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文短期提分战术

(2013年1月13日给苏大附中高三学生作的作文讲座)

徐飞

作文——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

★高考作文所占的比重

总分中占比:480分中占70分

(约14.5%)

理科班语文:160分中占70分

(43.75%)

文科班语文:200分中占70分

(35%)

14天,作文能提高吗?

1.半个月,一个作文困难生高考语文获128分。

2.一周,曹文轩辅导儿子高考作文得高分。

曹文轩曾来苏州十中作了一次讲座。讲起他辅导儿子高考作文的事。他是一个搞文学的,觉得无论如何得帮助儿子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拿好成绩吧。怎么办呢?他为孩子钻研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做了六篇范文,然后给孩子“上课”,告诉孩子各种作文的套路都超不过这6篇,3篇记叙文,3篇议论文,高考作文无论怎么变化都万变不离其宗。他让孩子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背下来,而且掌握了应付变化的对策。最后孩子在高考中的作文成绩也接近满分。后来有出版社想出版这6篇范文,他说不行,因为这是害人的事情,真正写文章不能写这样的垃圾。他害自己的儿子可以,不能害别人家的孩子,就当它们作为家庭遗产吧。

作文自然是长期熏陶训练的结果,但在短期内提分也是有法可循的。

考前作文复习的五条建议

一、认识你自己——你了解自己的作文吗?

你最擅长的文体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你写记叙文(议论文)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写记叙文有生动的描写吗?写议论文会分析吗?你有独到的素材吗?你的语言生动吗?你经常跑题吗?你的立意深刻吗?

你该如何有效地突破写作瓶颈?

缠老师

二、回头看——回顾你的成功之作

顾艳的《午后平江》派上多种用场

午后平江

顾  艳

(1)青石,粉墙,黛瓦,是苏城不变的容颜;小桥,流水,人家,一如最初的古老映像,恰似不加粉饰的苏城女子,自戴望舒的雨巷中走来,在昏黄的江南烟雨下,撑一柄油纸伞,结着丁香一样淡淡的愁怨。

(2)青石板路依旧斑驳,小巷边的墙自墙脚处发霉,流转了千年的时光。空气中的桃花香氤氲着一世倾城的温柔。我闭上眼,阳光温热,落在肩头,暖暖。

(3)倏地,一阵细细浅浅的轻音拉扯住我的思绪。我跨过一个转角,看见旧旧的乌篷船,以及,轻摇船桨,低吟浅唱的老妪。

(4)“上船么?”波澜不惊的语调,一如初春的微风,带着暖香。

(5)我轻点头,起身,下岸,入船,上座。老妪轻轻摇着船桨,橹声摇曳,在浅浅窄窄的河道上拖带出一尾又一尾涟漪。

(6)船缓缓前行,一路风景,纯白而不失单调,留住了时光,此生难忘。

(7)蓦然间,船停了。老妪蹲坐在船沿,洗净了手,入了船篷。

(8)我正讶异,只见老妪从纷繁的杂物里取出一个木制红盒,那般小心翼翼。我看见木盒上暗压的精致花纹,流转在空气中的木质香气平静了心肺。

(9)老妪轻轻打开木盒,明亮的流光晃动了我的眼,暗红的木盒里端正地摆着一套青花茶具,是上品。

(10)老妪温和地笑了,说:“这茶,可是好东西,一杯下肚,可比酒消愁哩!”依旧波澜不惊,温润如春。可我看见,她潮湿的眼,分明有大雾在喧嚣。

(11)取一小撮茶叶,放入青花瓷茶杯里,入水,茶叶飞速地旋转上升,又下沉。老妪将一杯与我,一杯独饮,以最平淡的姿态,端着茶杯,却隐匿不了眼中年华的伤痕。

(12)眼前的茶香氤氲了平江午后,亦氤氲了我的眼。

(13)放下茶杯,出了船篷,别了老妪,上岸,阳光甚好。

(14)依旧是斑驳的青石板路,发霉的墙脚有浓得散不开的岁月香气。我走过一个街角,身后,轻轻浅浅的唱腔依旧清晰却恍惚,“君不见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波澜不惊,始终温润如春。

园区作文竞赛题:“春天里”

在开头处加了三节文字:

“三分乍暖,七分微凉。初春。

悠远的苏城内,一直有那样温柔而绵长的声息,揉碎三月桃花香,掠过碧色爬山虎,不急不徐,轻轻浅浅地漫溢开去。

这时候,任谁都想去平江烟雨里走一遭。”

在结尾处加了两节文字:

“抬头,看天。阳光温热,岁月静好。

原来我艳羡的,恰是那份恬如止水的温柔。与其车尘马足,不如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一世风华。若自得,听笙歌婉转,看春光甚好,路人相引见红枝。”

高一期末考试作文题:“暖冬”

[第一处]

第(2)节改成:“青石板路依旧斑驳,小巷边的墙自墙脚处发霉,流转了千年的时光。我闭上眼,阳光稀薄,落在肩头,带着些许暖意。”

[第二处]

第(4)节改成:“‘上船么?’波澜不惊的语调,一如冬日的阳光,清清浅浅,温温暖暖。”

