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搜狐博客
 浅谈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论文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农村中小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 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 这一现象一直困挠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在开心欢乐中写作文,提高作文水平,培养写作兴趣,养成勤奋练笔的好习惯,这是迈向作文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新的《课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它再一次重申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一、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从事农村语文教学多年的我,深知农村中学生写作水平低的原因: 
    1、 学生方面原因——生活单调乏味

由于农村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社交能力差 ,眼界的狭小 ,而且农村作文课堂学生被禁锢在教室里,胡编乱造作文,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语言枯燥、干瘪;学生在作文表述中词不达意,有话说不清楚。而且农村学生阅读量太小,导致学生知识贫乏,语言苍白无力,思路狭窄;许多学生不注重平时词语积累,习作练习量少得可怜; 学生参加语文的实践活动少,很少开展活动,更难走向生活。所以作文内容单调,生编硬造,言不由衷,文章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弊端。再加上农村生活条件本来很差,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甚至是“单亲家庭”、“孤儿”等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溺爱,特别是不同寻常的隔代爱和临时监护人的放纵,成了不学无术的群体。老师也没有打开学生生活的空间与思维的天地,没有触及学生生活中的情绪与需要,更没有让学生从写作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无形之中让学生在作文的世界面前关闭了生活之门,在作文的泥淖中挣扎着。

   2、家庭方面的原因——学习氛围差

    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3、教学方面的问题——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不少教师希望通过自己的秘法传授能够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希望能在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但由于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畏惧甚至厌恶作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的无序性、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作文内容充斥着“假、大、空”。于是出现了猜题目背作文现象,另外作文教学程式化、机械化现象十分严重,学生只知道按照老师秘授的套路“为赋新词强说愁”,却不懂得作文本应该是自我性情与真实心迹的自然宣泄流露。作文课上无非是老师出题目,念念范文和说说问题,这种简单化、机械化的做法,不仅有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导致了学生写作兴趣的丧失。严重地制约着写作主体语言与思维的发展。  学生的作文出现了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为了考试应付,许多学生就不得不编造,内容情节不能打动人。作文质量欠佳 。

    4、社会方面原因——迎合写作

    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有迎合写作现象。有的迎合家长、教师、考官等的意志和社会主流文化,说大话、套话、空话、假话、废话:有的为了迎合社会流行文化,或陷入了“伪写作” 。

    5、语文教师方面原因————不擅长写作

上海《语文学习》举办过一次教师、学生的问题作文竞赛,学生的作文不尽如人意是评委们的意料的,出人意料的是教师的作文,语言干瘪,结构松散,内容牵强乏味,总体水平竟不及学生,令评委们瞠目结舌,始料不及。语文教师会写、善写应该是分内之事,如同美术教师会画、音乐教师会唱。一个语文教师要是自己不能写,又怎么可能去指导好学生作文?但由于语文教师对语文的冷漠和不擅长,往往充当了“说文”而不是“作文”、“是批评家而不是作家”的角色。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变为自己的东西。” 窦桂梅老师也批评过教育的悲哀:有些教师竟然把自己应备的基本素质当成了自己的专长。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出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这说明语文教学从空间角度讲,除了用足用活教室、学校这片天地外,可以从社会与自然两方面入手,大自然也是学生学习与运用的大课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文学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而语文实践性要求课程建设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要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亲身感受、体验生活,说心中的话,写身边的事。

    (一)、应对措施

    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和新教材的特点,我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以下改革尝试: 

    1、 构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作文课堂,驱动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寻找作文的活水源头。

   (1)巧用课文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的空间;

   (2)借用故事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空间;

   (3)利用活动中的情境,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生活的空间:

    一是与学生一同走进大自然中,引导学生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二是和学生一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2、 拓宽学生思路,关注学生的情感,激活作文与生活联系的纽带。

   (1)尽兴地说,培养写作兴趣;

   (2)尽情地玩,积累写作素材;

   (3)大量地读,体验写作魅力;

   (4)大胆地想,拓宽写作天地;

   (5)随时地练,捕捉写作机会。

    3、 把来自身边的乡土资源融合到作文教学中,为作文教学独辟蹊径。

   (1)采集乡土人文景观,写自己熟悉的事 。

    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道听途说的材料写进文章,容易露出破绽。立足于农村,让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农村的世界虽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区别于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因此,农村中学生应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2)观察农村景色,写自己看到的景。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3)收集民间俗话农谚,感受语言气息。

交流、收集农村语言 写进自己的作文里。“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这是农村一年四季农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是天旱,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因为切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于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4)体验农村生活,写出乡土情结。

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拔草喂兔、人牧牛羊、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 5)观察农村变化,丰富写作题材;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4、 追求作文教学过程管理的效能,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1)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读写勾连;实物教学;循环日记;作文大赛。

