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通过把脉就了解病情的中医(不需要患者口述,把脉后就开药),是否真的存在呢?

是存在的,以前我在学校时跟诊的一位老师就是这样,我们是隔三差五去跟诊的,因为还有课要上,只能抽空去,断断续续跟下来也有一年。

那时候,老师已经有80多岁了,但是身体还算硬朗,他以脉诊出名,主要依靠脉诊来诊断治疗疾病,而我们只要完成问诊、写病历和抄方就可以了,然后他就摸脉,看一下舌象就直接开方了,他摸脉的时间会比较久一些,两只手都会摸,他对于脉诊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思想指导,与我们所学的课本上有所不同,他会分得再细一些,除分寸关尺,左心肝肾,右肺脾命门外,还分上中下三焦,要左右对比,上下对比……他自己写过一本关于脉诊的书,有详细的介绍。

我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摸过了很多脉,但是现在还是不懂,对于我来说太难了,我觉得脉诊是比较感官的,会受自己主观因素的影响,虽然我身为中医,但是以前我也是质疑真的能通过脉诊就能看病吗?从自从跟了老师以后还是有些半信半疑,我一再强调的是他主要是通过脉诊,老师也是会看舌头的,偶尔会问一两句,我想也许有时候是我们问得不全面吧,很多时候看了很多病人他几乎是不说话的,要么说“伸下舌头”,要么被别人问起我这个怎么会这样,他几乎对每一个提这样问题的病人说“心肝脾有火”,以至于病人相互交流说都是这样。老师诊断的证型永远只有两个阴虚和阴虚内热,然后方子经常会是一个方子的加减,99%的病人他都是这么开的,剩下的1%用的是时方,如四君子汤之类的,这种机会比较少,一个早上可能就会遇见一两个。刚开始跟诊时,我简直是无法想象这样子能看好病人,但是找他的人真的是络绎不绝,听说预约都很难,据患者反映效果都很好,有的病人从老师年轻时就一直找他看了几十年,大大小小的病都找他看,而且老少皆宜。

这都不算什么,但是最令我深信不移,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一件事。

老师因为年纪比较大了,有时候记性不太好会有些迷糊,偶尔会犯些小错误。

我们看病的流程是这样的,我们有两个同学跟诊,一个负责问病史、写病历,写完病历本放在老师面前排放好,紧接着叫另一个病人过来问病史,写病历,另一个负责抄方,我们跟老师对面而坐,桌子的一边是病人坐的地方,放着两个凳子,一个是需要问病史的病人坐的,一个老师把脉的病人坐的。

有一次,老师已经帮前一个摸完脉,写好方了,摸脉病人就自动走开了,老师就拿了放在最前面的病历本,打开病历,而有一个病人就坐下了直接伸手让老师把脉,老师跟往常一样,什么也没有说,直接摸脉,病人也没有说话,以前那些病人是比较自觉的,他们看到自己的病历本就会坐下,要么是我核对名字叫他们坐下,我那时候比较忙,也没有注意到,就这样老师把舌脉、诊断、辩证都写上去,方子也开好了,就递给了我同学,他从始至终也没问过病人一句话,我虽然忙但是我还是能注意到老师有没有说话的,而且同学也说老师什么也没说。直到我同学说我怎么没有问病史,因为病历本上老师字的前面没有病史,我才发现就跟老师说他看的不是病历上的那个人,而是哪一个,但是我一看病历本什么都写好了,可是应该是他本人的病历本连病史都没问啊,我只能问那个人的病史惊奇地发现与老师诊断无差,然后给老师看看需不需要重新看改方子,老师看了以后说不用。我和同学都惊呆了,为此我们回去讨论了好久,怎么也想不明白。我压根都不知道原来中医还可以神奇到这种程度。后来想想其实我们问病史就是摆设,平时没有我们跟诊时,老师都是直接把脉开方的。

现在经历了那么多,才发现通过脉诊开方的真的不算什么。我们老师经常提的一句话是: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自己慢慢体会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讲讲我的一段很重要的学医经历
看完你就知道 切脉其实不过如此
陈厚忠老师《中医诊断学》20190515-诊断原理-02
根尘不偶老师讲临证辩象5:脉诊层次
脉语者(上)
脉神——神奇脉诊亲历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