[第三处]

将第(14)节中的“始终温润如春”改为“如同日光,不厚重,却始终温润,足够明澈。”

[第四处]

添加一段结尾:

“原来,我的世界,但凡阳光过处,早已开满遍地笑颜。与其车尘马足,不如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一世风华。若自得,听笙歌婉转,看春光甚好,路人相引见红枝。

不觉,已是暖冬。”

三、积聚“金粉”,充实你的素材库

我一直为一则故事而感动。这个故事出自我喜欢的一本小书《金蔷薇》。

善良的退伍兵夏米,相貌丑陋,以清理作坊垃圾为生。一天,他遇见了早年照料过的一位姑娘苏珊娜。苏珊娜因为失恋,正准备从桥上跳下去。夏米伸出援手,将苏珊娜接到自己的家里。苏珊娜修复了情感裂痕后被她的男友接走,而夏米却被一种温柔的情感折磨着,他自卑、怯懦、羞愧……他暗暗祈愿姑娘能遇到真爱,并冒出一念头——送一朵传说中能带来幸福的“金蔷薇”给她。从此,每天夜里,夏米都背着一个巨大的垃圾袋回家,里面装着从首饰作坊里扫来的尘土,他不停地扬着尘土,一直要见到隐约的金粉……金粉日积月累,终于铸成了一块金锭,夏米请一位老工匠将它打成了一朵金蔷薇。当然,故事的结局有点忧伤。当蔷薇花终于打成的时候,夏米才得知苏珊娜已在一年前去了异国,且没有留下任何地址。夏米在忧伤和孤独中去世。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扬起尘土——聚拢金粉——打成金蔷薇”,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当你怀着爱的情感,慢慢积聚金粉,终有一天会铸成那朵“金蔷薇”。作文复习中,素材的积累是最重要的。素材的积累不是随意散漫,而是有法可依的。

据我整理分析,很多题目是相通的

作文题目分类梳理

l         坚守与改变:《底线》《突破》《越界》《出格》《守住心灵的契约》《转身》《守望》《渐》《位置与价值》《随》《听话》《坚守的价值》《你不能改变我》……

l         积累与释放:《露锋与藏锋》《绽放》《奔放》《锋芒》《沉潜》《方圆》《生机》《源头活水》《底气》……

l         平凡与深意:《平凡之美》《细微深处》《看似平常》《就在身边》《眼光》《朝露里的光明》……

l         自省与超越:《问》《救出自己》《唤醒自己》《无人注意的时候》《蓦然回首》《反求诸己》《思》《整理》《脸红》《感谢自卑》《摆渡人生》《此岸,彼岸》《正能量》《告别》《拒绝平庸》《习惯之后》《把门敞开》《走出阴影》《第一步》……

l         时间与空间:《留给明天》《预约精彩》《行走在消逝中》《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找回童年》《寻找一盏灯》《空间》《留一点空白》……

l         角度与距离:《关注》《叶落知秋》《平视》《背后》《标签》《再靠近一点》《我和你》……

l         责任与行动:《肩膀》《主动》《折腾》《人生的作业》《生无所息/生有所息》《走与停》《知与行》《起跑线》《开始与停止》《从这里出发》《耕种自己的土地》《天道酬勤》……

l         信仰与情怀:《支撑》《生命的支点》《踮起脚尖》《必须跨过这道坎》《生命的栖息地》《必修课》《补钙》《不该丢失的》《呼唤》《收藏》《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愿终身奉行的一个字(词)》《与你为邻》《生命的养分》《面对喧嚣》《忧与爱》《合唱团》《交响乐》《融》《杂》《和》……

l         智慧与哲理:《顺其自然》《春来草自清》《简单》《把握分寸》《度》《双赢的智慧》《这也是一种智慧》《把握节奏》《学会拒绝》《不要轻易说“不”》《自嘲》《常识》《人生清零》《一步与一生》《勇于放下》……

l         审美与文化:《在美丽面前》《美丽一次》《朴与华》《魅力》《影响》《淡极始知花更艳》《有意思与有意义》《速度》《沿途的风景》《慢慢走,欣赏啊》《按下暂停健》《守住正版》……

用心打磨一篇,足以适用一类!

议论类经典素材举例

1998年中国作家出访宝岛台湾时,王安忆在回答读者提问如何面对纷繁的时尚表演时,她的回答是“我向往古典”。此话出口后,立刻获得满堂喝彩声,之所以如此,全然在于时尚中人,太少了曲径通幽之美,什么都像阿拉伯数字中的“ 1”那么快捷,但却没有了九曲通幽之享受。凡是把感情变为时尚的脂粉和唇膏者,多为轻浮浪子感情的装点或死了灵魂的泼皮游戏。如果将此延伸至文化领域,快捷的“读图时代”和“娱乐致死”之风,都意味着将中华含蓄而深邃的文化,引向“肥皂剧”那般的精神墓场。(《思念是人生的彩虹》)

这个素材适用于“平凡与深意”类题目:《平凡之美》《细微深处》《看似平常》《就在身边》《朝露里的光明》……

再如:

