一种极大的缺陷。但它在大众中,却受到了最大的欢迎。”


“为什么?”


一位创作者十数年创作的战斗,一位创作者几十年的苦闷和彷徨,又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呢?


《鹿鼎记》的最后,韦小宝喊出一句:“老子不干了。”如释重负。


但金庸在写完《鹿鼎记》,宣告封笔时,或者仍有愤懑,仍有不甘,因为最后这个句号,并没有十分的圆满。


循着这里生发出去,也许我们能够发现,武侠的路,并没有被写尽。


《圣经》中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古龙在《英雄无泪》中也说:“歌女的歌,舞者的舞,剑客的剑,文人的笔,英雄的斗志,都是这样子的,只要是不死,就不能放弃。


“不以金古为师,以金古为师兄。”武侠的黄金之路,不在身后,在我们面前。



 - FIN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庸一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假若排个榜,排在前三名的是哪三部
金庸七部作品影响力排行榜,射雕英雄传竟然只排第三
15岁出版第一本书,31岁写首部武侠小说,94岁武侠大师金庸去世!
著名小说家、报人金庸去世 享年94岁
金庸走了,从此世间再无江湖
金庸武侠的文化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