   (2)课堂指导点拨,针对性和有效性:指导上坚持开放性;安排上坚持趣味性;修改上坚持自主性;批改上坚持激励性;讲评上坚持针对性;

    5、 转变评价观念,构建一个新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观体系,让批改评语激发作文兴趣

   (1)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2)多鼓励,少批评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让学生开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3)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文规定:“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相互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上习惯于“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模式,学生只关注教师打的成绩与评语,根本不喜欢与他人分享感受。因此,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改文章的活动中,在评改中修改、发展提高。构建科学合理的作文评价体系,对学生作文思想、内容、选材、语言、技巧、情感等诸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形成教师示范评改与组织学生互评互改,以利于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系。

    6、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说:“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二流人才的分水岭。”这句话也同样适合于我们的作文教学,作文中的创新正是作文质量高低的集中体现。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彻底转变应试教育“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创新中作文,在作文中创新。大刀阔斧地打破封闭式作文教学,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创新的空间。对于学生不同程度上的创新(自己是第一次发现、感悟的均为创新)要给予足够的肯定。“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并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创新。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小至一个词语一句话,大到一个情节一篇文章。

   (二)、抒写要符合要求

    1、在拥有了素材之后,应力求具体细致。

    作文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像有的老师在作文中采取了“六不”措施就很好,即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比如强调写天气的时候,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写人物不准用“好”字等。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需大开脑筋了。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一片西北风过后,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围巾。”有的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北风卷着雪花直往人脖子里钻。行走的人身穿绵大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就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2、抒情要真挚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动真情。 “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狄德罗语)这便是以情动人。但要真能“打动人心”并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之情使人厌恶,无病呻吟之情让人恶心,惟有真情实感才能起到“或叫人开怀大笑,或令人掩卷沉思,或使人泪流满面,或让人撕肝裂肺”的艺术效果。反之,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所以力求学生抒情要真挚。

    3、详略要得当。

   ( 三)、教法力求创新

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比城市学生低,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在短时间内或是单靠个体力量无法改变的。但是,经常在教法上探求新路,力求创新,却是每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都可以做到的,也是我们的共同职责。长久以来,大部分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致于学生讨厌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下面,笔者就农村中学作文教法提几点自己的见解。

    1、 为学生写下水

据了解有很多语文教师确实是从不写文章的。虽然学生们在课内或课外都能接触到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妙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欣赏模仿。可是对农村中学生来说,那终究有点儿遥不可及,有时,它的作用甚至比不上周围人的一篇好文章,特别是老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还要“以身作则”写作文。给学生最感性的东西是自己的“下水作文”,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如能写好“下水作文”,让学生听了、看了,既是垂范,又是激素。

    2、培养学生想象力

    农村学生与外界很少接触,较缺乏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思想、学习或工作等情况;身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持之以恒,以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为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当然,中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名篇佳作,有其广泛的代表性,内容极其丰富,所蕴含的作家的想象力也是极为丰富的,因此,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提高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农村作文训练依旧是重语言轻思维的训练,从语言到语言,致使学生思路闭塞,习惯依猫画虎,移花接木,习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形式活泼的作文训练,想象作文和续写作文就是能使学生思维充分展开的习作训练方式。如《20年后我们再相逢》要求学生想象20年后大家再走到一起时的情景。这时学生们就像一匹奔驰的骏马,在思维的大草原上自由地、尽情地驰骋。他们在自身的成长变化写到家乡环境的变化,由家乡的变化写到自己正在发展的事业对家乡的贡献……这样,我们就成功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从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独创性,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拓宽了道路。

    4、提高作文兴趣

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原因,那么在以后的写作指导中,教师要改变指导模式,以激励为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多看,多读,多感受

    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吸取前人文化的营养. 我引导班上学生读名著、读经典、读名人传记,发动学生掀起了读书热。每天晨读 时间或 课余时间我都会抽 空给学生朗读几段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和有益的启迪,很多学生购买了优秀报刊,在班上互相传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电视作为一种宣传工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农村现在生活好了,看电视应该不是什么奢望,所以我指导学生怎样从电视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新闻、电视散文、东方时空等节目既有浓浓的文化氛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还通过记录新闻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速记能力。电视节目主持人炉火纯青的语言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人,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学生记忆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师生交往,增进情感

教师要和学生常常交流,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所以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

    5、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条理清楚。 

    6、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总之,要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与办法,实现“要我写”变“我要写”,要尊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中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那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8期等(教师版)

[3]吴素婷的《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出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天赋没法教,而写作技能是可以传授的
王荣生:为什么中小学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 - 『聚焦作文课堂』 - 三槐居语文网 - ...
语文教学应遵循自身规律
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转)
作文教学革命的启蒙者——管建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