另外有个人叫梭罗,喜欢独来独往。三十岁那年,一个人到森林湖畔搭了个木头房子,自耕自活。

这天黄昏,正在散步的时候,梭罗被抓进了监狱,理由是他拒绝付税。他认为政府用他缴的钱去支持战争及黑奴制度,有违他的个人良知,他以立即的、反抗的行动来抵制他认为是错的法制。

对此,理直气壮:“盲目的遵从是最低级的愚蠢。不必考虑。寻求改革途径,时间拖得太长。人生有多少日子?又不是吃饱饭没事干,一天到晚绿头苍蝇似地去改造社会。人生在世为了生活,不是为了改革。所以对付一个不合理的制度,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地抵制。”

梭罗并没有尽兴;在牢里兴奋地睡了一夜,第二天就被那个慈善心肠的老姑妈代缴了税金,赎了出去。倒是一百年之后,在古老贫穷的东方,有个叫甘地的人尽了兴,带了千万个人去“立即地抵制”一个不合理的制度。(阅读材料26《难局》)

这个题目适用于“责任与行动”类题目:《肩膀》《主动》《折腾》《生无所息/生有所息》《走与停》《知与行》《起跑线》《开始与停止》《从这里出发》,还有苏州2012届零模作文题《难》……

记叙类素材举例

《月光手帕》(鲍尔吉·原野)

……

我不会笑她,这一举动里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一个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陪的病人在床上忍受着怎样的煎熬。但她是这么敏感,心里盛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

在她发现这块“月光手帕”前,我已将楼梯走了几遍,对周遭懵然,无动于衷。正是因为她弯腰,才诱使我把这一片月色看成手帕。但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来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练得很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

l        童心类素材:《桐花祭》(蒋勋)、《浇花》(张丽钧)……

l        亲情类素材:《喝得很慢的土豆汤》(肖复兴)、《超重》(肖复兴)

l        成长类素材:《爱与宁静曾经来过》(张丽钧)、《不回头》(刘墉)

l        启示类素材:《我的华丽不要你知道》(潘向黎)、《莫问芳名》(祝勇)、《不知有花》(张晓风)

积累素材防止雷同!

还记得吗,那年“暖冬”我们一起晒被子?

四、揣摩经典,构建你的作文模式

记叙文的两种经典模式

1.写两例,不雷同

写两例,不雷同

【写作指津】

“写两例,不雷同”模式最早是由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提出的。所谓“写两例,不雷同”,就是指在切题、情真意挚的前提下,一篇文章除开头、结尾外,中间主体由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片段组成,且两片段在选材、结构、语言上存在变化,互不雷同。

“写两例,不雷同”是一种合理的作文模式。它符合辩证法一分为二的原理和美学对称原则。辩证法强调是非、善恶、美丑、真假等对立统一,美学提倡对称协调,时间上古今组合,空间上前后、左右、上下、内外搭配,思维上虚实结合等,都是两例互不雷同。

自古以来很多文学实践无不印证着它的成功。就中国古典文学成就最高的唐诗而言,律诗的颔联、颈联是被形式规定的“写两例,不雷同”,而绝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莫不是“写两例,不雷同”的范例。

它符合考场作文大题“小作”的现实需要。由于考场作文时间和字数的限制,一篇文章中如果写三例,每一个例子都难以写具体;如果只写一例,难免叙述节奏缓慢而减少吸引力。“写两例,不雷同”模式,较好地适应考场记叙文的特点。

【范文展台】

目 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枒因为负重而深深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像,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第一例:母亲送儿子)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第二例:女儿送父亲)

【范文解析】

龙应台的散文《目送》,被称之为“21世纪的《背影》”,足见其典范意义。此文虽写了六件事,但可以分为两个事件群——母亲目送儿子,女儿目送父亲。这两个事件群彼此独立,不相雷同。如果说母亲目送儿子是一次次令人神伤的“生离”,那么女儿在火葬场目送老父的离去则是一场痛彻心肺的“死别”,这样就使使得文本更富有张力、意蕴更为深厚。

【仿作示例】

听 话

苏大附中高三(7)班  陆雨薇

小时候,我有个绰号:“女大王”。我总是很调皮,每每会将收拾好的玩具全数倒在地上,离开时也不理会,也屡次差点将屋顶掀开,引来母亲一顿喝斥。

一次,母亲的好友带着年岁比我小一两岁的女儿来我家中。她们在客厅谈话,而我则领着妹妹到我的房间。印象中妹妹很害羞,不怎么开口说话,只是把玩着她从家里带来的芭比娃娃,自得其乐。只一眼,我也被那娃娃吸引了,粉嫩嫩的连衣裙,金灿灿的长发,灵巧活动的四肢……于是,我将她从妹妹的手里抢了过来,开始为她打扮。突然一阵抽泣声传来,妹妹竟然哭了,我一时不知所措,只愣愣地站在原地。听到哭声,母亲和她朋友快步走出来,看了一眼,便心下了然。母亲走向我,说:“听妈妈的话,把娃娃给妹妹。”我那时只觉委屈,一个娃娃而已,偏不给。

