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免遭“校园暴力”毒手,家长该怎么做?

上周末,在新一期《变形计》之青春账单中,两位主人公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及行为,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热议。


1号主人公--吴越(男)

性格叛逆、暴力。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从江西搬到深圳,对陌生环境感到不适应,并且遭受了校园暴力。于是内心变得孤独而敏感,选择用暴力去对抗一切。


★ 对妈妈的关爱,暴跳如雷

★ 嗜好:打架、斗殴、上网、睡觉、赌博...

★ 由于不满节目组规定,放话“用刀砍死”收拾行李的导演组

★ 表示“手里没有刀就没有安全感”


2号主人公--吴倩雯(女)

性格乖巧、开朗。在她六岁的时候,妈妈不幸患上躁郁症,爸爸又经常外出打工,所以一直和外婆外公生活。虽然小时候因为妈妈的病情被人嘲笑、遭受校园暴力,但坚强面对、乐观对待,主动扛起生活压力。


★ 主动照顾和开导生病的妈妈

★ 承担家务还能兼顾好学习

★ 第一次坐飞机即开心又兴奋

★ 即使第一次见面,就被“妈妈”安排住酒店,也能为对方考虑


同样受过伤的两个孩子,一个沉沦暴躁,一个积极向上,这天差地别的背后,令人深思的是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的心里教育问题。“校园暴力” 一直颇受社会关注,它对孩子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避免误区

近几年,校园暴力事件连年上升、愈演愈烈,每个家长都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校园里的安全问题。但是,家长对校园暴力的认知,常常会有一些误区:


校园暴力=身体暴力?

校园暴力的种类非常多,从表现形式上看有语言伤害、肢体霸凌、性侵害、网络暴力等等,但从整体角度可以归结为三类,分别为心里暴力、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


心理暴力:指不断地用语言、行为等给其他同学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压力,使其出现不良表现。

语言暴力:指用污言秽语对其他学生进行攻击,从而产生矛盾。

身体暴力:指借助身体的优势打击比较弱小的同学。


很多家长习惯性把校园暴力等同于身体暴力,容易忽视其它暴力带来的伤害。而事实上,像《变形计》中的吴倩雯,虽然没有遭受身体暴力,但由于对方的嘲笑,给自己心理带来了莫大的伤害,实则也在遭受校园暴力。

很多校园暴力发生的时候,往往是多钟暴力现象并行。比起皮开肉绽的痛苦,孩子内心的创伤更加可怕,而且恢复时间更久。


校园暴力=学校的事?

暴力事件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导致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也各不一样,但根本原因大体可以归结为社会、学校、家庭、自身四个方面:

 

★ 社会因素

不良风气侵袭、垃圾文化产品等,严重影响和毒害了青少年的思想。

★ 学校因素

思想道德、心里素质教育,效果不明显;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如:对“差等生”、辍学、失学生问题没有加强研究解决。

★ 家庭因素

家长自身品行不端;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如:非打既骂,百般溺爱等,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和心理素质。

★ 自身因素

自我约束控制力弱,爱冲动、逆反心理等先天性弱点;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仅凭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很难彻底杜绝校园暴力的存在。家庭教育的好坏,也会给校园暴力的产生起到一定的正向或反向作用。


过分偏袒or过分自担?

受情绪影响,家长容易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就对暴力事件的责任,妄下定论。不是将责任都怪罪于自己的孩子,就是全是别人的不对。


《变形计》中的吴越,表示自己小的时候,经常被人打。读书的时候,很怕到星期五,一到星期五“他们”就会叫些初中的来学校,叫那些初中的看着,自己被“他们”打。那么,他为什么不把常年挨打的经历告诉家长呢?

因为在吴越的印象中,如果告诉了家长,家长只会怪他先惹了别人,还会把他痛骂一顿。后来,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他就不愿意再说了。

 

很显然,吴越的家长在没有了解事情真相,就把暴力事件的原因,归结于吴越自己的问题,这对吴越来说,无疑等于在他的伤口上撒盐,导致吴越心里发生扭曲。


当然,如果在暴力事件中,孩子真有做错,家长一味的袒护,那也可能酿成大错。孩子会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对的,结果促使更多暴力事件发生。


最明智的做法,是先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再去针对具体问题,想办法解决。


正当防范

对校园暴力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免受校园暴力的“毒手”。那么面对校园暴力,家长该怎么做呢?


