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文地理 | 陕北西汉龟兹属国历史和文化遗存

       说明:数年前,我们研究陕北人文史地,涉及到了陕北民族部分,由于历史久远,很多地名位置很难确定,尤其西汉上郡各县位置,还有以后的十六国时期的部分名称,如定阳、贰城、李润堡......等等。

        此篇文章由李鸿岳先生执笔,李先生从事媒体工作数十年,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今将此篇文章与大家共享。

       中国陕西省的北部在行政建制上包括榆林市、延安市和铜川市北部部分地区,在地理上称之为陕北。

       在这片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几千年中曾经存在过许许多多的民族和由他们建立的政权。

        如:鬼方、猃狁、白狄、赤狄、匈奴、林胡、稽胡、卢水胡、鲜卑、氐、羌、突厥、党项、女真、蒙古、满等。

        他们经历了从野蛮向文明过渡、文明被野蛮毁灭的反反复复的过程,曾长期地冲击西北高原甚至华北平原。

        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西域少数民族及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西域外来文化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使陕北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民族融合的中心地带和旋涡地带。

        陕北民族成份的复杂性、民俗的多元性,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民族关系史和民俗发展史上一个浩瀚的资料库。

        虽然这些古代的传奇和辉煌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但残存的遗迹和古老的传说仍然在讲述着曾经的灿烂辉煌。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一支操着吐火罗语言的印欧白色人种,由中亚龟兹古国,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库车一带迁徙到西汉上郡,也就是现在的陕北榆林一带。

        在西汉王朝为他们专门设置的龟兹属国繁衍生息,直到公元七世纪的唐代,这些龟兹人逐渐与中原各族融合,成为了中华民族一员。    

        一、西域绿洲的龟兹古国

        秦汉以来,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现在的新疆及中亚的部分国家,被称作西域。

        西汉初年,西域共有三十六国,大多数分布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

        龟兹古国(今之新疆库车),就坐落在盆地北缘的龟兹绿洲(即现在库车绿洲)。


      龟兹又称丘慈、邱兹、丘兹。根据日本、俄国、阿富汗学者撰写的《月氏人及其迁移》和匈牙利学者主编的《中亚文明史》考证,参照《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载,龟兹古国的形成,约在匈奴冒顿单于吞并楼兰、乌孙等西域26国之前。

        就是说,在公元前176年前,龟兹即应建立了国家,但不久即为匈奴所役属,成为右贤王治下的僮仆都尉。匈奴对龟兹的统治,健全了其国家机器,使其迅速发展为西域之大国。

        从西汉开始至11世纪末 ,龟兹的隶属关系在匈奴、汉、匈奴、汉、前凉、前秦、北凉、北魏、柔然部、西方强国哒、北周、梁、西突厥汗国、吐蕃、西州回鹘之间反复变化。

        直至11世纪末 ,归附喀什噶尔汗,国家被灭亡、民族被同化,并皈依伊斯兰教。

        先后成为黑汗、西辽、蒙古、元朝、察合台后王、准噶尔等治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乾隆二十三年(1758)归入清版图,定名库车。

        龟兹古国北倚天山,南对昆仑,西通疏勒,东接焉耆,是丝绸之路的要冲。

境内高山、大河、绿洲、沙漠并陈,自然景观雄险、奇异、博大、壮丽,是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绿洲。由于气候温热,盛产稻、粟、菽、麦等粮食;葡萄、梨、桃等水果;黄金、铜、铁铅、铙沙、盐绿、雌黄等矿物;以及织锦、麻、胡粉、麖皮、安息香、良马、封牛等物。

        其冶铸业闻名西域,织锦尤负盛名。因处在丝绸之路干线上,中转贸易发达。

        龟兹古国人口最多的时候达到八万多,最盛时北枕天山,南临大漠,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六县市。

        都延城,唐代称伊逻卢城(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古城)。在龟兹古国境内,残存的古城遗址有大约上百座。

        在新疆库车县城西约两公里的皮朗村,有一座周长近8000米的古城,就是当年龟兹国的都城。

        中国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说:“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泼斯、汉唐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方。”

        龟兹古国由于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地段和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原的西域中转站,所以成为西域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古代西域举足轻重的大国。

龟兹人的种属构成十分复杂,至今学术界尚未有完全统一的意见,但就其主体人种而言,学者们似乎更倾向于吐火罗人。

        在汉文史籍里,记录了吐火罗一名不同的译写形式:大夏、敦薨、敦煌、去胡来、兜勒、吐呼罗、吐豁罗、胡卢等。

        其中,大夏为吐火罗最早的汉文译写形式。吐火罗人的起源问题,一直是困扰学者们深入研究整个吐火罗文化的难题。

        为了揭开吐火罗人的起源之谜,中外学者们不得不将其与整个印欧人起源的四种说法联系起来,依据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材料结合考古实物,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结果表明,吐火罗人是迄今所知欧亚大陆上时代最早,分布位置最东的古欧洲人类型,是早在印欧语系东西语支分化以前,他们就从原始印欧人部落中分离出来的。

        在中国境内的印欧人,基本上集中于敦煌以西的新疆地区,主要为吐火罗人、塞种人和雅利安人。

        吐火罗人有可能是最古老的印欧人部落之一,而吐火罗人在新疆地区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庞大的,龟兹国的居民也应以吐火罗人为主,夹有塞人、雅利安人、羌人等。

其人种亦应属原始高加索人种,即原始白种人。这些吐火罗人至少分布成4个民族,北边是游牧民族,南边是绿洲民族。

        这个游牧民族就是所谓大月氏人,据《汉书》记载,公元前2世纪,他们从敦煌北边的草原地带迁徙到中亚。

        在中亚,有很多亚历山大东征时带来的希腊人,希腊人管大月氏人叫吐火罗人。唐代则把现在阿富汗的西北部称为吐火罗斯坦。

        可以说,在西域三十六国里,至少我们知道龟兹、焉耆、楼兰等3个王国的民族是属于吐火罗人。

        库车的吐火罗人,在壁画上留下了他们外貌的生动画面。

        在库车附近的克孜尔第205窟门的右侧墙壁上绘有一幅精美的供养人像,1906年被德国人揭走,现藏于柏林的印度博物馆。

        壁画上有梵文的题记,说明是国王托提卡和王后斯瓦扬普拉芭,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吐火罗人的供养人,是高大的白皮肤人物,蓝眼睛、红头发,他们比我们在吐鲁番艺术中见到的东亚型人物,更具有欧洲人的特点。

        斯文赫定早就敏锐地指出,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为吐火罗的转音。库车(古龟兹)的佛教洞窟壁画上亦准确反映出吐火罗人的印欧种族体质。

        德国学者克林凯特说:“在库车附近的克孜尔洞窟内,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吐火罗人是君侯供养人……是高大的白皮肤人物,有一部分是蓝眼睛红头发”。


     

        作者:李鸿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匈奴的首次出击和月氏的迁徙
西域塞种(吐火罗人)简史(1):起源和迁徙
汉朝的文化为何在西域难以传播开来?
丝路烽烟:汉匈争霸前的西域各国
吐火罗人: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显示的吐火罗人的千年史(一)
匈人、白匈人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