母亲声音略有提高:“听话!还给妹妹!”我虽不情愿,但只得听话,恋恋不舍地将其塞回妹妹手中。

从小到大,我就是这样一个听话的乖女儿,很少让母亲生气。习惯了听母亲话的我,渐渐长大了。不知不觉,母亲似乎逐渐变得矮小了。

前些日子,陪母亲参加一场婚礼,待我准备就绪时,却见母亲眉头紧锁,看着瘫在床上的衣服,不知该穿哪件,我不免有些焦急,婚礼该迟到了。看着母亲那眼神,分明是在说,你说哪件好?我走上前,指着一条格子连衣裙说:“就这件吧,快点。”母亲嘴角荡漾开一丝笑意,便匆匆将其换上。走出电梯,却听见她嘀咕着:“挺近的,开车,还是步行?”我有些许不耐烦,说道:“开车吧,快赶不上了!”母亲开口道:“好吧,听你的!”

我不觉一愣,听我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都听我的了呢?抬眼间,却发现母亲的眉宇间似乎已有了浅浅的沟壑,即便不笑,眼角的皱纹也开始渐渐显露出来了,我怎么没有发觉,原来母亲也在日渐衰老。

我缓缓收回视线,蓦然发现,所谓母女一场,不过是在你年幼的时候听她的话,而当你逐渐长大,母亲也会像孩子一样依赖和信任她的女儿。人生,其实就是听话角色的互换过程。

【仿作点评】

此文的底蕴与龙应台的《目送》有较大差距,但这篇仿作在“写两例,不雷同”的结构方面与《目送》有很强的相似性。主体部分写了两件事,一是小时候“我”听母亲的话,二是长大后母亲听“我”的话。通过听话角色的互换,抒写亲情,思考人生,能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主体部分写了两件事:……

“写两例,不雷同”中两件事的比例可灵活处理,既可以对半开,也可以四六开、三七开。比如有一篇佳作《岁月留痕》,主体部分写了两件事,准确地说,应该叫两幅图景,第一幅是写上山路上见到一棵竹子被藤萝紧紧缠绕,那棵竹子已经枝叶枯黄,早已死去。另一幅情景是一棵松树,尽管树身有一段被铁丝紧紧捆束住,铁丝已经生锈,深深地嵌入树皮深处,但这棵松树依然葱茏。

这两幅情景作者并没有平均用力,你猜作者详写了哪一幅?

虚实结合

2.转折的艺术

转折的艺术

【写作指津】

优秀诗文往往蕴含着起承转合的精妙之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四句诗可以算得上是起承转合艺术的最好呈现。

为文贵曲,好文章忌讳平铺直叙,而讲求层次感和变化美。同学们写作文应力求体现故事情节的波澜、情感态度的转变、思想认识的提升。学会行文的转折,就能营造出更为动人的效果。

转折点的选择很有讲究,应以自然妥贴为原则。可以“直转”,也可以借助“道具”巧妙转折。这件“道具”,可以是人、事、物、景。练好转折功夫,是写好记叙文的必修课。

【范文展台】

江南小镇

段南桥

从小就比较向往小桥流水,烟雨迷蒙的江南小镇,钟情于它那份独有的宁静与闲适。若能漫步在千年古巷,脚踏着青石板,听着脚步的回响,或者独坐在石桥上,呼吸着清晨的迷雾,聆听着远处若有若无的琵琶筝奏,任由江南的微风轻抚着身体的每一寸肌肤,然后稚气地在水乡的河道上泛起鳞鳞微波,那该是一份多么令人向往的宁静安逸!

终于,在去年暑假,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终于来到了江南的周庄。然而,那一次对心底宁静的寻觅,却让我失望而归。

盛夏的江南,没有烟雨迷蒙的亭台楼阁,只有七月艳阳下的钢筋石墙;没有夜泊枫桥的袅袅钟声,只有属于旅游景点的声声烦嚣吆喝;没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淡然生活,只有商贩繁华的买卖经营。

我伤心,我失望,眼前的一幕幕抹去了了我心里的江南画卷,也带走了我对宁静的追寻向往。我问:真正的江南在哪里?真正的宁静,又在哪里?

在苦苦沉思之时,余秋雨先生的一段文字让我顿然了悟。那年正是“文革”闹得沸沸扬扬的时期,他也如千千万万无辜的知识分子一样,挣扎在艰苦的‘下乡务农’生活之中。当他经历了一天的劳累与煎熬,将近崩溃地躺在床铺上时,却从门缝中看到了如此一幅令人神往的景象:河水流过一个安静的院落,一对年轻夫妇闲适安然地打点着家常,洗洗衣服,挑挑菜芽,日子过得如此滋润,似乎丝毫不受“文革”的影响,与自己整日劳累的生活自然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儿就是他日夜梦绕的周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真正的宁静却就在不远处。宁静不只是江南的一方水土,不止是袅袅的炊烟丝雨。只要心里存有一份对生活的知足,对名利的淡然,对烦嚣的自省,就能体会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安逸,就能感受到“心远地自偏”的大隐之道。

江南小镇,原来就在我心底。

【范文解析】

本文较好地体现出转折艺术的魅力。文章由对江南小镇的向往,到对周庄的失望,再到余秋雨文字引发的顿悟,感情起伏有致。而情感认识的转折,是由余秋雨先生的一段文字引发的,这段文字与作者当时的心绪相吻合,因而易产生共鸣,转折也就水到渠成。最后由事即理,上升到人生哲理层面,显示出作者深厚的人文素养。