1、观察细节

通过观察细节,及时发现孩子是否已经遭受校园暴力,如:孩子身上是否有解释不通的伤痕?(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头发湿透;衣服湿透......)孩子是否有文具或者随身物品损坏?(书被撕烂、笔盒被摔坏、女生的小项链、小卡子不见了……)孩子是否有没来源的生理不适?(胃痛、厌食、暴食、梦魇、头疼、失眠......)孩子是否成绩下滑、拒绝上学?(避免上学装病......)孩子是否避免社交行为?等等。

 

2、及时留证

如果孩子真的遭受了校园暴力,请及时留取证据,如伤痕的照片(必要的情况下去医院做鉴定)、被损坏的物品(有可能会成为警方取证的素材)……然后及时报警,请警察帮助处理和解决。解决的过程中,要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让孩子感受到公平。

 

3、合理干预

遇到暴力事件,家长不能冲动行事,以暴制暴非正义也不符合法律,很可能对家庭、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是无辜的,家长不要责怪孩子无能。我们要安慰孩子,告诉孩子,不好的事情终究会过去,一切都会变好。


千万不要过度安慰!!!过度的安慰对孩子来说是不断提起曾经的阴影,不断的揭开伤疤,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我们可以有意的给孩子找一些事做,如买些书,带孩子看电影、听音乐会,带孩子旅游,给孩子买一些手工模型等等,逐渐转移注意力,帮助孩子走出阴影。


必要的情况下,请带孩子找专业的咨询师,进行辅导。


4、改变环境

必要的情况下,请给孩子办理休学或者转学,如果转学,请尽量转到离原学校远一点的学校,并且请尽量保密,以防打击报复!


5、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1)锻炼气势:走路抬头挺胸,与人交谈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或鼻子(注意:不要盯着不动超过10秒,否则会增加敌意)。


2)保持镇定:施暴者喜欢看受害人的反应,遇事不要把你的生气、害怕、不高兴、伤心溢于言表。更不要用祈求的语气对话,别哭!


3)注意场所:校园暴力都是发生在没有老师/成人的地方,比如空荡的走廊,很少人去的洗手间,不容易被看到的操场的一角等等,所以尽量避免让孩子独自去那些地方。


4)多交善友:多交往一些正能量的朋友,很多时候一群人出行,较单独出行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被暴力的可能性。


5)1-2-3法则:如果正在被暴力攻击,要立即采取这1-2-3方法:1-对着施暴学生大叫他的名字,并叫停止,引起对手恐慌。2-朝着远处用力大喊,引起周围人的关注。3-找准机会逃到人较多的地方,不要和他们硬拼。


6)告诉老师、家长:明白被暴力不是自己的错误,并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或者言行举止有任何问题。


7)学习一些防身术:从长远角度出发,可以通过专业渠道教孩子学习一些基本的防身术,让孩子变强壮,具备抵抗暴力的素质。


勇于行动

对待校园暴力,我们光“守”不“攻”,很容易给它营造一个肆意增长的环境。我们要主动出击、勇于向校园暴力发起挑战,给施暴者及暴力事件重击,让它知难而退。


但是,打击校园暴力,仅靠一两个家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把家庭、学校、社会、爱心人士的力量聚集成一股“反暴力风暴”,将每个人、组织的力量发挥到最大化,波及到国家各个角落。


开展形式建议如下:

1、建立组织:有规则、有章法的开展活动。防止管理不善,导致中途夭折。


2、形式丰富:丰富活动样式,让活动紧接时代气息,让更多的人乐于传播、主动传播。


3、行动到位:对暴力事件,勇于揭发它的丑陋面,将它公布于众;对反暴力的好人好事,加大宣传力度和范围。


4、资源利用:合理地利用学校、社会各种资源、渠道,将活动做入民心,做到实处。



欢迎讨论


关于反校园暴力活动的开展,你有什么好的提议呢?欢迎各位家长加我们的【社群客服微信】,回复“反校园暴力”,进入【精英家长社群】讨论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女遭遇殴打:父母这样做,让孩子远离校园暴力
中小学周刊第7期:2015年中小学热点事件大盘点
小学生被同学用开水烫!面对校园暴力你该如何保护孩子?
校园暴力,家长共读
15岁男生入学5天竟离奇身亡,真相令人愤怒
孩子长期被欺负,为什么不告诉家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