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诊水平高不高,就看有没有这个好习惯了

小编导读

脉象是中医诊断中不可或缺的指标,也是最能考验中医师功力的。对于略通皮毛的中医爱好者来说,可能只知道几种大概的脉象,“脉浮”“脉滑”“脉弦”等。其实真正诊病时,这些粗略的形容是远远不能反映出真实、准确的脉象的。今天的内容,余浩老师就教给大家一个描述脉象的好习惯。一定要学会——


临床上许多医生描述脉象就一句话,如:脉浮。这是非常不准确的,切脉时,诊察的是左右寸关尺共六个部位的脉象,这六个部位反映了人体五脏六腑的状况。一句脉浮,是不能概括的,如果六脉皆浮可以这样描述,但往往六个部位的脉象各有不同。因此,个人认为脉象应该分六个部位描述,为了简化可以只描述异常部位的脉象,比如:左关弦,右关弱,其余四个部位正常可以不用描述。能够这样分部位描述,说明你对病机已经非常明了,单从脉象就可以知道辨证、立法及用药的思路。

初学者,建议对六个部位分别描述,养成好的习惯。不能搞不清脉象,自己骗自己,随便一个脉滑(举例)就糊弄过去了!切忌!

为了加深对脉学的理解,我们举几个例子来分析:

某天,诊疗室来了一群感冒患者。

诉:最近感冒了,来抓几副中药吃!

然后伸手要你切脉!

第一个患者:六脉浮数。

第二个患者:六脉浮紧。

第三个患者:六脉浮濡。

第四个患者:六脉沉迟而紧。

第五个患者:六脉浮细而弱,右寸尤甚。

第六个患者:左关浮郁,左寸稍弱;右寸关浮郁,有上越之势。

  • 脉象分析、诊断及用药思路:

第一个患者:脉浮为风,数为热。诊断:风热感冒。可以采用银翘散加减。

第二个患者:脉浮为风,紧为寒。诊断:风寒感冒。可以采用麻黄汤加减。

第三个患者:脉浮为风,濡为夹湿。诊断:感冒夹湿。可以采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第四个患者:沉主里,迟紧主寒,为寒邪深入,可以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第五个患者:浮为风,细弱为气虚。诊断:气虚感冒。可以采用玉屏风散加减。

第六个患者:肝气不升,胃气不降,邪犯少阳证。可以采用小柴胡汤加减!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分析脉象必须要明白各种邪气的特点,切脉如捉贼,邪气特点明白了,切脉时就很容易知道患者感受什么病邪。

温馨提示

描述脉象,一定要对六部进行描述,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你今后临证时才有可能细心体会六个部位不同的脉象。

好 · 书 · 推 · 荐

《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

本书能令初学者,登堂入室,提纲挈领,不走弯路;能令徬徨迷茫者,破迷开悟,指明方向;能令医道精湛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自学中医者和中医爱好者来说,更是案头必备,不可或缺的好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脉象大揭秘:关于切脉,这篇28脉如何判别很详细!学会了你就是
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让脉诊不再神秘!
把脉
切脉辨证、凭脉用药
中医
〖中医常识〗号脉有诀窍 让你5分钟就能学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