【仿作示例】

春在心中

苏大附中高三(7)班  濮薇溪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郑愁予的诗句留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寻着“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的水乡小镇,在自己的靴踏在青石板上的清空回响中感受自己的心跳,在悠悠传来的轻吟浅唱的昆曲声中感受思绪的启悟,莲花般静美、安然,这是我梦中的江南。我寻觅着、期盼着,相信总有一天会到达那片宁静之地。

然而,世事不尽如人意。

这一年冬已至末,我如愿来到了江南。料峭的寒风凉意未减,然而车如流水马如龙,各色霓虹灯造出的暖色化不开我心底的失望与寒意。这是现实中的江南。没有烟雨迷蒙的亭台楼阁,只有泛着寒光的钢筋石墙;没有夜泊枫桥的袅袅钟声,只有纷纷扰扰的打折促销;没有蓦然回眸的丁香般女子,只有仓促而单调的脚步。

江南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冬日的天空如此暗淡,入眼已看不到那“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静美景象,只有繁杂的游人和静穆的枯树。

茫然地走在大街上,千篇一律的商店在眼前划过。不经意间在一家字画店前驻足。三面墙上满是字画,立轴与横轴参差排列。字体有隶书、篆书、草书、行书等,不一而足;既有山水画,也有风俗画、花鸟画等。

我不禁踱了进去,小店里侧的一面墙上悬着一幅风景画,意境不俗。群山笼罩在茫茫雾海中,近处的山头隐约露出青色的树影和果子。画的左上角是用行草题写的竖排诗句:“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子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心头不禁一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春色原来一直就在身边。宁静不只是江南的一方水土,不只是袅袅的细雨炊烟。佛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量的世界都在你心中。只要心里存有一份对生活的知足、对名利的淡然、对烦嚣的疏远,就能体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就能领略“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意。

驻足已久,空气中隐约传来一丝幽香,直入心肺。

江南,原来未曾远去;春天,一直就在我心中。

【仿作点评】

这篇仿作成功地借鉴了原文“向往——失望——顿悟”的行文脉络,内在结构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在转折点的选择上,作者颇为用心,选用了风景画上的一首禅理诗。此诗的出现,符合当时的情景,真实自然,也与本文的主题相契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息。此外,引用佛经上的语句,也显示出丰实的文化积淀。

议论文的五字要诀——点、类、反、法、辩

柴静刚进中央电视台做的第一期节目是关于剖腹产的话题,结果很失败,审片主任陈虻在会上公开批评她:“你告诉人们剖腹产是错误的,自然生产如何好,这只是一个知识层面,你深下去没有?谁有权利决定剖腹产?医生和家属。怎么决定?这是一个医疗体制的问题。还有没有比这个更深的层面?如果你认为人们都选择剖腹产是个错误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是如何传播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一具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识、知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广,你找了几个层面?”

郑重推荐柴静《看见》一书,书的封底有一段文字:

“这本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写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例文:《告别》、《还能回去么?》

告  别

徐飞

《谁杀了我的牛?》中有一个睿智的寓言故事:一位教授带着学生来到一个穷人家里,杀死了这个家庭唯一的贵重财产——一头奶牛。出人意料的是,这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劫难,反而使这家人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奶牛”显然是一个隐喻,它代表着一种随遇而安的平庸生活状态。而能否告别平庸,往往取决于你能否勇敢地杀死这头“奶牛”。

有人说,“奶牛”杀不得,因为“奶牛”是生存之本,它至少能保证我们过上温饱生活,不会为生计而发愁。杀死这头“奶牛”,意味着“今夜重又走进风雨”,一路伴随的将是艰难求生、漂泊无定。告别安定,选择艰难,实在有违反生活逻辑。

但在我看来,如果仅仅依赖这头“奶牛”得过且过,满足于平稳、安定的生活,激情将会舍他而去,才能也将就此安详地酣睡。那些朝九晚五、应付工作的人,打发掉的不仅是时间,还有生命的朝气与创新的才能。如果赵本山甘于平庸,仅满足于“二人转”的逗乐哄笑,也不会开垦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如果王宝强甘于平庸,也许今天他仍在建筑工地上穿梭、忙碌。告别平庸,才让他们拥有了精彩的人生。

告别平庸,就要志存高远。仅有高中学历的蔡伟,当过工人摆过小滩,还蹬过三轮车。虽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他不甘平庸,而是坚持自学,在艰难的生存中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从普通车夫到复旦博士,38岁的蔡伟,实现了了从平庸到卓越的华丽转身。

告别平庸,还要不断超越。还是在上小学时,保罗·珀特斯因长相丑陋,一直受到同学欺负,但他没有在嘲笑中沉沦,而是苦练歌唱,不断超越。为了学艺。他负债累累,加之病魔折磨,也许他一辈子只能做个手机推销员,但这个缺牙肥汉,却勇敢地站在选秀台上,并一举成名。在不断地超越中,保罗告别了平庸。

当然,告别平庸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平凡与平庸,虽只一字之差,却有着太大的差别。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并竭力做到最好时,虽然依旧平凡,但绝不会沦于平庸。售票员李素丽正是用她的爱心与微笑,在平凡的工作中开出了美丽之花。

可以平凡,但必须坚定地告别平庸。“少年心事当拿云”,平凡如我,依旧涌动着青天揽月的逸兴豪情。

1.由头

2.有人说,……

3.但在我看来,……(反,以驳代立)

4.……,就要……(法)

5.……,还要……(法)

6.当然,……并不意味着……(辩)

7.形象结尾

勇敢地杀死你的奶牛

麦坚

这是一本让人错愕的书。它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它扯掉了你内心深处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它洞察你的内心如此之清,会连你自己都觉得吃惊。但这绝不是说它是一本令人恐惧和厌恶的书,恰恰相反,你必须要阅读它,而且越早越好。不然的话,你就很有可能像书中描述的那样,深陷平庸的围困之中,安于现状,守着自己的“奶牛”直到终老。

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仅靠一头奶牛度日。这头至关重要的奶牛,是他们生存下去的支柱,是他们赢得邻里尊重的重要筹码。可是有一天,如果我们把他们的奶牛杀死了,结果会怎样?全家从此陷入绝境?一蹶不振,再也难以维持生存?不,你完全错了。自从他们的奶牛被人杀死,他们才开始懂得绝处求生,将目光投向别处——于是,他们的生活获得了巨大的转机。

这就是那个关于“奶牛”的故事。到底是“奶牛”给他们生存以支撑,还是限制了他们的视线,僵化了他们的思维?答案不言而喻。《谁杀了我的牛》的作者,激励大师卡洛克.鲁兹博士要告诉我们的,也正是这样一个看似不合逻辑,实则一语惊醒梦中人的道理:在很多时候,你所拥有的那些“奶牛”并不是你的财富,它们恰恰限制了你的思维,让你难以做出判断和抉择,最终让你甘于平庸。

作者认为,成功的真正敌人并不像大多数人所以为的那样是失败,而是平庸——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失败可以成为我们迈向成功的垫脚石,使我们有机会吸取重要的教训。如果没有这些失败,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需要改变哪些习惯和模式才能进步。而平庸却不能带给我们任何启发,我们从中学不到任何东西。

所以,这本书的要务就是,教你如何摆脱平庸。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甘于平庸的最大诱因就是那些“奶牛”的存在。“奶牛”的寓意被作者引申为“所有的借口、托辞、理由、谎言、合理化解释、恐惧和错误信念”,正是它们将我们与平庸生活捆绑在一起,阻碍了我们去实现真正想要追求并应该获得的理想生活。

因此,如果你想要彻底摆脱平庸的生活,让你的人生道路从现在开始有大的转折,那么你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杀死你的“奶牛”。

是的,人生其实就是可以这样简单而直接的,变得如同一条直线,直通我们想要的未来。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生活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所有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幸福,渴望拥有美满的生活。其实这就是我们活着最简洁的目的。如果我们能够勇于摒弃生活中的那些枝蔓,也就是你周遭的那些“奶牛”,化繁为简,用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向你追求的梦想进行冲击,用你一生的时间来去完成,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呢?

生命是如此短暂,不能都用来做我们不喜欢的事。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并处理掉我们心中的“奶牛”。而具体如何操作,作者在书中已经给出了详尽的解答。那么,就从今天开始,勇敢地杀死我们的“奶牛”吧!

快乐的秘诀:不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是去喜欢自己做的事。

(摘自《读者》)

还能回去么?

徐飞

电影《半生缘》的结尾,沈世钧去接回国的老友,没接着,却邂逅相爱至深而失散十几年的恋人。在灯火昏黄人声嘈杂的饭馆,顾曼桢轻轻对沈世钧说:“能见面已经很好了……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了”,短短几字,足以牵出世间的苍凉无数、肝肠寸断却无从言说的凄绝酸楚。(点)

是的,回不去了!但“回不去”的绝望掩盖不了“想回去”的热望,顾曼桢依旧爱着沈世钧。在失意的现实前,人常会念叨一个字——“回”。回到过去,重温美好,止缓疼痛。然而,他们之间隔着涛涛不尽的似水光阴,一次等待就足足走了十五年。十五年,已经足够让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尘埃落定。时间犹如贪婪的黑洞,步步紧逼,吮吸着每分每秒。他们,无法向时间讨要过去。他们,真的回不去了。

一句“回不去了”,演绎出人生几多悲凉,几多酸楚。“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沈三白只能在《浮生六记》中,让时光倒回,与亡妻陈芸重续尘缘。佳人早逝,冒辟疆在影梅庵的苦雨中独自回想着那段美丽情缘。而归有光梦回往昔的百转愁肠,已化作了《项脊轩志》中的泪痕斑斑。(类)

“回不去了”演绎的悲情,在于想回而回不得。“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张爱玲将人生苍凉轻轻点破,她借沈世钧之口说:“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日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如此蚀骨的爱恋,最终也不能逃过世俗人生。张爱玲是极聪明的,她无情地指出来路已被堵死,靠怀念回到过去,无异于服用精神吗啡,在虚幻中麻醉自我放逐未来。(因)

但张爱玲对人生还是失望了,她并不知道,怀着这份爱拥抱世俗人生,我们照样能找到回去的路。我很欣赏《泰坦尼克号》中的露丝,她没有随杰克一同沉入海底,而是坚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活到一百零一岁,有着与之偕老的伴侣和孝顺自己的儿孙。她用大半生的努力,实现了对杰克的承诺:“要活下去、不能绝望!”她告诉我们,“回”的方向不在身后,而在前方。在爱的点化下,世俗人生照样光彩熠熠。(法)

其实,往深处想,我们都是被抛在路上的游子。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在寻找各自回去的路。“归去来兮”,“回”是萦绕在每个游子心头的温柔歌吟,“回”是来自天国家园的声声呼唤。我们拖着流浪的步履,在黑暗的荒原上不停地摸索……

想起顾城《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中的一段:“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它就在大海旁边/像金桔那么美丽/所有喜欢它的孩子/都将在早晨长大”。我们需要一盏灯领我们回家,让它照亮世俗人生的每一串脚印。

那盏灯应该散发着爱的光泽,它能将前路照成归途!

五、体验成功——写一篇最满意的作文

戴允浪——五改作文

作文提高的必经途径——写,再写!

考场作文的四项提醒

一、审题决定生死

费跑跑的故事

2003年,曾在贾平凹任主编的《美文》杂志主办的“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中获得金奖,赢得10万元奖金的南京金陵中学高三学生费滢的高考作文《人情与季节》只得了25分。那篇文章的确写得很好,才气横溢,足以达到公开发表水平。那为什么只得25分?那年的高考作文话题是“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费滢的作文根本就没有点明关系,完全跑题。

自由写作与应试写作是完全不一样的。作家在高考写作中屡屡低分,实属正常。

这方面的教训是:千万千万要扣题!

审题要慢,入题要快!

那么如何才能审准题意?“三看”:

一看题目,准确理解词语内涵。如果是单个字的题目,比如一个字“挤”。首先得理解“挤”的几层内涵:(1)很多人或物靠拢在一起;(2)用压力使之抽离出来;(3)排斥、排挤。然后组成词语。比如“拥挤”、“挤时间”、“排挤”等词语。再围绕其中一个词语,造一个句子,使之成为主题句,比如“放宽心,也就不拥挤了。”但是必须在行文时把“拥挤”改成“挤”,因为作文题目是“挤”而不是“拥挤”,否则就属于偷换概念。单独一个字作为题目,必须注意:(1)所组的词语应符合这个字的基本内涵。比如“气”可以组词“静气”、“大气”,但不能组词“空气”等。(2)写作时只能围绕一个词写到底,不可一会儿写“挤时间”,一会儿写“排挤”。

如果考短语或句子类型的题目,要注意分析结构。动宾结构关注动词,比如《因为年轻》,“因为”必须要体现出来。偏正结构,要特别关注修饰成份,如《不要轻易说不》,修饰语是“轻易”,这个题目不等于《不要说不》,而是“不要轻易说不”,是经过考虑后作出的决定。题目中有一些代词也要特别注意,比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就不能写能“他”或“你”。如果短语结构比较复杂,一定要逐字逐字推敲,《风景此处独好》“风景”、“此处”、“独好”就是三个关键词。“风景”应具有视觉性,可以是自然风景,也可是人文风景;“此处”是“这边”的意思;“独好”,意味着与其他的比较。有些题目暗含审题陷阱,比如《也是一种智慧》,“也”这个字就值得推敲,立意应有所体现,“钝感,也是一种智慧”就比“敏锐,也是一种智慧”好得多,“爱”,本来就是一种智慧,“也”字就无从体现。再比如《再靠近一点》,审题的关键字眼是“再”。

二看提示语,寻找写作思路。江苏省高考作文命题有个特点,就是在题目前有段提示语,这段提示语可不容小看,它可是隐含着命题人的出题意图,它是你在考场危急情形下的“救急包”。我们来看09年《品味时尚》的提示语:

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这段提示语共在三句话,很有意思。第一句交代了“时尚”的内涵和外延,“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的模仿和流传”,直接交代了“时尚”的三个特征:“新奇事物”说明有“创意”,“一定时期”说明“时兴”,“模仿和流传”说明“有人认同和追求”。阅卷老师制定的“时尚”内涵特征就从这里而来。“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提示“时尚”的外延范围,服饰上的时尚如爆炸头、乞丐裤等,语言上的时尚如火星文、拇指文化等,文艺上的时尚如街舞、复古风等。第二句提示我们,“时尚”有美丑、雅俗、好坏之分,提示我们可在价值取向方面进行立意,“追求真善美的时尚,远离庸俗恶搞的时尚”。第三句提示我们“时尚”的出现与消失、“时尚”与“经典”的关系,彼时的“时尚”有时就沉淀为此时的“经典”。

所以,提示语大有嚼头,大家在读提示语的时候,一定要将重点词语勾画出来,认真推敲。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过分依赖提示语,又会造成思路闭塞,作文千人一面,毫无特色。特别提醒两点:切不可将提示语中的几句话作为分论点,简单演绎一下。

既要重视提示语,又不可完全依赖提示语。“提示语”,顾名思义,是提示你的思路,你可以就提示语中的某句话有所发挥,有所引申。

三看要求。作文题目由三部分构成,提示语、题目和要求,如果要求中明确提出“结合自身实际”,你就必须写出自身的实际体会与认识。这点不展开。

二、立意决定高下

想素材可以说是第一印象为佳,但选立意,一般第一个蹦到脑子里立意要剔除不用。戴师初说过一段话:“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可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也。”

1.《危机》“危中寻机”

2.请以“常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般立意,或者“遵守常规”,或者“打破常规”,这也未尝不可,但却难以写出新意。

如果我们在审题时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要有辨证分析的意识,分析时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创新意识,其中,在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时,也要注意有所侧重。“遵守常规”和“打破常规”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讲一个素材。上海大众出租车公司司机孙宝清接到一位去浦西赴宴的客人。车子刚进隧道,客人突然要求掉头。孙宝清说:“隧道里不能掉头,只有到浦西再说了。”客人说:“我出门时忘了带钱,如果到浦西再掉头,赴宴就来不及了。” 孙宝清笑了:“没关系,我可以免费送你去。”车到饭店,孙宝清递过三张大众乘车证:“你身边没钱,等会回去,这三张票子可以抵付30元车费,即使不够用,大众司机也会送你回去的。”

两天后,纽约银行上海分行聘请他担任行长的司机。原来那位客人就是纽约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日后,孙宝清对采访他的记者说:“免费送客不算什么,我只是按常规做罢了。”

文章也可能更有新意:1、乘车付钱,天经地义,免费送客,对于司机来说不啻是“打破常规”,正是由于这种“打破常规”,孙宝清才谋得了一份好工作。2、孙宝清认为自己免费送客的举动“只是按常规做罢了”,这正说明了他是一以贯之、长期不懈地“打破常规”的,正是这种为客人考虑、对客人真诚的服务态度的“理解和践行”,才让他把一般人眼里的“不常规”当作了“常规”。这样就把“遵守常规”和“打破常规”两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也体现出了思考的深度,而后再依此思路展开阐述分析,文章的立意自会与众不同、高人一筹。这样我们就跳出了“打破常规”与“遵守常规”二元对立的简单逻辑,根本区别在于我们各人所追求的“常规”到底是什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帕瓦罗蒂30岁时,应邀参加一个演唱会。这个演唱会对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他很重要。晚上,帕瓦罗蒂在一个小旅馆住了下来。由于旅途劳累,帕瓦罗蒂便提早睡了。没过多久,他就被隔壁房间传来的婴儿啼哭声吵醒了,而且,那孩子好像和他作对似的,竟一直啼哭不止。无奈之下,帕瓦罗蒂索性把孩子的哭声当作歌声来欣赏了,渐渐地竟佩服起那孩子来,因为想到自己唱歌唱到一个小时,嗓子就沙哑了,而这孩子的声音却依然洪亮。

如此一想,帕瓦罗蒂立刻兴奋起来。他细心地倾听起来,很快就有了不同寻常的发现:孩子的哭声哭到快破的临界点时,会把声音拉回来,这声音就不会破裂,这是孩子在用丹田发音而不是用喉咙。帕瓦罗蒂也开始学着用丹田发音,试着唱到最高点,保持第一声那样洪亮。在第二天的演唱会上,他以饱满洪亮的声音征服了所有观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思考】

材料作文,立意为先!

1.普通平凡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蕴涵着精妙无比的道理。

2.要以坦然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让人烦恼的事情。

3.换一种视角,往往能将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条件,从而获得提升。

4.拥有自己的“第三只眼”(“天眼”),从寻常处发现出不寻常来。

三、构思决定优劣

化大为小

善用由头

如今高考作文中的公理、常理、大道理太多了,读来令人疲倦。如果有个比较漂亮的“由头”,抢先“亮”一“亮”,阅卷人的眼球也会随之“亮”一“亮”,你再说那些公理、常理、大道理,就不会太犯嫌了,况且,一旦有了好“由头”,你以下的行文议论,便容易触类旁通、有所拓展了。——何永康

四、语言是文章的外衣

多用整句,尽量形象化:

“面对打击,我们要乐观。”

“很欣赏蹲在火炉上的水壶,尽管屁股被烧得通红,依旧快乐地吹着口哨。”

在川端的唯美意境里,我渐渐明白,人生本就是一个寻梦的过程,有梦才有多彩的人生。我仍会去欣赏安妮宝贝,以另一种心态。我轻轻对自己说:烟花落尽,仍见晴空。

“夜间桑提亚哥一个人躺在自己的小棚屋里,梦见非洲海滩上的狮子。”

写好开头、结尾和文中的关键处。

齐诵《高考作文铭》!

作文练习:

请以“停靠点”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中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解析(中)
命题作文“零距离”导写
【董董教学随笔230】2022年上海中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
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深度解读
[转载]高考作文写作基础训练系列之关系型作文练习
2011高考作文题 总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